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校勘說明
二.譯校凡用七種異本。(一)梵文本菩薩地.住品地品.校註略稱梵本。(二)藏文本
勝友等譯瑜伽行地中菩薩地.全文二十二卷.略稱藏本。(三)北涼曇無讖譯菩
薩地持經.十卷.略稱地持。(四)劉宋求那跋摩譯菩薩善戒經.九卷.略稱善戒。〈以
上三種異譯〉(五)藏文本燃燈智等譯德光造菩薩地(初九品)釋.七卷.略稱德光
釋。(六)藏文本智鎧等譯德光造菩薩戒品釋.一卷.略稱同上。(七)藏文本勝友
智鎧等譯勝子造菩薩戒品大疏.一卷.略稱勝子疏。〈以上三種註釋〉
三.譯校對勘凡有三事。(一)品目.諸本立名次第歧異者.皆註出曰.某本某品第幾。
同者不註。(二)文句.諸本詳略具缺不同者.皆註出曰.某本云云。(三)意義.諸本
譯義較爲明暢正確者.註出曰.勘某本云云。註書解釋可資參證者.亦註出曰.某
釋云云。因此對勘而見今譯未愜者.幷加按語曰.今譯云云。
四.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對校麗刻訂正文字.附註曰.原刻云云.依麗刻云云。
五.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梵文本菩薩地住品地品.Bodhisattvabhu^mi,Chapitres Viha^ra et Bhu^mi.
與十地經Das/abhu^mikasu^tra合本.蘭都氏J.Rahder校刊.一九二六年.巴
黎版。
(二)藏文本瑜伽行地中菩薩地.rnal-h!byor spyod-pah!i sa-las byan%-chub sems-
dpah!isa.德格版.丹珠經解部.wi字函全函。
(三)菩薩地持經.
(四)菩薩善戒經.以上二種金陵刻經處刊會譯本。
(五)藏文本德光菩薩地釋.byan%-chub sems-dpah!i sah!i h!grel-pa.德格版.丹珠
經解部.h!i字函一四五頁下至一八八頁下。
(六)藏文本德光菩薩戒品釋.byan%-chub sems-dpah!i tshul-kha ms-kyi leh!uh!i
bc#ad-pa.同函.一八八頁下至一九七頁上。
(七)藏文本勝子菩薩戒品大疏.byan%-chub sems-dpah!i tshul-khrims-kyi le
h!uh!i rgya-cher h!grel-pa同函.一九七頁上至二二七頁上。
(八)本書南宋刻麗刻.悉依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藏經本校
註。
猜你喜欢 量处轻重仪(谓亡五众物也)本·道宣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八·雍正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太虚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窥基 访太虚大师记·太虚 卷第九·费隐通容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九[宋刻]·惟白 卷三十五·道世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九·隐元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玄奘 卷第四·函昰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周梦颜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佚名 剩录序·元来 龙潭鹤峰和尚语录序·济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