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大苾刍众五十万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余烦恼。安住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辨。舍诸重担得大善利。诸有结缚皆悉已尽。正智无碍诸心善寂神通具足。复有菩萨摩诃萨众。皆得不退转地一生补处。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而悉安住无边如来神通变化。菩提加持无著妙行。一切众生广大爱乐。住正念慧入普遍智。具平等行。成就无量众功德聚。现证如来平等法门。转妙法轮。能善教授无边学众。已获一切白法功德。善知一切众生心意。了别众生诸根利钝。已到彼岸最上自在。成就圆满一切善法。诸佛事业皆悉成办。从他方界来集此会。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幢菩萨摩诃萨。普步菩萨摩诃萨。普信菩萨摩诃萨。普眼菩萨摩诃萨。普寤菩萨摩诃萨。普光菩萨摩诃萨。普香菩萨摩诃萨。普意音菩萨摩诃萨。普照菩萨摩诃萨。普念菩萨摩诃萨。普智幢菩萨摩诃萨。普缘观菩萨摩诃萨。法界普光菩萨摩诃萨。如是等万二千人俱。复有诸天子众。所谓智幢天子。普华幢天子。普光天子。珠髻天子。宝积摩尼峰天子。如是等一万天子众俱。是诸天子。皆悉已于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者。来习此会。

  尔时世尊即入普遍光明三摩地。从是三摩地出已。即放广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佛刹普皆照曜。是时此诸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蒙光照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发心者皆悉安住不退转地。

  尔时十方世界一切佛刹。彼彼刹中诸佛世尊。所有近侍诸菩萨众。见此光已。各各白其佛言。世尊。今此光明普照世界。有何因缘是何神力。即时彼彼佛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与诸大菩萨众。而共集会。欲说不思议境界正法。以是因缘光明普照。尔时彼诸近侍佛者。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乐欲往彼娑婆世界。瞻礼恭敬释迦牟尼如来。随喜听受不思议境界正法。及欲见彼诸菩萨众。时彼如来。即各告诸近侍者言。汝等可往今正是时。随其所欲。

  尔时十方诸佛刹中。所有一切近侍佛者。即各以其菩萨通神。现诸变化。各与无数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来诣释迦牟尼佛所。是诸菩萨到佛会已。头面殷勤礼世尊足。咸作是言。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我等闻其不思议境界正法名字。乐欲随喜听受宣说。及欲见佛世尊瞻礼恭敬。并见此诸菩萨大众。以是因缘。我等到此娑婆世界。

  尔时东方大宝世界。宝幢佛刹中。所住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即起是念。今彼西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中。有十方世界如殑伽沙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皆悉集会。听彼佛说不思议境界正法。我今亦宜往彼会中。礼近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随喜听受彼正法门。及见彼诸菩萨大士。何以故。十方一切诸佛刹中。随其所有集会利益。我皆往彼无不往者。又复我常所见诸佛菩萨集会说法无如今日。彼佛刹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菩萨大士广大集会。我观是相甚为难有。若见若闻转复甚难。是故我今亦宜往彼。尔时妙吉祥菩萨作是念已。即谓慈氏菩萨摩诃萨言。慈氏当知。今世尊释迦牟尼佛刹中。有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摩诃萨众广大集会。听受宣说不思议境界正法。我等今者宜共往彼瞻礼世尊。并见彼诸菩萨大士。何以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普集一处甚为难事。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告妙吉祥菩萨言。汝今自诣彼佛会中。非我所往。何以故。此甚难故。彼佛会中诸大菩萨。皆悉已得陀罗尼门。住无著智具诸善法。虽彼集会若见若闻。诸有相者我皆不能。妙吉祥。汝今当知。若以如来色身。有所见者实无可见。是故我今所不能见。若以如来法身有所见者。法身即是法性。于法性中无见无闻。无所供养无所瞻礼无所了知。妙吉祥菩萨言。汝今随顺往彼供养如来。慈氏菩萨言。不也妙吉祥。非我所供养如来。何以故。无有如来能供养者。如来即是真如法。真如法中无有二相。真如法者即是如来。妙吉祥菩萨问言。即此无二相。汝当云何说。慈氏答言。妙吉祥。烦恼一性及种种性。此说为二。若了一性即种种是无二法。若起分别此是烦恼此出世间。作是见者即为二相。又若分别此是持戒此非持戒。此声闻法此缘觉法。此是布施此非布施。此是正道此是邪道。此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是缘觉此是菩萨。此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此法断灭此法有想。此法决定此不决定。此法是智所知。此法为识所识。此证觉道此涅盘道。作如是等有分别者。皆为二相。于二相中随识所转。若能不起如是等相。是无二法。妙吉祥。若我以劫或以劫尽。说是无二法。假使辩才智慧说不能尽。亦复不能知其边际。何以故。彼一切法离种种性。若中若边皆不可见亦不可得。妙吉祥菩萨言。大哉慈氏。汝已证得无生法忍。故作是说。如是如是。假使若我以劫或以劫尽。说是无二法。亦非辩才智慧说所能尽。慈氏菩萨言。妙吉祥。莫于文字而生有想。彼一切法离诸文字。是无生相亦无所动。

  尔时妙吉祥菩萨。普告彼佛刹中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今者宜共往彼世尊释迦牟尼佛刹中瞻礼彼佛。及见百千俱胝那庾多诸菩萨众。随喜听受不思议境界正法。

  尔时有菩萨名辩积幢王。白妙吉祥菩萨言。如来无有可能见者。何故今言令我等往见佛如来。何等如来是可见者复以何义说名如来。何以故。如来非过去未来现在可得。彼一切法亦非三世皆悉空故。于空法中无能见者。如妙吉祥菩萨所言。如来有所见者。今云何见彼佛如来。为以何眼可观察耶。若以肉眼而能观者。肉眼即空。于空性中而无所见。若以天眼观如来者。天眼亦复是有得想。若非眼所观何名为见。是故我等今不能往。妙吉祥菩萨言。善男子。汝今若住不平等法。作是说者。于佛如来。即不能见亦非供养。汝今若住无所著相如实说者。于佛如来即有所见。亦有所往亦可供养。不著一切文字相故。亦复不离诸文字相。彼自性空。是故我于平等法中。作如是说。诸佛如来本清净故。如来亦复无所动转。汝等今者若住忍意应当往彼。若住非忍意亦当往彼。是时妙吉祥菩萨如是重复为诸菩萨方便宣说。彼菩萨众。以佛威神力故。即于诸法得无所住。

  尔时妙吉祥菩萨。复作是念。我今不应而独往彼娑婆世界。何以故。彼世界中。所有众生造不善业。少见少闻不生净信。我今当现种种色相及希有事而可往彼。令诸众生见已生信得未曾有。使其获得广大善利。即时妙吉祥菩萨作是念已。入于无垢普光三摩地。于是三摩地中。见无数百千菩萨摩诃萨而共围绕。所有大梵天王帝释天主。各执宝拂侍立左右。是时妙吉祥菩萨于一一毛孔中。出天莲华大如车轮。一一华中。有佛世尊结加趺坐。一一世尊执宝莲华。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得大快乐。妙吉祥菩萨即时普见一切众生。彼诸众生亦同得见妙吉祥菩萨。皆悉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妙吉祥菩萨见是相已出三摩地。从彼东方大宝佛刹。来此娑婆世界。随所经历诸佛刹土。悉现如是神通变化。普令一切获大利益。于其种种佛刹。皆见如来执宝莲华。各各为彼众生说法。或见佛刹。地狱众生现受苦者。佛为救度皆得离苦。及彼畜生饿鬼等趣互相食啖。极苦恼者亦皆离苦。乃至阎魔界中。现受一切苦恼众生。见佛各为如应说法。是诸众生。一一皆得远离苦恼。各各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佛刹中。或见如来广为一切阿修罗众如应说法。各各得转阿修罗身。有佛刹中。或见如来住妙吉祥神通境界。为诸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长者大族。如应说法各获利益。或为四大王天诸天子众如应说法。谓诸天子言。汝等当知。彼一切行皆悉无常。勿起意念谓究竟法。闻是法者皆获利益。有佛刹中。或见如来住妙吉祥神通境界。为三十三天帝释天主等诸天子众如应说法。亦复谓言。诸行无常非究竟法。诸有智者当如实知。不应于中作究竟想。闻是法者皆获利益。有佛刹中。或见如来住妙吉祥神通境界。为夜摩天诸天子众。知足天中诸天子众。化乐天中诸天子众。他化自在天中诸天子众。梵众天中诸天子众。梵辅天中诸天子众。大梵王天诸天子众。如是乃至色究竟天诸天子众。各各如应为其说法。闻所说法皆获利益。或见如来住妙吉祥神通境界。为诸初地菩萨摩诃萨众如应说法。或为二地。或为三地。或为四地。或为五地。或为六地。或为七地。或为八地。或为九地。或为十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或为一生补处。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各各如应说法。要使令增进住不退转。乃至普令圆满安住大涅盘界。

  尔时妙吉祥菩萨现如是等种种神变。随所经历诸佛刹土。一切众生见是相者。皆悉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苾刍得诸漏尽心善解脱。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十千天子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即时所得利益诸菩萨等。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见是神通变化事  一切具足未曾有

  妙吉祥尊境界中  一切众生得利益

 

  尔时十方诸佛刹中。已来集会诸菩萨众。各各以神通力。见如是等大希有事。俱白世尊释迦牟尼佛言。今此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普照。及希有事。是何神力所变化故。愿佛世尊为我等说。

  佛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等当知。有菩萨大士名妙吉祥。住不退转已得灌顶。从东方来欲入此会。是彼神通现斯瑞应。又善男子。若人得闻彼妙吉祥名字者。皆悉住于不退转心。况复得见甚为难事。是时世尊释迦牟尼佛为诸菩萨摩诃萨作是说时。彼妙吉祥菩萨即以神通来入佛会。到佛会已头面著地。礼世尊足。前前白佛。世尊释迦牟尼佛。少病少恼轻利调适得快乐不。我从东方大宝世界宝幢佛刹来此会中。礼近世尊听说正法。

  尔时普华幢天子在大会中。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当修何法即得成就如妙吉祥神通事业最胜甚深辩才智慧。

  佛告普华幢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乐欲成就如是神通胜事业者。应当具足四种法门。何等为四。一者于甚深法随喜听受。二者广为他人说甚深法。三者随所闻法请问其义。四者闻已信解如理修行。是为四种。复有四法。应当具足。何等为四。一者于佛如来所说经法总持决定。二者于诸经法爱乐修习。三者于诸经法记念不忘。四者于诸经法广说流通。是为四种。复有四法。应当具足。何等为四。一者于正法门谛实听受。二者于说法师生尊重想。三者于持法人恭敬承事不生懈退。四者于说法师常所称赞长时无倦。是为四种。复有四法。应当具足。何等为四。所谓四心常当发起。一者平等心。二者柔软心。三者无懈心。四者无毒心。是为四种。若菩萨摩诃萨于如是等四种法门。随所修习。即得如是神通变化最胜事业。复能成就智慧辩才。

  尔时世尊说是四种法门时。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四千天子远离尘垢得法眼净。是诸菩萨及天子众得所利已。咸作是言。普愿众生。皆得安住诸佛境界。于正法门深生信解。所闻正法记念受持。于未来世得大神通如妙吉祥。于诸佛刹变化自在。

  尔时普华幢天子。白妙吉祥菩萨言。菩萨从何所来至此佛会。所住佛刹其名何等。化主如来复何名字。时妙吉祥菩萨。告普华幢天子言。莫作是说。有所从来。何以故。天子当知。法界无来亦无所去。复无所行而无所住。一切无著。彼法界性。无所疑惑离诸戏论。天子。若言有来有去有所住者。是戏论法。

  尔时普华幢天子。及诸大众。闻妙吉祥菩萨说是法已。即时各各叹未曾有。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最上希有妙吉祥  从佛世尊所出生

  具足神通诸法门  闻者见者得利益

  大士今现此诸相  宣说甚深微妙法

  我皆随喜得见闻  咸于今日获大利

  我等昔闻大名士  今见神通妙色相

  菩萨是大法光明  出现一切诸佛法

  已能圆满一切行  惭愧上服所庄严

  自利利他妙吉祥  最胜功德难思议

  菩萨犹如世间父  普摄一切为所归

  开示涅盘方便门  咸令众生到彼岸

  菩萨犹如大师子  一音能破诸外论

  正法功德悉已圆  一切染法皆清净

  菩萨犹如世间地  普能出生诸善法

  复为最上大医王  能救众生诸病苦

  菩萨如月大清凉  令诸热恼皆清净

  复如日光大炽盛  广照一切三摩地

  菩萨大利大导师  引示众生菩提道

  常生广大慈愍心  救度恶趣众生苦

  菩萨常为所依怙  了别一切众生心

  一切智智妙法门  普施众生令解脱

  尔时世尊告普华幢天子及诸大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妙吉祥菩萨有是功德。

猜你喜欢
  发凡·彭绍升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佛说琉璃王经·佚名
  原人论·宗密
  卷七十三·道世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多闻品法句经第三(十有九章)·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四卷·一行
  虚堂和尚语录 第四卷·智愚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道宣
  为师胸怀·佚名
  答向鉴莹问(二则)·太虚
  大乘密嚴經科文·欧阳竟无
  成实论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她是睡着了·徐志摩

    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眠熟了——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她在梦乡了——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停匀的呼吸:清芬渗透

  • 卷一○·郭则沄

    文渊合在朱明即为藏书之府,马笏斋明经(玉堂)《书目绝句》有云:“文渊阁本创文皇,册数虽详卷未详。御览全书云散尽,令人那不恨西杨。”乾隆时,《四库全书》第一部缮成,凡三万六千册,为函六千一百有余,命奉贮于阁

  • 卷277 ·佚名

    丘葵 题杨子岩 抗尘走俗令人憎,因觅桃源作此行。 畏日烧空时事恶,飞泉泻石道心生。 青天尽处孤舟渺,好鸟鸣时万壑清。 一老头陀癯似鹤,殷勤煮水爨风铛。 丘葵 题谊上人石室 接石为巢瓦缝欹,家

  • 卷一百三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七鳞虫神龙赋          【晋】刘 琬大哉龙之为德变化屈伸隠则黄泉出则升云贤圣其似之乎惟天神上帝之马含胎春夏房心所作轩辕照形角尾规矩龙赋          【宋

  • ●蚁术诗选卷之四·邵亨贞

    元云间邵复孺着 明新都汪 稷校 七言古风 昭君出塞图 松居图歌为会稽陈元茂赋 画梅行会稽王元章惠以墨梅且题其上依题酬之 玩古行武川唐允文蓄古图画碑刻金玉彝鼎及诸器物一室中名之曰玩古斋 桃源图歌 荅唐元度惠草堂

  • 第八十三回 甘露败谋党人流血 钧垣坐镇都市弭兵·蔡东藩

      却说李训欲尽除宦官,起初本与郑注定议,俟注至镇后,选壮士数百为亲兵,奏请入护王守澄丧葬,俟内臣送丧,乘便由壮士下手,一并杀毙,使无噍类。彼此订下密约,注乃启行往凤翔。不料训又变计,因恐事成后注得大功,自己反落注后,乃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万历十九年闰三月丙寅朔彗入娄○大学士申时行男用嘉赘于故给事董道醇因就试浙江中式有言其越省弊中者时行奏请覆试 上以无私不必再试至是御史李用中复言之时行请革其子举人准承荫入监并恳乞休 上优答之命供职如故○

  • 绎史卷六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王臣乱亡周公阅左传【文公】十四年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也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王叛王孙苏而使尹氏与聃啓讼周公于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召戴公 毛

  • 卷二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食货志第四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师古曰殖生也嘉善也】货谓布帛可衣【师古曰

  • 第十章 山东道上·冯玉祥

    巨流河秋操完了,山东第五镇也举行校阅。我们第一混成协派去两个人参观,一个是我,一个是第七十九标的标统萧广川先生。和我们作伴同去的,有第二混成协选派的段雨村先生和李排长,还有第三镇的几个官长。我们由新民府动身,乘火

  • 九〇 蒸煮·周作人

    饭锅上蒸了吃的菜里,最普通的是打鸭子和柳豆腐。这柳字是假借用的,也有人写作溜,但那是一种动作,读作上声,或者应当照柳字之例,于剔手旁写一个卯字,但是铅字里没有,所以不好使用。这豆腐的制法很简单,豆腐放在陶钵内(实在乃是缸

  • 卷三十二·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二书籍十一类纂御制资政要览一部世祖章皇帝采集经史子集中关於政事者为三十章曰君道曰臣道曰父道曰子道曰夫道曰妇道曰兄弟曰体仁曰弘义曰敦礼曰察微曰昭信

  • 黄锡赓·周诒春

    黄锡赓 字绍三。年三十六岁。生于上海。已婚。初学于武昌文华大学。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理海大学。习矿业工程。宣统三年。得机器工程师学位。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民回二年。回国。任大

  • 卷九 万章章句上·孟子

    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 说林下第二十三·韩非

    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 五诰解卷四·杨简

    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复即孟子有复于王者之复周礼宰夫待诸臣之复大仆掌诸侯之逆复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明辟称成王尊敬之辞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初议迁都成王如弗敢遽然盖幼冲之年其质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欲学此道。须是具决定信。逢逆顺境。心不动摇。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

  • 资治通鉴全译·司马光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光有意编撰编年体通史,初成战国、秦时八卷,因“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乃上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