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信持第四十九
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諸佛所說法已說今說當說聞已欲一切信持自行亦爲人
說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上已說十方諸佛所說欲憶持不忘當學般若.今何以復說信持三世佛法。答
曰.上說欲憶持十方諸佛法未知是何法.故說十二部經是佛法及聲聞所不聞者.
上但言恆河沙等世界諸佛.今言恆河沙三世諸佛法.又上但說受持不忘不說受
持利益.今言自爲亦爲他人說.是故復說。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過去諸佛已説未來諸佛當說欲聞聞已自利亦利他人當
學般若波羅蜜.
********************
問曰.十方現在佛所說法可受可持.過去已滅未來未有.云何可聞。答曰.此義先已
答.今當更說。菩薩有三昧名觀三世諸佛三昧.菩薩入是三昧中悉見三世諸佛聞
其說法.譬如外道神仙於未來世事未有形兆未有言說以智慧力故亦見亦聞。復
次諸菩薩力不可思議.未來世雖未有形未有言說而能見能聞。或以陀羅尼力.或
以今事比知過去未來諸事.以是故言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世界中閒闇處日月所不照欲持光明普照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從兜率天上欲降神母胎.爾時身放光明徧照一切世界及世閒幽冥之處.次
後生時光明徧照亦復如是.初成道時轉法輪時般涅槃時放大光明皆亦如是.及
於餘時現大神通放大光明.如欲說般若波羅蜜時現大神通以大光明徧照世閒
幽冥之處.如是比處處經中說神通光明。問曰.此是佛力何以說菩薩。答曰.今言菩
薩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諸大菩薩能有是力.如徧吉菩薩觀世音得大勢明
網無量光菩薩等能有是力.身出無量光明能照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又如阿彌
********************
陀佛世界中諸菩薩身出常光照十萬由旬。問曰.菩薩身光如是.本以何業因緣得。
答曰.身業清淨故身得莊嚴.如經說有一鬼頭似猪臭蟲從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
鬼宿世作比丘惡口罵詈客比丘.身持淨戒故身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蟲從口出。
如經說心清淨優劣故光有上中下.少光大光光音欲界諸天.心清淨布施持戒故
身有光明。復次有人憐愍衆生故於闇處然燈.亦爲供養尊像塔寺故.亦以明珠戶
嚮明鏡等明淨物布施故.身有光明。復次常修慈心徧念衆生心清淨故.又常修念
佛三昧念諸佛光明神德故得身光明。復次行者常修火一切入.又以智慧光明教
化愚闇邪見衆生.以是業因緣故得心中智慧明身亦有光。如是等業因緣得身光
清淨。
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無有佛名法名僧名欲使一切衆生皆得正見聞三寶音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於先無佛法塔寺處於中起塔.以是業因緣後身得力成就.於無佛法衆處讚
********************
歎三寶.令衆生入於正見。如經說.有人於先無佛塔國土中修立塔廟得梵福德.梵
名無量福德.以是因緣疾得禪定.得禪定故得無量神通.神通力故能至十方讚歎
三寶。正見者.若先不識三寶功德.因菩薩故得信三寶.信三寶故信業因緣罪福.信
業因緣故信世閒是縛涅槃是解.讚歎三寶義如八念中說。
欲令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衆生以我力故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狂者得念裸者得
衣飢渴者得飽滿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行無礙般若波羅蜜.若得無礙解脫成佛.若作法性生身菩薩.如文殊尸利等.
在十住地有種種功德具足.衆生見者皆得如願。譬如如意珠所欲皆得.法性生身
佛及法性生身菩薩人有見者皆得所願亦復如是。復次菩薩從初發意已來.於無
量劫中治一切衆生九十六種眼病.又於無量世中自以眼布施衆生.又智慧光明
破邪見黑闇.又以大悲欲令衆生所願皆得.如是業因緣云何令衆生見菩薩身而
不得眼.餘事亦如是。此諸義如放光中說。
********************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若欲令十方如恆沙等世界中衆生諸在三惡趣者以我力
故皆得人身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自以善業因緣故得人身.云何菩薩言以我力因緣故令三惡道中衆生皆得
人身。答曰.不言以菩薩業因緣令衆生得人身.但言菩薩恩力因緣故得.菩薩以神
通變化說法力故令衆生修善得人身。如經中說二因緣發起正見.一者外聞正法
二者內有正念.又如草木內有種子外有雨澤然後得生。若無菩薩.衆生雖有業因
緣無由發起.以是故知諸佛菩薩所益甚多。問曰.云何能令三惡道中衆生皆得解
脫.佛尚不能.何況菩薩。答曰.菩薩心願欲爾則無過咎.又多得解脫故言一切。如諸
佛及大菩薩身徧出無量光.從是光明出無量化身徧入十方三惡道中.令地獄火
滅湯冷.其中衆生心清淨故生天上人中.令餓鬼道飢渴飽滿開發善心得生天人
中.令畜生道隨意得食離諸恐怖開發善心亦得生天人中.如是名爲一切三惡道
得解脫。問曰.如餘經說生天人中.此何以但說皆得人身。答曰.於人中得修大功德
********************
亦受福樂.天上多著樂故不能修道.以是故願令皆得人身。復次菩薩不願衆生但
受福樂.欲令得解脫常樂涅槃.以是故不說生天上。
欲令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衆生以我力故立於戒三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令得
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先已說此五衆道果.今何以更說。答曰.上說但是聲聞法從須陀洹乃至無餘
涅槃.今雜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學諸佛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等是諸佛威儀。答曰.威儀名身四動止.譬如象王迴身而觀.行時足離地四
指.雖不蹈地而輪跡現.不遲不疾身不傾動.常舉右手安慰衆生.結跏趺坐其身正
直.常偃右脇累膝而臥.所敷草蓐齊整不亂.食不著味美惡等一.若受人請默然無
言.言辭柔輭方便利益不失時節。復次法身佛威儀者.過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以
爲一步.梵音說法亦復如是.法身佛相義如先說。
********************
菩薩摩訶薩[一]欲得如象王視觀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願使我行時離地四指足
不蹈地.我當共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膩吒天無量千萬億諸天衆圍遶恭敬至菩提樹
下當學般若波羅蜜.
如象王視者.若欲迴身觀時舉身俱轉.大人相者身心專一.是故若有所觀身心俱
迴。譬如師子有所搏撮.不以小物故而改其壯勢.佛亦如是.若有所觀若有所說身
與心俱常不分散.所以者何.從無數劫來集一心法.以是業因緣故頂骨與身爲一
無有分解。又以世世破憍慢故不輕衆生.觀則俱轉.如尼他阿波[二]陀那中說舍婆提
國除糞人.而佛以手摩頭教令出家猶不輕之。足離地四指者.佛若常飛.衆生疑怪
謂佛非是人類則不歸附.若足到地則衆生以爲與常人不異不生敬心.是故雖爲
行地四指不到而輪跡現。問曰.如佛常放[三]丈光足不到地.衆生何以故不盡敬附。答
曰.衆生無量劫中積罪甚重無明垢深.於佛生疑謂是幻師以術誑人.或言足不蹈
地生性自爾.如鳥能飛有何奇特.或有衆生罪重因緣故不見佛相.直謂大威德沙
注:
[一] 放光作欲悉知道事俗事者.光讚作假令身所不得覩而欲察之.
[二] 原作阿.今依麗刻改.
[三] 原作大.今依麗刻改.
********************
門而已.譬如人重病欲死.名藥美食皆謂臭穢.是故不盡敬附。共四天王天乃至阿
迦膩吒無量千萬億諸天衆恭敬圍遶至菩提樹下者.是諸佛常法佛爲世尊至菩
提樹下.欲破二種魔一者結使魔二者自在天子魔.欲成一切智.是諸天衆云何不
恭敬侍送。又諸天世世佐助擁護菩薩.乃至出家時令諸宮人婇女淳惛而臥捧馬
足踰城出.今日事辦我[一]等當共侍送至菩提樹下。問曰.何以不說刹利婆羅門等無
量人侍送而但說諸天。答曰.佛獨於深林中求菩提樹非是人行處.是故不說。又以
人無天眼他心智故不知佛當成道.是故不說。復次諸天貴於人故但說天。復次諸
佛常樂閒靜處.諸天能隱身不現不妨閒靜.是故但說諸天侍從。復次菩薩見五比
丘捨菩薩而去而菩薩獨至樹下.是故作是願。
我當於菩提樹下坐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膩吒天以天衣爲座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經說佛敷草樹下坐而成佛道.今云何願言以天衣爲座。答曰.聲聞經中說
敷草.摩訶衍經中隨衆生所見.或有見敷草樹下.或見敷天綩綖.隨其福德多少所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見不同。復次生身佛把草樹下.法性生身佛以天衣爲座或勝天衣。復次佛於深林
樹下成佛.林中人見則奉佛草.若貴人見者當以所貴衣服爲座.但林中無貴人故.
時諸龍神天各以妙衣爲座.四天王衣重二兩.忉利天衣重一兩.夜摩天衣重十八
銖.兜率陀天衣重十二銖.化樂天衣重六銖.他化自在天衣重三銖.色界天衣無重
相。欲界天衣從樹邊生無縷無織.譬如薄冰光曜明淨有種種色.色界天衣純金色
光明不可稱知.如是等寶衣敷座.菩薩坐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問曰.何以但
說諸天敷衣不說十方諸大菩薩爲佛敷座.諸菩薩等佛將成道時皆爲佛敷座.或
廣長一由旬十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由旬.高亦如是.此諸寶座是菩薩無漏福德生
故.是諸天目所不見何況手觸.十方三世諸佛降魔得道莊嚴佛事皆悉照見譬如
明鏡.如是妙座何以不說。答曰.般若波羅蜜有二種.一者與聲聞菩薩諸天共說.二
者但與十住具足菩薩說.是般若波羅蜜中應說菩薩爲佛敷座.所以者何.諸天知
佛恩不及一生二生諸大菩薩.如是菩薩云何不以神通力而供養佛.是中合聲聞
********************
說是故不說。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行住坐臥處欲使悉爲金剛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佛四威儀中地悉爲金剛。答曰.有人言菩薩至菩提樹下時於此處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菩薩入諸法實相中無有地能舉是菩薩.所以者何.
地皆是衆生虚誑業因緣報故有是故不能舉.菩薩欲成佛時實相智慧身是時坐
處變爲金剛。有人言土在金輪上.金輪在金剛上.從金剛際出如蓮華臺直上持菩
薩坐處令不陷沒.以是故此道場坐處名爲金剛。有人言成佛道已四種威儀處悉
變成金剛。問曰.金剛亦是衆生虚誑業因緣有.云何能舉佛。答曰.金剛雖是虚誑所
成.於地最爲牢固更無勝者。金剛下水諸大龍王以此堅固物奉獻於佛.亦是佛宿
世業因緣故得此安立處。又復佛變金剛及四大令爲虚空.虚空不誑佛智慧亦不
誑.二事旣同是故能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出家日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卽是日轉法輪.轉法
********************
輪時無量阿僧祇衆生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淨.無量阿僧祇衆生一切法不受故
諸漏心得解脫.無量阿僧祇衆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當學般若波羅
蜜。
或有菩薩於惡世邪見衆生中爲除衆生邪見故自行勤苦甚難之行.如釋迦文佛
於漚樓頻螺樹林中食一麻一米.諸外道言我等先師雖修苦行不能如是六年勤
苦.又復有人謂佛先世惡業今受苦報.有菩薩謂佛爲實受是苦.是故發心我當卽
以出家日成佛。又有菩薩於好世出家.如大通慧求佛道結跏趺坐經十小劫乃得
成佛.菩薩聞是已發心言願我以出家日卽得成佛。有菩薩成佛已不卽轉法輪.如
然燈佛成佛已十二年但放光明人無識者而不說法.又如須扇多佛成佛已無受
化者.作化佛留住一劫說法度人自身滅度.又如釋迦文佛成佛已五十七日不說
法.菩薩聞是已願我成佛已卽轉法輪。有佛度衆生有限數.如釋迦文佛轉法輪時
憍陳如一人得初道.八萬諸天諸法中得法眼淨.菩薩聞是已作是願.我轉法輪時
********************
令無量阿僧祇人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淨。以釋迦文佛初轉法輪時一比丘及
諸天皆得初道而無一人得阿羅漢及菩薩道者.是故菩薩願言.我作佛時當使無
量阿僧祇衆生一切法不受[一]故諸漏心得解脫.及無量阿僧祇衆生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問曰.若一切佛神力功德度衆生皆等.此菩薩何以作此願。答
曰.一佛能變作無量阿僧祇身而度衆生.而世界有嚴淨者有不嚴淨者.菩薩若見
若聞.是諸佛有苦行難得佛者.有不卽轉法輪者.有如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成道.
又聞初轉法輪時未有得阿羅漢道者何況得菩薩道.是故菩薩未聞諸佛力等故
作是願.然諸佛神力功德平等無量。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無量阿僧祇聲聞爲僧.我一說法時便於座上盡得
阿羅漢.當學般若波羅蜜。
有佛以聲聞爲僧有數有限.如釋迦文尼佛千二百五十比丘爲僧.彌勒佛初會僧
九十九億.第二會九十六億.第三會九十三億.如是等諸佛僧各各有限有數不同.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以是故菩薩願言我當以無量阿僧祇聲聞爲僧。有佛爲衆生說法一說法得初道.
異時更說得二道三道第四道.如釋迦文尼佛爲五比丘說法得初道.異日得阿羅
漢道.如舍利弗得初道.經半月然後得阿羅漢道.摩訶迦葉見佛得初道.過八日已
得阿羅漢.如阿難得須陁洹道.二十五歲供養佛已佛般涅槃後得阿羅漢.如是等
諸阿羅漢不一時得四道.以是故菩薩願言我一說法時便於座上盡得阿羅漢。
我當以無量阿僧祇菩薩摩訶薩爲僧.我一說法時無量阿僧祇菩薩皆得阿鞞跋致.
菩薩所以作此願者.諸佛多以聲聞爲僧無别菩薩僧如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
等以釋迦文佛無别菩薩僧故入聲聞僧中次第坐.有佛爲一乘說法純以菩薩爲
僧.有佛聲聞菩薩雜以爲僧如阿彌陁佛國菩薩僧多聲聞僧少.以是故願以無量
菩薩爲僧。有佛初轉法輪時無有人得阿鞞跋致.以是故菩薩願言我一說法無量
阿僧祇人得阿鞞跋致。
欲得夀命無量光明具足.當學般若波羅蜜。
********************
諸佛夀命有長有短.如鞞婆尸佛夀八萬四千歲.如拘樓餐陀佛夀六萬歲.迦那伽
牟尼佛夀三萬歲.迦葉佛夀二萬歲.釋迦文佛夀百歲少有過者.彌勒佛夀八萬四
千歲.如釋迦文佛常光一丈.彌勒佛常光十里。諸佛夀命光明各有二種.一者隱藏
二者顯現.一者真實二者爲衆生故隱藏.真實者無量顯現.爲衆生者有限有量。實
佛夀不應短.所以者何.諸佛長夀業因緣具足故.如婆伽梵宿世救一聚落人命故
得無量阿僧祇夀命.梵世中夀法不過半劫而此梵天夀獨無量.以是故生邪見言
唯我常住.佛到其所破其邪見.說其本緣救一聚落其夀乃爾.何況佛世世救無量
阿僧祇衆生.或以財物救濟或以身命代死.云何夀限不過百歲。又不殺生戒是長
夀業因緣.佛以大慈衆生愛徹骨髓常能爲衆生故死.何況殺生。又以諸法實相智
慧真實不誑故亦是長夀因緣.菩薩以般若波羅蜜和合持戒諸功德故得夀命無
量.何況佛世世具足此諸無量功德而夀命有限。復次如一切色中佛身第一.一切
心中佛心第一.以是故一切夀命中佛夀亦應第一。如世俗人言人生於世以夀爲
********************
貴.佛爲人中之上夀亦應長。問曰.佛雖有長夀業因緣.生於惡世故夀命便短.以此
短夀能具佛事何用長爲.又佛以神通力故一日之中能具佛事何況百歲。答曰.此
閒閻浮提惡故佛夀應短.餘處好故佛夀應長。問曰.若然者菩薩於此閻浮提淨飯
王宮生出家成道是實佛.餘處皆是神通力變化作佛以度衆生。答曰.此言非也.所
以者何.餘處閻浮提亦各各言我國是實佛餘處爲變化.何以知之.若餘處國土自
知是化佛則不肯信受教戒。又如餘國土人夀命一劫.若佛夀百歲於彼裁無一日.
衆生則起輕慢不肯受教.彼則以一劫爲實佛以此爲變化。如首棱嚴經說.神通徧
照佛夀七百千阿僧祇劫.佛告文殊尸利彼佛則是我身.彼佛亦言釋迦文佛則是
我身.以是故知諸佛夀命實皆無量.爲度人故現有長短。汝言釋迦文佛以神通力
故所度衆生與久夀不異者則不須百歲.一日之中可具足佛事.如阿難一時心生
是念如然燈世尊一切勝佛鞞婆尸佛出於好世夀命極多能具佛事我釋迦文佛
出生惡世夀命極短將無世尊不能具足佛事耶.爾時世尊入日出三昧從身變化
********************
出無量諸佛及無量光明普至十方.一一化佛在諸世界各作佛事或有說法或現
神通或現三昧或現飯食如是之比種種因緣施作佛事而度衆生.從三昧起告阿
難曰汝悉見聞是事不.阿難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佛以如是神力能具佛事不.阿
難言假令佛夀一日大地草木悉爲可度衆生則能度盡何況百歲。以是故知諸佛
夀命皆悉無量.爲度人故現有長短。譬如日出影現於水隨水大小.水大則影久水
小則速滅.若照瑠璃玻瓈珠山影則久住。又如火燒草木.然少則速滅然多則久住.
不可以滅處無火故謂多然處亦無。無量光明長短義亦如是。
釋初品中信持無三毒第五十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中無有婬欲瞋恚愚癡亦無三毒之名.一切衆生
成就如是智慧.善施善戒善定善梵行善不嬈衆生.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世界無三毒亦無三毒名者.佛爲何等故出生其國。答曰.貪欲瞋恚愚癡名
爲三不善根.是欲界繫法.佛若說貪欲瞋恚愚癡是欲界繫不善.若說染愛無明是
********************
則通三界.有佛世界純諸離欲人.爲是衆生故菩薩願言我成佛時國無三毒及三
毒之名。復有清淨佛國.純阿鞞跋致法性生身菩薩.無諸煩惱唯有餘習.是故言無
三毒之名。若有人言如菩薩願言我當度一切衆生而衆生實不盡度.此亦如是.欲
令世界無三毒之名亦應實有三毒不盡.若無三毒何用佛爲.如地無大闇則不須
日照。如經所說若無三法則佛不出世.若三法不斷則不得離老病死.三法者則是
三毒.如三法經此中應廣說。復次有世界衆生分别諸法是善是不善是縛是解等.
於一相寂滅法中而生戲論.菩薩以是故願言令我世界衆生不生三毒.知三毒實
相卽是涅槃。問曰.一切衆生如是智慧是何等智慧。答曰.智慧是世閒正見.世閒正
見中說有布施有罪福有今世後世有阿羅漢.信罪福故能善布施.信有阿羅漢故
能善持戒善禪定善梵行.得正見力故能善不嬈衆生.世閒正見是無漏智慧根本.
以是故說國中無三毒之名。貪欲有二種.一者邪貪欲二者貪欲.瞋恚有二種.一者
邪瞋恚二者瞋恚.愚癡有二種.一者邪見愚癡二者愚癡.是三種邪毒衆生難可化
********************
度.餘三易度.無三毒名者無邪三毒之名。善布施等五事.如上放光品中說。
[一]使我般涅槃後法無滅盡亦無滅盡之名.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佛爲法主尚自滅度.云何言法無滅盡。答曰.如上所說是菩薩願事不必實.一
切有爲法從因緣和合生云何常住而不滅.佛如日明法如日沒餘光云何日沒而
餘光不滅.但久住故無能見滅者故名不滅。復次菩薩見諸佛法住有多有少.如迦
葉佛法住七日.如釋迦牟尼佛法住千歲.是故菩薩發是願言法雖有爲願令相續
不滅.如火得薪相傳不絕。復次諸法實相名爲佛法.是實法相不生不滅不斷不常
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受不動不著不依.無所有如涅槃相.法相如是云何有滅。問
曰.若如是者一切佛法皆應不滅。答曰.如所言諸法實相無有滅者.有人憶想分别
取諸法相壞實法相.用二法說是故有滅.實相法中無有滅也。復次[二]行般若波羅蜜
無礙法集無量功德故.隨其本願法法相續無有見其滅者.譬如仰射虚空箭去極
遠.人雖不見要必當墮。
注:
[一] 光讚作願我當獲具足聖道而以正法財富之定無有音聲.
[二] 此字依麗刻加.
********************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衆生聞我名者必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欲得如是等功德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有人生值佛世在佛法中或墮地獄者.如提婆達俱迦梨訶多釋子等.三不善
法覆心故墮地獄.此中云何言去佛如恆河沙等世界但聞佛名便得道耶。答曰.上
已說有二種佛.一者法性生身佛二者隨衆生優劣現化佛.爲法性生身佛故說乃
至聞名得度.爲隨衆生現身佛故說雖共佛住隨業因緣有墮地獄者。法性生身佛
者無事不濟無願不滿.所以者何.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一切善本功德一切智慧
無礙具足爲衆聖主.諸天及大菩薩希能見者。譬如如意寶珠難見難得若有見者
所願必果.如喜見藥其有見者衆患悉除.如轉輪聖王人有見者無不富足.如釋提
桓因有人見者隨願悉得.如梵天主衆生依附恐怖悉除.如人念觀世音菩薩悉脫
危難.是事尚爾.何況諸佛法性生身。問曰.釋迦文佛亦是法性生身分無有異體.何
以故佛在世時有作五逆罪人飢餓賊盜如是等惡。答曰.釋迦文佛本誓我出惡世
********************
欲以道法度脫衆生.不爲富貴世樂故出.若佛以力與之則無事不能.又亦是衆生
福德力薄罪垢深重故不得隨意度脫。又今佛但說清淨涅槃.而衆生譏論誹謗言
何以多畜弟子化導人民此亦是繫縛法.但以涅槃法化猶尚譏謗.何況雜以世樂。
如提婆達欲令足下有千輻相輪故.以鐵作模燒而爍之.爍已足壞身惱大呼.爾時
阿難聞已涕泣白佛.我兄欲死願佛哀救.佛卽伸手就摩其身發至誠言.我看羅睺
羅與提婆達等者彼痛當滅.是時提婆達衆痛卽除.執手觀之知是佛手便作是言.
淨飯王子以此醫術足自生活.佛告阿難汝觀提婆達不.用心如是云何可度.若好
世人則無是咎.如是衆生若以世樂不得度也。是事種種因緣上已廣說.以是故說
聞佛名有得道者有不得者。復次佛身無量阿僧祇種種不同.有佛爲衆生說法令
得道者.有佛放無量光明衆生遇之而得道者.有以神通變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
有佛但現色身而得道者.有佛徧身毛孔出衆妙香衆生聞之而得道者.有佛以食
與衆生令得道者.有佛衆生但念而得道者.有佛能以一切草木之聲而作佛事令
********************
衆生得道者.有佛衆生聞名而得道者.爲是佛故說言我作佛時其聞名者皆令得
度。復次聞名不但以名便得道也.聞已修道然後得度。如須達長者初聞佛名內心
驚喜.詣佛聽法而能得道.又如貰夷羅婆羅門從雞泥耶結髮梵志所初聞佛名心
卽驚喜.直詣佛所聽法得道。是但說聞名.聞名爲得道因緣非得道也。問曰.此經言
聞諸佛名卽時得道.不言聞名已修道乃得。答曰.今言卽時不言一心中.但言更無
異事[一]閒之故言卽時。譬如經中說修慈心時卽修七覺意.難者言慈三昧有漏是緣
衆生法云何卽時修七覺.答者言從慈起已卽修七覺更無餘法故言卽時。卽時有
二種.一者同時.二者雖久更無異法卽是心而得修七覺亦名卽時。復次有衆生福
德淳熟結使心薄應當得道.若聞佛名卽時得道。又復以佛威力故聞卽得度.譬如
熟癰若無治者得小因緣而便自潰.亦如熟果若無人取微風因緣便自墮落.譬如
新淨白氎易爲受色.爲是人故說若聞佛名卽時得道.譬如鬼神著人聞仙人呪名
卽時捨去。問曰.過如恆河沙等世界誰傳此名令彼得聞。答曰.佛以神力舉身毛孔
注:
[一]原作聞.今依元明刻改.
********************
放無量光明.一一光上皆有寶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各說妙法以度衆
生.又說諸佛名字.以是故聞.如放光中說。復次諸大菩薩以本願欲至無佛法處稱
揚佛名如此品中說者.是故得聞。復有大功德人從虚空中聞佛名號如薩陀波崙
菩薩.又有從諸天聞或從樹木音聲中聞.或從夢中聞。復次諸佛有不可思議力故
自往語.或以聲告。又如菩薩作願誓度一切衆生.以是故說我成佛時過如恆河沙
等世界衆生聞我名皆得成佛.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問曰.上欲得諸功德及
諸所願是諸事皆是衆行和合所成.何以故但說當學般若波羅蜜。答曰.是經名般
若波羅蜜.佛欲解說其事是故品品中皆讚般若波羅蜜。復次般若波羅蜜是諸佛
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爲母.般[一]舟三昧爲父.三昧能攝持亂心令智
慧得成而不能觀諸法實相.般若波羅蜜能徧觀諸法分别實相無事不達無事不
成功德大故名之爲母.以是故行者雖行六波羅蜜及種種功德和合能具衆願.而
但說當學般若波羅蜜。復次如般若後品中說若無般若波羅蜜餘五事不名波羅
注:
[一]原作周.今依麗元明刻改.
********************
蜜.雖普修衆行亦不能滿具諸願.如種種畫綵若無膠者亦不中用。衆生從無始世
界中來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受世閒果報已而復還盡.所以者何.離
般若波羅蜜故。今以佛恩以般若波羅蜜修行六事故得名波羅蜜.成就佛道使佛
佛相續而無窮盡。復次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普觀諸法皆空.空亦復空.滅諸觀得
無礙般若波羅蜜。以大悲方便力還起諸功德業.此清淨業因緣故無願不得.餘功
德離般若波羅蜜無有無礙智慧.云何言欲得諸願當學檀波羅蜜等。復次又以五
波羅蜜離般若不得波羅蜜名字.五波羅蜜如盲般若波羅蜜如眼.五波羅蜜如坏
瓶盛水般若波羅蜜如成熟瓶.五波羅蜜如鳥無兩翼般若波羅蜜如有翼之鳥.如
是等種種因緣故般若波羅蜜能成大事.以是故言欲得諸功德及願當學般若波
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以上釋序品訖〉
********************
猜你喜欢 十住断结经卷第五·佚名 目录·野竹福慧 卷五十六·佚名 卷第十五·丈雪通醉 卷第二十一·普瑞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第七十六章 罗至那普罗之攻略次第·佚名 止观义例卷下·湛然 破庵语录序·破庵祖先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卷第六·霁仑超永 卷二十四·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阅锺阜二禅师拈古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