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友人书第九
自到灵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顶。振锡常游。石室岩龛。拂乎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风扫白云。纵目千里。名花香果。峰鸟衔将。猿啸长吟。远近皆听。锄头当枕。细草为毡。世上峥嵘。竞争人我。心地未达。方乃如斯。傥有寸阴。愿垂相访
大师答朗禅师书
自别以来。经今数载。遥心眷想。时复成劳。忽奉来书。适然无虑。不委信后。道体如何。法味资神。故应清乐也。玄觉粗得延时。钦咏德音。非言可述。承怀节操。独处幽栖。泯迹人间。潜形山谷。亲朋绝往。鸟兽时游。竟夜绵绵。终朝寂寂。视听都息。心累閴然。独宿孤峰。端居树下。息繁餐道。诚合如之。然而正道寂寥。虽有修而难会。邪徒諠扰。乃无习而易亲。若非解契玄宗。行符真趣者。则未可幽居抱拙。自谓一生欤。应当博问先知。伏膺诚恳。执掌屈膝。整意端容。晓夜忘疲。始终虔仰。折挫身口。蠲矜怠慢。不顾形骸。专精至道者。可谓澄神方寸欤。夫欲采妙探玄。实非容易。决择之次。如履轻冰。必须侧耳目而奉玄音。肃情尘而赏幽致。忘言宴旨。濯累餐微。夕惕朝询。不滥丝发。如是则乃可潜形山谷。寂累绝群哉。其或心径未通。瞩物成壅。而欲避諠求静者。尽世未有其方。况乎郁郁长林。峨峨耸峭。鸟兽呜咽。松竹森梢。水石峥嵘。风枝萧索。藤萝萦绊。云雾氤氲。节物衰荣。晨昏眩晃。斯之种类。岂非喧杂耶。故知见惑尚纡。触途成滞耳。是以先须识道后乃居山。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必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则道性怡神。忘道则山形眩目。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亦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必能了阴无我。无我谁住人间。若知阴入如空。空聚何殊山谷。如其三毒未祛。六尘尚扰。身心自相矛盾。何关人山之喧寂耶。且夫道性冲虚。万物本非其累。真慈平等。声色何非道乎。特因见倒惑生。遂成轮转耳。若能了境非有。触目无非道场。知了本无。所以不缘而照。圆融法界。解惑何殊。以含灵而辨悲。即想念而明智。智生则法应圆照。离境何以观悲。悲智理合通收。乖生何以能度。度尽生而悲大。照穷境以智圆。智圆则喧寂同观。悲大则怨亲普救。如是则何假长居山谷。随处任缘哉。况乎法法虚融。心心寂灭。本自非有。谁强言无。何喧扰之可喧。何寂静之可寂。若知物我冥一。彼此无非道场。复何徇喧杂于人间。散寂寞于山谷。是以释动求静者。憎枷爱杻也。离怨求亲者。厌槛忻笼也。若能慕寂于喧。市廛无非宴坐。征违纳顺。怨债由来善友矣。如是则劫夺毁辱。何曾非我本师。叫唤喧烦。无非寂灭。故知妙道无形。万像不乖。其致真如寂灭。众响靡异其源。迷之则见倒惑生。悟之则违顺无地。閴寂非有缘会而能生峨嶷非无缘散而能灭。灭既非灭以何灭灭。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灭既虚。实相常住矣。是以定水滔滔。何念尘而不洗。智灯了了。何惑雾而不祛。乖之则六趣循环。会之则三涂迥出。如是则何不乘慧舟而游法海。而欲驾折轴于山谷者哉。故知物类纭纭。其性自一。灵源寂寂。不照而知实相。天真灵智非造。人迷谓之失。人悟谓之得。得失在于人。何关动静者乎。譬夫未解乘舟。而欲怨其水曲者哉。若能妙识玄宗。虚心冥契。动静常短。语默恒规。寂尔有归。恬然无间。如是则乃可逍遥山谷。放旷郊廛。游逸形仪。寂怕心腑。恬澹息于内。萧散扬于外。其身兮若拘。其心兮若泰。现形容于寰宇。潜幽灵于法界。如是则应机有感。适然无准矣。因信略此。余更何申。若非志朋。安敢轻触。宴寂之暇。时暂思量。予必诳言。无当看竟。回充纸烬耳不宣。同友玄觉和南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七十九·佚名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六·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八·佚名 六学十二科·昙噩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二·居顶 卷第二·智旭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恶友品第六·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序·智圆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四(论本第五十四五)·窥基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