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百論卷下

  提婆菩薩造 婆藪開士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破情品第五

  外曰.

  定[一]有我所.有法現前有故.〈修妬路〉

  情塵意合故知生.此知是現前知.是知實有故情塵意有。內曰.

  見色已知生何用。〈修妬路〉

  若眼先見色然後知生者.知復何用。若先知生然後見色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見[二]色因緣無故生亦無。〈修妬路〉

  若眼先不見色則因緣不合.不合故知不應生.汝言情塵意合故知生.若不合時知

  生者是則不然。外曰.若一時生有何過。內曰.若一時生是事不然.

  注:

  [一]原刻下衍我字.今依麗刻及疏九刪.[二]此字依麗刻加.

  ********************

  生無生共不一時生.有故.無故.先已破故。〈修妬路〉

  若見知先有相待一時生.若先有若先無若先半有半無.於三事中一時生者是則

  不然。何以故.若先有見知者不應更生.以有故。若先無者亦不應生.以無故.若無者

  則無相待亦無生。若半有半無者前二修妬路中已破故.復次一法云何亦有亦無。

  復次若一時生知不相待見.見不待知。復次眼爲到色見耶.爲不到色見耶。

  若眼去.遠遲近。〈修妬路〉

  若眼去到色乃見者.遠色應遲見.近色應速見.何以故.去法爾故.而今近瓶遠月一

  時見.是故知眼不去.若不去則無和合。復次若眼力不到色而見色者.何故見近不

  見遠.遠近應一時見。復次眼設去者爲見已去耶.爲不見去耶.

  若見已去.去復何用。〈修妬路〉

  若眼先見色事已辦. 去復何用。

  若不見去.不如意[一]所取。〈修妬路〉

  注:

  [一]原刻下衍趣字.今依麗刻及疏九刪.

  ********************

  若眼先不見色而去[一]者如意所取則不能取.眼無知故趣東則西。復次.

  無眼處亦不取。〈修妬路〉

  若眼去到色而取色者身則無眼.身無眼故此則無取.若眼不去而取色者色則無

  眼.色無眼故彼亦無取。復次若眼不去而取色者應見天上色及障外色.然不見.是

  故此事非也。外曰.

  眼相見故.〈修妬路〉

  見是眼相.於緣中有力能取.性自爾故。內曰.若眼見相.

  應自見眼。〈修妬路〉

  若眼見相如火熱相自熱能令他熱.如是眼若見相應自見眼.然不見.是故眼非見

  相。外曰.

  如指.〈修妬路〉

  眼雖見相不自見眼.如指端不能自觸.如是眼雖見相不能自見。內曰.不然.

  注:

  [一]原刻下衍不字.今依麗刻及疏九刪.

  ********************

  觸指業故。〈修妬路〉

  觸是指業非指相.汝言見是眼相者何不自見眼.是故指喻非也。外曰.

  光意去故見色.〈修妬路〉

  眼光及意去故到彼能取色。內曰.若意去到色.

  此則無覺。〈修妬路〉

  意若到色者意則在彼.意若在彼身則無意猶如死人.然意實不去.遠近一時取故.

  雖念過去未來念不在過去未來.念時不去故。外曰.

  如意在身.〈修妬路〉

  意雖在身而能遠知。內曰.若爾.

  不合。〈修妬路〉

  若意在身而色在彼.色在彼故則無和合.若無和合不能取色。外曰.不然.

  意光色合故見.〈修妬路〉

  ********************

  眼意在身和合.以意力故令眼光與色合如是見色.是故不失和合。內曰.若合故見

  生.

  無見者。〈修妬路〉

  汝謂和合故見色.若言但眼見色但意取色者是事不然。外曰.

  受合故取色成.〈修妬路〉

  汝受和合則有和合.若有和合應有取色。內曰.

  意非見.眼非知.色非見知.云何見。〈修妬路〉

  意異眼故意非見相.非見相故不能見.眼四大造故非知相.非知相故不能知.色亦

  非見相亦非知相.如是雖復和合云何取色。耳鼻舌身亦如是破。

  破塵品第六

  外曰.

  應有情.瓶等可取故.〈修妬路〉

  ********************

  今現見瓶等諸物可取故.若諸情不能取塵.當用何等取.是故知有情能取瓶等諸

  物。內曰.

  非獨色是瓶.是故瓶非現見。〈修妬路〉

  瓶中色現可見.香味等不可見.不獨色爲瓶.香味等合爲瓶.瓶若現可見者香味等

  亦應現可見.而不可見.是故瓶非現見。外曰.

  取分故一切取.信故.〈修妬路〉

  瓶一分可見故瓶名現見.何以故.人見瓶已信知我見是瓶。內曰.

  若取分不一切取。〈修妬路〉

  瓶一分色可見.香分等不可見.今分不作有分.若分作有分者香等諸分亦應可見.

  是故瓶非盡可見.是事如破一破異中說。外曰.

  有瓶可見.受色現見故.〈修妬路〉

  汝受色現見.故瓶亦應現見。內曰.

  ********************

  若此分現見.彼分不現見。〈修妬路〉

  汝謂色現見是事不然.色有形故.彼分中分不現見.以此分障故.此分亦如是。復次

  如前若取分不一切取.彼應答此。外曰.

  微塵無分故不盡破.〈修妬路〉

  微塵無分故.一切現見有何過。內曰.

  微塵非現見.〈修妬路〉

  汝經言微塵非現見.是故不能成現見法.若微塵亦現見.與色同破。外曰.

  瓶應現見.世人信故.〈修妬路〉

  世人盡信瓶是現見有用故。內曰.

  現見無非瓶無。〈修妬路〉

  汝謂若不現見瓶是時無瓶者是事不然.瓶雖不現見非無瓶.是故瓶非現見。外曰.

  眼合故無過.〈修妬路〉

  ********************

  瓶雖現見相.眼未會時人自不見.是瓶非不現見相。內曰.

  如現見生無.有亦非實。〈修妬路〉

  若瓶未與眼合時未有異相後見時有少異相生者.當知此瓶現見相生.今實無異

  相生是故現見相不生.如現見相生無瓶有亦無。外曰.

  五身一分破.餘有.〈修妬路〉

  五身是瓶.汝破一色不破香等.今香等不破故應有塵。內曰.

  若不一切觸.云何色等合。〈修妬路〉

  汝言五身爲瓶是語不然.何以故.色等一分是觸.餘分非觸.云何觸不觸合.是故非

  五身爲瓶。外曰.

  瓶合故.〈修妬路〉

  色分等各各不合.而色分等與瓶合。內曰.

  異除.云何瓶觸合。〈修妬路〉

  ********************

  若瓶與觸異者瓶則非觸.非觸云何與觸合.若除色等更無瓶法若無瓶法云何觸

  與瓶合。外曰.

  色應現見.信經故.〈修妬路〉

  汝經言色名四大及四大造.造色分中色入所攝是現見.汝云何言無現見色。內曰.

  四大非眼見.云何生現見。〈修妬路〉

  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是四大非眼見者.此所造應非現見。外曰.

  身根取故四大有.〈修妬路〉

  今身根取四大故四大有.是故火等諸物四大所造亦應有。內曰.

  火中一切熱故。〈修妬路〉

  四大中但火是熱相餘非熱相.今火中四大都是熱相.是故火不爲四身.若餘不熱

  不名爲火.是故火不爲四身.地堅相水濕相風動相亦如是。外曰.

  色應可見.現在時有故.〈修妬路〉

  ********************

  以眼情等現在取塵故是名現在時.若眼情等不能取色塵等則無現在時.今實有

  現在時是故色可見。內曰.

  若法後故初亦故。〈修妬路〉

  若法後故相現.是相非故時生.初生時已隨有.微故不知.故相轉現是時可如.如人

  著屐初已微故隨之.不覺不知久則相現.若初無故後亦無是應常新.若然者故相

  不應生.是以初故隨之後則相現。今諸法不住故則無住時.若無住時無取塵處。外

  曰.

  受新故故有現在時.〈修妬路〉

  汝受新相故相.觀生時名爲新.觀異時名爲故.是二相非過去時可取.亦非未來時

  可取.以現在時故新故相可取。內曰.不然.

  生故新.異故故。〈修妬路〉

  若法久生新相已過.是新相異新則名故.若故相生故則爲新.是新是故但有言說.

  ********************

  第一義中無新無中無故。外曰.若爾得何利。內曰.

  得永離。〈修妬路〉

  若新不作中中不作故.如種子[一]芽莖節壞華實等各各不合.各不合故諸法不住.不

  住故遠離.遠離故不可得取。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外曰.

  諸法非不住.有不失故.無不生故.〈修妬路〉

  有相諸法如泥團.從團底.從底腹.從腹咽.從咽口.前後爲因果.種種果生時種種因

  不失.若因中無果果則不生.但因變爲果.是故有諸法。內曰.若果生故有不失.

  因失故有失。〈修妬路〉

  汝言瓶果生泥團不失瓶卽是泥團.若瓶果生是時失泥團因故是則無因.若泥團

  不失不應分别泥團瓶有異.今實見形時力知名等有異故有亦應失。外曰.

  注:

  [一]原刻作牙.今依麗刻改.次下同.

  ********************

  如指屈申.〈修妬路〉

  指雖屈申形異實是一指.如是泥團形瓶形雖異而[一]泥不異。內曰.不然.

  業能異故。〈修妬路〉

  屈申是指業.[二]指是能.若業卽是能者屈時應失指。復次屈申應一.汝經泥團卽是瓶

  故.指喻非也。外曰.

  如少壯老.〈修妬路〉

  如一人身亦少亦壯亦老.因果亦如是。內曰.

  不一故。〈修妬路〉

  少不作壯.壯不作老.是故汝喻非也。復次.

  若有不失.無失。〈修妬路〉

  若有不失者泥團不應變爲瓶是則無瓶.若有不失者無無故亦不應失.然則都無

  失。外曰.

  注:

  [一]原刻下衍團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刻作故.今依麗刻及疏十一改.

  ********************

  無失有何咎.〈修妬路〉

  若常故無失泥團不變爲瓶.無無常有何過。內曰.

  若無無常.無罪福等。〈修妬路〉

  若無無常罪福等悉亦當無.何以故.罪人常爲罪人不應爲福人.福人常爲福人不

  應爲罪人.罪福等者布施竊盜持戒犯戒等如是皆無。外曰.

  因中先有果.因有故.〈修妬路〉

  若泥中先無瓶.泥不應爲瓶因。內曰.若因中先有果故有果.

  果無故因無果。〈修妬路〉

  若泥團作瓶泥不失故因中有果.是瓶若破應因中無果。外曰.

  因果一故.〈修妬路〉

  如土因泥果泥因瓶果.因變爲果更無異法.是故不應因中無果。內曰.若因果一.

  無未來。〈修妬路〉

  ********************

  如泥團現在瓶爲未來.若因果一則無未來.無未來故亦無現[一]在.無現在故亦無過

  去.如是三世亂。外曰.

  名等失[二]名等生故.〈修妬路〉

  更無新法而故法不失.但名隨時異.如一泥團爲瓶.瓶破爲甕.甕破還爲泥.如是都

  無去來瓶甕安在.但隨時得名其實無異。內曰.若爾.

  無果。〈修妬路〉

  若名失名生者.此名先無後有故因中無果.若名先有泥卽是瓶.是故知非先有果。

  外曰.

  不定故.〈修妬路〉

  泥團中不定出一器.是故泥中不定有名。內曰.若泥不定.

  果亦不定。〈修妬路〉

  若泥團中瓶不定.汝言因中先有果亦不定。外曰.

  注:

  [一]原刻下衍時字.今依麗刻刪.

  [二]此二字依麗刻及疏十一加.

  ********************

  微形有故.〈修妬路〉

  泥團中瓶形微故難知.陶師力故是時明了.泥中瓶雖不可知.當知泥中必有微形。

  有二種不可知.或無故不知.或有以因緣故不知.因緣有八.何等八.遠故不知如遠

  國土.近故不知如眼[目*妾].根壞故不知如聾盲.心不住故不知如人意亂.微細故不知

  如微塵.障故不知如壁外事.勝故不知如大水少鹽.相似故不知如一粒米投大聚

  米中.如是泥團中瓶眼雖不見要不從蒲出.是故微瓶定在泥中。內曰.若先有微瓶.

  因無果。〈修妬路〉

  若瓶未生時泥中有微形後麤時可知者.是則因中無果.何以故.本無麤相後乃生

  故.是以因中無果。外曰.

  因中應有果.各取因故.〈修妬路〉

  因中應先有果.何以故.作瓶取泥不取蒲.若因中無果者亦可取蒲.而人定知泥能

  生瓶.埏埴成器堪受燒故.是以因中有果。內曰.

  ********************

  若當有有.若當無無。〈修妬路〉

  汝言泥中當出瓶故因中先有果.今瓶破故應當無果.是以因中無果。外曰.

  生住壞次第有故無過.〈修妬路〉

  瓶中雖有破相要先生次住後破.何以故.未生無破故。內曰.

  若先生非後.無果同。〈修妬路〉

  若泥中有瓶生住壞者.何故要先生後壞不先壞後生。汝言未生故無破.如是瓶未

  生時無住無壞.此二先無後有故因中無果。外曰.

  汝破有果故有斷過.〈修妬路〉

  若因中有果爲非者應因中無果.若因中無果則墮斷滅。內曰.

  續故不斷.壞故不常。〈修妬路〉

  汝不知耶.從穀子芽等相續故不斷.穀子等因壞故不常.如是諸佛說十二分因緣

  生法離因中有果無果故.不著斷常行中道入涅槃也。

  ********************

  破因中無果品第八

  外曰.

  生有故.一當成.〈修妬路〉

  汝言因緣故諸法生.是生若因中先有若因中先無此生有故必當有一。內曰.

  生無生不生。〈修妬路〉

  若有生.因中先有因中先無如是思惟不可得.何況無生。汝若有瓶生.爲瓶初瓶時

  有耶.爲泥團後非瓶時有耶。若瓶初瓶時有瓶生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瓶已有故.是

  初中後共相因待.若無中後則無初.若有瓶初必有中後.是故瓶已先有後復何用。

  若泥團後非瓶時瓶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未有故.若瓶無初中後是則無瓶.若無

  瓶云何有瓶生。復次若有瓶生若泥團後瓶時應有.若瓶初泥團時應有.泥團後瓶

  時無瓶生.何以故.已有故.亦非瓶初泥團時有瓶生.何以故.未有故。外曰.

  生時生故無咎.〈修妬路〉

  ********************

  我不言若已生若未生有瓶生.第三法生時是生。內曰.

  生時亦如是。〈修妬路〉

  生時如先說.若生是則生已.若未生云何有生.生時名半生半未生.[一]二俱過.亦如前

  破.是故無生。外曰.

  生成一義故.〈修妬路〉

  我不言瓶生已有生.亦不言未生有生.今瓶現成是則瓶生。內曰.若爾.

  生後。〈修妬路〉

  成名生已.若無生無初無中.若無初亦無中無成.是故不應以成爲生.生在後故。外

  曰.

  初中後次第生故無咎.〈修妬路〉

  泥團次第生瓶底腹咽口等.初中後次第生非泥團次有成瓶.是故非泥團時有瓶

  生.亦非瓶時有瓶生.亦非無瓶生。內曰.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初中後非次第生。〈修妬路〉

  初名無前有後.中名有前後.後名有前無後.如是初中後共相因待.若離云何有.是

  故初中後不應次第生。

  一時生亦不然。〈修妬路〉

  若一時生不應言是初是中是後.亦不相因待.是故不然。外曰.

  如生住壞.〈修妬路〉

  如有爲相生住壞次第有.初中後亦如是。內曰.

  生住壞亦如是。〈修妬路〉

  若次第有若一時有是二不然.何以故.無住則無生.若無住有生者亦應無生有住.

  壞亦如是.若一時不應分别是生是住是壞。復次.

  一切處有一切。〈修妬路〉

  一切處名三有爲相.若生住壞亦有爲相者今生中應有三相.是有爲法故.一一中

  ********************

  復有三相然則無窮.住壞亦如是。若生住壞中更無三相.今生住壞不名有爲相。若

  汝謂生生共生如父子是事不然.如是生生若因中先有相待.若因中先無相待.若

  因中先少有少無相待.是三種破情中已說。復次如父先有然後生子.是父更有父.

  是故此喻非也。外曰.

  定有生可生.法有故.〈修妬路〉

  若有生有可生.若無生則無可生.今瓶等可生法現有故必有生。內曰.

  若有生.無可生。〈修妬路〉

  若瓶有生瓶則已生不名可生.何以故.若無瓶亦無瓶生.是故若有生則無可生.何

  況無生。復次.

  自他共亦如是。〈修妬路〉

  若生可生是二若自生若他生若共生.破吉中已說。外曰.

  定有生可生.共成故.〈修妬路〉

  ********************

  非先有生後有可生.一時共成。內曰.

  生可生不能生。〈修妬路〉

  若可生能成生者則生是可生不名能生.若無生何有可生.是故二事皆無。復次.

  有無相待不然。〈修妬路〉

  今可生未有故無生則是有.有無何得相待.是故皆無。外曰.

  生可生相待故諸法成.〈修妬路〉

  非但生可生相待成.是二相待故瓶等諸物成。內曰.

  若從二生.何以無三。〈修妬路〉

  汝言生可生相待故諸法成.若從二生果者.何不有第三[一]法.如父母生子.今離生可

  生更無有瓶等第三法是故不然。外曰.

  應有生.因壞故.〈修妬路〉

  若果不生因不應壞.今見瓶因壞故應有生。內曰.因壞故.

  注:

  [一]此字依麗刻及疏十一加.

  ********************

  生亦滅。〈修妬路〉

  若果生者是果爲因壞時有耶.爲壞後有耶。若因壞時有者與壞不異故生亦滅.若

  壞後有者因已壞故無因.無因故果不應生。復次.

  因中果定故。〈修妬路〉

  若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二俱無生.何以故.若因中無果者何以但泥中有瓶縷中有

  布.若其俱無泥應有布縷應有瓶.若因中先有果者是因中是果生是事不然.何以

  故.是因卽是果.汝法因果不異故.是故因中若先有果若先無果是皆不生。復次.

  因果多故。〈修妬路〉

  若因中先有果者則乳中有酪[一]酥等.亦酥中有酪乳等.若乳中有酪酥等則一因中

  多果.若酥中有酪乳等則一果中多因.如是先後因果一時俱有過.若因中無果亦

  如是過.是故因中有果無果是皆無生。外曰.

  因果不破故生可生成。〈修妬路〉

  注:

  [一]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次下同.

  ********************

  汝言因中多果果中多因爲過.不言無因果.是故生可生成。內曰.

  物物非物非物互不生。〈修妬路〉

  物不生物.非物不生非物.物不生非物.非物不生物。若物生物如母生子者是則不

  然.何以故.母實不生子.子先有從母出故。若謂從母血分生以爲物生物者是亦不

  然.何以故.離血分等母不可得故。若謂如變生以爲物生物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壯

  卽變爲老.非壯生老故。若謂如鏡中像以爲物生物者是亦不然.何以故.鏡中像無

  所從來故。復次如鏡中像與面相似.餘果亦應與因相似.而不然.是故物不生物。非

  物不生非物者如兔角不生兔角.物不生非物者如石女不生子.非物不生物者如

  龜毛不生蒲.是故無有生法。復次若物生物者是應二種法生.若因中有果若因中

  無果則不然.何以故.若因中先無果者因不應生果.因邊異果不可得故.若因中先

  有果云何生滅.

  不異故。〈修妬路〉

  ********************

  若瓶與泥團不異者瓶生時泥團不應滅.泥團亦不應爲瓶因.若泥團與瓶不異者

  瓶不應生瓶.亦不應爲泥團果.是故若因中有果若因中無果物不生物。

  破常品第九

  外曰.

  應有諸法.無因[一]常法不破故.〈修妬路〉

  汝雖破有因法.不破無因常法.如虚空時方微塵涅槃是無因法不破故.應有諸法。

  內曰.若強以爲常.

  無常同。〈修妬路〉

  汝有因故說常耶.無因故說常耶.若常法有因有因則無常.若無因說常者亦可說

  無常。外曰.

  了因故無過.〈修妬路〉

  有二種因.一作因二了因.若以作因是則無常.我虚空等常法以了因故說常.非無

  注:

  [一]此字依麗刻及疏十二加.

  ********************

  因故說常.亦非有因故無常.是故非強爲常。內曰.

  是因不然。〈修妬路〉

  汝雖說常法有因是因不然.神先已破.餘常法後當破。外曰.

  應有常法.作法無常故.不作法是常.〈修妬路〉

  眼見瓶等諸物無常.若異此法應是常。內曰.

  無亦共有。〈修妬路〉

  汝以作法相違故名不作法.今見作法中有相故應無不作法。復次汝以作法相違

  故不作法爲常者.今與作法不相違故是應無常.所以者何.不作[一]法作法同無觸故.

  不作法應無常。如是徧常不徧常悉已總破.今當别破。外曰.

  定有虚空法.常亦徧亦無分.一切處一切時信有故.〈修妬路〉

  世人信一切處有虚空是故徧.信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時有虚空是故常。內曰.

  分中分合故.分不異。〈修妬路〉

  注:

  [一]原刻下衍不字.今依麗刻刪.

  ********************

  若瓶中向中虚空.是中虚空爲都有耶爲分有耶.若都有者則不徧.若是爲徧瓶亦

  應徧.若分有者虚空但是分無有有分名爲虚空.是故應虚空非徧亦非常。外曰.

  定有虚空.徧相亦常.有作故.〈修妬路〉

  若無虚空者則無舉無下無去來等.所以者何.無容受處故.今實有所作.是以有虚

  空亦徧亦常。內曰.不然.

  虚空處虚空。〈修妬路〉

  若有虚空法應有住處.若無住處是則無法.若虚空孔穴中住者是則虚空住虚空

  中.有容受處故.而不然.是以虚空不住孔穴中。亦不實中住.何以故.

  實無空故。〈修妬路〉

  是實不名空.若無空則無住處.以無容受處故。復次汝言[一]作處是虚空者.實中無作

  處故則無虚空.是故虚空亦非徧亦非常。復次無相故無虚空.諸法各各有相.以有

  相故知有法.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識知相.而虚空無相是故無。外曰.虚

  注:

  [一]原刻作住.今依麗刻及疏十二改.次同.

  ********************

  空有相汝不知故無.無色是虚空相。內曰.不然.無色名破色.非更有法.猶如斷樹更

  無有法.是故無有虚空相。復次虚空無相.何以故.汝說無色是虚空相者若色未生

  是時無虚空相。復次色是無常法。虚空是有常法.若色未有時應先有虚空法.若未

  有色無所滅虚空則無相.若無相則無法.是故非無色是虚空相.但有名而無實。諸

  徧常亦如是總破。外曰.

  有時法.常相有故.〈修妬路〉

  有法雖不可現見以共相比知故信有.如是時雖微細不可見以節氣華實等故知

  有時.此則見果知因。復次以一時不一時久近等相故可知有時.無不有時是故常。

  內曰.

  過去未來中無.是故無未來。〈修妬路〉

  如泥團時現在土時過去瓶時未來.此則時相常故過去時不作未來時.汝經言時

  是一法是故過去時終不作未來時.亦不作現在時.若過去作未來者則有雜過.又

  ********************

  過去中無未來時是故無未來。現在亦如是破。外曰.

  受過去故有時.〈修妬路〉

  汝受過去時故必有未來時.是故實有時法。內曰.

  非未來相.過去。〈修妬路〉

  汝不聞我先說過去土不作未來瓶.若墮未來相中是爲未來相.云何名過去.是故

  無過去。外曰.

  應有時.自相别故.〈修妬路〉

  若現在有現在相.若過去有過去相.若未來有未來相.是故有時。內曰.若爾.

  一切現在。〈修妬路〉

  若三時有自相者今盡應現在.若未來是爲無.若有不名未來應名已來.是故此義

  不然。外曰.

  過去未來行自相故無咎.〈修妬路〉

  ********************

  過去時未來時不行現在相.過去時行過去相.未來時行未來相.是名行自相.故無

  過。內曰.

  過去非過去。〈修妬路〉

  若過去過去者不名爲過去.何以故.離自相故.如火捨熱不名爲火離自相故。若過

  去不過去者今不應說過去時行過去相.未來亦如是破.是故時法無實但有言說。

  外曰.

  實有方.常相有故.〈修妬路〉

  日合處是方相.如我經說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日初合處是名東方.如是餘方隨

  日爲名。內曰.不然.

  東方無初故。〈修妬路〉

  日行四天下繞須彌山.鬱丹越日中弗于逮日出弗于逮人以爲東方.弗于逮日中

  閻浮提日出閻浮提人以爲東方.閻浮提日中拘耶尼日出拘耶尼人以爲東方.拘

  ********************

  耶尼日中鬱丹越日出鬱丹越人以爲東方.如是悉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復次日

  不合處是中無方.以無相故。復次不定故.此以爲東方彼以爲西方.是故無實方。外

  曰.不然.

  是方相一天下說故.〈修妬路〉

  是方相因一天下說.非爲都說.是故東方非無初過。內曰.若爾.

  有邊。〈修妬路〉

  若日先合處是名東方者則諸方有邊.有邊故有分.有分故無常.是故言說有方實

  爲無方。外曰.

  雖無徧常.有不徧常.微塵是.果相有故.〈修妬路〉

  世人或見果知有因.或見因知有果.如見芽等知有種子.世界法見諸生物先細後

  麤故.可知二微塵爲初果以一微塵爲因.是故有微塵圓而常.以無因故。內曰.

  二微塵非一切身合.果不圓故。〈修妬路〉

  ********************

  諸微塵果生時非一切身合.何以故.二微塵等果眼見不圓故.若微塵身一切合者

  二微塵等果亦應圓。[一]復次若身一切合二亦同壞.若塵重合則果高.若多合則果大.

  以一分合故微塵有分.有分故無常。復次.

  微塵無常.以虚空別故。〈修妬路〉

  若有微塵應當與虚空别.是故微塵有分.有分故無常。復次.

  以色[二]味等别故。〈修妬路〉

  若微塵是有應有色味等分.是故微塵有分.有分故無常。[三]復次有形法有相故。若微

  塵有形應有長短方圓等.是故微塵有分.[四]有分故無常.有分無常故無微塵。外曰.

  有涅槃法.常無煩惱涅槃不異故.〈修妬路〉

  愛等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有煩惱者則有生死.無煩惱故永不復生[五]死.是故涅槃

  爲常。內曰.不然.

  涅槃作法故。〈修妬路〉

  注:

  [一]疏十三云此句是修妬路.

  [二]此字依麗刻加.

  [三]疏十三云此句是修妬路.

  [四]此二字依麗刻加.

  [五]此字依麗刻及疏十三加.

  ********************

  因修道故無諸煩惱.若無煩惱是卽涅槃者涅槃則是作法.作法故無常。復次若無

  煩惱是名無所有.若涅槃與無煩惱不異者則無涅槃。外曰.

  作因故.〈修妬路〉

  涅槃爲無煩惱作因。內曰.不然.

  能破非破。〈修妬路〉

  若涅槃能爲解脫者則非解脫。復次未盡煩惱時應無涅槃.所以者何.無果故無因。

  外曰.

  無煩惱果.〈修妬路〉

  此涅槃非是無煩惱.亦非無煩惱因.是無煩惱果.是故非無涅槃。內曰.

  縛可縛方便.異此無用。〈修妬路〉

  縛名煩惱及業.可縛名衆生.方便名八聖道.以道解縛故衆生得解脫.若有涅槃異

  此三法則無所用。復次無煩惱是名無所有.無所有不應爲因。外曰.

  ********************

  有涅槃.是若無.〈修妬路〉

  若縛可縛方便三事無處是名涅槃。內曰.

  畏處何染。〈修妬路〉

  以無常過患故智者於有爲法棄捐離欲.若涅槃無有諸情及所欲事者則涅槃於

  有爲法甚大畏處.汝何故心染.涅槃名離一切著滅一切憶想非有非無非物非非

  物譬如燈滅不可論說。外曰.

  誰得涅槃.〈修妬路〉

  是涅槃何人得。內曰.

  無得涅槃。〈修妬路〉

  我先說如燈滅不可言東去南西北四維上下去.涅槃亦如是.一切語滅無可論說

  是無所有.誰當得者。設有涅槃亦無得者.若神得涅槃神是常是徧故不應得涅槃.

  五陰亦不得涅槃.何以故.五陰無常故.五陰生滅故.如是涅槃當屬誰。若言得涅槃

  ********************

  是世界中說。

  破空品第十

  外曰.

  應有諸法.破有故.若無破.餘法有故.〈修妬路〉

  汝破一切法相.是破若有.不應一切法空.以破有故。是破有故不名破一切法.若無

  破.一切法有。內曰.

  破如可破。〈修妬路〉

  汝著破故以有無法欲破是破.汝不知耶破成故一切法空無所有.是破若有已墮

  可破中空無所有.是破若無汝何所破。如說無第二頭不以破故便有.如人言無不

  以言無故有.破可破亦如是。外曰.

  應有諸法.執此彼故.〈修妬路〉

  汝執異法故說一法過.執一法故說異法過.是二執成故有一切法。內曰.

  ********************

  一非所執.異亦爾。〈修妬路〉

  一異不可得.先已破.先破故無所執。復次若有人言汝無所執我[一]執一異法.若有此

  問應如是破。外曰.

  破他法故汝是破[二]法人.〈修妬路〉

  汝好破他法強爲生過自無所執.是故汝是破人。內曰.

  汝破人。〈修妬路〉

  說空人無所執.無執故非破人.汝執自法破他執故汝是破法人。外曰.

  破他法故自法成.〈修妬路〉

  汝破他法時自法卽成.何以故.他法若負自法勝故.是以我非破人。內曰.不然.

  成破不一故。〈修妬路〉

  成名稱歎功德.破名出其過罪.歎德出罪不名爲一。復次.

  成有畏。〈修妬路〉

  注:

  [一]原刻下衍中字.今依麗刻及疏十四刪.

  [二]此字依麗刻及疏十四加.

  ********************

  畏名無力.若人自於法畏故不能成.於他法不畏故好破.是故成破不一.若破他法

  是卽自成法者.汝何故先言說空人但破他法自無所執。外曰.

  說他執過自執成.〈修妬路〉

  汝何以不自成法但破他法.破他法故卽是自成法。內曰.破他法自法成故.

  一切不成。〈修妬路〉

  破他法故自法成.自法成故一切不成.一切不成故我無所成。外曰.不然.

  世間相違故.〈修妬路〉

  若諸法空無相者世間人盡不信受。內曰.

  是法世間信。〈修妬路〉

  是因緣法世間信受.所以者何.因緣生法是卽無相。汝謂乳中有酪酥等.童女已姙

  諸子.食中已有糞.又除梁椽等别更有屋.除縷别有布.或言因中有果.或言因中無

  果.或言離因緣諸法生.其實空不應言說世事.是人所執誰當信受.我法不爾.與世

  ********************

  人同故一切信受。外曰.

  汝無所執是法成.〈修妬路〉

  汝言無執是卽執.又言我法與世人同是則自執。內曰.

  無執不名執.如無。〈修妬路〉

  我先說因緣生諸法卽是無相.是故我無所執.無所執不名爲執.譬如言無是實無.

  不以言無故便有無.執亦如是。外曰.

  汝說無相法故是滅法人.〈修妬路〉

  若諸法空無相此執亦無.是則無一切法.無一切法故是名滅法人。內曰.

  破滅法人是名滅法人。〈修妬路〉

  我自無法則無所破.汝謂我滅法而欲破者是則滅法人。外曰.

  應有法.相待有故.〈修妬路〉

  若有長必有短.有高必有下.有空必有實。內曰.何有相待.

  ********************

  一破故。〈修妬路〉

  若無一則無相待.若少有不空應有相待.若無不空則無空.云何相待。外曰.

  汝無成是成.〈修妬路〉

  如言室空無馬則有無馬.如是汝雖言諸法空無相而能生種種心.故應有無.是則

  無成是成。內曰.不然.

  有無一切無故。〈修妬路〉

  我實相中種種法門說有無皆空.何以故.若無有亦無無.是故有無一切[一]無。外曰.破

  不然.

  自空故.〈修妬路〉

  諸法自性空無有作者.以無作故不應有破.如愚癡人欲破虚空徒自疲勞。內曰.雖

  自性空.

  取相故縛。〈修妬路〉

  注:

  [一]原刻作衆.今依麗刻及疏十四改.

  ********************

  一切法雖自性空.但爲邪想分别故縛.爲破是顛倒故言破.實無所破.譬如愚人見

  熱時炎妄生水想逐之疲勞.智者告言此非水也.爲斷彼想不爲破水.如是諸法性

  空衆生取相故著.爲破是顛倒故言破.實無所破。外曰.

  無說法大經無故.〈修妬路〉

  汝破有破無破有無今墮非有非無.是非有非無不可說.何以故.有無相不可得故

  是名無說法.是無說法衞世師經僧佉經尼乾法等大經中皆無.故不可信。內曰.

  有第四。〈修妬路〉

  汝大經中亦有無說法.如衞世師經中聲不名大不名小.僧佉經泥團非瓶非非瓶.

  尼乾法光非明非暗.如是諸經有第四無說法.汝何言無。外曰.

  若空不應有說。〈修妬路〉

  若都空以無說法爲是者.今何以說善惡法教化耶。內曰.

  隨俗語故無過。〈修妬路〉

  ********************

  諸佛說法常依俗諦第一義諦.是二皆實非妄語也.如佛雖知諸法無相然告阿難

  入舍衞城乞食.若除土木等城不可得.而隨俗語故不墮妄語.我亦隨佛學故無過。

  外曰.

  俗諦無.不實故.〈修妬路〉

  俗諦若實則入第一義諦.若不實何以言諦。內曰.不然.

  相待故.如大小。〈修妬路〉

  俗諦於世人爲實於聖人爲不實.譬如一[木*柰]於棗爲大於瓜爲小此二皆實.若於棗

  言小於瓜言大者是則妄語.如是隨俗語故無過。外曰.

  知是過得何等利.〈修妬路〉

  如初捨罪福乃至破空.如是諸法皆見有過得何等利。內曰.

  如是捨我名得解脫。〈修妬路〉

  如是三種破諸法.初捨罪福.中破神.後破一切法.是名無我無我所.又於諸法不受

  ********************

  不著聞有不喜聞無不憂是名解脫。外曰.何以言名得解脫不實得解脫耶。內曰.[一]

  竟清淨故。破神故無人.破涅槃故無解脫.云何言人得解脫.於俗諦故說名解脫。

  百論卷下

  注:

  [一]疏十四云此句是修妬路.

  ********************

猜你喜欢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祖琇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太虚
  因缘所生法义·太虚
  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出诗卷之上·善酂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中·佚名
  佛教史略·太虚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佚名
  第十卷·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一(末)·窥基
  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佚名
   第六十七則 傅大士講經竟·胡兰成
  对于佛教会之观念·太虚
  三大师传赞序·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甲寅(咸丰四年)·林占梅

    元旦望阙北望神京叩祝遥,五云深处奏箫韶;御炉香霭千官拥,鹄立通明侍早朝。星云纠缦日华明,舞踏雍容佩玉鸣;草莽微臣无别愿,妖氛早息颂陞平。病中感赋愁病相兼剧可怜,奄奄命似一丝延;求医难遇肱三折,虑事何曾眼一眠!蜡视盘飧浓亦

  • 色彩·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

  • 卷一百九十四·徐世昌

    李芳李芳,字华黍,号兰谷,钱塘人。春日久雨寄沈桐谿东风料峭镇关心,霪雨连朝思更深。乳燕怯飞巢冷院,流莺无语坐空林。不因翠减三分色,却恐春过一片阴。且恨山行苔藓滑,背关寂寞自长吟。招桐谿游天竺诸兰若入

  • 余集卷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十七古今体三十四首【戊午一】戊午元旦元之三更六之三嘉庆乾隆父子覃训政心仍昼宵笃承欢膝下凊温谙知予望捷衷均苦翦逆同筹不尽谈吉戊向阳旋宝运喜旌应即到西南元旦试笔二首虽云归政仍勤政觉

  • 卷十·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十张敬忠张仁愿在朔方奏用御史张敬忠等分总军事累迁吏部郎中开元中拜平卢节度使近体诗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氷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姚崇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陜州硖石人应下

  • 卷一百七十七 至和元年(甲午,1054)·李焘

      起仁宗至和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九月辛酉朔,權三司使、翰林學士、兼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知制誥楊察為戶部侍郎、提舉集禧觀事。內侍楊永德建請蔡、汴河置水遞鋪,察條其不便,罷之,永德毀察於帝

  • ●卷二十一·陶宗仪

      ◎宫阙制度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城方六十里,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七·乾隆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唐王】  【乙酉】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臣等谨案明自北都沦覆宗社已墟洪惟我国家应天顺人光宅区宗薄海内外咸归正□福王以败亡余烬偷息金陵首尾才及一嵗我皇上量同覆载念其尚有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齐太祖髙皇帝萧道成建元元年魏高祖孝文帝太和三年】春正月甲辰宋以萧嶷爲镇西将军都督荆湘等八州军事荆州刺史辛亥以萧赜爲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以本纪修】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甲辰宋萧道成自爲相国

  • 第四十九回 移政府北京城袁公就任·黄士衡

    诗曰: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燕杜陵诗。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只到太平时。话说孙中山在南京城内正位大总统,真是国旗招展,军乐悠扬,大众皆手舞足蹈,欢欣道:“吾等

  • 三〇 鲁迅与书店·周作人

    鲁迅对大书店向来有些反感。还是在东京留学的时候,他们翻译了一部小说,是哈葛得做的,那时正在时行,共有十万字,寄给书店,以千字二元的代价卖掉,后边附有注解十多页,本来是不算钱的,但在印出来时全给删却了。过了一年,又卖了一部

  •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邹韬奋

    我因为做过七八年的英文教员,便噜噜苏苏地讲了一大堆关于英文的教授法或研究法,但这不是什么英文教授法的书,我就把这件事告一结束吧。倘若这里有些意思可供给诸君研究外国文的参考,那就算是没有白说的了。我这七八年的英

  • 卷十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一    宋 胡士行 撰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金縢幼年书也洛诰还政书也无逸立政敎戒书也周官亲政书也合而观可以见成王之本质与其昬明疑信之变讲贯启发之深与其知类通达离师傅

  • 大学·章世纯

    ○大学之道 一节【其一】学举其全、而大人之事备矣、夫一理不至、非儒者之量也、兼体用而极之、而学于是乎全、且君子既已从事于学。则不可不审其指之所存。此之不审。则往而不知所为。为而不知所成

  • 四十一、达磨安心·慧开

      达磨面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磨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磨云:“为汝安心竟!”   无门曰: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

  •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下·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舍利子。云何同彼最上苦切逼身。谓我身支尘土坌污初则微少渐增后积。譬如鼎讷迦树枝叶。尘坌从微渐增。后积成大。我之身分亦复如是。舍利子。我虽

  • 卷二十九·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九李伯纪传李伯纪。名纲。邵武人也。父夔官龙图待制。初为松溪尉。与大中寺庆余禅师往还。究心佛法。时参政吕公谪居建安。以龙图故致礼於庆余。一日庆余升堂。集众跏趺化去。龙图吕公方游武夷。归急趋视之

  • 采菲录·姚灵犀

    《采菲录》,副题“中国妇女缠足史料”,共六册,初编、续编由天津时代公司于1936年1月、2月印行,三编、四集由天津书局于1936年12月及1938年2月印行,1941年又有新编和精华录问世。全书收集缠足史料、品莲文学、禁缠放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