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二十八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八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二

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问何故不问几有色几无色。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造论。但不违法性便不应责有说。所造无无色故。不得问言几有色。几无色问亦无无为。后不应问几有为几无为。答亦不应问。而后问者当知彼是有余之说。有说。欲以种种文种种说。庄严于义令易解故。复次欲以二门二阶二略二明二炬二影二光互相显示。如无所造是无色故不问。如是无所造是无为故亦不应问。如无所造是无为而得问。如是虽无所造是无色亦应问。如是二门互相影示。令知前后问答理通。有余师言。此中分别所造诸色几有见等。既举所造诸色为章。宁复可问几有色等。以诸色言即显有色。色体皆有变碍义故。有彼色义故名有色。非如有衣及有子等。

大种所造处几有见。答一谓色处。问何故色处名为有见。答眼根名见有见用故。所见色处有能见眼故名有见。如有主等或复见者。是能显示色处相粗。可相显示在此在彼相状差别。所显示色有能显示故名有见。如有名等。或复见者是诸影像。唯有色处可有影像故名有见。余则不尔。几无见。答八二少分。八者谓眼耳鼻舌身声香味处。二少分者。谓触处法处。虽诸触处皆无见摄。而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无见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法处亦尔。大种所造处几有对。答九一少分。九者谓五内处及外四处。一少分者谓触处。虽诸触处皆有对摄。而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有对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无对。答一少分谓法处。虽诸法处皆无对摄。而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无对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然有对有三种一障碍有对。谓十色处。二境界有对谓五色根及心心所。三所缘有对。谓心心所。此中说障碍有对非余。

大种所造处几有漏。答九二少分。九者如前说。二少分者。谓触处法处。虽诸触处皆有漏摄。而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有漏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非诸法处。皆有漏摄。亦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有漏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无漏。答一少分谓法处。非诸法处皆无漏摄。亦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无漏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

大种所造处几有为。答九二少分。九者如前说。二少分者。谓触处法处。虽诸触处皆有为摄。而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有为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非诸法处皆有为摄。亦非一切是所造色。若所造色亦有为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无为。答无。彼皆有为故。

大种所造处几过去。答十一少分。谓除意处。虽诸眼处皆所造摄。而非一切皆在过去。有在未来现在世故。若是所造亦过去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耳鼻舌身色声香味处亦尔。非诸触处皆所造摄。亦非一切皆在过去。若是所造亦过去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法处亦尔。如说过去。未来现在说亦如是。有数等故。

大种所造处几善。答三少分。谓色声法处虽诸色处皆所造摄。而非一切皆是善性。若是所造亦善性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声处亦尔。非诸法处皆所造摄。亦非一切皆是善性。若是所造亦善性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不善。答三少分如前说。几无记。答七三少分。七者谓五内处及香味处。三少分者。谓色声触处。虽诸色处皆所造摄。而非一切皆是无记。若是所造亦无记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声处亦尔。虽诸触处皆无记摄。而非一切皆是所造。若是无记亦所造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

大种所造处几欲界系。答二九少分。二者谓香味处。九少分者。谓五内处。及色声触法处。虽诸眼处皆所造摄。而非一切皆欲界系。若是所造亦欲界系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耳鼻舌身色声处亦尔。非诸触处皆所造摄。亦非一切皆欲界系。若是所造亦欲界系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法处亦尔。几色界系。答九少分如前说。几无色界系。答无。彼无色故。

大种所造处几学。答一少分。谓法处。非诸法处皆学所摄。亦非一切皆是所造。若是所造亦学摄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无学。答一少分如前说。几非学非无学。答九二少分。九者谓内五处。及外四处。二少分者。谓触处法处。虽诸触处皆非学非无学摄。而非一切皆是所造。若是非学非无学亦所造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非诸法处皆非学非无学摄。亦非一切皆是所造。若是非学非无学。亦所造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

大种所造处几见所断。答无。必无诸色见所断故。几修所断。答九二少分。九者如前说。二少分者。谓触处法处。虽诸触处皆修所断摄。而非一切皆是所造。若修所断亦所造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非诸法处皆修所断摄。亦非一切皆是所造。若修所断亦所造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几不断。答一少分。谓法处。非诸法处皆不断摄。亦非一切皆是所造。若是所造亦不断者。是此所问余非所问故说少分。

若成就大种彼所造色耶。答诸成就大种。彼成就所造色。有成就所造色非大种。谓诸圣者生无色界。谁成就大种及所造色。谓欲色界一切有情。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或有有情。成多大种及多造色。或有有情。成少大种及少造色。成多大种及多造色者。如大海中有诸有情所得身形。或百二百三百四百五六七百逾缮那量。如曷逻呼阿素洛王所得身形其量广大。如色究竟所得身形。一万六千逾缮那量。成少大种及少造色者。犹如蚊蠛水中虫等。乃至极细非人眼境。问何故圣者生无色界。唯成就造色非大种耶。答彼界无色。又不成就他界大种。以有漏法越地舍故。造色不尔通无漏故异地成就。无有圣者不成就无漏戒。是故圣生彼界唯成就造色。于中学成就学随转色。无学成就无学随转色。

若不成就大种。彼所造色耶。答诸不成就所造色。彼不成就大种。有不成就大种非所造色。谓诸圣者生无色界。谁不成就所造色及大种。谓生无色界一切异生。彼界无有一切色故。又不成就下界色故有漏诸色生上失故。无漏诸色彼未得故。问顺前句中何所不摄。而复顺立顺后句耶。答顺前句中唯摄欲色界一切有情。及摄无色界一切圣者。未摄无色界一切异生。为欲摄彼故复立顺后句。

若成就大种彼善色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大种非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彼处卵[穀-禾+卵]。住胎异生前生所有表无表色。由失所依众同分故一切已舍。今于此位未能起表。又无入定理故。不成就一切善色。问何故此位未能起表。答以所依身极羸弱故。要身强盛能起表业。又此位心极微劣故。心粗胜者能发表业。又此位心内门转故。心外门转能起表业。又此位中胎卵迫迮尚不能动。况能起表。然有时胎动转者。此由风力非心所为。表业必由心力所起。问何缘此位无入定理耶。答此位身心俱羸劣故。又无入定加行缘故。得忍异生命终舍忍。如前业蕴已广决择。四生广说亦如业蕴。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者。谓睡眠醉闷。及舍加行不求起表。设有而失者。谓由三缘故失。一意乐息。二舍加行。三限势过。此亦如业蕴广说。有成就善色非大种。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是圣者故成就善色生无色故。不成就大种。彼诸圣者通学无学。学成学善色。无学成无学善色。有成就大种亦善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住胎圣者。定成有漏无漏无表道力强故。若生欲界住律仪者。谓随所应住三律仪。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者。谓不睡眠。不醉。不闷。不舍加行。求起表业。或先有不失者。谓三缘故如前说。若生色界者彼定成就静虑律仪故。有善色有非成就大种及善色。谓诸异生生无色界。生无色故不成大种。有漏善色越界舍故。无漏善色彼未得故若成就大种彼不善色耶。答诸成就不善色。彼定成就大种。有成就大种。非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及住胎藏。若生欲界住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谓若成就不善色者定在欲界。无在欲界不成大种必有身故。由此得为顺后句。答释余文句准上应知。

若成就大种彼有覆无记色耶。答诸成就有覆无记色彼定成就大种。有成就大种非有覆无记色。谓生欲界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谓若成就有覆无记色者定在色界。无有在色界不成大种必有身故。由此得为顺后句。答无有生欲界起有覆无记表。善染表业依自他身故。若成就大种彼无覆无记色耶。答如是。设成就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以成就大种者必成就身根等故。若成就身根等者必成就大种故。生欲色界一切有情。皆成就大种及无覆无记色故。生无色界二俱无故。若成就大种彼善不善色耶。答有成就大种非善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色非不善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有成就大种。亦不善色非善色。谓生欲界住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不善色。谓生欲界住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设成就善不善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善不善色者必在欲界。在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若成就大种彼善有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非善有覆无记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色非有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有成就大种亦善有覆无记色。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语表。设成就善有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善有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在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

若成就大种彼善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亦无覆无记色非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无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设成就善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善无覆无记色者。必在欲色界。在欲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

若成就大种彼不善有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不善色者必在欲界。成就有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

若成就大种彼不善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亦无覆无记色。非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及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有成就大种。亦不善无覆无记色。谓生欲界住不律仪。若住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设成就不善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不善无覆无记色者。必在欲界。在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若成就大种彼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亦无覆无记色。非有覆无记色。谓生欲界。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有成就大种。亦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语表。设成就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此二无记色者。必在色界。在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若成就大种彼善不善有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善不善色者必在欲界。成就善有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

若成就大种。彼善不善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亦无覆无记色。非善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无覆无记色。非不善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有成就大种。亦不善无覆无记色非善色。谓生欲界住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不善无覆无记色。谓生欲界住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设成就善不善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此三色者。必在欲界。在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

若成就大种彼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大种亦无覆无记色。非善有覆无记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大种亦善无覆无记色。非有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有成就大种亦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语表。设成就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彼大种耶。答如是。谓成就此三色者。必在色界。在色界者定成就大种故。

若成就大种。彼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不善无覆无记色者。必在欲界。成就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

若成就大种。彼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善不善无覆无记色者。必在欲界。成就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若成就善色彼不善色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善色非不善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若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不善色非善色。谓生欲界住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善色亦不善色。谓生欲界住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有非成就善色。及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善色。彼有覆无记色耶。答诸成就有覆无记色。彼定成就善色。或成就善色。非有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若诸圣者生无色界。若成就善色彼无覆无记色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善色。非无覆无记色。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无覆无记色非善色。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善色。亦无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善色。及无覆无记色。谓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善色。彼不善有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不善色者。必在欲界。成就有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若成就善色。彼不善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善色。非不善无覆无记色。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善色亦无覆无记色。非不善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有成就善色亦不善无覆无记色。谓生欲界住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设成就不善无覆无记色彼善色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即如上说。云何不成就。谓生欲界住不律仪。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无善身语表。设有而失。

若成就善色彼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有成就善色。非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善色亦无覆无记色。非有覆无记色。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有成就善色亦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语表。设成就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彼善色耶。答如是。谓成就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在色界者定成就善色故。若成就善色。彼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不善无覆无记色者。必在欲界。成就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若成就不善色。彼有覆无记色耶。答无。谓成就不善色者。必在欲界。成就有覆无记色者。必在色界。无一有情俱生二界故若成就不善色。彼无覆无记色耶。答诸成就不善色。彼定成就无覆无记色。有成就无覆无记色。非不善色。谓处卵[穀-禾+卵]。及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无不善身语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若成就不善色。彼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耶。答无。如上说。

若成就有覆无记色。彼无覆无记色耶。答诸成就有覆无记色。彼定成就无覆无记色。有成就无覆无记色。非有覆无记色。谓生欲界。若生色界。现无有覆无记身语表。如上所说总略义者。谓四大种生欲色界必定成就。生无色界定不成就。无覆无记色亦尔。善色生色界定成就。生欲无色界。或成就或不成就。不善色生色无色界定不成就。生欲界或成就或不成就。有覆无记色。生欲无色界定不成就。生色界或成就或不成就。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第二·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八·费隐通容
  降象品第二十五·马鸣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佚名
  告全国佛教徒代表·太虚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三·义天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佚名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三·函可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下·智旭
  贤护分随喜功德品第十五·佚名
  白国因由·佚名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四·慧思
  卷一百四十·佚名
  佛 法 大 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史弥巩·唐圭璋

      弥巩字南叔,浩从侄。乾道六年(1170)生。嘉定十年(1217)进士。调峡州教授。端平初,监进奏院,提点江东刑狱。淳祐九年(1249)以直华文阁、提举崇禧观卒,年八十。自号独善,有独善先生文集二十卷,不传。   失调名   羊左合人我

  • 第四出 别赏·李渔

    〖懒画眉〗(生同末上)(末)呼朋来听绕梁音,撇却荒斋书与琴。(生)一自前番耳热到如今,教人独宿难安枕。(合)一见能消契慕深!(末)此间已是戏场了。台上还不曾有人,想是梨园未到。我们且在这总路头上,站立一会,等刘绛仙走过的时节,先把那凌

  • 卷十三·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卷宋元诗会卷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蔡 襄【字君谟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远近传诵进知谏院规切

  •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四十四·赵尔巽

      赵国祚 许贞周球 徐治都胡世英 唐希顺李麟 赵应奎赵赖 李芳述 陈世凯 许占魁   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

  • 卷二十·沈德符

      ○言事【章枫山封事】成化三年十二月,翰林编修章枫山(懋)因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吴节等诸词臣,分作灯词。章约同官庄{曰水}、黄仲昭上疏力谏,宪宗大怒,三臣俱廷杖远贬,当世高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时英宗服

  • 第三节债权之担保·佚名

    第一借银字立借银字人许同发、王合春,今因乏银别用,向于王益官借出银贰百大元,言约每月每百元利息银壹元五角,不关年月,听讨听还。恐口无凭,立借银字壹纸,付执为照。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五日,合同借银人许同发、王合春第二借银

  •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佚名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据御史莫瞻菉所奏此次详校三阁书册,签出错谬甚多,请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应升各员,概行注销,其已经升用之员,分别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五·佚名

    五月十九日癸酉李侍尧奏言【臣】于四月二十六日与提【臣】相晤于刘家井议以【臣】赴靖逺督捕糜子滩窜匿鹰窝石之贼提【臣】由余家沟李阳川一带搜捕余贼防其窜入官川嗣贼人窜据马家堡于五月初二日与官兵打仗【臣】窃以

  • 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陈寿

    (蒋琬传、费祎传、姜维传、蒋斌传、蒋显传、刘敏传)蒋琬传,(附蒋斌等传)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他二十岁上与表弟泉陵人刘敏都成为当地名人。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入蜀,升为广都县县长。刘备曾在一次外出视

  •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宋濂

    抄思,乃蛮部人,号答禄,其先祖泰阳为乃蛮部酋长。祖父叫曲书律,父名敝温。抄思骁勇善战,二十五岁时随从太祖征伐,在攻破代、石二州的战争中,他冒着矢石,每次最先登城。雁门之战,屡战屡捷。太宗命睿宗伐金,抄思披坚持锐与金兵战斗

  • 附録五·佚名

    黄氏日抄词诉约束照对当职已入州治,合受民词,今预期开列约束下项。一、词诉总说。讼乃破家灭身之本,骨肉变为寃雠,邻里化为仇敌,贻祸无穷,虽胜亦负,不祥莫大焉。但世俗惑于一时血气之忿,苦不自觉耳。抚州礼义之乡,何有于讼,近亦

  • 礼四八·徐松

    禡祭天头原批:「军礼。」【宋会要】太(祖)[宗]太平兴国五年十一月十日,帝亲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李斡、潘慎修就出郊用少牢祭蚩尤禡牙。又令着佐郎李巨源就北郊望气坛,用香柳枝、灯油、乳粥、酥(密)[蜜]、饼果

  • 浮邱子卷十一·汤鹏

      训厚上  浮邱子曰:凡将化俗,廓其德行。德流为恩,恩流为俗。毋削性始,毋减礼数,毋厌短景,毋摭细故。削性始,则亲戚怨;减礼数,则师保羞;厌短景,则耇长咈;摭细故,则勋劳匮。孔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

  • 卷九·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      宋 卫湜 撰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郑氏曰顺其出外为阳顺其居内为隂旬十日也丧事葬与练祥也吉事祭祀冠取之属也孔氏曰

  • 卷五·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五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五五十八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在道而还书其复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以上成公如京师者一朝天王也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

  • 提要·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疏义会通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经疏义会通二十卷元朱公迁撰公迁字克升乐平人江西通志载其至正间为处州学正何英後序则称以特恩授敎官得正金华郡庠二说互异考乐平县志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四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

  • 东都事略·王称

    南宋王称撰,共130卷。东都,指北宋都城河南开封府。《东都事略》记载北宋九朝的史事,起自太祖建隆,止于钦宗靖康。成书于《宋史》之前,有些史料是《宋史》中所没有的。以北宋都开封称东都而命名。其父王赏曾任实录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