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与素食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杀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猎渔网,而不禁食羊餔牛酪。暹罗、缅甸之僧众,以沿门托钵而资生,故亦不择荤素。印度佛教式微,现今流传系婆罗门教;一般佛徒,只重戒杀放生,不禁肉食。惟我中国汉人佛教信徒,戒杀放生,长斋念佛,成为必然之清规,而终身修持。此种美德,已成良善风尚,应发挥而光大之!

夫佛教素食之启示,见于大乘涅槃经与楞伽经。经典传入中国,至六朝时梁武帝终身奉行。即逢启告宗庙、天地、社稷、农坛之大典,亦以面制象形祭品,代替太牢三牲血食。于今素菜馆之象形食谱,盖创始于梁武帝。

复次、说素食之利益,依科学之观察,约有三种:

一、就动物学之进化论:由下等动物进化至高等动物,由高等动物进化至动物最灵之人类,则此人类与动物原属一体,大自然之胞与,物我同仁,当然不忍加害残杀。故宗教家之言博爱,政治家之言仁政,“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泛爱众,而亲仁”。此固谓王道仁政,天地大德,要亦我人与动物归原同体也。

二、就卫生学之原理:常人皆以动物之滋养较植物为丰富,实则不然。盖植物受日光雨露而滋长,所含维他命之质素,远胜于动物。而动物之脂肪层多霉菌,且当屠宰临终悲鸣,万重悲呜仇恨哀怨伤感之气质,充溢周身血液脉胳纤维细胞中,食之易致精神肉体之病态。盖乖气愤召,有伤中和之气。惟素食可以却病延年,消除邪念。

三、就经济学之统计:素食发生,乃战时各国被经济封锁,国内粮食大起恐慌。自此经验,当全国休养生息时,积极提倡素食,足见素食之利益于国家经济。

上述三项,皆就普通常识而言。至于佛教之素食,含义尤深。佛说慈悲,起发于大悲之心。盖一切众生皆系同体,一切群情皆系过去未来之眷属。生命大流,六道轮回,生生死死,因果相续。一切胎、卵、湿、化之动物,或于过去无量劫中是吾父母兄弟妻子,或于未来世为吾六亲眷属。明此因缘,所见众生,当然发亲怜爱愍之心,不忍加以杀害。故戒杀为大乘之根本,素食为修行之必要。归纳而言,则今世之素食者,未必皆佛徒,佛徒未必皆素食。

吾人既证诸科学,了解素食之利益,更应从我佛大悲心流露,提倡素食,终身修持,不仅获得却病健康之幸福,补充国家之经济,且断绝杀机,消弭战祸。“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怨恨厉气所结,乃现悲残之世界。提倡素食,大可以挽救世道人心也。(见正信六卷十四期)


猜你喜欢
  卷十六·佚名
   第四十三則 洞山無寒暑處·胡兰成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佛说人本欲生经·道安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二·隐元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别庵性统
  卷第六十三·李通玄
  题焚经台诗·佚名
  明哲品第十四·佚名
  卷九十四(罗什译)·佚名
  佛说相应可经·佚名
  国内和平的前途瞻望与中间调解·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十·澄观
  一八 阇尼沙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九·吴景旭

      癸集下之中  袭前  藕居士诗话曰袁中郎力纠明诗艺林咸允十集出几于纸贵其谓不袭前人一字一意恐未尽然略举一二如庖人供薄饼稚子献香梨襄阳有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落絮粘行牍老杜有落絮粘行蚁倦来看洗马老杜有

  • ●绮霞轩诗话(秋梦)·蒋箸超

    咏物诗之有寄托者,如吾乡商麓原先生。《咏秋燕》云:“遨游京国计全非,王谢堂前故侣稀。絮语梁间犹刺刺,离情江上转依依。小楼欲雨寻春过,深巷无人带月飞。云水万重须道远,长安虽好不如归。”“乌衣门巷是家

  • 提要·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七敬业堂诗集      别集类六【国朝】提要【臣】等谨案敬业堂诗集五十卷国朝查慎行撰慎行有周易玩辞集解别着录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慎旃集三卷遄归集西江集共一卷踰淮

  • 卷二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一觱篥类七言古次韵赵君季文赠杜寛吹觱篥吟【元】陈 基寒竹初裁芦叶秋夜吹百花洲上楼千金纵有狐白裘难买杜寛一艺优妙知音律能雕防薛家小童安敢侔江空月白烂不收防搜防象悲阳侯

  • 御选明诗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九五言古诗十四宗臣秋夜省直驱车即高扃秉烛照清池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感之长叹息嗟此隂阳移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人生贵适志羁栖亦何爲行行返旧

  • 第十九册 天命六年三月·佚名

    第十九册 天命六年三月三月初十日,发兵。十一日夜半 有青白气,自西向东,由月晕以北出,称至月晕以南消。是晚,明侦卒知我兵至,遂举烽火告警,至掌灯时,沈阳城人得知。是夜已过,十二日晨辰进,我兵至沈阳,於城东七里外河北岸立木城

  • 卷一百三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三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 王源传·张廷玉

    王源,字启泽,龙岩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任深泽知县。王源在任深泽知县期间,修学舍,筑长堤,劝民及时嫁娶,革除争要财礼之俗。多次上书评论时事,被召入朝,又论时政之得失,因违背皇上旨意而贬官,逢国家大赦而复官。复官后奏

  • 卷二百十八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八上 朱批黄廷桂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十九日四川提督【臣】黄廷桂谨 奏为谨陈营伍地方情形及微【臣】管见事宜恭请 圣训事窃【臣】仰荷

  • 唐太宗·苏辙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昔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

  • 孟子纂疏卷十一·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孟子纂疏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卷十一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吿子章句止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犹杞栁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栁为桮棬【桮音杯棬邱圆反】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杞栁

  • 卷二十·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宋 真德秀 撰学书说命説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王氏曰学道将以见之行事也非独知之而已○吕氏曰人君学问之博非以为

  • 卷四十四·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四十四    宋 黄伦 撰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无垢曰世之言立政者必曰作法考制立经陈纪为一代不刋之典殊不知有治人无治法故人

  • 卷七·佚名

    何谓觉意。菩萨所行有七觉意。何谓为七。一曰意觉意。二曰法觉意。三曰精进觉意。四曰喜觉意。五曰信觉意。六曰定觉意。七曰护觉意。何谓意觉意。所思念法而观察经。审於正典思惟经法。称扬专念自察其意。不得法相能

  • 卷第三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与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悉从他方世界来集;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入一切如来智所入处;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诸所作事,教化调伏一切

  • 卷一·丹霞子淳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一则 青原阶级(参学) 示众云。有修有进索论高低。无证无为那消升降。只如行不出户坐不当堂者。甚处安排则是。 举青原思禅师问六祖大师。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这边如稳当。那畔自相应)。

  • 贵耳集·张端义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南宋张端义著。自序称: “耳为人至贵,言由音入,事由言听,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训,又有贵耳贱目之说。”因以名书、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此义记是为解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而作。智大师所着法华等疏论集禅法三十三部,一百四十九卷,唯此义记最简略,总共有二千余言。开卷虽列五重玄义,但数语浮云而过。所释净土十疑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