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不食肉之真理

挽近海西诸民族,浸受东方文明之感化,已渐能改变其从兽性遗传来食肉饮血之习惯,遂间有哲人若杜尔斯泰等,倡导不食肉主义,信行日见其多。我国学者之在欧、美者,展转传闻其说,归以诧国人?不知我国中信从佛教之数万万众,行之既千百年矣。顾欲示异佛教而自翘其美,乃又从而为之说曰:吾辈今奉行欧、美人所主张之不食肉主义,盖根据乎科学之真理,而唯属乎卫生问题、进德问题者也,故与佛教之不食肉者绝异!殊不知佛教不食肉之真正理由,固已包括乎卫生问题、进德问题,彼欧、美人所谓根据科学真理之不食肉主义,仅得佛教不食肉真正理由之少分耳。详彼所谓根据科学之不食肉真理曰:常人之肉食品,经医者考验,知其中含毒质至多,感动脑筋,污染血液,脑筋肠胃血络诸病,往往为肉食所致。其中又有传染病种子,为患尤烈!惟不食肉者乃能免之,此对于卫生当不食肉者,一也。常人所食肉,皆从残杀动物之生命而得来。以物类言,人亦动物之一,人之食肉,实无异虎狼之食羊鹿,或肉食兽之自残其类。故推人类食肉之量至充分,必至人食人而后已。以心理言,则好生乃人类之公性,此增进本来之良德,又安可容留此从食肉兽遗传来之恶习,不亟湔除之耶?此对于进德当不食肉者,二也。推进一层以为论,则卫生者不徒自卫其生,因不食肉而不杀害动物之生命,亦即以之卫他物之生也。进德者不徒自进其德,因不食肉而损减残杀之兽性,增高仁爱之人格,亦即以之进他人之德也。其说如是,请绳以佛言。

佛教主张不食肉之辞,散见大藏经论,不胜枚举,今姑引大乘楞伽经伽陀为证:

悉曾为亲属,众秽所成长,恐怖诸含生,是故不应食。一切肉与葱、韭、蒜及诸酒,如是不净物,修行者远离。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大惊怖。饮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觉,从觉生于贪,是故不应食。邪觉生贪故,心为贪所醉,心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为利杀众生,以财取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不想、不教、求,此三种名净,世无如是肉,食者我诃责!更互相食啖,死堕恶兽中,臭秽而颠狂,是故不应食。猎师旃荼罗,屠儿罗刹婆,此等种中生,斯皆食肉报。食已无惭愧,生生常颠狂,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嫌恶。象胁与大云,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经、我皆制断肉。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以其恶习故,愚者妄分别。如贪障解脱,食等亦复然,若有食之者,不能入圣道。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净食尚如药,犹如子肉想,是故修行者,知量而行乞。食肉背解脱,及违圣表相,令众生生怖,是故不应食。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狮子及虎狼,应共同游止。若于酒肉等,一切皆不食,必生贤圣中,丰财具智慧。

依是伽陀,分别其义,不食肉之真理,有其八焉。人与禽兽,同属有情,随业生死,流转无定,故从无始劫来,皆曾互为父子、母女、兄弟、姊妹、夫妇、朋友,骨肉至戚,天性攸关,夙生恩爱,恍同目前,奈之何睹其宛转而就死不救,反忍心取其肉以为食哉?彼猪羊等,身分污浊,内贮屎尿,外依泥滓,犹如粪窖,亦同脓聚,奈何号称人类,性好清洁,竟效蛆狗惟秽是耽!且今人类所食肉食,气质粗臊,含毒尤多,令人血污身重,神昏志颓,亦同葱、蒜,增恚助淫,恶臭熏蒸,染成疫疠!既生为人,当具人性。人性者何?仁慈智勇,恒起悲悯,救众生苦,净法布施,使之觉悟。哀彼愚痴,应常护念,不稍违逆,致怀疑忌。奈何杀害生命取食其肉,令彼众生恐怖逃避,视为杀者不敢亲近,怨毒衔结乘隙思报!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种,人若食之增长淫欲,因淫欲故欲贪食肉,因食肉故愈贪淫欲,遂令人身变成畜身!愈淫愈杀,愈杀愈淫,妄杀妄死,乱淫乱生,生死死生,不获解脱。人所食肉,皆从杀来,杀习沿传,杀机时动,遂令杀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从物及人。炮火弥天,刀光蔽地,人之与人,杀以继杀,尸积千里,血流百川!由人杀人,供禽兽食,杀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渔猎、屠刽之者,使人类中有此一类专以杀生害命而图利谋财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夫图利杀生谋财害命者,杀人之强盗也。彼得微少财利而甘陷于强盗杀人之罪,固属不智,而食肉者,间接使人类之一部分为杀人强盗,非惟不智,且不仁之尤也!能不食肉,杀念乃除,能除杀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灾厉自无。于是人生仁寿,皆可期于贤圣,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综合此八义以观之,亦可略知佛教之不食肉之理矣。或者说曰:不食肉者,仅不杀害动物之生命以食之耳;然植物亦有生命之物类,不食动物而食植物,亦未能圆满好生之性也!答曰:动物与植物虽同有生命,然动物能将吾人所同有贪生畏死之情,恐怖呼号以动吾心,令吾心感之恻然而不安,而植物无如此情状,故食植物尚无伤吾人之修慈心也。抑此说可以为不食肉未能全不害于生命,当更进求完全不害生命之法,而不可以之为食肉之理由也。且吾人能修习禅定,久之禅悦为食,则虽植物亦可不食者乎?

或者又谓:现世人类被种种强权之压迫,其痛苦视禽兽之被杀为尤甚,吾人救人不遑,何暇计及不杀害禽兽而食其肉乎?不知不食肉者,非爱禽兽不爱人也。人之苦痛近在切肤,救人固不可一刻缓,然不食肉者既绝无不能救人之义,又安能谓为救人故当食肉哉?

或有土木无异之神教徒,谓禽兽等血肉,本是天帝生以为人食者,不食肉者特无福以享此美食故耳!夫物之生,既以为他物食为义,则人者为何物食而生乎?彼天帝者,又为何物食而生乎?人之生既非为他物之食而生,又安能谓其余动物之生为人食而生哉?言之悖理,无逾此者?人以禽兽等血肉为美食,不知彼蚊蚋吮人身之血,虎狼等啖人身之肉,固亦以人身之血肉为美食也。然则人之生,亦专为供蚊蚋虎狼之食乎?

或谓虎狼蚊蚋等皆害人之物,人不害彼生命,其如彼之将害人何?然此属戒杀问题,而与不食肉主义稍远。盖人之杀其生命而食者,皆非能害人者,其害人如虎狼等类,人原未尝以为肉食品也。第专就戒杀以言之,此亦非不能者。慈心成就,暴戾俱化,虽蚊蚋与蝗蝻俱不生起,而虎狼亦驯如犬马可也。近人有主张素食者,辞义严正,兹录其一以为殿焉。

或谓人之嗜肉,根于天性,为人类之自由,不宜有所限制。不失既名嗜欲,何得谓之自由?若如所云,则世之嗜赌、嗜嫖、嗜鸦片、嗜杀人者亦多矣!岂亦谓赌、嫖、吹烟、杀人皆人之自由而不必戒乎?凡事只当问其是否合于真理,不能计人之嗜好也。肉食之有碍卫生,既如医学家言。而人与禽兽,固同为动物,其间非有贵贱之殊,生理之组织亦未尝有异,所差者特智虑之进化略逊人耳。今世山番野蛮尚多,其智慧有不及猿者,设有人杀山番、野蛮啖之,吾辈当必以为大怪?然试问杀禽兽而啖之者,相去又几何耶?食肉之不合于真理,既无疑义,即嗜好亦当为所诎?抑嗜肉为人类天性,此亦不然。人之饮食,其目的在供机体之需费,人之机体不过由十数化学原质所合成,故苟有其物,能供吾人体中各原质之需要者,即已达饮食之目的,不必问其为肉与否。譬之注油于灯,但求能供燃火之料,不必问其为何种油。昔人不明科学,故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之语,而不知二者皆生理作用,本无所谓大欲,亦无所谓嗜好,其成为嗜好,乃由于习惯。凡机体愈习用则愈发展,习于食肉乃觉肉之可嗜,久之遂谓非肉食不足以为甘,而以为出于天性;犹之男女之交合,本出乎生理作用之不得不然,及其为之既多,遂习为好淫而以为出于天性,此实不知科学之谬见也!证之素食同志之不食肉,有行之已十数年者,固皆居之若素,不特不觉其苦,且觉其甘。行之未久,即已厌恶肉食,激烈之食欲亦自然消灭,而体力未尝少弱,精神则日见增进,更何天性之足言耶?(见觉社丛书第四期)


猜你喜欢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佚名
  诸法实相品第一·佚名
  序·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八卷·圆照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欧阳竟无
  辯中邊論品目·欧阳竟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三卷·佚名
  卷六十·佚名
  卷五百五十·佚名
  卷三·投子义青
  卷首·智旭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四·牧云通门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八(别录之八)·智升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17.说慧地品·佛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冒广生

    ○黄体立词光绪甲午,余年二十举贤书,出瑞安黄叔颂编修师门下,师因以女妻之。为之蹇修者,则房考会稽王履安大令师也。妇尝为余诵其大父卣香先生[体立]词,南唐之骨,北宋之神,殆兼之矣。先生为潄兰侍郎难兄,有二陆双丁之目。以进士

  • 卷220 ·佚名

    陆游 即事 日上小窗东,禽鸣高树中。 乐哉容膝地,著此曲肱翁。 香迮常迟散,儿来亦旋通。 所惭贪坐睡,铅椠少新功。 陆游 即事 烟雨凄迷晚不收,疏帘曲几寄悠悠。 一双蛱蝶来可许?点尽青青百草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九·汪楫

      崇禎四年八月   ○崇禎四年八月   辛未八月壬寅朔帝升殿   遣御史戴相廵按廣西   以四川參政張魯唯為湖廣按察司   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疏奏財賦為守邦之本今日耗財之路多端朘民之術太盡求所為上下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九月丁未朔直徽猷阁主管临安府洞霄宫李谟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应副岳飞大军钱粮先是转运副使曾纾除司农少卿而殿中侍御史张致远论纾媚附中人自绝清议遂罢去乃改命谟纾以八月己亥除少农壬寅别与差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甲戌朔除补原任福建按察司佥事李琯以原官分巡福宁道○两广总督刘继文上琼南抚安防御要机八事一绥戢安业抚民不令携贰一遣逐流寓奸徒不为盗媒一墟废铺前房舍不为巢窟一设法稽查保甲不致窝盗一议增水寨

  • 卷之十六·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六月癸巳。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王士珍。电奏悉。江北入夏多雨。河水涨溢。江潮上冲。情形甚为吃紧。着该提督督饬在工各员。小心防护。毋得稍有疏虞。电寄  ○以恭办要差。纤悉无误。予民政部郎中钟凯

  • ●卷四·余继登

    太祖与侍臣论用人之道,曰:“人主以明为治,而不自用其明,当取众人以为明。众人之见,必广于一人。故用天下之贤才以为治,使天下之情幽隐毕达,则明无不照而治道成矣。苟自作聪明而不取众长,欲治道之成,不可得也。”太祖

  •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佚名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六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搜访书目,仰祈睿鉴事。窃臣于上年十一月二十日,业将现在购访书籍章程及赶紧校择各缘由,具折奏明在案。兹据司道等将先购之书并续经呈缴

  • 第65章 把三民主义变成三我主义的蒋介石·冯玉祥

    要开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我看准了,蒋介石一切的行为,完全是为他自己打算。因此我不愿意再做国民党党员,我给蒋介石和中央朋友们写了两封信,请他们开除我的党籍;并且说明了:“开会不出席”。第二天居正和邹鲁两

  • 宇文化及传·魏徵

    宇文化及是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 性情凶狠陰险,不遵守法度,喜欢乘坐肥马,手持弹弓,在路上驱马乱跑,因此长安人说他是个轻佻浅薄的公子。 炀帝做太子时,化及任禁卫官,出入卧室。 屡屡升迁,到当太子仆。 化及因接受他人财

  • 景延广传·薛居正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他的父亲景建,累赠太尉。景延广年轻时学习射箭,以挽力强劲著称。后梁开平年间,邵王朱友诲节制陕州,把他召到部下,朱友诲犯密谋叛乱罪,景延广逃出幸免于难。后来事奉华州连帅尹皓,尹皓引荐他为列校,隶属于

  • 朱燮元传·张廷玉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职大理评事。提升苏州知府、四川副府,改派广东提督学校。在任右参政时称病回家。起用为陕西按察使,改任四川右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提升为左布政使。准备上京朝拜皇帝

  • 卷三百五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宁宗嘉定四年着作佐郎真德秀奏曰臣窃惟今日北敌有必亡之势三可为中国忧者二盖自有天地以来边境盛衰不常然未有昌炽百年而无忧变者也女真盘据中原九十载矣自

  • 卷二百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刑考【十四】详谳【平反】乾隆三十一年定详审题参婪索罪情先是苏州府同知段成功在山西阳曲县任内亏帑巨万巡抚和其衷贪受贿赂保举卓异於其陞任

  • 卷四十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八宋 陈经 撰文侯之命【周书】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不能自强周家遂不复兴皆自平王始也孔子定书曷为有取于此篇盖此篇之书乃平王东迁之始也文武之遗风余泽尚存如人之病元气犹在调以

  • 曾子问·姚际恒

    当时老子之徒欲绌吾儒以崇其师,故庄子有孔子问礼于老聃之说,而史迁妄述之,世俗遂为口实,可叹也。此篇多作「吾闻诸老聃」及「老聃云」之语,论语孔子之徒多曰「吾闻诸夫子」,此用其说,以见孔子为老子之弟子也。夫老子「绝仁义

  • 一与三·佚名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次向雪峰义存禅师说道:&ldquo;有拄杖子吗?向你化缘一支拄杖子。&rdquo;雪峰禅师慷慨地回答道:&ldquo;我有三支拄杖子,你拿一支去好了。&rdquo;玄沙禅师惊讶地说道:&ldquo;每个人都只有一支,那

  • 六道集叙·弘赞

    世俗日下。则立教者日劳。舜之命禹曰。人心惟危。而孟子则曰。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盖圣贤相告。其词宜简而该。与流俗人言。则其词宜详而近。势则然也。佛说六道之旨。以穷一心之变。极幽明之故。可谓。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