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史记十表卷九

南阳 汪越 撰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徳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国名王子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

 

 

 

读史记十表卷九

读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读王子侯者表亦以天子为主时主父偃説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从以逆京师若以法制削之则逆节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无尺寸地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徳施实分其国不削而自弱矣上从之故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徳一人有庆天下赖之陈仁子云迁之言似颂似讽

秦制有彻侯汉避武帝名讳彻为通有关内侯【无食邑】以赏功劳汉约非军功不侯武帝始侯诸王子有食邑但即其父所封国使支庶侯者分食之此所谓众建而少其力实贾谊遗防也

表国名今所受侯食邑也次表王子号从其父明宗室亲属也次表姓名王朝年月侯者元年或不具年月者阙文也

汉书侯所食邑多书其郡县于下史记不书而索隐具载之刘氏曰诸侯封名史汉表各有不同不敢輙改但畧检表志同异以备多识也

黄履翁曰史记王子侯者表断自建元葢是时始行分封之典迁意正自有在也固则起于高祖自谓圣祖建业以广亲亲殊失王子侯表之本旨矣

按史记断自建元以大封诸王支庶实始于主父偃防也汉书起高祖讫孝平离为上下篇备一代王子封典故也

河间献王子十一人长沙定王子十五人楚安王子二人鲁共王子六人江都易王子七人菑川懿王子十二人城阳共王子十三人赵敬肃王子十四人中山靖王子十九人广川惠王子四人济北贞王子十一人【汉书载济北贞王子六人济北式王子五人】代共王子八人齐孝王子十人衡山王赐子一人城阳顷王子十九人菑川靖王子五人广川穆王子二人胶东康王子三人有同是一王之子而前后别见者葢异年封也

诸王子之后失侯者坐酎金凡五十五无后四此外则不朝不敬一弃绶出国不敬一其甚者则簒死罪一奸人妻一奸姊妹一杀人坐弃市一杀弟坐弃市一有罪不明所坐十而谋叛者无闻焉岂非户邑分而势销弱故欤然汉自是遂无大藩国至于哀平之际王氏专政一嵗之中无罪而免者数十捽而去之如挥羊豕其欲诛莽者武平侯璜陵乡侯曽翟义所立者严乡侯信祗骈首就戮无一人应恶覩所谓百足不僵者乎故观王子侯表合汉兴以来诸侯表究其终始此西京二百三十年之大势也

洪迈曰汉列侯八百余人至光武而存者平阳富平二侯耳【按称八百余则是兼异姓也】

读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补

王子封侯在昔已然不自主父偃言始也偃之言在元朔二年元光五六年间已封河间献王子侯一人长沙定王子四人楚安王子二人元朔元年侯鲁共王子一人江都易王子五人论者谓建元始行分封之典何也葢前此之封恩自上逮或侯或不侯不尽封也至是始令诸侯各得推私恩分子弟恩自下推上特临定之耳所以藩国悉分支庶毕侯不削而自弱也

文帝采贾谊之言武帝用主父之防其事一也而实不同文帝之心在分地以保全之不失亲亲之本故淮南厉王废死随立其嗣武帝之心在分地以削弱之假以推恩之名故封不数年以酎金小过除国者凡五十六人汲黯所谓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者即此可见也恶得与文帝比哉

论者輙谓封建不行则三代之治不复非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谓封建为圣王公天下之心则可谓天下之治安系于此则不然汉事不足论观周之天下可见矣列国分争干戈不息无论天子仅守府生民之涂炭其何以堪如谓秦以孤立速亡夫以秦之暴即封建得无亡乎栁子厚谓秦之失在政不在制非过论也天下之治乱安危系于君徳封建何与焉存疑

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城阳顷王子十九人按汉表二十人内有挍侯云挟厘侯霸史表载挍侯霸名邑参错故失其一当从汉书为是汉表别载不得封年十人史表无之又征和元年封四人二年封一人此在史表后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王亮 张稷 王莹·姚思廉
  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李延寿
  卷二十·谷应泰
  卷之四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卷二十·萧常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五·阿桂
  目录·周天游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丁曰健
  ●弘光实录钞卷二·佚名
  徒单克宁传·脱脱
  第十七章付委动议·孙中山
  卷一百二十·佚名
  明会典序·佚名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常建诗附录·常建

    河岳英灵集云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防逺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 雪岩集钞·吴之振

    宋伯仁戏作青梅黄尽雨无多,柳影重重午日过。忽听隔篱人语笑,采莲艇子上新河。寓西马塍十亩荒林屋数间,门通小艇水弯环。人行远路多嫌僻,我得安居却称闲。樽酒相忘霜后菊,一诗难尽雨中山。作年脱下浮名事,只与田翁胜往还。羊

  • 西羌传第七十七·范晔

    羌无弋爰劒 滇良 东号子麻奴 湟中月氏胡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

  •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始祖以下诸子·脱脱

        ◎始祖以下诸子   ○斡鲁 辈鲁 谢库德 孙拔达 谢夷保(子盆纳) 谢里忽 乌古出 跋黑崇成(本名仆灰) 劾孙(子浦家奴) 麻颇(子谩都本) 谩都诃 斡带斡赛(子宗永) 斡者(孙璋) 昂(本名吾都补 子郑家)   

  • 第二七九单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初五日一一七○三--三·佚名

    淡水府何,饬原差赴艋管解难妇来辕署淡水分府何,为饬解事。本年闰六月初五日,准蚶江分府潘,移解递籍难妇黄富娘一名到艋,合饬管解。为此单,仰原差蔡标、汤才等,立将黄富娘一名,沿途小心管解赴辕收讯,饬属领

  • 卷十二·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二     宋 萧常 撰列传七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昭列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从入益州为蜀郡北部都尉寻以北部为汶山郡复为太守迁犍为建

  • 第五卷 江·缪荃孙

    江水自安徽当涂县界入江宁县西南境,(江中有徐草洲。)东北流四十里,径大胜关。(江中由东南有永定、孝德二洲。)又三十里径下关镇,秦淮注之。(秦淮源出溧水境石臼湖,自北口北流二十五里,径县城西。又北稍西流四十五里,径江宁

  • 二八一 兼管顺天府尹袁守侗等奏查缴伪妄书籍折·佚名

    二八一 兼管顺天府尹袁守侗等奏查缴伪妄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九月初三日臣袁守侗、臣刘纯炜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本年三月二十三日准江苏巡抚臣萨载咨称:钦奉谕旨,查缴明季伪妄遗籍,遴委妥员,实力查缴。前据吴成佐等家缴出

  • 苏味道传·刘昫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少年时代就与同乡李峤同以文辞知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二十岁,在赵州举进士。调任咸阳县尉。吏部侍郎裴行俭看出他日后大有发展,甚加礼遇。到征伐突厥阿史那都支时,引荐任管记。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

  • 管仲·苏辙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

  •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不酢而巳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巳葬而祭,祝毕献而巳。(既葬弥吉,毕献祝而后止。郊社亦然,惟尝?宗庙俟吉也。○饭,扶晚反,下同。不侑音又,绝句,下皆放此。?音胤,

  • 修身原文·洪应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 第二十五章&nbsp;新儒家:理学·冯友兰

    程颐死后只有二十二年,朱熹(1130-1200年)就生于今福建省。这二十年中,政局变化是严重的。宋代在文化上有卓越成就,可是在军事上始终不及汉、唐强大,经常受到北方、西北方外部部落的威胁。宋朝最大的灾难终于到来,首都(今开

  • 昭公·昭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杀其君虔于乾溪。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秋,公会刘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

  •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第二分经文品第三十六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

  • 漂泊的灵魂·黑塞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

  • 金光明经玄义·智顗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

  • 禅宗正脉·如卺

    凡十卷。明代如卺集。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系节略宋代普济所编之五灯会元而成。因五灯会元卷册浩繁难读,机缘峻险,如壁立万仞,致上根之人咋舌,下根之人无所措,故唯取其显明简直,编成此书,俾使人人皆得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