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学以后
上学以后,我进步倒也不慢,每天认识方块字,约近二十个字,不到两个月,已认识了一千字了。这些方块字,坊间是依着一部“千字文”而刊印的,倘再要认识生字,那就有一种在千字以外的方块字了。这些认方块字教法,只认识它的字形、读音,而不加解释它的意义,这是中国旧式的幼稚教育。
认识了一千字后,陈先生便给我读了一本“三字经”,因为三个字一句,小孩子易于上口。“三字经”读完后,先生便给我读一本“诗品”,这诗品是司空图著的,也是四个字一句,如“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坐,时闻鸟声”之类,比之“千字文”,似乎更易上口。读完“诗品”后,先生说:可以诵读长短句了,便教我读一本“孝经”。
照平常的启蒙书,那些私塾里,总是先读三、百、千。所谓三百千者,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三部书。但我却读了一本“诗品”。一本“孝经”。三字经不必说了,“百家姓”与“千字文”,在实用上也很有效力的。以识字而言,也要识得人家姓什么呀,读了“百家姓”,那就便当得多了。“千字文”里,一千个字,没有相同的,于是人家便以此排列号数了,譬如“天字第一号”和“地字第二号”以次排列下去。不但如此,这与读书人也很有关系,在小考、大考、乡试、会试,也都以“千字文”排号的。假如在乡拭场里,你的号舍是标明一个“来”字,你如果读过“千字文”的便知道有“寒来暑往”的这一句,你的号舍,就在“寒”字与“暑”字之间了。
读完“孝经”就读四书了。照例四书的顺序,先读“大学”,次读“中庸”,然后读“论语”与“孟子”。但是陈先生却不然,教我先读“论语”,并不教我先读大学、中庸。可惜的是论语还没有读完,就离开了这位可爱的启蒙教师陈先生了。
陈先生的爱我,筒直同于慈母。我身体小,爬不上椅子时,他便抱了我上去。每次到学堂去,母亲总吩咐我小便一次,然后进去。放饭出来进去,也是如此。偶尔忘记了,在学塾里内急了,面孔涨得通红,先生却已知道了,问我:“可是要小便了?”便引我到庭院壁角里去小便。这位先生,真像一位褓母。
但这位赖世兄赖少爷,却常常侮弄我。把湿纸团装在笔套管里,做了纸弹射我。又用水盂里的水,洒在我身上。因为先生是个近视眼,他避了先生之眼,就如此作弄我。我生性懦弱,怯不敢响。有一天,我临睡的时候,母亲给我脱衣服,却见我后颈里一个个的纸团,向我问起,我说:“这是赖世兄把湿纸团塞在我头颈里的。”现在那些湿纸团已经乾了。母亲说:“那些湿纸团塞在头颈里不难过吗?回来又不告诉人。”母亲告诉了祖母,祖母恨极了,后来和赖大少爷的母亲三大太说了,三太太把她的儿子骂了一顿,责令他到我家向祖母陪罪。
约在二十五年以后,有一位赖丰熙,做了我们吴县知县。我有一位盟弟李叔良(名志仁),在县考时,赖知县取了他为“案首”(即第一名),非常赏识他,要把他的女儿配给叔良(后来没有成功)。据叔良所谈,我疑心这位我们的“父母官”,就是塞纸团在我后颈里的赖大少爷。他是福建汉军,又说住过刘家浜,更无疑虑。后来他就调任了,叔良进学以后,留学日本,也和他疏远了,不曾问他。
我的离开我的陈先生,为了我们是迁居了。我家那时从刘家浜迁居到桃花坞。为什么要迁居,我不知道,大概是家庭经济紧缩之意。自从这一次离开了陈先生以后,从此就不曾见面。我不知道陈先生的学问如何,但是启蒙的时候,陈先生教我读一本“诗品”,又教我读一本“孝经”,是企望我将来成一诗人,又企望我为一笃行之士,我虽不成器,陈先生可知是有学行的人了。
后来知道陈先生做了外交官,颇为奇事,不知道那一位驻美钦使(当时无公使之称,官书称钦使俗称钦差)到了新大陆去,陈先生当了随员。难道陈先生懂得外国语言文字吗?一定是不懂得的,他教我识字读书的时候,年已三十多岁了,那里懂得什么外国文?不过当时的出使外国大臣,也不必要识外国文,即如苏州的这位洪状元洪钧,也出使外国,他何尝懂得外国文,其余的随员,更不必说了。
据说:陈先生到了美国,在使馆里终日闭门家居,不大出来。有人说:他到了美国,好似没有到美国,仍旧在自己家里。又听说他回国以后,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痛骂美国,从政治到社会。中国有许多谙洋务、讲新法的人,都以陈先生的出洋为笑谈,说他不通世务。我虽不曾读到陈先生痛骂美国的文章,但不是我回护师门,必有精刻之抢,至少比了那些“月亮也是外国好”的人,多少有些见识。
在辛亥那一年,陈先生放了新加坡领事。这时我的一位朋友毕倚虹(名振达,号几庵)做了他的随员。刚到上海就武昌起义了。陈先生不能到任,回到苏州去了,而倚虹也到中国公学去读书。我起初不知道先生的行踪,经毕倚虹谈起才知道,我那时已住在上海,几次想回苏州去拜谒陈先生,都蹉跎了,先生乃不久即逝世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 范岫 傅昭 孔休源 江革 徐勉 许懋 殷钧·李延寿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赵尔巽 卷一百八·毕沅 第七十二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毛氏捐躯·蔡东藩 提要·孙承泽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陈寅恪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五七七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查无《九十九筹》一书并再行严查折·佚名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四·李之芳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龚景张·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