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上学以后

  上学以后,我进步倒也不慢,每天认识方块字,约近二十个字,不到两个月,已认识了一千字了。这些方块字,坊间是依着一部“千字文”而刊印的,倘再要认识生字,那就有一种在千字以外的方块字了。这些认方块字教法,只认识它的字形、读音,而不加解释它的意义,这是中国旧式的幼稚教育。

  认识了一千字后,陈先生便给我读了一本“三字经”,因为三个字一句,小孩子易于上口。“三字经”读完后,先生便给我读一本“诗品”,这诗品是司空图著的,也是四个字一句,如“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坐,时闻鸟声”之类,比之“千字文”,似乎更易上口。读完“诗品”后,先生说:可以诵读长短句了,便教我读一本“孝经”。

  照平常的启蒙书,那些私塾里,总是先读三、百、千。所谓三百千者,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三部书。但我却读了一本“诗品”。一本“孝经”。三字经不必说了,“百家姓”与“千字文”,在实用上也很有效力的。以识字而言,也要识得人家姓什么呀,读了“百家姓”,那就便当得多了。“千字文”里,一千个字,没有相同的,于是人家便以此排列号数了,譬如“天字第一号”和“地字第二号”以次排列下去。不但如此,这与读书人也很有关系,在小考、大考、乡试、会试,也都以“千字文”排号的。假如在乡拭场里,你的号舍是标明一个“来”字,你如果读过“千字文”的便知道有“寒来暑往”的这一句,你的号舍,就在“寒”字与“暑”字之间了。

  读完“孝经”就读四书了。照例四书的顺序,先读“大学”,次读“中庸”,然后读“论语”与“孟子”。但是陈先生却不然,教我先读“论语”,并不教我先读大学、中庸。可惜的是论语还没有读完,就离开了这位可爱的启蒙教师陈先生了。

  陈先生的爱我,筒直同于慈母。我身体小,爬不上椅子时,他便抱了我上去。每次到学堂去,母亲总吩咐我小便一次,然后进去。放饭出来进去,也是如此。偶尔忘记了,在学塾里内急了,面孔涨得通红,先生却已知道了,问我:“可是要小便了?”便引我到庭院壁角里去小便。这位先生,真像一位褓母。

  但这位赖世兄赖少爷,却常常侮弄我。把湿纸团装在笔套管里,做了纸弹射我。又用水盂里的水,洒在我身上。因为先生是个近视眼,他避了先生之眼,就如此作弄我。我生性懦弱,怯不敢响。有一天,我临睡的时候,母亲给我脱衣服,却见我后颈里一个个的纸团,向我问起,我说:“这是赖世兄把湿纸团塞在我头颈里的。”现在那些湿纸团已经乾了。母亲说:“那些湿纸团塞在头颈里不难过吗?回来又不告诉人。”母亲告诉了祖母,祖母恨极了,后来和赖大少爷的母亲三大太说了,三太太把她的儿子骂了一顿,责令他到我家向祖母陪罪。

  约在二十五年以后,有一位赖丰熙,做了我们吴县知县。我有一位盟弟李叔良(名志仁),在县考时,赖知县取了他为“案首”(即第一名),非常赏识他,要把他的女儿配给叔良(后来没有成功)。据叔良所谈,我疑心这位我们的“父母官”,就是塞纸团在我后颈里的赖大少爷。他是福建汉军,又说住过刘家浜,更无疑虑。后来他就调任了,叔良进学以后,留学日本,也和他疏远了,不曾问他。

  我的离开我的陈先生,为了我们是迁居了。我家那时从刘家浜迁居到桃花坞。为什么要迁居,我不知道,大概是家庭经济紧缩之意。自从这一次离开了陈先生以后,从此就不曾见面。我不知道陈先生的学问如何,但是启蒙的时候,陈先生教我读一本“诗品”,又教我读一本“孝经”,是企望我将来成一诗人,又企望我为一笃行之士,我虽不成器,陈先生可知是有学行的人了。

  后来知道陈先生做了外交官,颇为奇事,不知道那一位驻美钦使(当时无公使之称,官书称钦使俗称钦差)到了新大陆去,陈先生当了随员。难道陈先生懂得外国语言文字吗?一定是不懂得的,他教我识字读书的时候,年已三十多岁了,那里懂得什么外国文?不过当时的出使外国大臣,也不必要识外国文,即如苏州的这位洪状元洪钧,也出使外国,他何尝懂得外国文,其余的随员,更不必说了。

  据说:陈先生到了美国,在使馆里终日闭门家居,不大出来。有人说:他到了美国,好似没有到美国,仍旧在自己家里。又听说他回国以后,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痛骂美国,从政治到社会。中国有许多谙洋务、讲新法的人,都以陈先生的出洋为笑谈,说他不通世务。我虽不曾读到陈先生痛骂美国的文章,但不是我回护师门,必有精刻之抢,至少比了那些“月亮也是外国好”的人,多少有些见识。

  在辛亥那一年,陈先生放了新加坡领事。这时我的一位朋友毕倚虹(名振达,号几庵)做了他的随员。刚到上海就武昌起义了。陈先生不能到任,回到苏州去了,而倚虹也到中国公学去读书。我起初不知道先生的行踪,经毕倚虹谈起才知道,我那时已住在上海,几次想回苏州去拜谒陈先生,都蹉跎了,先生乃不久即逝世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 范岫 傅昭 孔休源 江革 徐勉 许懋 殷钧·李延寿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赵尔巽
  卷一百八·毕沅
  第七十二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毛氏捐躯·蔡东藩
  提要·孙承泽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陈寅恪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五七七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查无《九十九筹》一书并再行严查折·佚名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四·李之芳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龚景张·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庄宗纪五·薛居正

    同光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壬寅,南郊礼仪使、太常卿李燕进太庙登歌酌献乐舞名,懿祖室曰《昭德之舞》,献祖室曰《文明之舞》,太祖室曰《应天之舞》,昭宗室曰《永平之舞》。甲辰,幽州上言,契丹入寇至瓦桥

  • 卷下·佚名

      神宗  諱陽煥,聖宗之孫,崇賢侯子也。母杜氏。生三歳,仁宗養於宫中,立為太子。以天符慶壽元年十二月即位於柩前,殯仁宗於壺天殿。癸未,成服。乙酉,王御天安殿視朝,即日除服,因幸那岸,觀宫女上火壇殉仁宗葬。  【戊申】大

  • 第五十四回 饮宫中魏主遭鸩毒 陷泽畔窦泰死战场·蔡东藩

      却说高欢还洛,另立新君善见。善见尚在冲年,当然不能亲政,一切黜陟大权,全握欢手。欢请授赵郡王谌为大司马,咸阳王坦为太尉,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高敖曹为司空,以下文武百官,各有定职,规模粗具,再议西侵。忽闻宇文泰进攻潼关,

  • 第六十四回 罗先生临阵伤躯 沈夫人佐夫抗敌·蔡东藩

      却说湖北巡抚陶恩培,莅任两月,因省城初复,元气中枵,兵民寥落,守备空虚,陶抚方赶紧筹防,不料长毛大至,连破汉口、汉阳,直达武昌。小子于六十二回中,曾叙武昌克复事,由曾国藩苦心孤诣,塔齐布以下将弁,效死前驱,方得杀败长毛,夺回

  • 第七十一回 陈其美中计被刺 陆建章缴械逃生·蔡东藩

      却说倪嗣冲带兵至宁,意欲仗着兵力,迫胁各省代表,仍承认袁世凯为大总统。五月十九日,开第二次会议,倪昂然莅会,代表安徽,出席宣言道:“总统退位问题,关系全局安危,倘或骤然易位,恐怕财政军政两方面,必有危险情事发现出来,所以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二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起重光大荒落十一月尽黓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巳朔邵宏渊遣统领崔皋及金人战于定山败之 壬申以知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召王权还以李显

  • 一三七八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辽金元三史挖改情形片·佚名

    一三七八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辽金元三史挖改情形片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臣等遵旨查辽、金、元三史应改之人地名对音,先经武英殿将板片挖改,刷有样本。嗣经校出错讹之处,付殿改刻后,于乾隆五十三、四等年陆续交馆,尚

  •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安徽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恭缴悖谬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谬各书,钦奉谕旨,展限二年,实力搜查,并令明白晓谕,及早呈缴,如限满后

  • 世家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四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让王一。恭让王讳瑶定原府院君钧之子神宗七世孙。 母曰国大妃王氏忠穆王元年二月五日生。 性慈仁柔懦优游不断。 初封定昌府院君。 辛

  • 卷六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六十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於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七录云孙子兵法三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六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王直王直字行俭江西泰和县人永乐甲申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修撰成祖巡幸北京仁宗监国翰林留黄淮杨士奇与直三人辅导及来北京与修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 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朔,上御谨身殿,翰林院学士刘三吾侍,因论治民之道。三吾言:“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当以威制。”上曰:“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汝谓南方风

  • 卷十八·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八明 胡广等 撰乐记第十九【临川吴氏曰礼经之仅存者犹有今仪礼十七篇乐经则亡矣其经疑多是声音乐舞之节少有辞句可读诵记识故秦火之後无传诸儒不过能言乐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三问未来世中有等无间缘不。设尔何失。若有者未来诸法应次第住。修正加行应成无用。所以者何。若法在此无间而住。彼法从此无

  • 卷之十一·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一 第七世祖 讳怀让。金州杜氏子。住南岳般若寺。 唐玄宗甲寅开元二年。 第七世南岳祖嗣宗统(三十一年)。 青原祖同嗣宗统(二十七年) 发明(南岳青原。同绍曹溪正脉。临济实统五宗。直接单传。故书法

  • 洞天清录·赵希鹄

    又称《洞天清禄集》。一卷。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撰。赵希鹄,开封(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宋史·世系表》可知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此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分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佚名

    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与《大清会典》同时告成。《会典》原本,以则例散附各条下,盖沿历代之旧体。至是乃各为编录,使一具政令之大纲,一备沿革之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考《周礼》为一代之典制,而六官所职,其文颇

  •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泠虚子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经文与《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大同小异,可能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