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原文】

周公①谓鲁公②日:“君子不施③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④故旧⑤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周公:即周公旦,孔子心目中的传人。②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所以称鲁公。③施:通“弛”④以:用。⑤故旧:指老臣旧属,义近于“元老”。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老臣旧属没有重大过错就不要遗弃;对一个人不要求全责备。”

【读解】

这段话大约是伯禽前往鲁国就职时周公对他的训诫。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公被封于鲁地,由于他要留在朝廷辅佐周王,不能亲自到封地去治理,所以命令儿子伯禽代替他去鲁地就封任职。

周公的话为什么又收录在《论语》中呢?朱熹的《论语集注》引胡氏的说法,认为孔子爱用这段话来教导学生,所以被收入《论语》。从我们读《论语》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周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在孔子及其学生的谈论中出现过的。比如说“君子不施其亲”的问题,《学而》篇载有子的话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泰伯》篇载孔子的话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都是要求君子不疏远自己的亲族。又比如说“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泰伯》篇里孔子也说:“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最后说到“无求备于一人”的问题,孔子也曾在《子路》篇中批评那种“及其使人也,求备焉”的小人作风。

可见,周公的经验之谈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孔门师生的脑子里,并加以应用发挥。说到底,还是一个用人的问题,尤其是高级领导人的用人问题。当然,对于我们一般人或基层干部来说,也仍然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猜你喜欢
  谈道·吕坤
  杂学辨附录·朱熹
  孝经集传卷二·黄道周
  卷一·黄伦
  卷三十五·乾隆
  卷十一·马骕
  原序·严粲
  第9章 公冶长篇第五(2)·孔子
  第十二章 感官·林语堂
  绪 论·林语堂
  四 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胡适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中·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仲远·唐圭璋

      待考。   醉蓬莱   正霜融日暖,风淡寒轻,小春时候。后苑疏梅早放,数枝开就。知是花工,预回春气,与作仙翁寿。君看侯门,祥云锁戟,瑞烟笼昼。   天赋麒麟风骨,尽道德耀宗盟,名高星斗。两郡甘棠,惠爱传民口。宣室思贤,锋

  • 补遗 卷八·袁枚

      鳌沧来刺史,从太仓寄近作见示。《菜花》云:“绕村种莱春环屋,铺地黄金人住家。若论生材求济世,万花都合让斯花。”《偶成》云;“薄宦频年鬓欲斑,平生心在水云间。天怜衰吏无他乐,许看东南一带山。”想见襟怀,不愧名臣之后

  • 卷三十四·徐世昌

    王炘王炘,字济似,号晓岩,雄县人。有《茨庵集》。和丁大声登皆山楼之作依韵山色侵楼重,竹阴傍涧清。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七月十二日入山收稻有怀纪仲霁两

  • 卷六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九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初爲宋武帝太尉参军武帝受命封武昌县公少帝卽位加中书令与徐傅辅政及少帝废徐羡之以晦爲荆州刺史令居外爲援文帝卽位诛羡之等欲并

  • 列传三·薛居正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累赠太尉。延广少习射,以挽强见称。梁开平中,邵王硃友诲节制于陕,召置麾下,友诲坐谋乱,延广窜而获免。后事华州连帅尹皓,皓引荐列校,隶于汴军,从王彦章拒庄宗于河上。及中都之败,彦章见擒,而延广被数

  • 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张廷玉

        ◎方伎   左氏载医和、缓、梓慎、裨灶、史苏之属,甚详且核。下逮巫祝,亦往往张其事以神之。论者谓之浮夸,似矣。而《史记》传扁鹊、仓公,日者,龟策,至黄石、赤松、仓海君之流,近于神仙荒忽,亦备录不遗。范蔚

  • 第二章 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陈寅恪

    大凡为人作传记,在中国典籍中,自司马迁班固以下,皆首述传主之姓氏名字。若燕北闲人之儿女英雄传,其书中主人何玉凤,至第壹玖回“恩怨了了慷慨捐生,变幻重重从容救死”之末,始明白著其姓名。然此为小说文人故作狡狯

  • 卷之九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佚名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八日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办理四库全书处将《永乐大典》内检出各书,陆续进呈。朕亲加披阅,间予题评,见其考订分排,具有条理,而撰

  • 卷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理藩院典属清吏司国初蒙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同时纳贡厥後朔漠荡平庇我宇下与漠南诸部落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踰瀚海西絶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

  • ●庸吏余谈·刘衡

    跋 行各属秋冬收养无依之幼孩于署内养赡以全民命而迓天和檄 行各州县遇有鬬殴之案验明伤痕收养署内延医调治檄 发昭化县具覆遵查何定元上控差役赵喜等一件禀批 ○跋 道光九年岁在己丑衡调成都知府越明年闰四月之吉奉

  • 卷三·李世民

      诫盈第七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

  • 卷六·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六     宋 胡士行 撰泰誓上第一         周书晁错从伏生受书时未有泰誓壁书出以巫蛊未列学官张霸伪书与伏生书并行至晋世古书出伪泰誓始废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 附·佚名

      南天竺烏茶國深信最勝善逝法者修行最勝大乘行者吉祥自在作清淨師子王。上獻摩訶支那大唐國大吉祥天子大自在師子中大王。手自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親近承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行中五十五聖者善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论。触谓三和分别变异等。辨其体业 问何故心王但辨自性.行相不说作业。心所即辨作业.自性不说行相耶 答互相影显。或已略明故今不说。前第二云。识.受.想等了别领纳等行相各异故。受等所依说是触业

  • 卷第三十二·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二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序(二) 重刻圆觉经序 夫缘生无性。生佛之迹本虚。无性缘生。圣凡之形宛尔。随业感而报分优劣。逐境浪而识变精粗。如来大光明藏。是众生净觉之

  • 潮骚·三岛由纪夫

    《潮骚》(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于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曾访问晚春的希腊。归国后,美丽的希腊使他产

  • 周易辨画·连斗山

    清连斗山撰。四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释《易》,专就卦画为之详辨,虽或不免附会之失,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于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之画而立之象,即因刚柔之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