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原文】
周公①谓鲁公②日:“君子不施③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④故旧⑤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周公:即周公旦,孔子心目中的传人。②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所以称鲁公。③施:通“弛”④以:用。⑤故旧:指老臣旧属,义近于“元老”。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老臣旧属没有重大过错就不要遗弃;对一个人不要求全责备。”
【读解】
这段话大约是伯禽前往鲁国就职时周公对他的训诫。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公被封于鲁地,由于他要留在朝廷辅佐周王,不能亲自到封地去治理,所以命令儿子伯禽代替他去鲁地就封任职。
周公的话为什么又收录在《论语》中呢?朱熹的《论语集注》引胡氏的说法,认为孔子爱用这段话来教导学生,所以被收入《论语》。从我们读《论语》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周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在孔子及其学生的谈论中出现过的。比如说“君子不施其亲”的问题,《学而》篇载有子的话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泰伯》篇载孔子的话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都是要求君子不疏远自己的亲族。又比如说“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泰伯》篇里孔子也说:“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最后说到“无求备于一人”的问题,孔子也曾在《子路》篇中批评那种“及其使人也,求备焉”的小人作风。
可见,周公的经验之谈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孔门师生的脑子里,并加以应用发挥。说到底,还是一个用人的问题,尤其是高级领导人的用人问题。当然,对于我们一般人或基层干部来说,也仍然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猜你喜欢 谈道·吕坤 杂学辨附录·朱熹 孝经集传卷二·黄道周 卷一·黄伦 卷三十五·乾隆 卷十一·马骕 原序·严粲 第9章 公冶长篇第五(2)·孔子 第十二章 感官·林语堂 绪 论·林语堂 四 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胡适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中·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