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二十九

宋 高闶 撰

襄公二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公十二月出会诸侯于鄬而不书至者盖公自鄬遂朝晋也是时晋有大政公往听焉

夏葬郑僖公

弑君之贼既不明而诸侯又皆为郑讳故春秋且因鲁往会葬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忠恕之道也

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郑国新有大变朝廷未安未得从楚而畏晋之讨也故以讨蔡为说蔡师未尝战未尝败绩而遽获其大夫有以见民不亲上而委之于敌矣然郑师无名故书侵以罪之公子燮系之蔡重之也与宋华元同自是晋楚之兵交至于郑郑之祸其可既乎

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邢丘之会公在晋也晋侯不与公会而与大夫会者以公幼弱政在季氏故也陪臣专而公微弱此鲁之失政也晋为盟主弃其君而与臣会虽欲修文襄之业改命朝聘之数俾从俭约亦何以宗诸侯是时诸侯之政皆在大夫故悉贬称人而郑伯与会者诸侯既不讨郑人弑君之罪故诸大夫使郑伯献蔡捷于会而亲听命焉盖为?也

公至自晋

公之如晋朝也非会也以公久留于晋又不得亲与邢丘之会故特以晋致所谓迁就而为之辞也

莒人伐我东鄙

疆鄫田也鄫遂属于莒矣其田接于鲁而经界不明故兴兵伐我以正之

秋九月大雩

因旱祭志僭也

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

讨其侵蔡也郑遂与楚平观左氏所载则子驷之弑僖公志在事楚矣是以鄬之会既往复悔遂成弑逆之事也

晋侯使士匄来聘

九年春宋灾

宋自昭文以来乱败相属三书宋灾见人事之不修举近可以知远言大可以知小也

夏季孙宿如晋

公朝晋而晋来聘又使报焉事大国之礼则顺矣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

宣公夫人成公之母通于侨如者薨于东宫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四月而葬又别为諡用文姜之例也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自邢丘会罢而郑遂复从楚是以伐之戏郑地伐郑而书同盟则郑受盟可知矣以左氏考之郑虽受盟非服晋也公子騑之言已不足信矣故不书郑伯若郑未尝服从云尔此会不致盖公未尝至也与鄬之会同公役于外踰年而遂会于柤则委弃其国可知矣

楚子伐郑

楚以爵称又以伐书专罪郑也郑于是复背戏之盟而遽与楚平且以着戏之役所以不致也

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

左传昭六年楚公子弃疾如晋过郑郑伯劳诸柤则柤者郑地而楚人所由之道也诸侯将救郑郑已服楚而吴人在柤诸侯因往与吴会以谋楚焉然吴人者名谋楚而实窥中国者也以楚为辞尔而晋令诸侯从之与成十五年锺离之会同然锺离之会诸侯之大夫往从吴至戚之会吴子来从诸侯今柤之会则诸侯复亲往从吴矣此相取之情也

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偪阳妘姓楚与国也因会蛮夷而灭他人之国圣人恶之故以诸侯共灭为文则倡其谋而受其利者不待贬絶矣是时宋坚事晋晋将以偪阳封向戍向戍不受遂与宋公以其因会用师恃衆剽利故书遂书日以重其罪

公至自会

诸侯不崇礼义以相安反相率以会蛮夷又因以灭人之国圣人不敢斥言但以会致存中国也

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

以宋公受偪阳故也郑背中国即蛮夷又与蛮夷同伐中国罪不容诛也二国同伐书卿帅师自此始盖张楚郑以望晋悼所以懿萧鱼之功而大中国之庆也

晋师伐秦

晋方帅诸侯会吴灭偪阳又赴千里而伐秦可谓虐用其民矣为晋计者若修文公之业与秦通和庶因秦之兵力共攘强楚可以少安中国不此之图而反以秦资楚此晋之失也

秋莒人伐我东鄙

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又伐我东鄙其曰伐者必有辞也鲁国卿大夫惟私室之务崇则公室之不竞宜矣且去年同盟于戏今年又会于柤又方同会伐郑退受莒兵而不能御鲁必有以取之也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伐郑

齐世子光以先至而序于四国之上是无君臣上下之辨也虽晋欲以勤惰劝诸侯故然非世子骄蹇则晋侯何以为此彼能以礼自抑则辞不居矣郑于是复从晋然亦不敢背楚也

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公孙辄

尉止聚羣不逞以作乱杀三卿于朝不书尉止者小臣无列于朝伺隙而窃?则盗也三卿不称官者失卿职也

戌郑虎牢

五年戍陈此年戍郑虎牢皆勤民远戍然戍陈为善戍虎牢为无益何则陈附中国而楚争之则戍之者义在救陈而拒强楚虽予之可也经书诸侯救陈斯可见矣郑虎牢则异于是诸侯与楚争郑久矣诸侯之得郑者亦已数矣而不能有之随为楚取是诸侯之无能也今郑虽行成而诸侯所以为之戍则其意有在矣使郑复贰则虎牢之戍反为心腹之忧如其不贰则助之守而为之援焉定则固将反之矣是以圣人亦还系于郑以致其意若非得郑之辞也然五年城虎牢不系郑者是时诸侯城之以驻师而御楚虽郑亦不能有之也

楚公子贞帅师救郑

公至自伐郑

郑遂两事晋楚矣书楚救郑而致公则知诸侯之避楚也诸侯避楚则知戍虎牢为无益矣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叔孙豹曰天子六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诸侯有卿无军帅教卫以赞元侯自伯子男有大夫而无卿帅赋以从诸侯今我小侯也而为元侯之所无母乃不可乎以此见诸侯无军作军非礼也然有所谓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乃兵数之大率如此其实皆藏于农岁役不过三日此先王之法也鲁次国也虽合二军必天子以牙璋起之然後取之于农尔亦何俟于作哉三桓外取强富之名以谀其君而实阴夺其民以弱公室尔于是三分公室各取其一而作为三军制先王之制而以攻战为心王法所不容也故不书作中军而云作三军者虽二军亦不可作所以罪三桓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鲁不当郊郊非礼也今不郊者非知其非礼故也乃于四月卜之以四卜而不从故尔直书不郊则不复免牲矣

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伐郑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以前伐未得志而郑复来侵宋故也凡世子伐父与盟会当在诸侯之下齐光伐君出会十年在滕子薛伯上已为僭矣此会又在莒子邾子上僭于是为甚以莒邾皆属于齐故也见世子益骄而主会者亦莫能制也自再会萧鱼之後霸业稍振诸侯不复与光会矣则知十九年同围齐之役盖有以取之也亳北之盟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奨王室有葵丘之遗风焉于是郑稍服而同盟也既又背之复与楚同伐宋故书同以见其反复

公至自伐郑

不以会致者见复伐郑也

楚子郑伯伐宋

晋师方退而楚子伐郑郑伯复逆之遂同伐宋盖用公孙舍之之谋以伐宋自信于楚而数致晋使楚道敝而固与晋以托国焉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诸侯之师方归未及解甲息肩而复至于郑之城下者以郑人反覆之故也

会于萧鱼

此郑遂服晋而请会也上言伐而继言会者见兵不加郑郑遽服而来会也不书郑伯会者谓其可信也不书盟者郑自是不服贰以见苟有明信虽无盟可也自八年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之後于是晋楚争郑五年之间晋悼公连会诸侯伐郑而楚辄救之郑人乍服乍叛虽不可信而晋悼公推至诚以待人信之不疑至于萧鱼之会楚力始绌郑志始定至哉诚之能感人也自是郑固与晋二十余年楚不能争诸侯赖之盖用知罃之谋未尝与楚人战故也然则天下之事无大无小皆以不战而克为贵

公至自会

不以伐郑致者兵不加郑而得郑伯之辞也春秋以变文为襃贬屡书盟而不信则以不书盟为诚屡致伐而无功则以不致伐为美

楚人执郑行人良霄

此圣人着晋之所以得郑也郑伯使良霄告絶于楚楚人怒而执之虽执之不杀良霄亦不伐郑是不能得郑也不能得郑者势分于吴也势分于吴无如之何故执良霄以舒其愤懑不平之气自是不复出师以与晋争斯见楚力尽于此矣郑于是乎坚从晋也

冬秦人伐晋

报去年之役也秦景公妹为楚共王夫人于是为楚伐晋以救郑士鲂御之败绩不书者为晋讳也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诸侯伐我未有言围邑者书围邑自此始莒人间岁伐我公五与莒子会宜其释怨同好矣而见伐不已则鲁弱可知

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

郓莒邑也善救台恶入郓也入郓以报围台也况季孙宿受命救台不受命入郓因救台而入郓是专也是无君也君不得为政矣故书遂以贬之文十二年尝帅师城郓矣鲁不能守复为莒所取今复入之

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秋九月吴子乘卒

此吴子夀梦也丘二十五年其子诸樊立吴不立諡而皆僭称王故不书其葬盖罪大恶重不可信其臣子之辞书之也夫春秋以来天王崩葬有不见于经者如庄王僖王顷王是也今反为吴楚通好而得书其卒是诸侯不忠于天王而反赴夷狄丧也

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按左氏秦人与焉而削之者楚人率秦故专罪楚也

公如晋

晋侯一使人来聘而公遂亲往朝之事晋之礼可谓?矣

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

罪公在外不朝正于庙也

夏取邿

邿小国也鲁乘其乱而灭之以为附庸而不言灭者内大恶故婉其辞也晋始息民是以楚侵宋不报鲁灭邿不讨取无大乱而已

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

此楚共王也楚自共王亡後不大为中国患者以吴人总其兵以议其後也然则吴楚相持是亦有功于中国也共王立三十一年其子昭立义见宣十八年

冬城防

防臧氏之邑也厥後齐高厚伐我北鄙围防则城防者畏齐也城义见隐七年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四卿帅师自成公始二卿列会自襄公始向郑地也重言会者与成十五年锺离之会同吴来在向诸侯往会之因谋伐秦焉夫诸国大夫与蛮夷会已不正矣况又谋伐秦乎齐崔杼宋华阅卫北宫括知其非而意惰焉苟知其非当以大义夺之今乃依随来会而惰慢不?是违衆也故贬而人之且叙在郑卿之上则不嫌非卿也夫楚结秦以病晋而晋又交吴以害楚亦相激而然尔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日食虽有常度亦人事所召有食之者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伐秦

晋帅诸侯之大夫伐秦以报十一年之役然春夏兴师烦扰中国将帅不和威德两弛晋国之政衰矣悼公所以不及文襄也北宫括听子蟜之言遂劝济师故复出名氏然春秋前此未有摘贬诸侯之大夫者而向之会及此之役其密察如此者以大夫专肆用事莫甚斯时非谨其微而辨之于早则其乱有不可胜图者故春秋厘之一见其法也其後崔氏乱齐华氏危宋其咎生于过而不及惟北宫括善变者也

己未卫侯出奔齐

卫侯多行无礼于其国孙林父与甯殖欲立公孙剽为内应而逐之圣人不书逐君之贼者着卫君自取奔亡之祸以警後世之为人君者也其不名者乃所以罪林父也人臣逐君而罪其君则是臣可逐其君矣不可以训故不名卫侯又加日以谨之所以抑强臣存大义也郑伯突卫侯朔皆以不胜强臣而出奔独此加日焉盖逐君之恶未有若林父者矣郑厉公卫惠公犹以礼去者也加日不名以绌大夫义用刚克矣

莒人侵我东鄙

报入郓也莒自灭鄫之後凡四伐我矣是无晋也

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伐吴者何吴张矣数会中国以议楚矣楚人则病吴矣于是而伐之者非能伐也伐强以自存也在兵法则所谓以攻为守者也而吴则终不出夫楚有谋者也故其兵不能遽加于楚夫惟吴楚正相攻此中国所以小宁也

冬季孙宿会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

戚卫地谋定卫剽也夫剽逐其君而篡其位王法所不容而晋合诸侯以定之无王之甚也诸侯书卿者明皆林父之俦也是岁诸侯之大夫凡三出会或每会各一卿或一卿三与会各随其国而已

 

春秋集注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通國身第二十二·苏舆
  卷二·陈继儒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七章 太上·林语堂
  卷七十八·卫湜
  春秋集传详说卷八·家铉翁
  卷十三·林之奇
  卷四十二·乾隆
  卷六·王质
  卷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玄奘
  太虚启事(五则)·太虚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十一篇)·太虚
  维摩诘经序·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傅伯达·唐圭璋

      待考。   沁园春   白帝司权,炎宫回驭,一叶报秋。正银河高泻,金风乍扇,冰轮将满,火伞初收。吴越传芳,斗牛钟秀,间世生贤谁与俦。那堪更负。过人才气,济世谋猷。   风流花县优游,有善政廉名达郡侯。鹗书朝荐,泥封幕召,

  • ●卷九·徐陵

    ○歌辞二首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

  • 七言巻七十一·洪迈

      七言  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   沈佺期  传闻圣㫖向神京谁念羁囚滞洛城扈从由来是方朔为申冤气在长平  无事今朝来下狱谁期十月见横河君看鹰隼俱罢击为报蜘蛛收网罗  奉和幸韦嗣立庄  东山朝日翠屏开北

  • 静思集巻五·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古和酬黄用泰闻君读书近秋浦老大用心更清苦锦笺挥翰散晴云灯火隔窓聴夜雨前月西风送好音孤鸿荡影愁人心盈盈一水不相见千里命驾何由寻忆昔风尘走长道曽宿君家碧云岛一时谈笑君未忘十载凄凉我重到思君

  • 卷三百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杨梅类七言古初食杨梅        【明】杨循吉杨梅本是我家果归来相对叹先作徃来南北将十年久不飡汝防忘却忆从年少在吴中食以成伤难疗药年年端午即有之街头卖折先附郭初

  •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刘昫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 ,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 ,遂

  • 越绝卷第七·袁康

      越绝外传记范伯第八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运历纪,千岁一至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李玮尚福康公主   庆历七年五月丙子,东头供奉官李玮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福康公主也。玮,用和次子。上追念章懿太后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为,使长主降焉。   嘉佑二年六月丙寅,进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十·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三月。己亥朔。谕内阁、云南提督李福兴、陕西汉中镇总兵程鼎、甘肃凉州镇总兵岳登龙、山东兖州镇总兵张宗本、均着开缺。现月  ○又谕、湖南衡水郴桂道谭启瑞、着开缺送部引见。现月  ○又谕、

  •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七。○(癸丑)二十二年春正月癸卯朔太白昼见。甲辰王诣太后殿上寿。壬子幸魂殿饭僧三百。癸亥以濒海诸郡不能抚字分遣安集别监。

  • ●崇祯记闻录卷五·佚名

    去岁甲申之变,流寇骤入燕京,致先帝身殉宗社,国破家亡,臣民罹祸,惨毒不可胜言,乃寇盗终非大器,始虽伪为宽厚,卒至搜括屠戮,无能抚定中原。未几,北朝兴师讨罪,寇莫能寇,遁往陕西,□主遂入燕都。北直、山东、河南、山陕、川蜀等处,皆为

  • 内容简介·班固

    《汉书》汉·班固 撰汉书又称前汉书,此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重要史书。全书记述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王莽,共230年的历史故事。本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目录【

  • 完颜撒改传·脱脱

    撒改,是景祖的孙子,韩国公劾者的长子,即世祖的兄长的儿子。劾者在同辈次序中年纪最大。景祖刚刚计划平定各部的时候,喜爱世祖勇敢、有才略。等到儿子们长大,按国中习俗应当分别居住在各个宫室,而景祖却命劾者和世祖同住一处

  • 第五十六章 欧战爆发后之宜、枣及豫南、鄂北诸战役·李宗仁

    一敌人自在随枣地区受创之后,短期内无力再犯,我方亦得一喘息机会,军事委员会乃将五、六两战区作战地境略作调整。 第五战区在当时辖地最广。不特在敌后的大别山地区仍归我直接指挥,即鲁南、苏北名义上亦属五战区

  • 卷六十二·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二   宋 王与之 撰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贾氏曰其职掌外朝之法左右九棘之事主询众庶谳疑狱故属秋官掌建邦外朝之灋郑锷曰天子有三朝一曰治朝司士所掌是也二曰内朝大

  •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戴溪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

  • 马有八态譬人经·佚名

    一卷,后汉支曜译。经中说恶马有八态,以譬恶比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