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护 法

──十六年三月在福州功德林欢迎会讲──

此来,为佛法际此危急存亡之秋,有以谋团结而图救护,已经贵林代表宣告于先。且诸林友既信行佛法,则于佛理必多研究了解,而能真实修行矣,毋容赘述。但佛法处此危难之空气中,谋如何救护佛法于千钧一发之间,转衰为盛,大行佛事,即余之素志,亦今日所急待讨论者也。所谓护法,非谓佛之法,要藉吾人为护法。金刚经云:“如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则可知佛已舍一切法,而一切法皆为普济未度彼岸之众生而设;我们正为自度度他,故而要护法。盖众生之于佛法,犹暗室之明灯,度海之舟筏,为度众生之昏溺,故须体佛本怀,以护持正法耳。当此危难时,今为我佛门四众,对家里人说家里话,但求切实,不事虚套。须知利济众生,非要成佛方能,凡了解佛法而笃信修习之学佛人,皆应随时随地应机设化。故人人须先发菩提心,行菩提道以利济众生也。若能如此,乃谓之真能护法,而众生亦实得其益矣。佛法甚深微妙,不易证知,学佛者难而苦之,所以往往习非为是,作机械式之法门修习,以致大乘正法流于猥鄙,不获普济众生之心,不修大乘菩萨行以济世利生,乃招迷信、消极、自了之讥。发普济众生心者,即为发大慈大悲心;既发此心,而后修行利他,曰菩萨行。楞严经云:“未能自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盖菩萨以同体大悲,视一切众生之苦犹己身苦,所谓以他为自,而即以普利众生为自利也。学佛者能发心行菩萨道,即可以护持及昌明于佛法,抑亦成佛之第一要著也;否则即为毁灭正法者。法华经云:“三世诸佛,皆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又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则普令众生入佛知见,固为三世诸佛之本怀,以众生本来是佛,徒以迷故妄受生死,妄求涅槃,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则众生立地成佛,于此能直下承当得起,则宏法利生为分内事,当仁不让,复何所用其推诿耶?诸位久植德本,以三世诸佛之本怀为怀,担当佛法,普利众生,联合四众积极进行,从事护法度生之工作,以期内契真理,外应时机,实所厚望!诸位于佛法门,皆久已修习,余本无甚可说;不过不欲辜负此一会之时节因缘,重为提起,所谓“一回提起一回新”,愿与诸君共勉之!(寂光记)(见海刊八卷八期)(附注) 原题“在功德林欢迎会之演讲”,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八·佚名
  卷四百四十一·佚名
  卷第五(宇字号)·朱时恩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十·晦翁悟明
  卷三百九十四·佚名
  笺记纲目·书玉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四·成寻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四·徐昌治
  法演禅师语录卷上·法演
  禅宗杂毒海叙·性音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74 ·佚名

    度正 奉寿季章大参相公 卓立三峰万仞高,依然兄弟并雄褒。 卷怀经济藏三径,震起声音满九皋。 曾向黄扉参道论,讵容绿野恣闲遨。 紫云山下梅偏早,欲送清香荐玉醪。 度正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 廉

  • 生活·徐志摩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五月二十九日

  • 卷四十一·杨士奇

    永乐三年夏四月丙寅朔享 太庙△琉球国山北主攀安知遣使赤佳结制等贡马及方物赐以钞锭袭衣彩币表里○丁卯○修京师三山门内接仙桥○己巳 命工部以火药兵器给宁夏日肃总兵官为戍守之备○庚午○升都指挥同知王俶胡原俱

  •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一百二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张仪相秦连衡【公孙衍相魏 陈轸田需并附】史记秦恵文君五年隂晋人犀首为大良造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防説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

  • 袁粲传·李延寿

    袁粲字景倩,是袁洵弟弟的儿子。父亲袁濯,是扬州秀才,早死。袁粲幼年是孤儿,祖父可怜他,给他起名叫愍孙。伯伯叔叔都是当世的显要人物,而愍孙则饥寒贫困。母亲为琅笽王氏,是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从事纺织,来供给每天的花销。袁愍

  • 四 课外阅读·邹韬奋

    常有青年朋友写信问起写作的秘诀,其实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新闻记者,写的不过是平凡的新闻记者所写的很平凡的东西,说不上什么作家,所以对于这种问句,很感到惭愧。不过就我很平凡的写作的一点经验说,觉得在初学方面最重要的不外

  • 卷第五十八·佚名

    宰相八进拜八范纯仁拜右丞相制元祐八年七月丙子朕嗣宅丕后。若昔大猷。劳于求贤。职在论相。眷言旧德。还位宰司。乃颁命书。播告在位。观文殿大学士、太中大夫、上柱国、高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一百户

  • 第二章 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李宗仁

    一先父培英公生我兄弟姊妹共十一人。早夭的三人,成长的有五男三女。我家祖产本甚有限,祖父晚年析产时共有田地六十多亩。祖父母保留十余亩为养老之资,我父与春华叔各得二十余亩。我们这一房十口之家的生活费便全

  • 卷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考【臣】?谨按马端临作征榷考自征商关市以暨杂征歛?门阜财足用之道固已详言之矣顾征榷之法行之自古积久不能无弊宋初立法务从简便南渡以降

  • 戒第二十六·管仲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琅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

  • 卷六·惠栋

    <经部,五经总义类,九经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六       长洲恵栋毛诗古义小宛诗曰握粟出卜是何能谷古者卜筮先用精凿之米以享神谓之糈中山经曰糈用稌淮南説山曰巫用糈借郭璞髙诱皆云祀神之米楚辞云

  • 卷十五·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五     元 吴澄 撰曾子问【此篇曾子问曰三十八而孔子答之凡三十四故摘曾子问三字名篇孔子自言者四子游问者一子夏问者一记人自记者一通四十一章应氏曰曾

  • 诗传诗说驳义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大正【诗传全诗说七条】诗传周公制【缺五字】防朝受【缺四字】有大正焉文王生民公刘緜大明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大武文王有声行苇既醉鳬鹥嘉乐皆周【缺三字】德以训成王也泂酌卷阿【缺四字】王也大

  • 卷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     宋 王与之 撰宰夫之职掌治朝之灋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郑康成曰治朝在路门之外○黄氏曰掌治朝之法者冢宰掌邦治故王眡治朝则宰赞听治而宰夫掌其法以正王及诸臣

  • (八)·梁漱溟

    功夫问题是主要的。两先生功夫虽若不同,然而事实上却有殊途同归之妙。读者苟不忘本文开初之所云云,便自会得伍先生为学恰侧重在人心自觉不昧之一面入手,而严先生所从入手者恰重在其另一面:人与人情感之相通。两面皆人心之

  •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余)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阿吒那智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续高僧传) 

  • 优陂夷堕舍迦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城东出。有女人子字芜耶楼。人呼为芜耶楼母。佛在芜耶楼母家殿上坐。有一女人奉持教戒。字堕舍迦以月十五日朝起沐浴。有七子妇皆使沐浴著好衣。日未中因饭。饭已澡手。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