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四十一

△第二分不和合品第四十五之二

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若有人来赞说人趣种种胜事。赞说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诸胜妙事。赞说梵众天乃至色究竟天诸胜妙事。赞说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诸胜妙事。因而告曰:虽於欲界受诸欲乐。於色界中受诸静虑无量快乐。於无色界受诸寂静等至妙乐。而彼一切皆是有为无常苦空非我不净变坏之法。尽法谢法离法灭法。汝於此身何不精进取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入般涅槃究竟安乐。何用久处生死轮回。无事为他受诸勤苦。求趣无上正等菩提。此善男子善女人等。由彼所说於所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事不得究竟。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一身无系。专修己事不忧他业。能学法者好领徒众。乐营他事不忧自业。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一身无系。专修己事不忧他业。能持法者好领徒众。乐营他事不忧自业。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不乐喧杂。能学法者乐处喧杂。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不乐喧杂。能持法者乐处喧杂。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欲令学者於我所为悉皆随助。能学法者不随其欲。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於持法者诸有所为悉乐随助。能持法者不随其欲。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为名利故欲为他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欲令彼书写受持读诵修习。能学法者知其所为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为名利故欲请他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欲方便书写受持读诵修习。能持法者知其所为而不随请。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欲往他方危身命处。能学法者恐失身命不欲随往。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欲往他方危身命处。能持法者恐失身命不欲共往。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欲往他方多贼疾疫饥渴国土。能学法者虑彼艰辛不肯随往。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学法者欲往他方多贼疾疫饥渴国土。能持法者虑彼艰辛不肯共往。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欲往他方安隐丰乐无难之处。能学法者欲随其去。能持法者方便试言:汝虽为利欲随我往。而汝至彼岂必遂心。宜审思惟勿後忧悔。时学法者闻已念言:是彼不欲令我去相。设固随往岂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欲往他方所经道路旷野险阻多诸贼难及旃荼罗恶兽猎师毒蛇等怖。能学法者欲随其去。能持法者方便试言:汝今何故无事随我。欲经如是诸险难处。宜审思惟勿後忧悔。能学法者闻已念言:彼应不欲令我随往。设固随往何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持法者多有施主数相追随。学法者来请说般若波罗蜜多。或请书写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彼多缘碍无暇教授。能学法者起嫌恨心。後虽教授而不听受。两不和合。不获教授听受书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於般若波罗蜜多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恶魔作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於般若波罗蜜多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佛言善现,有诸恶魔作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其毁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谓作是言:汝所习诵无相经典。非真般若波罗蜜多。我所习诵有相经典。是真般若波罗蜜多。作是语时有诸菩萨未得受记。便於般若波罗蜜多而生疑惑。由疑惑故便於般若波罗蜜多而生毁厌。由毁厌故遂不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刍像。至菩萨所语菩萨言:若诸菩萨行此般若波罗蜜多。唯证实际得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终不能证无上佛果。何缘於此唐设劬劳。菩萨既闻便不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恶魔作留难事。障碍菩萨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谛觉察而远离之。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魔事留难。令诸菩萨觉察远离。佛言: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魔事留难。菩萨於中应谛觉察而远离之。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相似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魔事留难。菩萨於中应谛觉察而远离之。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相似真如法界法性实际不思议界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魔事留难。菩萨於中应谛觉察而远离之。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有持二乘相应经典至菩萨所作如是言:此是如来真实所说,学此法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亦名魔事留难。菩萨於中应谛觉察而远离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刍像。至菩萨所。宣说二乘所学所行内外空等。或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或三解脱门等。说是法已谓菩萨言:大士当知。且依此法精勤修学。取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远离一切生老病死。何用无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缘令是菩萨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刍像。威仪庠序形貌端严。至菩萨所。菩萨见之深生爱著。由斯退减一切相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佛形像。身真金色常光一寻。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至菩萨所。菩萨见之深生爱著。由斯退减一切相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化作佛像。刍围绕宣说法要。至菩萨所。菩萨见之深生爱著。便作是念。愿我未来当成如来应正等觉。刍围绕宣说法要。与今所见平等平等。由斯退减一切相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化作菩萨摩诃萨像。若百若千乃至无数。具无碍辩相好庄严。自变其身作佛形像。为化菩萨摩诃萨众宣说法要。教修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现如是相至菩萨所。菩萨见之深生爱著。由斯退减一切相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所以者何。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中。色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亦无所有不可得。眼处无所有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亦无所有不可得。色处无所有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亦无所有不可得。眼界无所有不可得。耳鼻舌身意界亦无所有不可得。色界无所有不可得。声香味触法界亦无所有不可得。眼识界无所有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识界亦无所有不可得。眼触无所有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触亦无所有不可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无所有不可得。地界无所有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亦无所有不可得。无明无所有不可得。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亦无所有不可得。欲界无所有不可得。色无色界亦无所有不可得。过去无所有不可得。未来现在亦无所有不可得。有漏法无所有不可得。无漏法亦无所有不可得。有为法无所有不可得。无为法亦无所有不可得。世间法无所有不可得。出世间法亦无所有不可得。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有不可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无所有不可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无所有不可得。真如无所有不可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无所有不可得。苦圣谛无所有不可得。集灭道圣谛亦无所有不可得。四静虑无所有不可得。四无量四无色定亦无所有不可得。八解脱无所有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无所有不可得。四念住无所有不可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无所有不可得。空解脱门无所有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亦无所有不可得。净观地无所有不可得。种性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亦无所有不可得。极喜地无所有不可得。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亦无所有不可得。五眼无所有不可得。六神通亦无所有不可得。如来十力无所有不可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无所有不可得。三十二大士相无所有不可得。八十随好亦无所有不可得。无忘失法无所有不可得。恒住舍性亦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智无所有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亦无所有不可得。成熟有情无所有不可得。严净佛土亦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大愿无所有不可得。菩萨神通亦无所有不可得。一切陀罗尼门无所有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亦无所有不可得。预流果无所有不可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亦无所有不可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所有不可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所有不可得。善现,若於是处。色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亦无所有不可得。如是乃至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所有不可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所有不可得。则於是处。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独觉声闻诸异生类。亦无所有不可得。何以故?善现,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留难违害事起。令薄福者事不成就。如赡部洲有诸珍宝。谓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石藏末尼真珠帝青大青金刚虎珀金银等宝。多有盗贼违害留难。诸薄福人求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价宝珠亦复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有薄福者多诸障碍。有诸恶魔为作留难。具寿善现即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诚如圣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赡部洲吠琉璃等种种珍宝多有留难。诸薄福人虽设方便而不能得。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有薄福者多诸留难。虽有欲乐而不能成。所以者何。有愚痴者为魔所使。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为作留难。世尊,彼愚痴者觉慧微昧。不能思议广大佛法。自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复乐障他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有愚痴人为魔所使。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为作留难。善现,彼愚痴者觉慧微昧。不能思议广大佛法。未种善根。未於佛所发弘誓愿。为恶知识之所摄受。薄福德故自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新学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为作留难。善现,於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觉慧微昧善根薄少。为恶知识之所摄受。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广大功德不能信乐。自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复乐障他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人获无量罪。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诸魔事为作留难。令所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事不成就。不能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不能圆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能圆满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能圆满苦集灭道圣谛。不能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不能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能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能圆满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不能圆满菩萨十地。不能圆满五眼六神通。不能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能圆满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不能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不能圆满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不能圆满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不能圆满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能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能圆满此等功德。皆由恶魔为作留难。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若无恶魔为作留难。复能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皆是如来神力加护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皆无障碍。亦令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复次善现,现在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安隐住持说正法者,亦以神力加护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皆无障碍。亦令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复次善现,现在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不退转地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亦以神力加护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皆无障碍。亦令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第二分佛母品第四十六之一

复次善现,如有女人生育诸子。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百或千。其母遇病诸子各别勤求医疗皆作是念。我母云何。当得病愈长寿安乐。身无众苦心离愁忧。诸子尔时竞设方便。求安乐具覆护母身。勿为蚊虻蛇蝎风热饥渴等触之所侵恼。又以种种上妙乐具。供养恭敬而作是言:我母慈悲生育我等。教示种种世间事业。我等岂得不报母恩。善现,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常以佛眼观察护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我等一切佛法。能与我等一切相智。能示世间诸法实相。十方世界无量无数无边如来应正等觉安隐住持现说法者,亦以佛眼常观护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佛法。又能与彼一切相智。能示世间诸法实相。由此因缘我等诸佛常以佛眼观察护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报其恩不应暂舍。何以故?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静虑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现故。所有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现故。所有苦集灭道圣谛。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现故。所有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五眼六神通。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微妙色身。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所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摩诃萨诸佛世尊,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有故。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已得无上正等菩提。今得无上正等菩提。当得无上正等菩提。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因缘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於诸如来有大恩德。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观察护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常以佛眼观察护念。令其身心恒得安乐。所修善业皆无留难。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共护念。令於无上正等菩提永不退转。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一切佛法。能与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相智。能示世间诸法实相。世尊,云何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一切佛法。能与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相智。能示世间诸法实相。云何如来应正等觉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生。云何诸佛说世间相。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善现,如是等无量无边如来功德。皆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长。由得如是诸佛功德故。名为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能与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佛法一切相智。是故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一切佛法。能与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相智。亦说如来应正等觉从彼而生。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者,谓能示世间五蕴实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亦说世间五蕴实相。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示世间五蕴实相。佛言: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俱不说示五蕴有成有坏有生有灭有续有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有入有出。俱不说示五蕴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善有不善有无记有欲界系有色界系有无色界系。所以者何。善现,非空无相无愿之法有成有坏有生有灭有续有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有入有出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善有不善有无记有欲界系有色界系有无色界系。善现,非无生无灭无造无作无性之法有成有坏有生有灭有续有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有入有出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善有不善有无记有欲界系有色界系有无色界系。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说示五蕴实相。此五蕴相即是世间。是故世间亦无成无坏无生无灭无续无断无染无净无增无减无入无出无过去无未来无现在无善无不善无无记无欲界系无色界系无无色界系及无馀相。

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普能证知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心行差别。然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中无有情亦无有情施设可得。无色亦无色施设可得。无受想行识亦无受想行识施设可得。无眼处亦无眼处施设可得无耳鼻舌身意处亦无耳鼻舌身意处施设可得。无色处亦无色处施设可得。无声香味触法处亦无声香味触法处施设可得。无眼界亦无眼界施设可得。无耳鼻舌身意界亦无耳鼻舌身意界施设可得。无色界亦无色界施设可得。无声香味触法界亦无声香味触法界施设可得。无眼识界亦无眼识界施设可得。无耳鼻舌身意识界亦无耳鼻舌身意识界施设可得。无眼触亦无眼触施设可得。无耳鼻舌身意触亦无耳鼻舌身意触施设可得。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施设可得。无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无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施设可得。无地界亦无地界施设可得。无水火风空识界亦无水火风空识界施设可得。无无明亦无无明施设可得。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施设可得。无布施波罗蜜多亦无布施波罗蜜多施设可得。乃至无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般若波罗蜜多施设可得。无内空亦无内空施设可得。乃至无无性自性空亦无无性自性空施设可得。无四念住亦无四念住施设可得。乃至无八圣道支亦无八圣道支施设可得。如是乃至无如来十力亦无如来十力施设可得。乃至无十八佛不共法亦无十八佛不共法施设可得。无一切智亦无一切智施设可得。无道相智一切相智亦无道相智一切相智施设可得。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说示世间实相。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章 六王章·佚名
  治平铁壁机禅师年谱·铁壁慧机
  刻辟邪集序·智旭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三卷·灌顶
  卷二十七·彭绍升
  卷第九·宗密
  贤护分受持品第五·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一卷·佚名
  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佚名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佚名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卷下·智俨
  御选语录卷十·雍正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大林答问(四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承旨起岩(华峰漫稿)·顾嗣立

    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济南。中延佑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监丞,进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内艰,服除。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赞善。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

  • 第四折·佚名

    (孛老儿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老汉刘太公的便是。谁想刘千跟着他叔父去泰安州,与独角牛劈排定对去了。说道孩儿赢了也,先拿将花红银碗锦袄儿来。我不信,使的出山彪打听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出山彪上,云)

  • 第四折·佚名

    (殿头官上,云)小官殿头官是也。因苏子瞻贬上黄州,有邵雍辞逝,圣人要此人家谱,勒立碑文,诏其子问其故不晓,则有苏子瞻知其详细。圣人命着小官差一使命,直上黄州,请他星夜回朝,复还旧职。若与邵雍立了碑文,那其间再有加官赐赏。说

  • 丙集第十五·钱谦益

    杨修撰慎一百七十九首【西征夜】寒重旅衾单,默对灯花谢。乱山荒垒间,独客孤眠夜。寂寞与谁同,寻思似梦中。劳劳无止极,去去忘西东。故乡孟冬别,有约仲冬返。人愿天不从,长征日以远。异县多相知,樽酒话心

  •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略

  • 在厄第二十·王肃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

  • ◎礼四(吉礼)·徐天麟

    ○郊议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

  • 尚史卷九十九·李锴

    志七乐志夫声者天之元也音者人之比也合天人而相宣者乐之所由兴也然而乐以作人政以成乐二者固相防也是故圣王治世先正其乐正乐先以正人人无戾心无逆机无伪情春以仁生夏以礼防秋以义格冬以智藏夫然后六气齐八风调六气

  • ◎铁算盘·李定夷

    浦东老白渡地方民人张金和,开设豆腐店。历有年所,营业发达,积蓄颇裕。一日上午,忽来江北难民男女老幼二千余人,踵门求乞。中有一年届五旬之老妪,首先入门,向店主乞得豆腐浆一碗。乘间详询店主姓名年岁,纠缠不清。旋由巡警到来

  • 第三十册 天命六年十二月·佚名

    第三十册 天命六年十二月十二月初一日,汗降书谕曰:“与诸申人杂居人汉人,尔等勿得隐匿粮食,著实报石斗之数目。报过以后,酌量计诸申人口,每口每月给粮四斗,发至九月,剩馀粮食还给粮主。我诸申人运离故土迁户至此,已属辛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四·阿桂

    庚午上谕内阁曰行在大学士九卿防审勒尔谨王亶望王廷赞等揑灾冐赈侵蚀监粮通同舞营私各欵按律定拟请防即行正法一折朕酌核三人情罪即予骈诛亦所应得但其中稍有别区不得不为明白宣示者甘省收捐监生本欲借监粮为偹荒赈

  • 第68章 随便乱杀公务员的蒋介石·冯玉祥

    派到前面去接收的不是蒋的心腹,便是蒋的亲戚朋友或老乡。还剩下的文武机关的公务员怎么办呢?那才是出奇到万分呢。能雇民船的雇民船,能坐汽车的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都好。总而言之,抢到什么算什么,抢不到的那只有倒楣,谈起来

  • 曹景宗传·李延寿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父亲曹欣之,在宋朝作徐州刺史。景宗从小善于骑射,喜欢打猎,经常与数十个少年在山泽中追猎鮪鹿,每当众骑逐鹿时,鹿马混杂在一起,景宗就在众骑当中射鹿,众人都怕误中马腿,但总是鹿应弦而倒,景宗以此为乐。不

  • 卷二十一 耶律隆运柄用·李有棠

    〔张俭事附〕景宗乾亨元年秋七月辛丑,以权知南京留守韩德让御宋有功,赐诏褒奖。德让,蓟州玉田人,后赐姓耶律,名隆运。为中书令知古孙,燕王匡嗣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建功立事。景宗婴疾,萧后与决国政,加东头供奉官,充枢密院通事

  • 附録·汪克宽

    修史还乡闗宁国府准太平府闗该承准应天府牒文承奉尚书礼部符文钦奉圣防置局编修元史己行纂成洪武二年八月十一日左丞相宣国公上表进呈御覧过钦奉圣防编史儒士一十六名各与两表里银三十二两除存留外老病的送还乡里钦此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五七)梵志品黄芦园经第六(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兰若。在黄芦园中。尔时。鞞兰若梵志年耆宿老。寿将欲过。命垂至尽。年百二十。拄杖而行。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当

  • 卷第四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无所依止,无有攀缘,住奢摩他最极寂静,具大威德无所染著,能令见者悉得开悟,随宜出兴不失于时

  • 中庸章句·朱熹

    《中庸章句》出自《四书集注》。《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