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
──在日本佛教青年会讲──
一、过去到现在的人间,是由精神而进到物质的。总观全球,觉过去时代之人类心理,如中国、日本暨欧西各民族,其视为最可宝贵尊重者,则是道德文化。故西洋在中世纪,则以基督教为共主,而中、日则以周、孔、孟、荀之化,贯澈数千年以为治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至今犹有遗风。其后、则由道德文化而渐移到于重视政治、法律,如法兰西之革命,其目的则在求立法权、参政权,以能公立约法,参预政事,则可享得平等权利也。到现在、更知经济能左右政治,而所争之点遂亦趋重于争财产经济之平均。依此以观,是由道德时代而变为政治、法律时代,又由政治、法律时代而趋于财产经济时代了。是知现代人类精神思想,通同集注于物质的经济财产方面。因物质为不平之发达,贫者怨愤不平,而富者穷奢极欲,供不应求,千方百计亦不能满其欲望,以是阶级争斗杀机遍伏。流弊至此,无有办法!是由精神生活而进到物质生活之路已穷矣!
二、现在到将来的趋向,是由物质而到精神的:前言人人在物质上均想争得奢侈之享用,而致造成现世之阶级战争,皆是因不能满足其欲望为动机。由是反观之,乃知要想求得身命之安全,当在精神上求而不在物质上求。如近代欧洲大哲倭铿之讲精神生活、及提倡和平弭兵息战之举等,是则精神文化复兴之动机也。人类思想,先既由精神而进到物质,今物质路已走穷,穷则变,变乃通,故又须由物质生活而进到精神生活。然当此交替转换之际,能回翔盘旋其间者,厥惟佛法。
三、佛教为现在到将来之枢纽:考西洋文化,大概多智、勇而少仁慈,东方文化则多仁慈而少智、勇,惟佛法智悲兼大,为东方极慈悲、智巧之文化。又古代西洋虽曾得耶教之博爱,今以其神话不为科学知识相容,为破除迷信者所不齿,威信已失,势难再立!东方之孔、孟虽较完善,而又犯王政之嫌,与今平民主义相违异,是皆不能适应现代人类之思想与欲望。惟佛法慈悲平等,理智圆满,若能由信受佛之理智,容纳佛之慈悲,则人世乃有复生之机。
四、青年应站在时代之前:大凡人类有青年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老年为休息时代,壮年为服务时代,惟青年为预备时代;如草木之生芽、开花,正是进取增长的时候,故青年不可退在现代之后,或处在现代之中,而当站在现在的时代前面去。因青年是时代前进的领导者,凡青年的人们,不要为现代环境所笼罩,应看现在趋向将来之要点何在,认清方向,就要向此走去,不要停顿。前已讲明,现在到将来的趋向枢纽,在于佛法;诸君既为佛教的青年,那末就要大家充分受佛的教化,以慈悲充足、智慧圆满的精神来转移时代,勿为现时之环境所困!
五、佛化青年乃足为时代前驱者:佛化的青年,就是全世界人类进步之总指挥及先导者。那末、这个要死不活的世界,非有悲智充满之佛化青年为引导,不会有生机的。青年诸君就是破晓之阳光,昏夜之警钟,将来之救世主。今天观贵会成立,我已从无限欢喜中发生无量之希望。
六、今后佛教之青年应走的两条路:甲、现实主义:旧来佛教徒之习惯,大概图清闲而不做事,对于现实社会之文化、教育、政治等事业,一概放弃而不肯为。现在青年的佛教徒,应该反是。我们要充满佛化的慈悲、智慧,加入群众社会活动,加入人类实际生活,此种活动,即是佛法不离世间法之义。要使世间中皆充满了佛之慈悲、智慧,亦即变世法为佛法。
乙、精进主义:学佛的人,无论作甚么事,皆是为普利人生的。未学佛的人,凡一举动,大概总是为己,或为宗、为族、为一部分而已。学佛人凡所作为,以圆满的智慧、充足的慈悲,观全世界人如一,必为之兴利除弊,使全人类皆得安乐。如此奋勇精进行去,方是佛教的青年。临末、祝诸君为真正之佛化青年,来为世界青年之领导者!(晤一记)(见海刊八卷四五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第四·丈雪通醉 卷第五十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智俨 卷八(临济宗)·佚名 卷第十七·霁仑超永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四(论本第九第十)·窥基 卷三十·佚名 首楞严经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二)·子璇 八、奚仲造车·慧开 北山录卷第七·神清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佚名 卷十八·佚名 告别星洲讲经会辞·太虚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僧肇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八·宗喀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