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四五)梵志品瞿默目揵连经第四(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尊者阿难游王舍城。

尔时。摩竭陀大臣雨势治王舍城。为防跋耆故。于是。摩竭陀大臣雨势遣瞿默目揵连田作人。往至竹林加兰哆园。

尔时。尊者阿难过夜平旦。著衣持钵。为乞食故。入王舍城。于是。尊者阿难作是念。且置王舍城乞食。我宁可往诣瞿默目揵连田作人所。于是。尊者阿难往诣瞿默目揵连田作人所。

梵志瞿默目揵连遥见尊者阿难来。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尊者阿难。白曰。善来。阿难。久不来此。可坐此座。尊者阿难即坐彼座。

梵志瞿默目揵连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阿难。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阿难报曰。目揵连。汝便可问。我闻当思。

则便问曰。阿难。颇有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耶。

尊者阿难与梵志瞿默目揵连共论此事时。尔时。摩竭陀大臣雨势慰劳田作人。往诣梵志瞿默目揵连田作人所。

摩竭陀大臣雨势遥见尊者阿难坐在梵志瞿默目揵连田作人中。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问曰。阿难。与梵志瞿默目揵连共论何事。以何事故共会此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梵志瞿默目揵连问我。阿难。颇有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耶。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云何答彼。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都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唯然。阿难。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颇有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都无一比丘为世尊所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唯然。无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等。亦无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者。颇有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唯然。无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等。亦无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者。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者。阿难。若尔者。汝等无所依。共和合.不诤.安隐。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乐游行。如沙门瞿昙在时耶。

尊者阿难告曰。雨势。汝莫作是说。言我等无所依。所以者何。我等有所依耳。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前后所说何不相应。阿难向如是说。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亦无一比丘为世尊所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难。何因何缘。今说我有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我等不依于人而依于法。雨势。我等若依村邑游行。十五日说从解脱时。集坐一处。若有比丘知法者。我等请彼比丘为我等说法。若彼众清净者。我等一切欢喜奉行彼比丘所说。若彼众不清净者。随法所说。我等教作是。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非汝等教作是。但法教作是。阿难。如是少法.多法可得久住者。如是阿难等共和合.不诤.安隐。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乐游行。如沙门瞿昙在时。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颇有可尊敬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有可尊敬。

雨势白曰。阿难。前后所说何不相应。阿难向如是说。无一比丘与世尊共等等。亦无一比丘为世尊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难。汝何因何缘。今说有可尊敬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世尊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见比丘有此十法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云何为十。雨势。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行增上戒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诵习至千。意所推观。明见深远。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多闻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复次。雨势。比丘作善知识。作善朋友。作善伴党。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善知识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乐住远离。成就二远离。身及心也。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乐住远离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乐于燕坐。内行正止。亦不离伺。成就于观。增长空行。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乐燕坐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复次。雨势。比丘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躯。随所游至。与衣钵俱。行无顾恋。犹如鹰鸟。与两翅俱。飞翔空中。如是比丘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躯。随所游至。与衣钵俱。行无顾恋。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知足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常行于念。成就正念。久所曾习。久所曾闻。恒忆不忘。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有正念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精勤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复次。雨势。比丘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行慧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复次。雨势。比丘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雨势。我等若见比丘诸漏尽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雨势。世尊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此十法而可尊敬。雨势。我等若见比丘行此十法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于是。彼大众放高大音声。可修直道。非不可修。若修直道。非不可修者。随世中阿罗诃爱敬.尊重.供养.礼事。若诸尊可修直道而能修者。是故世中阿罗诃爱敬.尊重.供养.礼事。

于是。摩竭陀大臣雨势及其眷属问曰。阿难。今游何处。

尊者阿难答曰。我今游行此王舍城竹林加兰哆园。

阿难。竹林加兰哆园至可爱乐。政顿可喜。昼不喧闹。夜则静寂。无有蚊虻。亦无蝇蚤。不寒不热。阿难。乐住竹林加兰哆园耶。

尊者阿难答曰。如是。雨势。如是。雨势。竹林加兰哆园至可爱乐。政顿可喜。昼不喧闹。夜则静寂。无有蚊虻。亦无蝇蚤。不寒不热。雨势。我乐住竹林加兰哆园中。所以者何。以世尊拥护故。

是时。婆难大将在彼众中。婆难大将白曰。如是。雨势。如是。雨势。竹林加兰哆园至可爱乐。政顿可喜。昼不喧闹。夜则静寂。无有蚊虻。亦无蝇蚤。不寒不热。彼尊者乐住竹林加兰哆园。所以者何。此尊者行伺.乐伺故。

摩竭陀大臣雨势闻已。语曰。婆难大将。沙门瞿昙昔时游行金鞞罗乐园中。婆难大将。尔时我数往诣彼。见沙门瞿昙。所以者何。沙门瞿昙行伺.乐伺。称叹一切伺。

尊者阿难闻已。告曰。雨势。莫作是说。沙门瞿昙称说一切伺。所以者何。世尊或称说伺。或不称说。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沙门瞿昙不称说伺。不称说何等伺。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或有一贪欲所缠而起贪欲。不知出要如真。彼为贪欲所障碍故。伺.增伺而重伺。雨势。是谓第一伺。世尊不称说。复次。雨势。或有一嗔恚所缠而起嗔恚。不知出要如真。彼为嗔恚所障碍故。伺.增伺而重伺。雨势。是谓第二伺。世尊不称说。复次。雨势。睡眠所缠而起睡眠。不知出要如真。彼为睡眠所障碍故。伺.增伺而重伺。雨势。是谓第三伺。世尊不称说。复次。雨势。疑惑所缠而起疑惑。不知出要如真。彼为疑惑所障碍故。伺.增伺而重伺。雨势。是谓第四伺。世尊不称说。雨势。世尊不称说此四伺。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此四伺可增可增处。沙门瞿昙不称说。所以者何。正尽觉故。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何等伺沙门瞿昙所称说。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雨势。世尊称说此四伺。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此四伺可称可称处。沙门瞿昙所称。所以者何。以正尽觉故。阿难。我事烦猥。请退还归。

尊者阿难告曰。欲还随意。

于是。摩竭陀大臣雨势闻尊者阿难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绕尊者阿难三匝而去。

是时。梵志瞿默目揵连于摩竭陀大臣雨势去后不久。白曰。阿难。我所问事。都不答耶。

尊者阿难告曰。目揵连。我实不答。

梵志瞿默目揵连白曰。阿难。我更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阿难答曰。目揵连。汝便可问。我闻当思。

梵志瞿默目揵连即问曰。阿难。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有何差别。有何胜如。

尊者阿难答曰。目揵连。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梵志瞿默目揵连白曰。阿难。可在此食。尊者阿难默然而受。

梵志瞿默目揵连知默然受已。即从坐起。自行澡水。极美净妙。种种丰饶食啖含消。自手斟酌。极令饱满。食讫举器。行澡水竟。取一小床。别坐听法。

尊者阿难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尊者阿难所说如是。摩竭陀大臣雨势眷属及梵志瞿默目揵连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瞿默目揵连经第四竟(三千一百四十三字)。

(一四六)中阿含梵志品象迹喻经第五(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卑卢异学平旦则从舍卫国出。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佛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卑卢异学。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生闻梵志乘极好白乘。与五百弟子俱。以平旦时从舍卫出。至无事处。欲教弟子讽读经书。生闻梵志遥见卑卢异学来。便问。婆蹉。晨起从何处来。

卑卢异学答曰。梵志。我见世尊礼事.供养来。

生闻梵志问曰。婆蹉。颇知沙门瞿昙空安静处学智慧耶。

卑卢异学答曰。梵志。何等人可知世尊空安静处学智慧耶。梵志。若知世尊空安静处学智慧者。亦当如彼。但。梵志。我所读书有四句义。因四句义。我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梵志。譬善象师游无事处。于树林间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我亦如是。我所读书有四句义。因四句义。我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云何四句义。梵志。智慧刹利论士多闻决定。能伏世人。无所不知。则以诸见造作文章。行于世间。彼作是念。我往沙门瞿昙所。问如是如是事。若能答者。当复重问。若不能答。便伏舍去。彼闻世尊游某村邑。便往彼所。见世尊已。尚不敢问。况复能伏。梵志。我所读书。用得如此第一句义。我因此义。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如是智慧梵志.智慧居士.智慧沙门论士多闻决定。能伏世人。无所不知。则以诸见造作文章。行于世间。彼作是念。我往沙门瞿昙所。问如是如是事。若能答者。当复重问。若不能答。便伏舍去。彼闻世尊游某村邑。便往彼所。见世尊已。尚不敢问。况复能伏。梵志。我所读书。用得如此第四句义。我因此义。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梵志。我所读书有此四句义。我因此四句义故。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生闻梵志语曰。婆蹉。汝大供养沙门瞿昙。所因所缘。欢喜奉行。

卑卢异学答曰。梵志。如是。如是。我极供养于彼世尊。亦极称誉。一切世间亦应供养。

彼时。生闻梵志闻此义已。即从乘下。右膝著地。叉手向于胜林给孤独园。再三作礼。南无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如是至三已。还乘极好白乘。往诣胜林给孤独园。到彼乘地。即便下乘。步进诣佛。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生闻梵志向与卑卢异学所共论事尽向佛说。世尊闻已。告曰。梵志。卑卢异学说象迹喻。犹不善作。亦不具足。如象迹喻善作具足者。今为汝说。当善听之。梵志。譬善象师游无事处。于树林间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彼善象师或不信者。于此林中复有母象。名加梨[少/兔]。身极高大。彼有此迹。即寻此迹。复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

梵志。彼善象师或复不信。于此林中更有母象。名加罗梨。身极高大。彼有此迹。即寻此迹。复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彼善象师或复不信。于此林中更有母象。名婆和[少/兔]。身极高大。彼有此迹。即寻此迹。复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彼寻此迹已。见大象迹。大象迹方极长极广。周匝遍著。正深入地。及见彼象。或去或来。或住或走。或立或卧。见彼象已。便作是念。若有此迹。必是大象。

梵志。如是。若世中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乃至天.人。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彼所说法。或居士.居士子。闻已得信。于如来正法.律彼得信已。便作是念。在家至狭。尘劳之处。出家学道。发露旷大。我今在家。为锁所锁。不得尽形寿净修梵行。我宁可舍于少财物及多财物。舍少亲族及多亲族。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彼于后时。舍少财物及多财物。舍少亲族及多亲族。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出家已。舍亲族相。受比丘要。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

彼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彼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吝。不望其报。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彼离非梵行.断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净无秽。离欲断淫。彼于非梵行净除其心。

彼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彼离两舌.断于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事。彼于两舌净除其心。彼离粗言.断于粗言。若有所言。辞气粗[麩-夫+黃]。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断如是言。若有所言。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如是言。彼于粗言净除其心。彼离绮语.断于绮语。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随时得宜。善教善诃。彼于绮语净除其心。

彼离治生.断于治生.弃舍称量及斗斛。亦不受货。不缚束人。不望折斗量。不以小利侵欺于人。彼于治生净除其心。

彼离受寡妇.童女。断受寡妇.童女.彼于受寡妇.童女净除其心。彼离受奴婢.断受奴婢。彼于受奴婢净除其心。彼离受象.马.牛.羊。断受象.马.牛.羊。彼于受象.马.牛.羊净除其心。彼离受鸡.猪。断受鸡.猪。彼于受鸡.猪净除其心。彼离受田业.店肆。断受田业.店肆。彼于受田业.店肆净除其心。彼离受生稻.麦.豆。断受生稻.麦.豆。彼于受生稻.麦.豆净除其心。

彼离酒.断酒。彼于饮酒净除其心。彼离高广大床.断高广大床。彼于高广大床净除其心。彼离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断花鬘.璎珞.涂香.脂粉。彼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净除其心。彼离歌舞.倡妓及往观听。断歌舞.倡妓及往观听。彼于歌舞.倡妓及往观听净除其心。彼离受生色.像宝。断受生色.像宝。彼于受生色.像宝净除其心。彼离过中食。断过中食。一食.不夜食.学时食。彼于过中食净除其心。

彼已成就此圣戒聚。复行极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躯。随所游至。与衣钵俱。行无顾恋。犹如鹰鸟。与两翅俱。飞翔空中。彼已成就此圣戒聚。及极知足。复守护诸根。常念闭塞。念欲明达。守护念心而得成就。恒起正知。若眼见色。然不受想。亦不味色。谓忿诤故。守护眼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受想。亦不味法。谓忿诤故。守护意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意根。

彼已成就此圣戒聚。及极知足。守护诸根。复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彼已成就此圣戒聚。及极知足。守护诸根。正知出入。复独住远离。在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靖处.山岩石室.露地穰积。或至林中。或在冢间。彼已在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敷尼师檀。结加趺坐。正身正愿。返念不向。断除贪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

如是嗔恚.睡眠.调悔.断疑.度惑。于诸善法。无有犹豫。彼于疑惑净除其心。彼断此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逮初禅成就游。梵志。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然彼不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彼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逮第二禅成就游。梵志。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然彼不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彼离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逮第三禅成就游。梵志。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然彼不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彼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逮第四禅成就游。梵志。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然彼不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彼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趣向漏尽智通作证。彼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知此漏如真。知此漏习。知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梵志。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彼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梵志。于意云何。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耶。

生闻梵志答曰。唯然。瞿昙。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

生闻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生闻梵志及卑卢异学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象迹喻经第五竟(二千九百八十八字)。

(一四七)中阿含梵志品闻德经第六(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生闻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我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世尊告曰。梵志。恣汝所问。

生闻梵志即便问曰。沙门瞿昙弟子或有在家。或有出家学道。以何义故博闻诵习耶。

世尊答曰。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所以博闻诵习。欲自调御。欲自息止。自求灭讫。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以此义故博闻诵习。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博闻诵习有差别耶。博闻诵习有功德耶。

世尊答曰。梵志。博闻诵习而有差别。博闻诵习则有功德。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博闻诵习有何差别。有何德耶。

世尊答曰。梵志。多闻圣弟子昼日作业。欲得其利。彼所作业败坏不成。彼所作业败坏不成已。然不忧戚.愁烦.啼哭。不椎身懊恼。亦不痴狂。梵志。若多闻圣弟子昼日作业。欲得其利。彼所作业败坏不成。彼所作业败坏不成已。然不忧戚.愁烦.啼哭。不椎身懊恼。亦不痴狂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所有爱念。异无散解。不复相应。与别离已。然不忧戚.愁烦.啼哭。不椎身懊恼。亦不痴狂。梵志。若多闻圣弟子所有爱念。异无散解。不复相应。与别离已。然不忧戚.愁烦.啼哭。不椎身懊恼。亦不痴狂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无常。念出家学道。梵志。若多闻圣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无常。念出家学道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无常已。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梵志。若多闻圣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无常已。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耐。梵志。若多闻圣弟子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耐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堪耐不乐。生不乐已。心终不著。梵志。若多闻圣弟子堪耐不乐。生不乐已。心终不著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堪耐恐怖。生恐怖已。心终不著。梵志。若多闻圣弟子堪耐恐怖。生恐怖已。心终不著。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若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害念。为此三恶不善念已。心终不著。梵志。若多闻圣弟子若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害念。为此三恶不善念已。心终不著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梵志。若多闻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则得苦边。梵志。若多闻圣弟子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则得苦边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则得苦边。梵志。若多闻圣弟子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则得苦边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五下分结尽。生彼间已。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梵志。若多闻圣弟子五下分结尽。生彼间已。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有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身作证成就游。慧观断漏而知漏。梵志。若多闻圣弟子有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身作证成就游。慧观断漏而知漏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梵志。若多闻圣弟子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生闻梵志复问世尊。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颇更有差别。更有功德。最上.最妙.最胜耶。

世尊答曰。梵志。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更无差别。更无功德。最上.最妙.最胜者。

生闻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生闻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德经第六竟(一千六百九字)。

(一四八)中阿含梵志品何苦经第七(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生闻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我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世尊告曰。梵志。恣汝所问。

生闻梵志即便问曰。瞿昙。在家者有何苦。出家学道者有何苦耶。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以自在为苦。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云何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云何以自在为苦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钱不增长。金.银.真珠.琉璃.水精悉不增长。畜牧.谷米及奴婢使亦不增长。尔时。在家忧苦愁戚。因此故在家者多有忧苦。多怀愁戚。梵志。若出家学道者行随其欲。行随恚.痴。尔时。出家学道忧苦愁戚。因此故出家学道者多有忧苦。多怀愁戚。梵志。如是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以自在为苦。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有何乐。出家学道者有何乐耶。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以不自在为乐。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云何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云何以不自在为乐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钱得增长。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皆得增长。畜牧.谷米及奴婢使亦得增长。尔时。在家快乐欢喜。因此故在家者多快乐欢喜。梵志。出家学道者行不随欲。行不随恚.痴。尔时。出家学道快乐欢喜。因此故出家学道者多快乐欢喜。梵志。如是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以不自在为乐。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无利义。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有利义。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若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云何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时天及人斗诤怨憎者。尔时。天及人忧苦愁戚。因此故天及人多有忧苦。多怀愁戚。梵志。若时天及人不斗诤.不怨憎者。尔时。天及人快乐欢喜。因此故天及人多快乐.多欢喜。梵志。如是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不得饶益。必得其苦。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若天及人能行如法。不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天及人云何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天及人云何行如法。不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世尊答曰。梵志。天及人身行非法及行恶。口.意行非法及行恶者。尔时。天及人必当减损。阿修罗必当兴盛。梵志。若天及人身行如法。守护其身。口.意行如法。守护口.意者。尔时。天及人必当兴盛。阿修罗必当减损。梵志。如是天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得不益。必得其苦。梵志。如是天及人能行如法。不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观恶知识。

世尊答曰。梵志。当观恶知识犹如月也。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当观恶知识犹如月耶。

世尊答曰。梵志。如向尽月。日日稍减。宫殿亦减。光明亦减。形色亦减。日日尽去。梵志。有时月乃至于尽。都不复见。梵志。恶知识人于如来正法.律亦得其信。彼得信已。则于后时而不孝顺。亦不恭敬。所行不顺。不立正智。不趣向法次法。彼便失信。持戒.博闻.庶几.智慧亦复失之。梵志。有时此恶知识教灭善法。犹如月尽。梵志。如是当观恶知识犹如月也。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观善知识。

世尊答曰。梵志。当观善知识犹如月也。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当观善知识犹如月耶。

世尊答曰。梵志。犹如月初生。少壮明净。日日增长。梵志。或时月十五日。其殿丰满。梵志。如是善知识于如来正法.律得信。彼得信已。而于后时孝顺恭敬。所行随顺。立于正智。趣向法次法。彼增长信。持戒.博闻.庶几.智慧亦复增长。梵志。有时彼善知识善法具足。如十五日月。梵志。如是当观善知识犹如月也。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譬如月无垢游于虚空界

一切世星宿悉翳其光明

如是信博闻庶几无悭贪

世间一切悭悉翳施光明

犹如有大龙兴起云雷电

雨下极滂沛充满一切地

如是信博闻庶几无悭贪

施饮食丰足乐劝增广施

如是极雷震如天降时雨

彼福雨广大施主之所雨

钱财多名誉得生于善处

彼当受于福死已生天上

佛说如是。生闻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何苦经第七竟(一千四百二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九千一百六十五字)

猜你喜欢
  为福善法师封缸法语·太虚
  卷第二十五·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八·圆晖
  说法品第十之一·佚名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上·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九卷·佚名
  菩提资粮论卷第四·龙树
  卷第二十·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五·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七卷·佚名
  电邀达赖来京·太虚
  入定不定印经·佚名
  五分比丘尼戒本·明徽
  卷第一·道世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卷·世友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二十八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陪诸公上白帝城楼宴越公堂之上【大历元年作洙曰越公杨素也有堂在城上画象尚存】补注【鹤曰诗云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盖初见也当是大历元年春晚作】此堂

  • 卷四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四    宋 陈起 编敖陶孙臞翁诗集 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 真人与大士兰菊而异芳坐卧得定力铜眼铁脊梁是中有佳趣山海俱茫茫或时现神妙尘蹟生怪光云何得此本有僧吴下狂饮酒不

  • 卷二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     宋 陈起 编李龏梅花衲 菏泽李君寄示梅花衲余读之若武陵渔人误入桃源但见深红浅红後先相映虽有奇花异卉间厠其间莫能辨其孰彼孰此也绍熙间余尉江宁有李鲂伯鲤者实余乡人年七

  •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赵尔巽

      曹振镛 文孚 英和 王鼎 穆彰阿 潘世恩   曹振镛,字俪笙,安徽歙县人,尚书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镛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讲。累迁侍读学士。嘉庆三年,大考二等,迁少詹事。父忧归,服阕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提要·彭遵泗

    「蜀碧」四卷,國朝彭遵泗撰。遵泗字磬泉,丹稜人,乾隆丁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書紀蜀亂始末及一時死節士女,其曰蜀碧者,取萇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起明崇禎元年戊辰,至我朝康熙二年癸卯;末有附記及楊展、劉道貞、鐵腳板、余飛

  •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吕思勉

    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虽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这话,在第一章中,

  • 钱繬传·欧阳修

    钱..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临安乡里长有大树,..幼时与同伴们在树下打闹玩耍,..坐在大石上组织伙伴们编列成队,号令颇有章法,伙伴们都害怕他。长大后,缺乏德行,不务正业,以贩私盐为生。县录事钟起有几个儿子,与..一起喝酒赌博,起曾

  • 王忠植传·脱脱

    王忠植,太行山义士。绍兴九年(1139),攻取石州等十一郡,被授为武功大夫、华州观察、统制河东忠义军马,于是知代州。不久被降官,任建宁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河东经略安抚使。第二年,金人急围庆阳,帅臣宋万年登城拒守

  • 吴师道传·宋濂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幼年就懂得要学习,善于记忆和阅读。善写词章,才思横溢,谱成歌诗,清新美丽。二十岁读宋儒真德秀遗书,认识到要研习修身养性之学,须刻苦磨练,日长月进,他曾向同郡的许谦请教静心养性的问题。至治元年(1

  • 礼六二·徐松

    赉赐【宋会要】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赐宰相、枢密使、诸军列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 七月,宴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弊)[币]、鞍马有差。以赏泽潞之功(始)[也]。 十月,始赐宰相、枢

  • 礼五七·徐松

    朝贺按此门内容,前「朝会」门中全有,实为复文。【宋会要】〔天圣〕七年十月,御史台言:「冬至御殿旧仪,公卿自殿门外叙班以入。今缘文班三品、四品以上并阙,又左右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各二员,将军各四员,分左右立班,今同判左金吾

  • 3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林汉达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

  •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十誦比丘衆學法  梵本     有部本     藏本   〈一百一十三戒〉 〈一百一十三戒〉 〈九十九戒〉   〈一百一十二戒〉   一不高着內衣   一       二       二   二不下着

  • 序·佚名

    曹洞语录序荆山之璞。非逢明世与和氏。则空藏荆石之中。灿然连城之美。岂得显乎哉。玉实不乏。明世与和氏。实难相逢而已。新丰荷玉之语录。初先是往。盛行于世。鱼目淆珠。纯金在沙。宜默上座伤其弊深矣。就郭氏五宗

  • 贤首五教仪卷第六·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七体用者体则三途招上中下恶业苦报之身三道招下中上善业乐报之身二乘五分法身始教有为无漏变易五蕴之身终教无为无漏变易五蕴之身顿教无生法性身圆教圆融无尽身如来三四十身用则地狱登

  • 医林改错·王清任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