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研究会
──七月十六日──
一 峨眉山之佛光与偶像
王兴周 前星期开佛学研究会时,陈居士面谈:朝报载有两事,与佛法不无关系。一、峨嵋佛光,谓系空中云气密布经日光反射而来,确非佛光。二、佛菩萨像,谓系佛像,僧徒多藉之惑众敛钱,应行打倒等情。我们学佛者,对此言论之是非,不可无所表示云。查万法不离一心,而一心可现万法,此事此理,生佛同然。不过众生被业力缠缚,自性功德无所显现,须藉诸佛菩萨境像感应,始可由迷启悟,彻证一心,趋向觉道,故知佛光、偶像,无非垂示接引之一大慈悲方便法门耳。
太虚 王居士举出四种理由证明是佛光,为诸佛菩萨接引众生之方便,其理甚是。但依佛法说:佛光亦可依物质而现。若谓只是物理的现象而无佛菩萨的关系,固觉其偏执,而佛光亦不必离物质而有。如人的身体是物质,心灵是精神,精神身体相依而起人的作用。
关于拜偶像,予昔在庐山初开大林寺时,仅设一讲堂,没有佛像。附近都是基督教徒,每次讲演他们都来听,他们看见没有佛像,其设备与一般寺庙不同,以为我提倡的新佛教与他们的基督教是相近,颇表赞同。后来有人送一尊小铜佛像,供在讲台上面。一位外国牧师看见了,说你们还是拜偶像的。我斥他:“你也是偶像”?他说:“我是活人,怎能叫做偶像”?我说:“你们圣经上说:人是上帝照他自己的模样造出来的,你岂不等于你的上帝偶像吗”?若再推而广之,可说一切相都是偶像。但在佛法看来,一切相都是表现真如的,不可执看,也不须除却。常惺法师拜像的后一义,是依华严圆教义及密宗六大无碍义而明之。这不但佛像可作如是观,即在平常吃饭、穿衣一切均可作如是观。但此须对有观行理智者才用得著,而对一般怀疑佛教的俗人,仍谈不上。但人间礼佛之事,实甚需要,应从浅显意义上说明佛教应供那几种像为正,那些像是邪,有所简别。民国十七年内政部曾颁布佛道教等供像的标准,用此方法来遣谤,比较重要。常师是从深广意义来融通,我觉得现在应从浅显意义上来破邪除正,较能收普及之效。
二 轮回因果
胡一贯 法界不离因果,此义愚能言之。科学、哲学莫不以求因果关系之法则为唯一之目的,即历史、文学之记述,亦复不离因果。然佛学者讲因果,似无始无终,无中无边,此与一般科学、哲学大异其趋。
一、本体:现代哲学之地盘,仅建筑于本体论、认识论之上。若依佛学言之,则无产生现象之本体,因一切法界俱系因缘和合而无因果实体故。且宇宙将无所谓生成,因一切法界自无始来有故,其真如易经所云“神无方而易无体耶”?其真如科学家讥哲学家之探求本体为徒劳耶?或有以“易”即本体,太极为后人所伪造,愚尝亦依此言,但究嫌其空虚。如以识为本体,则认识论与本体论将毋同!
二、六道循环:依哲学之质力不灭律言之,万法同其本体,即情界、器界莫不生于九十三种元素;而此诸元素,又一以电子或能子为依归。故易云:“宇宙万殊而一性简易”,“一不是多,多即是一”。苟如此言,则循环奚止于六道?且循环时以投胎──或化生──之表现,以佛眼观之,当真有第八识投胎之事实,虽此非凡夫肉眼所能见,将何法使之正信乎?又地狱、饿鬼诸道,亦为凡夫所不能见,如以一星球、一世界释之,恐又非六道所能包括。且此数世界又或竟无饿鬼、地狱诸道,岂佛因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故为地狱之说明惊醒之乎?若然、则地狱为虚设矣。果有地狱而为凡夫所不见,又如何以解其疑?抑所谓投胎者系第八识,第八识即因众缘熏变之业而受将来一报之身,为何对前世业一概忘却!同一阿赖耶,何其明于现在而昧于过去亦若此耶?
三、中阴身:阿赖耶于人死后即存于中阴身,中阴身七七日中何无业报之可言;且中阴身不属于六道,为何不言七道循环?人死时心识不断,此心识是否即中阴身之心识?
太虚 佛法把法界分为有为、无为,即法相、法性,有为法相是有生灭的,无为法性是无生灭的,亦可说即本体。但平常说本体是指能产生出现象来的,而此则现象的实在即为本体,故此体相无先后次第。佛法中的因果,专从有为生灭法说,若展转推之固然无始无终;但就其一物或一事说,亦有始终。如一极乐世界,从阿弥陀佛的发愿之为因始,到弥陀涅槃转成净土为果之终,此乃从有为法上说,而非谓法性空性的普遍体性。然此种因果性亦不虚,只要有一因即成一果,如一粒稻子种在田中,就会生芽结实。又从能产生现象为本体来说,则因缘生灭法亦可名为本体,如唯识中说从一切种生心法或色法等,则本体即是种子。
关于六道循环问题,当知佛法中明世界不定指此一世界,而地狱、饿鬼等六趣皆具在此世界,其他世界或因福多罪少而无恶趣,或虽有鬼、畜及地狱之一种而不俱有,亦容有罪多福少世界无天道等善趣,而恶趣之种类更多者。世界聚散成坏,皆随有情共业变现。至于科学所说之质,只佛法中所明之色法。简明而说,只如极微色分析甚微,极迥色测量甚远之色。六道轮迥的流转,皆由阿赖耶识的相续不断。此世界备有六道,在佛菩萨及得天眼通者即能亲见,故佛经中将地狱等现相说得很明白。余之真现实论讲寒冰地狱在地球之边,如南北冰洋虽没有人类住,而其中必亦有有情类住;热地狱在地球中心,此与科学所说的事理均可通。至于赖耶相续之相甚深微细,活时亦不能自知,如熟睡时一无所知,此时亦有识相续,与死时异。第六识之功用,到证圣果,可以记得前世;到佛之大圆镜智,则一切明了。
关于中阴身问题,若此生与来生须经过中阴身,则相续识即附于中阴身中。亦有此生彼,感报甚速,不须经过中阴身之过程者。中阴身不在六道之外另立一道者,以其身相即属于将转生的六道中任何一道故。如死后当生天者,其中阴即是天之形状;若当堕畜生者,其中阴即是畜生形状也。(王兴周记)(以上见海刊二十卷十、十一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道世 卷第十八·李遵勖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 佛说进学经·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法云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卷五十四·佚名 大休珠禪師語錄目錄·佚名 悉持品第八·佚名 不退转品第十五·佚名 卷五十·佚名 卷第四十二(居士部)·宝唱 手杖论一卷·佚名 第五十四章 三王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