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次研究会

──七月九日──

一 偶像

陈履吉  系指泥塑、木雕之佛菩萨或圣贤及鬼等形像,一般人遂藉以攻击佛教,说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其崇拜者不止是佛教,而佛教又并不必以偶像为崇拜,因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非泥木所能为像,不过为引起初发心人生信的方便,藉以表其恭敬耳。但一般人对于佛教设像的用意,终不明了,请有以开示!

太虚  佛教可设像,亦可不设像。昔百丈禅师初建丛林,即但设法堂,不立佛殿。金刚经亦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本不执著名像。不过接引人见闻起敬而立名像,立像与立名其义相同,但像比名更加来得深切著明。佛法对于名相,皆是方便开示,为接引众生之功用。平常误会者以菩萨为偶像代名词,其实用像表尊敬者不止佛教而已,如孔子像、民族先烈像、及今日之敬总理遗像,其意义为纪念尊敬。佛教有像而不执著像,但亦不必坚执不用像,最不用像者只有回教,即耶稣教亦有圣母像等。佛教到中国、西藏,塑像渐趋于复杂;而在南洋等寺庙中唯有释迦像;日本塑像亦甚简单,如净土真宗就只塑一尊阿弥陀佛像。但多塑佛菩萨及罗汉等像者,亦有其意义,因众生根性不一,以多方而接引之耳。法身本无相,立像者方便耳。

二 社会事业

李华德(德籍)  其他宗教──如耶教等,都作有很多社会事业,何以佛教不作社会事业?

太虚  此不是整个佛教的,不过是中国内地以往佛教的现象。如日本、暹罗、缅甸、西藏,他们的佛教徒是尽量作社会事业的,如和尚当教员,喇嘛当医生,这是很普遍的。在欧洲各国只有基督教,故他们的一切都由教徒去作。在中国古时百姓只管自已一家的事,如果干预公共事,就算犯了法,叫做不守本分。公共事业皆官家或读书有功名的人为之;即如一木匠公会,亦必须请一秀才或举人为其代表,于是佛教、道教都退归山林,称为方外人,专作个人的修养,不问世事了。这是从前中国国家社会的环境使然,并非佛教本身不能作社会事业或不宜作社会事业。本人在前清末年,即有此感觉而积极提倡,近年亦渐办有佛教医院、佛化小学等。在佛教会的章程上,都有各种社会事业的规定以期进行,但因以前的习惯太深,一时难以完全改变。

三 鬼与灵魂

王兴周  世人每以人死为鬼,故云鬼者归也,即人死后必归于鬼之义,殊不知鬼乃六道中三恶道之一。人之死也,亦视其生前善恶业力趣入六道中,随一受生,实不仅专入一鬼道而已。世人又认灵魂为精神或精神之体,察其论说,似觉混含人之心识及中阴身并鬼神而言。惟学佛者近多以灵魂为第八识名识神所变现,故直称阿赖耶识为灵魂,为识神,究竟此种论说合否?

又每见闻亲友中死者之魂,附迷生人,向其有关系者索要衣服银钱饮食,或祈延僧诵经超度等事。如应允而为之,多不再来,纵来亦和平不厉,否则必屡来为厉。故酿成中元节迎祭祖先,焚敬冥衣纸钱,并祭鬼神。焚敬纸制银钱之风,似亦迷妄不觉之八识所变现欤!惟佛经中未见有焚敬冥衣纸钱之学说,今欲达到完全打破此种风习,恐非阐扬佛法,使六道群灵皆知虚妄不易为功,究竟尚有其他改良之善法否?

太虚  通常都以人死即为鬼,佛教明六道,人死后不一定皆入鬼道。中国古代似以鬼为人生之归宿处,或以鬼为有无形抽象之名辞者,但古书及相传仍是有像。但一般人所说之鬼,并非“所谓鬼神者二气之良能”的鬼,似近佛教所说的鬼道,然此种发现乃千万人中一二人而已。而平常人即以此执断一切,以为人死皆为鬼,这是错误的。在佛菩萨有天眼通,可以看见人死后往那道去,生鬼道者不过六分中之一分或不及一分。人死既有六道可往,何以只发现鬼未见其他?实亦有之,未深察耳。如某人是某人转世,这就是死后生人道的证据。至于生到天上,与人相隔太远,且福报悬殊,人不易见。若堕地狱亦不易见,龙禽走兽更不可知,故只知有鬼。然以人死皆为鬼,实错误也。

关于灵魂之说,谓人活时即心识,死时即变为鬼。西洋古时的心理学,亦即为灵魂学。俗以灵魂为单独存在物,以人的躯壳套上即称为人,以牛马的躯壳套上即称为牛马,脱去此躯壳即成为鬼,心灵住在躯壳内就如人住房子一样。这是以鬼为本位,可称为有情唯鬼论。至于中阴身是佛典的专有名词,乃指生死之间连贯相续者,亦近于鬼,而不即是鬼道之鬼。

昔有人问予曰:人究竟有无灵魂?我说:“这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你,因不知你所说的灵魂何所指?还是独立存在之神我,抑指因缘和合相续生灭而起之八识聚的心识呢?若指前者为灵魂,我则说无。若指后者,假名灵魂,我则说有”。此中特有者为业识,即阿赖耶识之我,应知是从因缘生灭而相续假有的。

根据上面的疑问,遂引起第二问题的讨论。世人每见有鬼来作怪或索要饮食钱财等,因此遂有焚烧纸钱、延僧超荐等事。此虽不尽合佛教,亦有可得而说者。一般人以此为佛教传来之风气,其实只是沿用中国旧有的习惯,并非佛教所倡。如墨子即言有鬼,中国古礼即重祭礼。依佛教的正确理解,人死虽不尽为鬼,但亦有一部分罪重之人堕鬼道者;凡为鬼者必多饥虚,所谓饿鬼,间有发现来向人索物者,必有特殊关系,或亲或冤,或彼生人亦将死而与鬼为邻,故彼得来求救或相扰。中国古时以慎终追远为孝,都以生人所需之物──衣服饮食乃至房屋等而烧祭之,因心灵感通,死者亦可少得受用。但依佛法的意义,则不应如此作。人死不尽为鬼,固不必死皆烧钱化纸;即明知其为鬼者,亦当为法超度,使脱离鬼趣之苦,不再为鬼,又何用施以鬼用之物使久安于鬼中呢?故此种风俗,实与佛法不合。正信佛法者,宜速废除。至于鬼来作怪等,因鬼有小小的五通,故能知其关系而来索,然来索者又未必是其祖先父母,有一类游魂野鬼专假以求衣食者。如乩坛中每有圣先贤或菩萨、罗汉降乩,实系野鬼验魂之假名而来者;彼等既有小通,故亦能说验其小事。其所以能来者,亦因活人的心灵感通。总之、在佛法亦认为无益而不应作者!(尘空记)(见海刊二十卷十十一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佚名
  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佚名
  ●附录·神会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佚名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卷十七·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六卷·龙树
  卷第七十八·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序·隐元
  劝发菩提心文译文·省庵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佚名
  卷第四十八·德清
  第六十七卷·佚名
  佛说甘露陀罗尼经·佚名
  九、大通智胜·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149_1 【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刘长卿   手诏来筵上,腰金向粉闱。勋名传旧阁,蹈舞著新衣。   白社同游在,沧洲此会稀。寒笳发后殿,秋草送西归。   世难常摧敌,时闲已息机。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 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双槐岁钞卷第二·黄瑜

    国初三都洪武元年八月,诏以大梁为北京,金陵为南京。南京既立宗社、建宫室、定朝市,北京有司次第举行。三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定为中都。筑新城,在临濠府旧城西二十里。于新城内营皇城,皇城内有万岁山,南有四门,曰午门、玄武、

  • 一八 丁耀卿·周作人

    丁耀卿这名字,大概现今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吧。我当初也不认识他,辛丑八月中我同了封德三的一家从乡下来到南京,轮船在下关靠了趸船的时候,有几个人下来迎接,有一个据说是封君的母族长辈,年纪却很青,看他在讲话,可是我一句都听

  • 范云传·李延寿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陰人,是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六世孙。祖父范璩之,是宋朝的中书侍郎。范云六岁跟着姑父袁叔明读《毛诗》,每天诵读九页。陈郡殷琰以善识人才闻名,一次探访叔明时见到他,对叔明说:“这是宰相的材料啊。”范云生

  • 温大雅传·欧阳修

    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县人。父亲温君攸,是北齐文林馆学士,入隋后任泗州司马,因见隋朝政令不行,请病假告归。大雅性情极孝,与其弟彦博、大有都很知名。薛道衡见了他们,感叹地说:“兄弟三人都是卿相之才呀。”初任东宫学士、长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四年三月初一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奉 命赴浙路过丹阳县地方有江苏抚臣张楷带领江镇

  • 卷六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三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内侍下上神宗论遣李宪措置边事 蔡承禧臣伏覩诏除内侍省押班李宪充秦凤路计议措置边事其一路将领皆取宪约束臣等伏见艺祖之朝中官不过给使太宗使以黄衫给事禁中方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二礼部十一东宫监国永乐七年定一朝仪凡常朝於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啓事务如常仪若皇太子御文华殿官员人等承旨召入者方许入凡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

  • 陈兆焜·周诒春

    陈兆焜 字希尧。年三十二岁。生于广州。本籍住址。广州多宝大街陈宅。已婚。癸卯科广东鄕试举人。吏部拣选知县。肄业京师大学堂。光緖三十四年毕业。授举人。宣统元年。分省补用通判。分发学部。是年。自费游美。入

  • 卷六十五·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五君道程子曰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又曰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先又曰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君道以人心悦服为本 君道稽古正学明善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

  • 卷十四·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四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小雅侯国为风王朝为雅宗庙祭祀为颂此服防郑康成应劭王肃刘本大序立言不刋之论也惟侯国为风故小戎奉命出征而义止侯国非如烝民诸诗美侯国意主乎美

  • 欲求人类之真幸福须“止恶修善”·太虚

    ──十五年九月在福州会馆讲──太虚此来头一天,即到贵会馆,共叨扰数天,今日又承各位欢迎,好似旧地重游,格外有一种深厚之意味。而对于各位,又不禁有一种很有情的心理。讲到佛法,本无可说,即有言说,亦不过随缘而说。今因贵会馆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七·雪关智訚

    侍者成巒錄法孫開詗編禪鏡語(附禪鏡偈)義理禪何謂義理?有等不能超出情見二途真參實究,將謂宗門中事沒巴鼻無撈摸,便欲討尋義路引發知解,或被宗乘教理玄妙沉埋、或在經史外學穿鑿幾過,依稀相似彷彿不同,不能打翻窠臼別立生涯

  • 乳光佛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乳光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陀因风疾,命阿难至梵志摩耶利处乞取牛乳;梵志讥嫌,以暴烈之母牛供乳,时帝释天化作童子取乳并说偈,母牛闻佛名一反暴烈之性而欢喜供养。佛陀乃为阿难等说

  • 明报应论·慧远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