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8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4)。

夫唯不争,故无尤(5)。

【题解】

这一章,老子进一步阐述“以柔克刚”、“不争无尤”的处世哲学。

注释:

(1)诸今本皆如此。“若”字马王堆本甲本作“治”,当是“似”的音假。乙本作“如”。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思以水为万物的根本。中国古代道家言,亦往往以“水”喻道。《管子·水地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说可与老子相参证。

(2)河上公、王弼、傅奕、范应元诸本悉如此。《御览》五十八引无“善”字。敦煌、遂州、御注、楼正、司马光、曹道冲、强思齐、李荣、室町诸本作“又不争”。马王堆本甲本“不争”作“有静”,乙本“不争”作“有争”,显有讹误。今据通行本改“有”作“不”。蒋锡昌《校诂》:“善利之普,犹好也。襄公二十八年《传》‘庆氏之马善惊’,《正义》:‘善惊,谓数惊,古人有此语。今人谓数惊为好惊,好亦善之意也。’”

(3)河上公、王弼及开元诸唐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处”作“居”,句末有“矣”字。甲本无“人”字。傅、范本“处”亦作“居”。傅本句末亦有“矣”字。今从王本作“处”,不作“居”,以别于下句“居善地”。大田晴轩说:“几,平声,近也。

《系辞》上,传曰:‘乾坤或几乎息矣。’”

(4)诸今本多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与善仁”作“予善天”。甲本作“予善信”,而阙“言善信”三字,似有讹夺。甲、乙本“政”均作“正”。王弼亦作“正”。河上、傅奕与景龙,“仁”作“人”。王、范与开元诸本皆作“仁”,今从之。地,低下的意思。《荀子·儒效篇》:“至下谓之地。”又《礼论篇》“地者,下之极也。”刘熙《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渊,深的意思。《诗·燕燕》:“其心基渊。”

《传》:“渊,深也。”《太玄》:“闲中心渊也。”注:“渊,深也。”渊有静而深之义,心善渊,言其心渊静莫测也。(采朱谦之说)“正”“政”古通用,这里有行政的意思。

(5)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争”讹作“静”。河上公、王弼及诸唐本同乙本。

傅奕及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等宋本“尤”下有“矣”字。

【今译】

最善的人(圣人)像水那样。水乐意滋长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甘心停留在众人所不愿处的地方,所以它接近于道。处世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亲爱,言谈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理,办事要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行动要像水那样相机而行。正因为他(圣人)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就没有过错。

猜你喜欢
  卷七·韩婴
  如天之為第八十·苏舆
  卷四十四 论语二十六·黎靖德
  卷七·邱濬
  第六章 10·辜鸿铭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佚名
  卷五十七·李光地
  卷九·魏了翁
  仪礼识误卷二·张淳
  卷四十一·魏了翁
  提要·刘玉汝
  子张篇第十九·钱穆
  诛秦第四十四·桓宽
  卷一·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念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范仲淹同文彦博、吕夷简、葛监军领祗从上)(范仲淹云)燮理阴阳为辅弼,调和鼎鼐理盐梅。忠肝义胆扶王业,立国安邦作柱石。老夫范仲淹是也。今因虏寇作乱,侵扰边庭,唐介侍御,举荐延寿马,已着陈尧佐中书,直至云州,宣延寿马回朝,至

  • 卷六·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六兵部主事陈焯编王 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父祜宋初名臣尝植三槐於庭曰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旦幼沈嘿好学登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知平江县用荐召试擢知制诰真宗即位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澶渊之役旦权留守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三高适行路难二首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顦顇读书者暮宿灵【一作虚】台私自怜君不见富

  • 游灉湖上寺·张说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 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 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 明诗平论二集卷一·朱隗

    五古一邹廸光一首陈继儒九首王思任十首薛 冈三首葛一龙三首马之骏一首李流芳七首曹学佺一首钱谦益七首范景文一首吴鼎芳二首沈德符二首△邹廸光善卷大水洞○善卷大水洞奔流亿万丈。发自铜官脉。潜从地底至。出与石鬬

  • 卷首三·佚名

    &middot;御制诗(一)命免台湾府本岁正供,诗以志事(本岁,盖岁在丁未)无端孽种聚苻萑,劫掠村庄害及官(福建台湾逆匪林爽文等,创立天地会名目;煽诱匪徒,谋为不轨,劫掠村庄。及知府孙景燧、知县俞峻等往捕,转被戕害。当此光天化日之下,聚

  •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宰惠紀略序·柳堂

    世有讀書尚論自負循良聞者亦翕然同聲望以龔黃之事業及得所假手而前後頓殊大為世所詬病者良以能坐言不能起行聞其語不若見其政之為足據也若惠民宰純齋柳公則真能言而亦能行者矣余與公之實政則不惟聞之抑且見之矣先是十

  • 第五章 光绪二十六年·冯玉祥

    戊戌政变以后,清廷的统治愈益日暮途穷。光绪二十六年,即一九〇〇年春天,义和团在山东直隶各处先后爆发蔓延。由我这个亲身经历者所了解的说来,义和团起事的原因中,最不可忽略的要算民众与教堂间恶感的深化。外国教士初来中

  • 卷六十·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宋 徐天麟 撰兵五处降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侯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百官表】文帝时弓高侯韩隤当以匈奴相国降侯【功臣表】襄城侯韩婴

  • 更法第一·商鞅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 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

  • 卷十三·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三    宋 胡士行 撰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此篇作于东迁之初以上为成康为文武以下为春秋为战国乃消长升降之交会也文侯之命权犹自天子出夫子犹有望焉故序之书 委靡至鲁隐公

  • 《孟 子》·佚名

    第一节 《孟子》内容和作者《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以及他和当时人或门弟子互相问答的书。《孟子》和《论语》有相同处,有相异处。《孟子》各篇,没有有意义的题目,如《墨子》&ldquo;尚贤&ldquo;非攻&rdquo;,《庄子》&ldquo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着。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

  • 决疑论后记·李通玄

    太原府寿阳方山李长者造论所。昭化院记。元祐戊申七月。商英游五台山。中夜于秘魔岩金色光中。见文殊师利菩萨。慨悟时节。誓穷学佛。退而阅华严经义疏。汗漫罔知统类。九月出按寿阳。闻县东三十五里。有方山昭化院。

  • 疯癫老人日记·谷崎润一郎

    《疯癫老人日记》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晚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这本书贯穿谷崎“重口味”的一贯特色。美在谷崎笔下就是强势的美,是恶之美,让

  •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佚名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云窗梦》或《秋夜云窗梦》。撰者姓名未详。旦本。剧演汴梁名妓郑月莲,色艺双全,与秀才张均卿相爱。均卿金尽,鸨母另招贩茶客李多。月莲誓死不另接客。均卿被鸨母赶出后,进京赴试,月莲暗赠以首饰为

  • 儒言·晁说之

    亦名《晁氏儒言》,宋晁说之著。徽宗政和二年(1112)为攻王安石新学而作,内容多涉及《三经新义》与《字说》。非但是学术上的论争,且兼斥安石居心行事。排《周礼》,抑《孟子》,尊《春秋》,务与相反,负气求胜,言辞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