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退转品第十五

善业问佛。不退转闿士大士当何以比观其行相知是。佛言:如逮得禅者不动不遥如应仪地。如缘一觉地。如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者不言非虚空本无本无是所有。本无如本亦不言非。如闻已若转於馀处。闻终不疑不言是非。如本无立。其所言诚而重不说。不轨凡夫逆道之作不观视。用是比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转大士。复次不形相沙门梵志面貌。是别之谛知谛见。终不词拜华香施天。亦不教他人。为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身。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不退转大士持戒。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教人不盗。身自不淫教人不淫。身自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是十戒皆自持。复教彼守行。梦中自护十戒。面见如是,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学诸法。用是心学是法。令群生安隐为说经。持是经受令分德。愿群生令得斯净定以明自立。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大士深法说时。终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所言软美。少睡卧行步。出入不乱心徐行安谛择地而行。被服衣中常清净。无蚤虱尘垢亦无忧。身中无八十种虫。所以然者,闿士大士六度功德过於贤圣。稍欲成满身心净洁悉受高志。善业白佛言:云何天中天。闿士大士心净洁。佛言:所作功德转增稍上。心无所碍功德悉逮。是心净洁过应仪缘一觉上。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有来供遗者,不起喜一切无慳。於深经说未常有厌深入智中。若馀处欲闻经者,持是明度为说之。其有馀道所不正者,持明度为正之。经中所出法悉持。无常之事以语之。诸世间经书所不能解者,持是明度为解之。用是相行具足知。是弊邪稍稍来到其所。便於边化作八大地狱。中有诸闿士便指言:斯人皆从前佛受决为不退。转。今皆堕地狱中。佛为授若地狱耳。若当疾悔之言:我非不退转。设若言尔者,不复入地狱中。当生天上。佛言:设是心不动者,知是不退转。用是相行具足知。邪复化作师被服往至其所。若前从我闻,所受悉弃之皆不可用。若疾悔之随我言者,我日来问讯。不用我言终不复来。莫复说此事。我不欲闻。前说皆外事耳。更受我言是佛所说也。佛言:闻是设令动转者,当知其人不从过去佛受决。未升大士举中在不退转地。设令不动转念是经。虚空所致。作是思惟不信邪言:譬如比丘得应仪不受邪言:眼见经证。是为空所致终不可动。如应仪缘一觉所念法终不复还。是大士向佛亦然矣。正在不退转地立。是为极度。用是相行具足知。弊邪复往到其所。更作异人言:若所求者为求苦耳。非求佛法也。若负斯难用之为求。若在恶道历世弥久。適得为人不尝思惟自患厌耶。当於何所更索是躯。何不早取应仪。用佛为求乎。佛言:设不转者邪复舍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闿士在其边立。复往指言:若见是闿士。皆供养如恒沙佛衣食卧具医药。具足受法问慧。当所行所求悉学。如法住如法求。皆入中作斯学行。常不得佛。汝缘得乎。佛言:设是不动者,邪去不远化作比丘辈言:是应仪过世时皆求闿士道取应仪已,若何从得佛。佛言:用是故。闿士大士作是行。从他处闻心不转不异。於是中复觉知邪。为佛所语无异。求大明植志。若兹者设不得佛佛语为谬。佛语不欺。当作是学。当作是求。谛护是教心不动转。从中觉邪。用是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转矣。又邪尧言:佛如虚空。是经行无边不可得极。何以故?是经义可知观其所趣皆虚空矣。为中勤苦不当觉知邪事。邪作是经耳。云何欲得佛。是非佛所说,佛言:夫贤士女视明虑长谛议自议。妖邪多巧以逆为顺。怪来不倾牢如须弥。用是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转也。作一禅二禅三禅四禅。是定随是四禅不录禅是所禅。作是定用入欲中故。不退转闿士大士不随定教净过定上。用是相行具足知。又有共称其名德者,不以喜心不动乱常正心。设在家不有重淫。若时有欲如过大空泽中饮食时。恐怖畏盗贼欲疾去。自念我何时当出是空泽中。念妇人恶露不净非我净法。当作是念。何以故?念使十方人安隐故。佛言:如是其福具足得明度威神力使作是念用是相行具足知。又和夷洹翼从防卫。馀鬼神不敢附。不失心志。不妄起心。身无疮厉。六情雅具。圣雄而不自显。不诱他妇女。若符咒药不行之。亦不教人淫秽行不以历口。非法恶念无由生哉。用是相行具足知。复次善业。将以何行名为不退转。不退转者,不与无道主佞{薜女}臣贼盗偷寇军谋残生。非法士女蛊道淫劮。钱穀屠酒祀。缯采香熏倡优调戏。入海投难求荣采利。如斯之徒终始不友。闿士从事不离一切智。常誉贤者以为谈首。远愚近圣尊戴三宝。尔故誓曰:不退转闿士常愿生异方佛刹。愿高誓重必获往生。用是故。常见佛得供养。如是愿从欲处色处空处。从彼来生中国。於闿士家大明卿八正谈抱义典。逆事不豫。远边地无佛处。性净真不犯法。如是相行具足知为不退转。不退转闿士不言我是不疑我非不中疑。譬如得沟港道於其地终不疑。邪事適起即觉知。宁殒命而不佪心。自於其地终不疑不懈。无应仪缘一觉心。心不念佛难得安祝其地心大无表勇而无胜。何以故?如是住无能过者,用是故。邪愁毒便化作佛身。往谓之曰:若於是可取应仪证。若未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决。何以故?若不得是相行。何因得乎知非佛也。是邪耳。如佛所说,思惟视之。是邪所为欲使我转。佛言:设不动者知已於过去佛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决。其悉知法行忠正者,代不惜身命一切法。悉受往古来今诸佛明法。悉护持之。用是故。不惜身命。未常懈无厌时。如来及诸弟子说经时不疑言非。何以故?逮得无所从生法乐。於中立持是功德。悉具足知是不退转闿士大士。

猜你喜欢
  金山达观颖禅师·惠洪
  卷第二十·佚名
  卷二·僧伽斯那
  佛学的现实论·太虚
   第五十九則 趙州頭長三尺·胡兰成
  威德自在菩萨·佚名
  卷四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婆薮槃豆法师传·佚名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佚名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法句譬喻经双要品第九·佚名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四·窥基
  卷第十五·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欧阳竟无
  论知行难易·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九·吴景旭

      辛集中之下  宋诗  警悟  西清诗话曰鲁直少警悟八嵗能作诗送人赴举云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此巳非髫稚语矣  吴旦生曰鲁直七嵗巳作牧童诗警悟不待言其父为亚夫名庶有恠石一絶云山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十·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盛翼进仝选 五言律诗二 五言排律 七言律诗一 ◆五言律诗二 行乐词(陈子龙) 悯乱(李雯) 感秋(李雯) 独立(徐孚远) 避地(朱灏) 雨(夏允彝) 舟涸(陈子龙) 偕诸公集盛氏(陈子龙)&nbs

  •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竖子成名 逞兵谋番渠被虏·蔡东藩

      却说苏轼外徙以后,又罢知开封府韩维,及知蔡州欧阳修,并因富弼阻止青苗,谪判汝州。王安石意犹未足,比弼为鲧与共工,请加重谴。居然自命禹、皋。还是神宗顾念老成,不忍加罪。安石因宁州通判邓绾,贻书称颂,极力贡谀,遂荐为谏

  • 纲目续麟卷五·张自勋

    【庚戌】中宗孝宣皇帝本始三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妻显弑皇后许氏考异【按篡贼例曰以毒弑者加进毒字而不地注曰霍显又加使医字此条妻显下漏使医进毒四字】分注【时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成君道无从会许氏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泰昌元年十一月甲戌朔颁天启元年历是日赐辅臣刘一燝韩爌及讲官钱象坤等新历各有差○礼部恭上 孝元贞皇后 孝和皇太后各尊谥册宝仪注一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致斋仍奏请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至日行祭告礼用祝文香

  • 三一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覆朱筠所陈采访遗书意见折·佚名

    三一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覆朱筠所陈采访遗书意见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大学士臣刘统勋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安徽学政朱筠条奏采访遗书事宜一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朱批:原议大臣议奏。【真按:应在原议下断句

  • 卷二百七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七上 朱批史贻直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二十日吏部左侍郎仍兼管户部侍郎事【臣】史贻直谨 奏【臣】奉 旨差往福建审理乔学尹及禅济布等案又面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礼部五十九给赐一朝廷给赐番夷及官员人等事例不一或出一时特恩不可胜纪今举其可考者具列於後其军功赏例则见於兵部武选司赏赐项下诸司职掌一凡诸番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

  • 三十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庚寅,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7月2日○辛卯,經歷宋一魁來時御所,上出迎請拜。○司諫院啓曰:「龜城府使楊鶴瑞,前爲守令,巧作名目,專事侵虐,闔境嗷嗷。如此汎濫之人,不可一日在官,重貽民害。請命罷職。」

  • 卷六【起桓公七年尽十八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六【起桓公七年尽十八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唐孔颖达疏经七年春二月已亥焚咸丘注无传焚火田也咸丘鲁地高平钜野县南有咸亭讥尽物故

  •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乡饮酒义郑注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乡宜作卿周官乡大夫兴贤能之后退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乃所以终前事为后举张本不得为饮国中贤者尹吉甫饮御诸友而张仲在焉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堵父为客是为卿大夫

  • 卷四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一诸儒三朱子【名熹字仲晦号晦庵】屏山刘氏作元晦字词曰木晦于根春容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昔者曽子称其友曰有若无实若虚不斥厥名而传于书虽百世之逺揣其气象知

  • 跋·钱穆

    本书乃一九四八年春间所写。其时余任教江苏无锡江南大学,课务轻闲,胃病新愈,体况未佳,又值时局晦昧,光明难睹。时时徜徉湖山胜处,或晨出晚归,或半日在外。即暂获间隙,亦常徘徊田塍鱼塘之间。尽抛书册,惟求亲接自然,俯仰逍遥以自

  • 卷二十九·赜藏主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为亡僧下火:“几度曾经恁么来。者回又是入天台。一堂道侣同相送。珍重峨嵋下五台。”遂下火云:“遏辣辣。”   上堂:“近日亡僧迁化。此一则因缘。有人会得

  • 高力士外传·郭湜

    轶事小说。又称《高氏外传》或《高力士传》。唐郭湜撰。《新唐书·艺文志》入杂传记类。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唐开元小说六种》本。《高力士外传》主要记载高力士之遗闻轶事。作品通过对唐玄宗与高力士的几次对话

  • 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

    。吴浊流著。1943至1945年用日文写成。1946年以《胡志明》为书名在台北出版,1959年6月杨召憩以《孤帆》为书名首次将作品译成中文。1962年台北华南出版社出版了傅恩荣的中译本《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在《回顾日据时代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别在北大、山东教育厅的讲演记录编辑而成。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发行。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