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50章 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的。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皮都被饥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旱灾太厉害。”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无人格长,无人格短地骂了一个钟头。这是拿着民命当人命吗?

就在这两天,河南省的参政员姓郭的大骂政府。郭说,他坐过监,坐过牢,下过狱,他什么都不怕,“河南这样大的灾,你们眼瞎了么,看不见?你们的耳朵聋了么,听不见?”他在参政会内足骂了一个钟头。还算好,经他这一骂,才派张继等调查去,看到底有没有旱灾。这不是“掩耳盗铃”是什么?饿死千千万万的人,还说看看有灾没有?我想走遍世界也看不见有这样的政府吧!这种行为如何不把人心失掉了呢!郭参政员和苗钟秀先生,拿了河南人吃的十几种东西,送给各院部长官。请大家看看河南人吃的“观音土”。人们吃了这“观音土”就不能大便,所以不是饿死,便是大便闭塞死。连红高粱糠都摸不着。这样地吵了一两个月,后来又有外国记者团故意去照了许多相片带回来,人人都知道这个事实,蒋介石也看到相片。蒋介石才说:“你们说有旱灾就有旱灾吧!”他还是一点赈济的意思也没有,这不但河南人难过,全国的同胞听了,难有一个不难过的。

河南的灾民成群结队地向陕西和四川省逃难。蒋介石知道了,他下令陕西、四川边界上的官吏,截住他们,不许他们到后方来。当时逃难的灾民,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的推着车,有的挑着担,哭哭啼啼地向西方,西南方,或西北方逃。本是指望这样可找着一个活命的地方,哪晓得沿路关卡故意的留难,盘查了一天又一天的,约有七八天,不准过来。

逃难的人哪里受得住七八天不放过来,吃什么呢?所以就在盘查的地方饿死了不少的人。那些难民说:“我们早知道不准我们到后方来,我们还不如不逃,在当地饿死呢。”当时惨痛的情形,我们听了这话,就可以明白了。

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从香港来到重庆。重庆的国民党员和重庆的人民,听到了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蒋介石对于孙夫人非常冷淡。有人找了覃振,覃振又找了林森主席,这才在国民政府里开了一个茶话会。那天到会的中央委员有一二百,林主席半死不活地致了几句词,林的意思是不希望孙夫人说话。覃振一面哭着一面说:“请孙夫人说话,我们欢迎孙夫人,孙夫人是最民主的,是我们最敬佩的人!”覃先生一说完了这话,委员中就有三分之一落下泪来。于是孙夫人就说话。那天孙夫人说的话虽然不多,但主要的意思都说出了。她说的第一个意思是抗战到底,必须要把所有的失地收复回来,方能对得起为抗战死的人民。第二,政府需要民主,万不可专制,专制一定打败仗。第三,各党各派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当孙夫人指责国民党违反了孙中山先生革命遗教时,她忍不住失声而哭了,许多人都受了极深的感动跟着流泪。大家在悲哀中鼓了掌,可是这次的欢迎会,蒋介石就没有出席。许多朋友都彼此相问:“蒋介石是尊重孙总理的么?还是别有用意呢?”就在这个时候,重庆周围二百里内,无论文武大小官吏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不,都觉得自己不能问事,因为谁问了事都不算,无论大小事都得蒋介石亲笔下条子,才有人去办。

举一个例,重庆到南岸的几条渡江小轮都要蒋介石说:“船要洗净!”那些管船的人们说:“难道我们都是饭桶么?那好了,我们不问,就等你下条子吧。”像这样的事太多了,如像各机关的门窗不乾净,蒋介石下手令叫一律换蓝布的。因为蒋介石每事都要自己管,于是一切的事都没有人负责任。比如重庆的自来水,每隔一两里路的地方,都有个卖水的管子,担水的人们常常排成半里多路的行列,阻碍着交通,人们没法子走路,也没有人管。为什么?不敢管。同时重庆背街背巷成堆成堆的垃圾,甚至有死的小孩子在那里都没有人管。为什么呢?大家都在那里等着蒋介石下条子,这真是一种奇怪的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沈约
  卷六十四·宋(辽金)·蒋一葵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之二百六·佚名
  卷之九百七十九·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阿桂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佚名
  三国志补注卷一·杭世骏
  偏安排日事迹卷七·佚名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上·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215.文天祥起兵·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五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义山诗集注卷二上·朱鹤龄

    呉江朱鹤龄撰南朝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粧。△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揺光江淹诗瑶光正神县南朝为正朔所归故曰应瑶光也南史徐妃讳

  • 月明和尚度柳翠·臧懋循

    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元)李寿卿撰●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显孝寺主诵金经 正名 月明和尚度柳翠楔子〔老旦扮观音领小末扮善才

  • 巻五·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五    宋 周宻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唐厉 鹗同笺陈允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四明人着有西麓诗稿一卷继周集一卷日湖渔唱二卷】【张叔夏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物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近代陈

  • 卷四十九·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九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叶梦得建康集钞叶梦得字少蕴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自婺州敎授召为编修官历祠部郎起居郎翰林学士出知汝州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提举南京鸿庆宫绍兴初起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卷十四景泰元年九月壬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命监察御史陈述等于各布政司清理军政述江西张奎狭西项总河南应灏福建胡瑞湖广李王已山东杨进四川毕鸾山西盛骑浙江刘训广东金恺直隶杨州等府△户部言近日虽放

  • 元儒考略卷四·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黄泽字楚望蜀之资州人父仪可随兄骥子官九江因家焉泽生有异资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尤深研于吾道异端之辨好为苦思作颜渊仰高钻坚论以自广蜀人治经必先古注疏泽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而义理一宗程朱作易春秋二经

  • ·班兵议(下)·丁曰健

    班兵之不可易如此;则大府欲易之也,其误明矣。吾闻大府入觐,尝面言事宜,已得俞旨。必有言之甚切者,此可揣而知也。以为班师不得力耳。朱一贵之乱也,全台陷矣;林爽文之乱也,南北路俱陷,不破者郡城耳;陈周全之乱也,始

  • 程灵洗传·姚思廉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年轻时以勇力闻名,一日可步行二百多里,善长骑马、游泳。梁朝末年,海宁县、黟县、歙县等和鄱陽郡、宣城郡境内盗贼盛行,县附近深受其害。程灵洗一向被乡邻敬畏服从,前后守长都一直让他招募年轻人,捉

  • 郑崇俭传·张廷玉

    郑崇俭,字大章,乡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榜进士。初任河南府推官,又做过济南兵备副使。崇祯初年升为陕西右参政,后多次升转担任了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此期间,他几次打败河套的敌人,朝廷赐给他银币,荫封他的子孙为世袭锦

  • 隐公卷三(起五年,尽十一年)·何休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公曷为远而观鱼?(据浚洙也。○观鱼,《左氏》作“矢鱼”。浚,思俊反。洙,常朱反。)[疏]注“据浚洙也”。○解云:庄九年“冬,浚洙”,传曰“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为深之?畏齐也

  • 卷十三·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十三    宋 黄仲炎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礼父母之雠不共戴天昔蔡侯以吴子败楚师致吴入郢坏宗庙挞平王墓楚昭奔随仅以身免良可痛已旣复国而围蔡复雠也复雠义也何

  • 卷四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三杂记上杂者以所记为繁杂之礼也篇帙多故分上下方氏慤曰此篇虽以记丧为主而兼言三患五耻观蜡取盗之类其事不一故以杂名篇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复如於

  • 卷二十·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二十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鲁颂四之四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防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愚按袭庆府令兖州路东平府今东平路海州今寜海

  •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 进呈奏疏·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  圣感寺住持(臣)僧(超永)谨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三教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蹟虽有世间方外之殊。理原无修己利人之别。第品类杂则羣言贵。有折衷须流派清。而根源斯为可据。喜际同文之盛世。敬

  • 希夷梦·汪寄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海国春秋》,四十卷四十回。清汪寄撰。此书现存版本主要有:清嘉庆十四年刊本堂藏板本;光绪四年戊寅翠筠山房刊小本,首《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绣像十一幅,前图后赞。本书结构新

  • 重订曲海总目·佚名

    戏曲目录。清黄文暘撰,无名氏重订,管庭芬校录。一卷。文暘字焕亭,丹徒(今属江苏)人。黄氏《曲海目》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因作者参与奉旨修改词曲,“得尽阅古今杂剧传奇”,遂勒目“以纪其人之姓名”。可惜庞杂无次

  •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为明钱谦益编撰。系杂史类史书,记述了元末明初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轩、陈友谅、张士诚等事略。是据元末所存《元史》等各种史书、事录、文集、杂记、碑刻等裁辑而成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人物分类,卷一记韩山童、韩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