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间苦海的回头是岸

张金鉴君的民主主义在今日一文,谓‘追溯过去三百年之世界史,殆为一部争自由平等求解放的民主主义奋斗记’。而最近则以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及意、土、日、德、美之法西斯独裁,所谓自由平等之民主主义,已趋于崩溃不可收拾的局面。在其结论中所云的:

在今国际政治之混乱局面下,及矛盾的资本主义发展之过程中,遂发生此民主主义之崩溃及独裁政治勃兴之事变。此等独裁政治可为两种对峙的战垒,即无产阶级专政之共产主义──苏俄,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之法西斯主义──意、美──之对峙;及资本帝国主义──日本及其他,与民族革命势力──土耳其及其他──之对抗是也。有人以为此不过暂时之现象,独裁政治终难战胜民主主义,不过吾人须知在今日之社会,其经济组织既具有极端之矛盾性,而社会上多数人民之生活早失其平等自由之实质,民主主义究将何所凭借而维持其存在耶?

溯其所以致此结果之原因,为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三种,最能道破近代西洋文明的病症,及现在世界人类同陷落于争斗不安苦海中的情况。然其结论谓:‘欲获得人类之真解放、真平等、真自由、全赖被压迫阶级及压迫民族之联合努力,而奠定人类幸福之基础’,则仍不过“阶级斗争”、“民族决战”之办法。这方被压迫的战争上去,那方又被压迫下去了,如此终无和美安乐的日期,而世界人类亦终沦于苦海中;欲诞登此苦海的彼岸,直须世界人心的回头方可。例如其说社会的原因:

一般自私自利之政客商人及资本家,皆运用金钱之魔力,而为各色各样之欺骗贿买与威胁利诱;至一般民众,或因无知,或由短见,或为势迫,而不克真实行使其权利。所谓平等者之实质,乃荡然无存,于是以平等为基础之自由主义,当不能不随之而瓦解。结果、以“个人自由”为骨干之民主主义,遂生今日之崩溃现象。

其说政治的原因:

近年以来各帝国主义者国家,相互竞逐,钩心斗角,已至短兵相接,图穷匕见之紧急时期,竞为盲目之军备扩张,力谋国外市场之拓殖,关税壁垒,高似青天,国家观念,激荡入云,国际贸易一落千丈,国际金融风翻云涌,于是形成国际政治之无政府状态。

其说经济的原因:

今日各国只谋输出增加,不准输入抬头之片面的经济国家主义,不仅足以造成国际贸易之不振及混乱,而国内经济亦因之反蒙不良之结果,在国际汇兑上亦各为种种限制,使世界金融陷于疲敝紊乱之状态。………又资本主义之基石,为“工银制度”之劳动榨取,资本家利用其优越之形势,借劳动榨取得以坐收钜利,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而发生阶级斗争。

凡此所说致病的原因,虽有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种种方面、种种形势的不同;总之、则为欲以损他──他人、他国、他阶级、他民族──为手段,而达到利自────自己、自国、自民族、自阶级──目的,致演成此他自俱害的结果!今欲停止此不良的趋势而创生良好的结果,当了解“唯利他乃能达到自他俱利之自的”,力行“利他主义”而已。然“利他”能得“自他俱利”之原理安在?则由若人若物若事若国,一切的一切,莫不由“众缘所成”,此人的利益由众人的利益交互所成。所以损害了其他的众人众国,即是损害了此人此国;利益了其他众人众国,即是利益了此人此国。佛法最普遍最澈底的道理,只是说明一切的一切各各皆“众缘所成而无自性”。若能从宇宙万有到人生万事,皆认定了这条“众缘所成而无自性”的公例,根据了这条公例以起心行事,则自然消极的无复有“损他”的思想动作,积极的唯有“利他”的心行了。佛法之能为现代人类唯一救星的,就在于此!世人若能于佛法中觉了“众缘所成而无自性”的真理,从损他而致自他俱害的苦海中,回转到积极的利他上去,便诞登自他俱利的乐邦彼岸了!(见海刊十五卷三期)

  


猜你喜欢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佚名
  教学品第二·佚名
  问观品第二十七·佚名
  卷四百一十五·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佚名
  西安佛教复兴之希望·太虚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佚名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释法海
  卷第一(此卷印咒有二十九)·佚名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目录·袾宏
  绝余编卷四·智旭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
  答赵伯福问(八则)·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唐圭璋

    ○最高楼寿松巢次韵南州士,人品用番川。春动九霞筵。皋比早志青云上,角巾晚傲白云边。喜诸孙,兰洒洒,玉娟娟。笑七十、曲江欢未足。笑七十、金城闲未得。吾一壑,可忘年。金丹九转来云鹤,玉琴三叠和风蝉。报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七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岐元奏、请调记名总兵聂桂林、邓启元、差委等语。奉省现在筹备边防。整顿营伍。需员孔亟。着李鸿章饬令聂桂林、邓启元、迅赴奉天。听候差委。将此谕令知之。洋务  ○

  • 第六章海商·佚名

    第一船照钦加知府衔补用直隶州、署理泉州府同安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钮为钦奉上谕事。奉宪行接准部咨:凡有报造买置顶补船只,讯明实系土著诚实,取具保结,详奉宪批,方准兴工。造竣之日,仍照例详报,编烙给照,验填船户舵水姓名、

  • 五七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折·佚名

    五七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接到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本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谕:

  •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纲 忠定公 字伯纪邵武军人政和二年登进士乙科相州教易鎭江四年召除国正除尚书考功员外郎九月除监察御史兼权侍御十

  • 卷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七乾隆二十年秋八月癸亥谕将军班第等筹办准噶尔生计上谕军机大臣曰准噶尔数年以来诸部互相残杀久失生业甚属困穷朕统一寰区不忍坐视特命大军平定伊犂救生灵于涂炭今闻各部落人等贫

  • 卷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乾隆十九年春三月壬子尚书舒赫德等奏办乌梁海事宜舒赫德等奏言臣等前令乌梁海宰桑都塔齐前往招谕准噶尔乌梁海今据都塔齐告称二月初十日曾到准噶尔乌梁海宰桑玛济岱家据伊告称此处

  • 传第三章·王夫之

    一&ldquo;敬&rdquo;字有二义:有所施敬而敬之敬是工夫,若但言敬而无所施,乃是直指心德之体。故先儒言&ldquo;主敬&rdquo;,言&ldquo;持敬&rdquo;,工夫在&ldquo;主&rdquo;、&ldquo;持&rdquo;二字上。敬为德体,而非言畏言慎之比

  • 卷五十二·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二     婺源江永撰田役    軍禮五補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大田之禮簡衆也【古者因田習兵閲其車徒之數】大役之禮任衆也【築宫邑所以事民力強弱 春官】

  • 问第二十四·管仲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毋遗老忘亲,则大臣不怨;举知人急,则众不乱。行此道

  • 卷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八      宋 苏辙 撰 清庙之什 周颂皆有所施於礼乐盖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文武之世天下未平礼乐未备则颂有所未暇至周公成王天下既平制礼作乐而为诗以歌之於是颂声

  • 戒杀放生文序(附)·周梦颜

      莲池上人,少通六艺,文成而纸贵洛城。长练三车,忍证而宗超葱岭。勇披毗黎之铠,莹握摩尼之珠。当经禅暇,愍切迷流,于尸罗中,特申杀戒。盖以血气之属,莫不有知;蜎蠕之伦,无非同与。充吾恶死之心,岂宜戕物;体帝好生之德,用导昏衢。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三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二世有品第二十一   問曰.實有過去未來.所以者何.若法是有.此中生心.如現在法及無爲法。又佛說色相.   亦

  • 第三十四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等心。得信清净。阎罗使者。亦随渐灭。随闻如来所说法力。即皆消灭。何况修行。若有修行至

  • 三弥底部论卷上·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归命一切智。我从此语。如是是人临欲死时。成无记心。其以何业往生。答曰。有业记心惑业往恶道。无惑记心白业往善道。体性记心以是故随行。以无记心起无记业。为业制故往生如是。是故行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薛致玄

    五卷。元薛致玄 (生卒年不详)撰。薛致玄,字庸斋,官至河南路提学,赐号太霞老人 (见 《道德真经集义》卷中)。此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杨仲庾《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十卷。《道德真经

  • 满清外史·佚名

    《满清外史》,清末民初天嘏著,以清朝兴亡为线索,连缀若干官闱秘闻、绮闻琐事而成。其中许多篇章,如“满族之崇奉堂子”、“多尔衮之盗嫂”、“琰(嘉庆帝)之不喜如意”、“李莲英女弟之指婚”、“宫中遗产之富”等,皆以小见大

  •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佛教著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际清述。一卷。作者自谓,此论与法藏、李通玄的学说有区别,而与袾宏主张念佛名号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相协调。全书将念佛修净土分为五门:(1)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2)念佛功德,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