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赵伯福问(八则)

一、三、四各条,询整顿遂宁寺僧诸点,兹请并合言之:一、僧伽之人生观,应为经历“学僧、职僧、德僧三级”之人生观,详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

二、在遂宁之实施,应先决定以遂宁县佛教会为寺僧产业集中之执行机关,而由本县信佛军政长官组一监督机关,分担责职。

三、其入手、由遂宁县佛教会作全县寺庵之僧数、产额、屋量调查,根据调查及当地实情而支配施设之。

四、弘法佛学院,可即改为“教理院预科”,而就广德寺全部屋宇设施之。二十岁至三十岁之比丘,考取三十至六十人,三年卒业。

五、就灵泉寺全部屋宇,施设为“律仪预科”。十六岁至二十岁之沙弥,考取二十人至四十人,二年卒业;不及格者还俗,及格者得进受比丘戒。

六、就开善寺全部屋宇,施设为遂宁县佛教总布教所,内设初高级小学一所。全县未满十五龄之小沙弥,皆收入之。又设云水堂一,招待往来僧众;设僧堂一,考取曾参学诸方能作诸法事者,以应本县信佛人家诵经、拜忏、放焰口、送往生、祈福、消灾等各种佛事之请;布教堂一,每七日公开讲演佛教一次或二次,以起民众之信仰。

七、市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之五区,各就原有寺庵,各设布教所二所或至六所,总数十所或三十所。内或设阅报所、通俗图书馆、通俗教育馆、半日小学、农村夜学、民众学校、施诊所、民众医院、农场、手工场等,须就实际情形之所宜而施设之。

八、右各院各所之主持僧职僧,由遂宁县佛教会组织“佛教职僧考试委员会”,召集全县曾受比丘戒四年及年满二十四岁以上之僧众,每三年举行考试一次,分门考试,就其考取者,分别由遂宁县佛教会任为以上之各职。

九、就城乡较静僻之寺院二所或五六所,设为“长老僧林”,使年逾五十或六十以上之不愿就考而出为职僧之老僧,住中休养,自修或念佛、或参禅、或持咒、或阅经等,悉听自便。但亦可别为一二所较整肃者,一二所较方便者,俾可随意所宜入之。  二、询创立居士林事:近来佛教在家众所设之居士林、佛学社等,皆名义未正而所行有增损之过。宜如“组织佛教正信会为在家众统一团体”之所论,与汉口佛教正信会接洽,为“遂宁佛教正信会”之组织。  五、询置备佛经事:日本、中国各小字藏经及北平之龙藏,皆不甚便于翻阅。若将金陵刻经处、支那内学院、扬州刻经处、常州刻经处、北平中央刻经院、上海医学书局、上海佛学书局、武昌佛学院,以及各大书局、各刻经处所出各流通本佛书购齐之,较正续藏所有者所差无几,而且多有为正续藏所未有者。故不如就以上各处流通本购置之,较便观览。  六、询大乘经典研究次序:首研十二门论及摄大乘论,次及中论及成唯识论,又次及般若经、大智度论、与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又次及龙树、提婆、无著、天亲所释各经与所著各论。据以上诸种为大乘之至教量,而抉择披览其余一切大乘经论与此土各宗祖师之著述。  七、询密宗事:密宗经典,频伽精舍藏另汇编两函,又续藏中亦多有之。其根本在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与金刚顶经,其余各经各有仪轨行法,难以尽述。有唐一行禅师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可资此宗理论之研究。日本僧空海为抑他宗而扬自宗,所著二教论、十住心论等,取喻一时,语多偏至,在今已不足为研究之依据。唯西藏黄派喇嘛祖师宗喀巴所造菩提道次第,不为显教、密教之分,而于一大乘教分为波罗密门与陀罗尼门之二门,颇存印度后期大乘佛教之真相,故密宗应就求之。八、询中国各宗法门事:以古来中国各宗之设立,因古代交通梗阻、学术隔阂之故,遂由新译来一经一论或来一梵僧,遂据之各立一宗,各自为门户之扩张。就今探源印度佛教之历史与流行各地之佛教观之,古来因时制宜,所立各宗门户,虽尚不失为方便多门中之各一方便门,然亦不宜循守旧来各宗门户研究之矣。况中国佛教,唐以后为畸形发展,一方则下逗愚民为神道之设教,一方则上适高哲为圆顿之玄谈,而无常智常德之讲求修践,致今下者为世诟病为迷信,上者若台、贤、禅、净等亦流为空疏虚渺之僻习,且已无旧宗门之可循求哉!故今在中国施设之佛教,应为从人至佛之大乘渐教,而切实从做人起。僧宝之建立,当从律仪院、教理院以为基础。而佛学之研究,则当如世界佛学苑计划书所拟教理行果系统而依解修证之。(见海刊十一卷十期)


猜你喜欢
  什 么 是 物·太虚
  追悼熊秉三张仲仁两先生·太虚
  玄沙语录卷之中·玄沙师备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九(本)·窥基
  中三上·元照
  卷第二十七·李遵勖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周梦颜
  卷第九十四·霁仑超永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三 阿摩昼经·佚名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序·雪峰慧空
  卷第十五·佚名
  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人杰·唐圭璋

      人杰,南城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有可轩曲林,今不传。   祝英台   自寿   异乡中,行色里,随分庆初度。老子今年,五十又还五。任他坎止流行,吴头楚尾,本来是、乾坤逆旅。   贵和富。此事都付浮云,无必也无固。用即

  • 卷三·阮阅

      ●卷三·志气门  丞相李文正公,少年时尝以诗呈叔侍中,览而喜,赠之诗曰:“反观西里盛,世世秉钧衡。”后文正果大用,诏赐所居为谢元卿秉钧里;是知李氏自五代至本朝世居将相,非一日也。〔《翰府名谈》〕

  • 卷二·郭则沄

    国朝以忠厚开基。入关之始,为明庄烈帝发丧,祭葬悉从帝礼。复有诏,设置明陵员户,春秋致祭。顺治时,有倡开煤之议者,意以窥孝陵,江甯守林公恶而杀之。见蜀人李长祥集。而魏禧所述,则己亥海师至金陵,陵木为之一空

  • 卷五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七目録羽猎类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唐独孤及】南阳太守射虎图【元程钜夫】题李蒲汀学士所藏赵千里射熊图【明陆?】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元雅勒呼】题李德新中宗射鹿图【明高啓】

  • 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二纪唐夫纪唐夫开成中中书舍人诗三首送友人归宜春落花兼柳絮无处不纷纷远道空归去流莺独自闻墅桥喧碓水山郭入楼云故里南陔曲秋期欲送君骢马曲连钱【一作年

  • 第四六六谕光绪十四年九月初十日一二二三八--一·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铜锣湾总理林思赞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谕饬承充事。查铜锣湾总理曾道隆奉公疲玩,声名甚劣,亟应斥革另充,以专责成。现当邻境有事之秋,总理有巡查联庄保

  • 卷六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三职官考禄秩【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禄秩自周至宋详矣考辽史百官志不及禄秩其见於帝纪者圣宗开泰三年二月诏增枢密使以下月俸若其为数则不可考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 洪武十二年八月甲子朔。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上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道。上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食、服御而己,凡求私便于已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制之,

  • ●校刻牧鑑後語·杨昱

    真西山先生嘗作心政經誥竊讀之而有感焉夫心政之本也政心之推也心以立本政以善推是之謂經則雖釐而二之而實相因為用誠為民牧者所當取正也繼此有為政訓諸集大都言其槩而未析其類未足廣西山之意耳吾鄉東谿楊先生師友聖賢

  • 卷一百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八    宋 卫湜 撰祭法第二十三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为祭法者以其纪有虞氏至周天子以下所制祀羣神之数此於别録属祭祀吴兴沈氏曰祭法是燔柴於泰坛祭天也以至终篇即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 卷八·高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八     明 高攀龙 撰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氷此政事舒缓纪纲纵弛之象成公幼弱政在三家公室不张其象已见故当涸隂沍寒而常燠应之三月作丘甲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

  • 卷十九·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九    明 湛若水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子在位十八年】【匡王五年】元年【晉靈十三年齊惠公元元年衛成二十七年蔡文四年鄭穆二十年曹文十年陳靈六年杞桓二十九年宋文三年秦共公稻元年

  • 大司马·佚名

    大司马的职责,负责建立有关诸侯国的九项法则,以辅佐王成就诸侯国的政治。制定诸侯国的封域,以正定它们的疆界;为诸侯国设立仪法、辨别[君臣的]尊卑之位,以明确诸侯国[君臣的]等级;进用和荐举贤能有功的人,进用和荐举贤能有功

  •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佚名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是道家符录类典籍,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著录“三部符篆四卷”,疑即此书。今《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书中所载神符,大多出於宋以前。本书集各种神符七百四十

  • 洞神八帝妙精经·佚名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约成书于东晋。经中所收内容较杂。首为《斋持八戒法》,要人修斋持八戒,佩服神符,思真行道。次为《三皇三一经》,称三皇所受,要在三一,即太一、真一、玄一,号为三元。元炁生神,神炁降人,人成为神。特别强调存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朮妙诀。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南期。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三种著录有《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

  • 埋忧集·朱翊清

    轶事小说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续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陆续写成。凡一百○九篇,约十九万字。内容丰富。有歌颂爱国思想的篇章,如

  • 女娲氏之遗孽·叶灵凤

    短篇小说。叶灵凤著。发表于1926年10月《幻洲》半月刊。写一个中年有夫之妇蕙与青年男子莓箴私通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惠的隐秘被人发觉后,先是感到周围人对她的冷漠而产生思想矛盾,接着是因莓箴的来信而患病,最后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