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坚固品第五十六(丹本转不转品)

“复次,须菩提!恶魔到菩萨所坏其心,作是言:‘萨婆若与虚空等,空无所有相。诸法亦与虚空等,空无所有相。是虚空等诸法空无所有相中,无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有不得者。是诸法皆如虚空,空无所有相。汝唐受勤苦。汝所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魔事,非佛所说。汝当放舍是愿,汝莫长夜受是不安隐忧苦,堕恶道中。’是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语时,应如是念:‘是恶魔事,坏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法虽如虚空,无所有、自相空,而众生不知不见不解。我亦以如虚空等无所有、自相空,大誓庄严,得一切种智,为众生说法令得解脱,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闻如是法,应坚固其心不动不转。菩萨摩诃萨以是坚固心、不动不转心行六波罗蜜,当入菩萨位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转故,名阿惟越致?转故,名阿惟越致?”

佛言:“不转故,名阿惟越致;转故,亦名阿惟越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转故,名阿惟越致?转故,亦名阿惟越致?”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声闻地、辟支佛地不转,是故名不转。若菩萨摩诃萨于声闻地、辟支佛地转,是故亦名不转。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相。以是行、类、相貌故,恶魔不能坏其心令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若欲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乃至灭定禅,即得入。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若欲修四念处乃至修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乃至五神通,即得修。是菩萨虽修四念处乃至五神通,是人不受四念处果;虽修诸禅,不受诸禅果,乃至不受灭定禅果。不证须陀洹果,乃至不证辟支佛道。是菩萨故为众生受身,随其所应而利益之。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常忆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远离萨婆若心。不远离萨婆若心故,不贵色、不贵相,不贵声闻、辟支佛,不贵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不贵五神通,不贵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贵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贵净佛国土,不贵成就众生,不贵见佛,不贵种善根。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不见可贵法、能生贵心者。何以故?是一切法与虚空等,无所有、自相空。须菩提!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成就是心,于四种身威仪中,出入来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若在居家,以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受五欲,布施众生,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衣服、卧具乃至资生所须,尽给与之。是菩萨自行檀那波罗蜜,教人行檀那,赞叹行檀那法,欢喜赞叹行檀那波罗蜜者;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在家时,能以满阎浮提珍宝施与众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给施众生。亦不自为常修梵行,不陵易虏掠他人令其忧恼。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执金刚神王常随逐,作是愿:‘是菩萨摩诃萨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常随逐,乃至五性执金刚神常随守护。’以是故,若天、若魔、若梵、若余世间大力者,不能破坏。是名菩萨摩诃萨萨婆若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具足菩萨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为上人、不为下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上人?”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一心常念佛道,为净命故,不作咒术、合和诸药,不咒鬼神令著男女问其吉凶、男女禄相寿命长短。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不见诸法相故,不行邪命行净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相。

“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阴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八界事。何以故?常念观五阴空相,十二入、十八界空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不好说官事。何以故?是菩萨诸法空相中住,不见法若贵若贱。不好说贼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得若失。不好说军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多若少。不好说斗事。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不见法有憎有爱。不好说妇女事。何以故?住诸法空中,不见好丑故。不好说聚落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法若合若散。不好说城邑事。何以故?住诸法实际中,不见有胜有负。不好说国事。何以故?住实际中,不见法有所属有不属。不好说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见法有我无我,乃至不见知者、见者。如是等不说种种世间事,但好说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婆若心,若行檀那波罗蜜时,不为悭贪事。行尸罗波罗蜜时,不为破戒事。行羼提波罗蜜时,不为嗔诤事。行毗梨耶波罗蜜时,不为懈怠事。行禅那波罗蜜时,不为散乱事。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为愚痴事。是菩萨虽行一切法空,而爱乐法。是菩萨虽行法性,常赞不坏法而爱乐善知识——所谓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诸能教化,令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常愿欲见诸佛、闻在所处。佛国土中有现在佛,随愿往生。如是心常昼夜行,所谓念佛心。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若众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现在有佛处,在中生。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住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于自地中了了,不疑我是阿惟越致、非阿惟越致。何以故?乃至不见少许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若转若不转。须菩提!譬如人得须陀洹果、住须陀洹地中,自了了知,终不疑不悔。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住阿惟越致地中终不疑。住是地中,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种种魔事起即时觉知,亦不随魔事、破坏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作五逆罪,五逆罪心乃至死时常逐不舍,虽有异心不能障隔。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自住其地、心常不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动转。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上,入正法位中,自证地中住,具足诸菩萨神通,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于十方佛所殖诸善根,亲近咨问诸佛。是菩萨如是住,种种魔事起觉而不随,以方便力处魔事著实际中。自证地中不疑不悔。何以故?实际中无疑相故。知是实际非一非二,以是因缘故,是人乃至转身,终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摩诃萨诸法自相空中,不见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转身,亦不疑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何以故?须菩提!诸法自相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住自证地中,不随他语,无能坏者。何以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成就不动智慧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恶魔作佛身来,语菩萨言:‘汝今于是间取阿罗汉道,汝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亦未得无生忍法,汝亦无是阿惟越致行、类、相貌,亦无是相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心不异,不没不惊不怖不畏。是菩萨应自知:‘我必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诸菩萨以是法受记,我亦有是法得受记。’须菩提!若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须菩提!是菩萨作是念:‘是恶魔、若魔所使,作佛形像来。诸佛不应教菩萨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住声闻、辟支佛道。’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恶魔复作佛身来,到菩萨所,作是言:‘汝所学经书非佛所说,亦非声闻说,是魔所说。’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是恶魔、若魔所使,教我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已为过去佛所受记,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诸菩萨所有阿惟越致行、类、相貌,是菩萨亦有是行、类、相貌,是名阿惟越致菩萨相。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护持诸法故,不惜身命,何况余物。是菩萨护持法故,作是念:‘我不为护持一佛法,我为护持三世十方诸佛法故。’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护持法故,不惜身命?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法真空,是时有愚痴人破坏不受,作是言:‘是非法、非善、非世尊教。’须菩提!菩萨护持如是法故,不惜身命。菩萨亦应作是念:‘未来世诸佛,我亦在是数中,在中受记,是法亦是我法。’以是故,不惜身命。须菩提!菩萨见是利益故,护持法,不惜身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不疑不悔。闻已受持,终不忘失。何以故?得陀罗尼故。”

须菩提言:“世尊!得何等陀罗尼,闻佛所说诸经而不忘失?”

佛告须菩提:“菩萨得闻持等陀罗尼故,佛说诸经,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闻佛说法不忘不失、不疑不悔?声闻、辟支佛说,天、龙、鬼神、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说,亦复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耶?”

佛告须菩提:“所有言说众事,得陀罗尼菩萨皆不忘不失、不疑不悔。须菩提!如是行、类、相貌成就,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深奥品第五十七(丹本灯炷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惟越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阂智。得是无阂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恒河沙等劫叹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深奥处,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问是深奥处。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寂灭、离、如、法性、实际、涅槃,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义。须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识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奥。”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须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离色。乃至识如,非是识、非离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处涅槃,亦令离受想行识处涅槃,亦令离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诤若无诤、若有漏若无漏法处涅槃。”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乃至离有漏无漏法处涅槃。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教。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说。’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勤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劫,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须菩提!譬如多淫欲人与端正净洁女人共期。此女人限阂不得时往,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为在何处?”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忆想当来与共坐卧欢乐。”

“须菩提!是人一日一夜为有几念生?”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甚多。”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中说行是道,一念顷超越劫数,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功德,犹亦不减于余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

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行法施。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则不远离一切种智;不远离一切种智,则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恒河沙等劫远离般若波罗蜜,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一日修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则有是处。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常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行。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寿财施、法施及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财施、法施、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回向,所谓般若波罗蜜回向。若远离般若波罗蜜回向,是不名回向。须菩提!以是故,若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中方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以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善学无法有法空故,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我不常说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是异。”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著,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故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世尊!不可说义有增有减不?”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

“世尊!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那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亦当无增无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亦当无增无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不增,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增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菩萨摩诃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增般若波罗蜜,乃至增檀那波罗蜜。’当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那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是心及诸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是心及诸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增不减。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观是如法,不见有增有减。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那波罗蜜亦不增不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增不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不增不减法故,应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初心不至后心,后心不在初心。世尊!如是心、心数法不具,云何善根增益?若善根不增,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我当为汝说譬喻,智者得譬喻则于义易解。须菩提!譬如然灯,为用初焰燋炷?为用后焰燋炷?”

须菩提言:“世尊!非初焰燋炷,亦非离初焰。世尊!非后焰燋炷,亦非离后焰。”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炷为燋不?”

“世尊!炷实燋。”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不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用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中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十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十地,菩萨具足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菩萨摩诃萨具足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具足是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十地已,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非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世尊!是因缘法甚深,所谓非初心、非离初心,非后心、非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心灭已,是心更生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心生是灭相不?”

“世尊!是灭相。”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心灭相是灭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亦如是住不?”

须菩提言:“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是心如如住,当作实际证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如甚深不?”

“世尊!甚深,甚深!”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但如是心不?”

“不也,世尊!”

“离如是心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见如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能如是行,为行深般若波罗蜜不?”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为行深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何处行?”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为无处所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诸法如中,无如是念、无念处亦无念者。”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何处行?”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第一义中行。二行不可得故。”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第一义、无念中行,为行相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坏相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云何名不坏相?”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坏诸法相。’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于诸法亦不取相亦不坏相。何以故?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诸法自相空故。菩萨摩诃萨住是自相空中,为众生故,入三三昧,用是三三昧成就众生。”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入三三昧成就众生?”

佛言:“菩萨住是三三昧,见众生作法中行,菩萨以方便力教令得无作;见众生我相中行,以方便力教令行空;见众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入三三昧,以三三昧成就众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梦行品第五十八(丹梦入三昧品)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入三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宁有益于般若波罗蜜不?”

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昼日入三三昧,有益于般若波罗蜜;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无有异。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昼日行般若波罗蜜有益,是菩萨梦中行般若波罗蜜亦应有益。”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梦中所作业,是业有集成不?如佛所说,一切法如梦。以是故,不应集成。何以故?梦中无有法集成。若觉时忆想分别,应有集成。”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人梦中杀众生。觉已忆念取相分别:‘我杀是快耶?’舍利弗!是事云何?”

舍利弗言:“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有缘业生,有缘思生。”

“舍利弗!如是,如是!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有缘业生,有缘思生。于见闻觉知法中心生,不从不见闻觉知法中心生,是中心有净有垢。以是故,舍利弗!有缘故业生,不从无缘生;有缘故思生,不从无缘生。”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业、诸思自相离。云何言:‘有缘故业生,无缘业不生;有缘故思生,无缘思不生。’”

须菩提语舍利弗:“取相故,有缘业生,不从无缘生;取相故,有缘思生,不从无缘生。”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善根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实回向不?”

须菩提语舍利弗:“弥勒菩萨今现在前,佛授不退转记、当作佛。当问弥勒,弥勒当答。”

舍利弗白弥勒菩萨:“须菩提言:‘弥勒菩萨今现在前,佛授不退转记、当作佛。弥勒当答。’”

弥勒菩萨语舍利弗:“当以弥勒名答耶?若色受想行识答耶?若色空答耶?若受想行识空答耶。是色不能答,受想行识不能答,色空不能答,受想行识空不能答。我不见是法可答,不见能答者。我不见是人受记,亦不见法可受记者,亦不见受记处。是一切法皆无二无别。”

舍利弗语弥勒菩萨:“如仁者所说,如是为得法作证不?”

弥勒答舍利弗:“如我所说法如是不证。”

尔时舍利弗作是念:“弥勒菩萨智慧甚深,久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故,能如是说。”

尔时佛告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汝用是法得阿罗汉。见是法不?”

舍利弗言:“不见也。”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作是念:‘是法当得受记、是法已受记、是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疑我若得若不得,自知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若见众生饥寒冻饿、衣服弊坏。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檀那波罗蜜,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衣服饮食资生之具,当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檀那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见众生杀生乃至邪见,短命多病、颜色不好,无有威德、贫乏财物,生下贱家、形残丑陋。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尸罗波罗蜜,如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尸罗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见诸众生互相嗔恚骂詈,刀杖瓦石共相残害夺命。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羼提波罗蜜,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善知识,皆行慈悲。’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羼提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见众生懈怠不勤精进,弃舍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毗梨耶波罗蜜,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一切众生勤修精进,于三乘道各得度脱。’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毗梨耶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见众生为五盖所覆,淫欲、嗔恚、睡眠、调悔、疑,失于初禅乃至第四禅,失慈悲喜舍、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禅那波罗蜜,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禅那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见众生愚痴,失世间、出世间正见,或说无业无业因缘、或说神常、或说断灭、或说无所有。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般若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般若波罗蜜,疾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住于三聚:一者必正聚,二者必邪聚,三者不定聚。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邪聚乃至无其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疾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地狱中众生,畜生、饿鬼中众生。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中乃至无三恶道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是大地株杌荆棘、山陵沟坑秽恶之处。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无如是恶,地平如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是大地纯土,无有金银珍宝。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以黄金沙布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所恋著。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所恋著。’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四姓众生——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罗。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四姓之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下中上、下中上家。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优劣。’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种种别异色。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种种别异色,一切众生皆端正净洁妙色成就。’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主。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有主名,乃至无其形像;除佛法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六道别异。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六道之名——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神、是天、是人——一切众生皆同一业,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疾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三种生,等一化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五神通。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一切皆得五通。’乃至疾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大小便患。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皆以欢喜为食,无有便利之患。’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有光明。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皆有光明。’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有日月时节岁数。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无有日月时节岁数之名。’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短命。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寿命无量劫。’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有相好。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皆有三十二相成就。’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离诸善根。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诸善根成就,以是善根故,能供养诸佛。’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三毒四病。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四种病、冷热风病、三种杂病及三毒病。’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三乘。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二乘之名,纯一大乘。’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增上慢。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增上慢之名。’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作是愿:‘若我光明、寿命有量,僧数有限,当作是愿:“我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光明、寿命无量,僧数无限。”’乃至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作是愿:‘若我国土有量,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一国土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当作是念:‘虽生死道长、众生性多,尔时应如是正忆念:“生死边如虚空,众生性边亦如虚空,是中实无生死往来亦无解脱者。”’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

猜你喜欢
  卷第五·佚名
  卷三·佚名
  卷之二·佚名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四·佚名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卷·灌顶
  殖善根品第十三·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法金汤编叙·岱宗心泰
  宗门尊祖议·善月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八·吹万广真
  卷之二十六·别庵性统
  卷第十一·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卷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安处士熙(默庵集)·顾嗣立

    熙字敬仲,真定稾城人。先世以赀雄离石,藏书万余卷,金亡徙家。熙少承祖父之学,闻容城刘静修名,将往从之游,未行而刘卒,走往拜其墓,录其遗书而还。宪司数以其行荐于朝,无所就。至大四年卒,年四十二。学者称默庵先生,门人苏天爵辑其

  • 第九出 二臣哭夏·王世贞

    【谒金门】〔小外上〕朝命降。不觉重袿流汗。心讶奸谋。缅怀忠鲠。几回肠欲断。〔末上〕十载功铭鼎铉。一旦遽罹刑典。凛凛朔风天际暗。葵心飞散乱。〔末〕李大人拜揖。〔小外〕周大人拜揖。〔踏莎行〕〔小外〕帝室

  • 提要·陈孚

    (臣)等谨案陈刚中诗集三卷附録一卷元陈孚撰孚字刚中天台临海人厯官奉直大夫台州路总管府治中事迹具元史本传此集卷一题曰观光稿乃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所作卷二题曰交州

  • 御选明诗卷四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六七言古诗十一张祥鸢月夜芙蓉白露涂屋霜华清芙蓉花开池水平池边乱叶落无数风吹簌簌微有声我思美人瑶之圃别时缺月今复盈良宵对月遥相忆手采芙蓉寄月明申时行人日王子幻见过去年人日歌送君

  • 卷一百五十三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判國子監余靖言:「臣伏見先降敕命并貢舉條制【一】,國子監生徒,聽學滿五百日方許取應,每十人之中與解三人。其諸路州、府、軍、監並各立學及置縣學,本貫人並以入學聽習三百日,舊

  • 卷第三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四吴炳(侯伟时等) 严起恒(杨鼎和等、张载述) 朱天麟 杨畏知(王锡衮)吴贞毓(张镌等、任斗墟) 郭之奇(杨祥)吴炳(侯伟时等)严起恒(杨鼎和等、张载述)朱天麟杨畏知

  • 列传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方技。○盖以一艺名虽君子所耻然亦有国者不可无也自迁史立日者龟策仓扁传而后之作史者皆述方技传岂非是意耶作方技传。金谓 。○金谓 肃宗

  • 十国春秋卷二十·吴任臣

    捡讨呉任臣撰南唐六列传徐知证徐知谔徐游徐知证义祖第五子也事呉歴州刺史至节度使烈祖封拜徐氏与李氏同知证初封江王改魏王徐氏诸子知证最为长年及元宗之世尤见优礼内宴輙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证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

  • 范绍传·魏收

    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年聪敏。年十二,父命学习,师从崔光。因父亲去世废弃学业,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那天,令你远就崔生,希望你有所成就。而今已过丧期,你应遵照父亲成命。”孙绍又去赴学。太和初年,范绍充任太学生

  • 立命之学·袁黄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我母亲认为: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已,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学成一技在手,也可完成父亲的心愿。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

  • 狂者与狷者·孔子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 【译文】 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相交吧!狂的人具

  • 读书劄记卷三·徐问

    明 徐问 撰易説一隂一阳之谓道与他处道字不同人物所由以生之理所谓立天之道是也其继就是根头发育处理犹全粹本无不善故继之者善也然其隂阳变合中有五行随这理出人物所由以生盖禀具而为性也人于理只作个浑沦的物事防

  • 小酒店·左拉

    法国作家左拉于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法国巴黎洗衣女工绮尔维丝。她未成年就和制鞋工朗蒂埃姘居,并生了两个孩子。后被朗蒂埃抛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有一天古波从屋顶摔下来受了伤。绮尔维丝为了给古波

  • 太微仙君功过格·又玄子

    《太微仙君功过格》,金朝道士又玄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作者于大定辛卯年(1171)梦游紫府,朝礼太微仙君,得受功过之格,梦醒后写成此书。书中列举功过格律。包括功格三十六条,分为救济门

  • 八大菩萨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

  • 灭十方冥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教面善悦童子念十方之佛名以除恐怖。

  •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

  • 达变权禅师语录·佚名

    清显权撰,海澄等编。五卷。卷一至卷三收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卷四至卷五收颂古、垂问、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