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弥底部论卷上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归命一切智。我从此语。如是是人临欲死时。成无记心。其以何业往生。答曰。有业记心惑业往恶道。无惑记心白业往善道。体性记心以是故随行。以无记心起无记业。为业制故往生如是。是故行无隔。若眠若闷若无心死。行制故往业道。此二段语显相应。第三段语显不失。彼业自作自业。

  自作者何义。答受义故。自业者何义。答分义。何以故。不往他故。是生何以故。方便故。是行处。何以故。由彼故。是不灭。何以故。受故。此显现故。此世作业不灭故。由报业受生四处。此欲界死。欲界生有处。往中间有处受中间有。如是。若欲界处若色界处。第一处第三处。异生可说。如是从欲界中间有。受欲界中间有。从欲界中间有。受色界中间有。如是此欲界死受生中间有。如是。如是第三处。从色界中。间有受色界中间有如此。我等死受中间有如是。云何世尊声闻。从中间有受中间有。非凡夫。云何尔。须陀洹。从此七生七死受天中间有。住彼作斯陀含果证。是其从天中间有。受人中间有。住此作厌欲界证。是其从人中间有。受色界中间有。是其住彼中间般涅槃地作向一。从彼入别中间有。于此处而般涅槃。如是声闻过四中间有。有诸部说家已斯陀含。斯陀含人中间有处。至一间地处。度人中间有如是如是。从欲天受欲天。如是可知。有人舍五阴生有处。受五阴中间有处。如是一切。我从此语今当说。云何有我我舍。此有受彼有若为。问曰。何所疑。答曰。见先师意互相违故生疑。有诸部说实无我。唯阴处是我。何以故。苦起而已。故世尊语迦栴延。唯苦生生。唯苦灭灭。彼但见苦起而已。故知诸部见无有我。如是。

  复次何义说言无我。答无说故。世尊又语先尼梵志。如师所见法谛实说无我。

  世尊言。如是见者是名为师。是名为多他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是我所说彼诸部。见无说故。是故无我如是。

  复次何义说无我。答自见其身故。世尊说言。无闻无知凡夫见色是我。我亦是色。色在我中。我在色中。如是四种四阴亦如是。若有我者不应自舍。其身见五阴是其体。譬如有人。自舍其身取提婆达多身见为其身见。其身是提婆达多。其身中有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中有其身。如舍其眼根。取提婆达多眼见。象牙见为其知见。而非其见。是故无我。如是。

  复次何义说言无我。答我我所不可得故。

  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我者即有我所。若有我所即有我。我及我所谛实不可得。是故无我。彼诸部见我我所不可得故。是故无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说无我。答不实言有故。如富楼那语诸比丘长老。佛所说法甚为难测。于无物中有我。

  佛自言。我亦有如是长老我。但知此语不测深旨如是。不实言有故。知诸部见不实义故。是故无我。如是。

  又诸部说。不可言有我。不可言无我。何以故。答我相不可言故。答有我者可说。如行行相可说。如无为无为相可说。如是我我相可说。

  彼诸部见我相不可说故。是故有我无我不可说。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无我不可说。

  答直置问记故。何以故。问记有四种。一者一问直记。二者先诘然后记。三者反问而记。四者直置不记。今者问我直置不记。是故不可言有我。不可言无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无我不可说。答定异合故。若有我便应可说。为是行为异行。为是无为异无为。此二种说既不定。是故不可言有我。不可言无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无我不可说。

  答常无常合故。若有我可说。为是常为无常。此二种说应必有定而不定。是故不可说言有我。不可说言无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无我不可说。

  答有无中依止故。

  佛告迦栴延。世间依二种。亦依有亦依无。以是故执有执无。是故有我无我不可说。如是又诸部说实有我何以故。语缚故。

  佛言。是色痛想行识系缚。从此世渡彼。

  彼诸部见系说缚故。是故有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答正见故。

  佛言。有人见化生故。正见。

  彼诸部见。正见故。是故有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答佛说四念故。

  佛言。观见身受心法。若无我无可见四法。彼诸部见。佛说四念故。是故有我。如是。

  复次何以故有我。答佛说声闻故。

  佛言。有人事火自炙其身。劝人自炙。以是故佛说有人。如是。若无人自无炙。亦无他可炙。

  彼诸部见。佛说有人。是故见有我。如是。

  复次诸部何故说有我。答一人出世多人得安乐生故。

  佛语诸比丘。一切功德人生在世间。多人得安乐故。若无人谁生功德。

  是诸部见一人生故。是故有我。如是。

  又诸部说五阴是人是我。

  问曰。何以故。答说界门故。

  佛语比丘。六界门六触是人。

  彼诸部见。佛说六界门六触是人。是故是人。如是。

  复次何以故是人无异人。答佛说。外国有最上女人修多罗等故。

  佛言。我所说是最上女人。若白若黑若青若细滑。若方若长若短若细腰若肥。即是人更无异人。如是。

  又佛语比丘。有人见一比丘可憎。若短若瘘若跃。如是。

  复次佛说。我天眼见众生可爱可憎等。如是。

  复次说彼地狱人如烧积薪。烧地狱人亦复如是。

  前所说最上女人等及见比丘可憎。佛见众生可爱可憎。乃至烧地狱人如烧积薪等。但是五阴是人。更无异人。是诸部见。佛说阴是人。是故是人。如是。

  又诸部说人异五阴。何以故。

  答如担重担人故。

  佛言。重担是五阴。担者是人。如是。

  以是故人与阴各。是故人与阴异。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异阴。

  佛言人取。爱为。其第二久远轮转是故人与。爱异以是故人。与阴各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与阴各。答受业果故。佛说偈言。

  生世乐欢喜  异世乐欣然

  作福二处欢  自见其业净

  此世业报竟  来世复应受

  阴坏随业往  更受异阴身

 

  彼诸部见受业报故。是故人与阴各。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与阴各。答是我说故。

  佛言。我前世时作转轮圣王。名曰善见。亦名大天。以是故今受新阴前我不异。是故人与阴各。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与阴各。答无记处说故。

  佛言。阴无常不说人无常。有时说。阴是无常相。有时说。阴是常相。以是故常相异无常相异。是故人与阴各如是。

  又诸部说人是常。何以故。答无本故。人不应生死中行。

  如佛所说。生死无本众生轮转。生死源本不可知。如是。是故人无本。

  若人无本亦无其末。是故人常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常。答忆过去世故。

  佛言。忆一生乃至忆过去无数劫生。阴坏虽流转生死而人不坏。

  彼诸部见。忆一生乃至忆过去无数劫生故。是故人常。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常。答说处故。

  佛言。渡彼岸住彼地名婆罗门。如是。佛复言。既已渡彼岸更不复还。如是。佛复说。渡彼岸者住彼处不堕落。既至彼岸无复忧恼。如是。

  若人见渡彼岸者。住彼处不堕落。无忧恼故。是故人常。

  彼诸部见。佛说处故。是故人常。

  复次何以故人常。答至不动乐故。

  佛说偈言。

  如是正解脱  渡欲淤泥流

  智者莫能测  得至无动乐

 

  彼诸部见。佛说至无动乐故。是故人常。以是人至不动乐无阴故。是人不可知处。是故人常。如是。

  又诸部说人无常。问何以故。

  答有本故。

  佛语比丘。有一人生为一切人安乐如是。

  若有生有其本。若有本有其末。是故人无常。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无常。答佛说语新故。

  佛言。新生天好颜色端正威德。新者无常法名新。是故人无常。如是。

  复次何以故人无常。答倒法故。

  佛言。波斯匿王虽为人王。异世时倒如是。若有倒法成无常。是故人无常。

  复次何以故人无常。答落生故。

  涅槃常不落不生。

  依佛说言。我见众生落生。以是故依佛说落生。是故人无常。

  复次何以故人无常。答生老病死法故。

  佛言。我是无数四部众善知识。以生死故来至我所得脱生死。生老病死是无常法。是故人无常。如是。

  是故从此修多罗以为本。有说。无实我如是。有言。不可说有我如是。

  有说。有我如是。

  是故我等生疑。虽然为当实有我。为假设而已。以是故。有说五阴是我。有说我异五阴。有说常。有说无常。如是。是故我等生疑。

  问曰。云何人舍此有更受异有。

  答如修多罗意。教化力可知五盛阴。成人以为实人以五盛阴。成人以为实人故不可言。人常无常。如是。

  难曰。前章所说无我为首。各有所执。云何解释。令得开解。答如前所说。苦起而已。无我如是。我等今说。

  苦者苦生灭是苦性。

  佛欲显示苦性。语迦旃延言。苦生生苦灭灭我相生灭不可言。是故佛说如是。

  复次如前所说。无说故无我。如是。我等今说。我等相。从信受。

  如佛为外道说。虽有我是假名我不实说我依有漏阴。

  佛见去来法说是我非实我。

  如佛说依行行故受名。是故佛说。

  说名我如是。

  复次如前所说。自见其身故无我。如是。我等今说。答曰。无明所覆。五阴无我谓为我。

  如新生无知小儿。见余母人谓为其母五。阴无我谓为我亦复。如是是佛所说如是。

  复次如前所说。无我。我我所不可得故。如是。我等今说。答曰。佛说依不自在我我所实性不可得。如是。

  为他所制者不名自制。若自制者不名他制。是故断自他制不断我。如是。

  复次如前所说。不实言有故无我。如是。

  我等今说。答不实有故。

  不实与无法共合无。而言有此言难信。是故断无言有不断我。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相不可说故。

  不可说有我无我。如是。我等今说。曰我常无常相等不可说。有我等可说。

  如佛说。有人自炙身等一切。

  复次如佛说。无闻无知凡夫以恶业为相。聪明之人以善业为相。是故诸部语不可依。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无我直置问不记故。如是。我等今说。问不相应故。是故直置。相应故不直置。

  如佛记。无知凡夫人不善。聪明人善。是故诸部语不可依。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无我不可说定异故。如是。我等今说。若我验者应是行为异行。如是。正说为是行为异行应说。是故应遣诸部语不可依。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无我不可说常无常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我有无中可说成断见常见。

  若依此二见佛所不许。

  若言无人者成过不记之类。此言不可。何以故。若言无人者是名邪见。

  若言有人者是名正见。是故有人可说。

  如修多罗中说。若言无人名为邪见。若言有人名为我见。若言有者是其常无常故。若如此者行成常无常故。若同有有者。行无常无为常人不如是。同有不同常无常应可知。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无我不可说。有无中依止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都无我。佛不应说有依止。是佛说有依止故。是故有我可说。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语缚故。如是。

  我等今说。

  无人可缚而有缚。如王狱缚。虽无人而有缚有结。如有绳有结。无绳无结。如是。无我而有语缚。如是。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正见故。如是。我等今说。

  依有漏阴。佛说有人以人见有人故。名为正见。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佛说四念故。如是。我等今说。

  佛语迦旃延。唯心而已。欲显身受心法故。说唯心而已成诸法。更无异。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有我。佛说声闻故。如是。我等今说。

  声闻说处。依止法声闻说而已更无异。如诸部前所说。有我。有说故如是。我等今说。

  佛说有人假名。是故是其朋。无我。若实无我不成杀生杀者。亦无所杀亦无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亦如是。

  如是无我若无我者。五逆亦无纵任。诸根无起善恶者无缚。无解缚者亦无所缚。亦无作者亦无业。亦无报。若业无者果报亦无。业果报无者亦无生死。而众生以业果报轮转生死。若无生死者。生死因亦无。若无因者因灭亦无。若因灭无者趣道亦无。如是四谛亦无。若无四谛。亦无佛说四谛。若无佛者亦无有僧。如是无人者。三宝四谛亦无。如是诸说并所不应。以是故无人者成上诸过。后过亦生。若有人有我者。上所说无过。如佛说修多罗。真应当知。是故实有我。如诸部前所说。五阴是人是我界门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人命我异。是修多罗不显。有我为阴是我我是阴。若阴是我。阴可说我不可说。若我是阴。我可说阴不可说。亦可两可说非五阴。是我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异五阴。如担重担人故。如是。我等今说。

  依担故说有担。若我异阴。坏时起时我亦起亦灭。如斫身一分。我亦应一分。如是一分成多分。一分多分还成一。随身存时命亦随存。命存时身亦存。是故阴即是我。是语可遣。如是。如诸部前所说。人异阴取爱为其二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人正见无疑。如人有爱系缚。轮转生死。

  佛欲显示。佛言人取爱。为其第二。长处生死爱断时。无复轮转。是故我不异阴。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与阴各。受业果故。如是。我等今说。

  依有漏生死。此生来生受其果报。是故人与阴不各。

  复次如诸部前所说。人与阴各。是我说故。如是。我等今说。依度说。

  佛言。我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曾为顶生王。是故人与阴不各。如是。

  复次如诸部前所说。人与阴各。不记处说故。如是。我等今说。

  阴我异不异不可说。是故法相以常无常为首不可说。我亦不可说。

  若我异阴者。佛言。我异身异佛所不记。修多罗所不明。若我异阴者。亦可在阴中。亦可遍一切处。若在阴中。斫身时。破身时。我应可见。如蚊在优昙婆罗果中。破优昙婆罗果时蚊可见。我在阴中亦复如是。若我异身冷热触身。我不应觉知。复次若挑眼时。倍应见物。如是。诸根坏时。声香味触等。亦应觉知。如是。

  复次若我异身。从此身入彼身还来入身。如人从此屋入彼屋还入此屋。我异者应如是。

  复次我异阴者。我不应处处受生。若处处受生。应一念遍处受生。是故不应常在身中故。解脱难得。若处处行不应作业。若无业果亦无功业。亦无缚解亦无行禅。便应解脱。如是等不应。是故人异身语可遣。如是。

  三弥底部论卷上

猜你喜欢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傅大士偈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澄观
  卷第三十·普瑞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澄观
  复闽南佛化新青年会·太虚
  劝祛疑生信·印光
  卷二十八·佚名
  卷第四十七·德清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楚石梵琦
  评无乐器之音乐·太虚
  诸星母陀罗尼经·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一·法藏
  后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昂·唐圭璋

      昂字叔兴,王珪之侄,或云王珪仲孜之子。元祐五年(1090)生。重和元年(1118)进士第一人。绍兴二年(1132),秘书少监。除起居舍人,以疾不拜。改秘阁修撰,主管江州太平观。   好事近   催妆词   喜气拥朱门,光动绮罗香陌。行

  • 卷三十·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     明 冯惟讷 撰 吴第一 孙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大皇帝孙也景帝崩皓嗣位为晋所灭封归命侯】 尔汝歌 【世说新语曰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

  • 卷一百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 明 曹学佺 编 方外四 释护国【江南人大历僧】 归山作 諠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好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疎能挂冠窻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二七言古诗八范成大过松江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防干夜明灭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青鹢惊飞白鹭闲丹枫未老黄芦折谁将横笛呌苍烟无限惊波翻白雪洞庭林屋旧游处玊柱金庭路巉絶水仙逄迎掺

  • 帝纪第五 高宗纪·魏收

    斑宗文成皇帝,讳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长子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帝少聪达,世祖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年五岁,世祖北巡,帝从在后,逢虏帅桎一奴欲加其罚。帝谓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释之。”帅奉命解缚。世祖闻之

  • 卷二十四·连横

    艺文志台湾三百年间,以文学鸣海上者,代不数睹。郑氏之时,太仆寺卿沈光文始以诗鸣。一时避乱之士,眷怀故国,凭吊河山,抒写唱酬,语多激楚,君子伤焉!连横曰:吾闻延平郡王入台之后,颇事吟咏。中遭兵燹,稿失不传。其传者北征之檄,报父之

  • 卷之四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传第三十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察珲多尔济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裔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之五世孙父衮布为喀尔喀三汗之一号土谢图汗子三长即察珲多尔济嗣称汗

  •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陈寿

    (许靖传、麋竺传、孙乾传、简雍传、伊籍传、秦宓传)许靖传,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邵一同成名,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但两人私下感情颇不谐洽。许邵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

  • 恭帝纪·房玄龄

    恭帝名德文,字德文,是安帝的同母弟。初封琅王牙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安帝元兴初年(402~404),迁为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时,进位为太宰,加衮冕之服,用绿色印带。桓玄

  • 司勋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官人之勋级   勋级    文勋凡文职官员一品至五品应合授勋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正一品 【 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 【 柱国】 正二品 【 正治上卿】  从二品 【 正治卿】 正三品 【 资

  • 言毒篇第六十六·王充

    或问曰:“天地之间,万物之性,含血之虫,有蝮、蛇、蜂、虿,咸怀毒螫,犯中人身,〔谓〕获疾痛,当时不救,流遍一身;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食之凑懑,颇多杀人。不知此物,禀何气于天?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之中,有毒螫乎?”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张子抄释六卷明吕柟撰是编摘録张子之书以西铭东铭为冠次正十九篇次经学理窟十一篇次语録次文集而终以行状亦每条各附以释如周子抄释之例首有嘉靖辛丑柟自序称张子书存者止二铭正防理窟语録文集而文集又

  • ●牧鑑卷之八·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接人四(一)◆接人四(一)居官所接之人雖多愚嘗差其位考其跡而別之不過十二類足以盡之矣葢士夫小民吾所治之君子小人寮屬吏卒佐吾治之君子小人困窮則勢之弱者黠詐則質之偏者賓旅則以事過者貴勢

  • 卷一百五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飨燕礼仪礼燕礼【郑目録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于五礼属嘉礼 疏燕有四等诸侯无事而燕一也鲁颂于胥乐

  • 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佚名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

  • 南阳集·赵湘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湘著。此书是赵湘生平著述的汇集。赵湘的作品起初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其孙赵抃收集成册,由宋祁作《序》,欧阳修作《跋》。其后又一度失传,至清代已无法考其目次。《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

  • 虫蚀·靳以

    短篇小说集。靳以著。列为赵家璧主编的“良友文学丛书”第十五种。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12月初版。除《序》外,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没有用的人》描写一个在北伐战争中身任要职的人遭国民党政府通缉,躲在家中

  • 泾野子内篇·吕柟

    明吕柟撰。“泾野子”为吕柟号。其学以薛瑄为宗,是书乃其门人所编语录。二十七卷。包括云槐精舍语、东林书屋语、端溪问答、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鹫峰东所语等部分,大抵都系作者长期精研理学所得。《明史·吕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