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
──二十三年六月作──
第一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民国十九年在夏威夷岛──即檀香山──由日美佛教青年所创开;其时中国佛教徒虽被邀,以未有青年团体之组织而不曾参加。今第二次于民国二十三年在日本开会,亦即为第一次大会议决事项之一,故本年七月十八日至同月二十五日,开于日本之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乃根据第一次大会之议决案而施之实行者也。吾人展读其第二次大会之意趣,如所谓:
国际政局之危机,正在太平洋沿岸酝酿著,吾等青年佛教信徒,感危机于眉睫,羞袖手而旁观!敢以佛陀之名,纠合太平洋沿岸诸国之青年佛教徒,尊重各自民族的文化,相互攻究彼此亲善之理解,由佛教之联系的关系,进而谋国际的贡献。所谓世界文化之进展,与夫国际之亲善,实发生于国民相互之精神的融合,尤其赖我太平洋沿岸之佛教的信念而益能坚固的握手。吾等丁此盛会,清算往昔因袭退婴的旧佛教之弊,而助长其澎湃之新佛教的形态,预卜明日太平洋之运命以良好之影响,深信而无疑也。
吾等谋刷新佛教之教理、制度、事业等于其内;讨究世界之思潮动向与夫现下之政治、经济、外交于其外,如何施以佛教之工,进而以决行动纲领为己任!
吾人固不胜有其同情之感,而愿乘佛陀悲智光云而聚会于蓬瀛仙岛,以共策太平洋的太平。无如读到其准备会议员中、既次中华班长而有所谓“满洲”班长,并于大会要项,六、发送请帖至各团体,有‘B“满洲国”男女佛教青年团体,C中华民国男女佛教青年团体’之序列,而竟举世界各国咸不承认──尤其中国全国人民所绝对不承认的“满洲”,忽而居中华班之后,忽而加中华民国之前;若此而欲邀中国青年佛徒之出席该会,何异一面批人之颊而一面伸手令握?亦奚怪中国各地佛教青年缁素,虽分途接到其投来之请帖,皆不约而同的严词拒绝以退还!由此观之,则本年在日本所开之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又绝无中国佛徒之参预,已为决定之事实;而为之梗阻者,则为日本造成的所谓“满洲国”。要之、“满洲国”的这个鬼名不消灭,中、日国民即无“相互之精神的融合”可能。
虽这“满洲国”鬼名为日本当局所造成,非日本的佛教徒或佛教青年所能逃避,吾人不必举以责日本佛教青年;然在中国人观之,则日本人所谓“满洲国”,仅为中华民国完整领土之一角,故“满洲国”乃一全无形体的鬼名。中、日国民意识上的差别既如此之钜,而佛教徒又无以超脱各自国民的立场,成一超然的世界立场,则虽有佛陀的无我大悲心,亦曷由施之行事哉!
因此、吾人虽赞成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开第二次大会之意趣,而对其组织之方法,则殊不以为然。盖纵未能取消造成太平洋不平的焦点,亦应不依以为立场,而另从超脱的立场为出发点,乃能不与意趣自相凿柄而冲突。故吾人从无我大悲的佛陀精神,不禁对该会有如下的希望:
希望议决以后开第三次大会,当改变其组织,即区分为太平洋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则北美、南美、加拿大等,中部则夏威夷──布哇──、日本、台湾、菲律滨等,西部则华南、华北、蒙、藏、朝鲜、安南、暹罗、缅甸、锡兰、印度等,虽有地理上之区分,而纯以佛教意识为根据,别无国民的阶级的情念参杂其间,则所谓认清佛教之人类的使命及国际的情势,排除情执,支持净业,庶能有当!(见正信四卷五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五十一(第八诵之四)·佚名 读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太虚 卷一百一十八·佚名 最无比经·佚名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如卺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五卷·湛然 第九品·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序·三峰法藏 述(唐朝议郎行河南府告成县主簿徐锷撰)·佚名 卷第四(弥沙塞)·佚名 照明品第十·佚名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佚名 古家佛学答问卷四·范古农 卷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