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十九年十一月在重庆大学讲──
今天承贵校校长及李公度先生等招待,来贵校参观,很为荣幸!顷蒙李先生提及本人之志愿,然颇以未见诸行事为憾!佛法虽深广难测,据我所见到者,非离开世间而别有佛法之存在。佛法能普及一般人而为一般人立身处世之大经;将佛法原理见诸于人类或非人类、之实际行为,非是玄想空谈的。所以、提出“菩萨与公民”一题来讨论之。
想各位对于菩萨一名词与公民一名词联为一句,大抵以为奇异;因中国人心理上,久已误会菩萨为偶像之代名词,但其实不然。菩、即菩提,是觉义;萨、即萨埵,是有情义。凡具有情意知觉之人与非人等,皆名有情。所谓菩萨者,即有了觉悟的有情。质言之,即有了觉悟的人,根据了现今已有的觉悟而去更求进步以至最高的觉悟者,就是菩萨。纪念他为之立像,在于引起后人之景慕;如近来各国之立铜像,亦即此意。然若以菩萨义而征之于人类,如各位来此大学研究学问,是先有了普通学问的根抵,而来更求高深之学问的;如更发大志愿去求圆满彻底的觉悟,则亦即为菩萨。若已有觉悟之菩萨,欲更求最高深之觉悟,其出发点究竟何在呢?因菩萨之本身是有情,觉到一切有情皆同体性而平等的,因为、是同有血气灵性觉悟的。然人类与非人等一切自然界中之有情命者,以形类小有不同,而莫不演成互相吞啖、互相争杀之惨痛,菩萨因同他平等之关系,不期然而然的发起了普遍的悲愍心,誓欲为之解脱其苦恼。但如何方能解脱其苦以得到共同长久之安乐?观察此诸苦果从何而起?若谓自然是苦而不可救者,为悲观派之谬见;若见能安于痛苦,即谓非痛苦而不须救者,为乐观派之谬见;此皆落于边见,而实无救度之办法者。菩萨研究有情痛苦之由来,以为凡自然界,人为界,皆是结果,非凭空而有,亦非神所造成,更不是机械性的物质所构成,实实在在是因缘所成;而其因亦非单独之因,而为许多关系众缘所集合之结果,凡人类或非人类同没于自然界之痛苦中者,其因果正复如是。在许多因缘中,各各有情众生之心的活动,就是许多因缘中最重要之缘。如心中有了何种情感、意思,见诸于言行,即有种种事业之表现。故集成一切事事物物的众缘,又皆随心之力量以为变迁。其在心之活动态度上,若不曾认得清楚,即于万有变化与人类生存之道,无有深切之认识与真确的觉悟。于是凡有举动,皆不正当,而得到的反应,即为痛苦之结果。从此可知凡欲解除人为界与自然界之痛苦,非将各各有情的心变成一个觉悟心不可;而菩萨之所以为菩萨者,即由具有此觉悟。有情心之觉悟,其方法种种不一,但不同其他宗教、教人凭信一神便可解脱,佛法须使人人皆于自心上得到觉悟方能解脱。但菩萨欲令众生觉悟,而自己须先有很完全之觉悟,故须先求更进步乃至最高之觉悟。故其求最高觉悟之动机,在观有情同体平等而起了大悲悯心,由此乃确立求正觉心,依正觉之力乃能从实际上解除众生之痛苦,得大自由。如此、遂成为一个菩萨。菩萨之义既明,今应讲到公民了。中国政变已有二三十年之历史,其尚未能达到平等自由之目的,实因国人缺少了公民道德的原故,故今日中国国民最需要者,即为公民道德。若不能养成国人的公民道德,无论军、政、实业等变化至如何程度,而欲建近代的国家社会,终无安定之一日。在中国以前之情形,从人的方面来讲,多数农民及工民、商民皆有大家族之组织,只知各顾身家,凡国家政治、地方公众之事,概视为毫无关系,以为一切自有皇帝与官绅去作,纵欲去作亦不可能,其无国家社会观念者如此。然现在之国家,乃人民建立之民治国家,人人皆有国家的、社会的关系。欲建立此民治的国家社会,必须先养成公民道德为根本之要素。而公民道德之第一点,须知全国民众是同体平等的,皆视为同胞兄弟一样。有了此心,无论一举一动皆当以国家社会之公众利益为前提;凡起心用事,皆从此心发出,则即成具体而微之菩萨行为,亦即成为公民之道德了。如此、则全国人民可无相争相斗之痛苦,而生起同情博爱之心以解除痛苦,而得到种种利益安乐;其全国人民之利益既以达到,而我之利益亦自在其中。然由此博爱心上,又当进求种种学问知识,以养成各种实际能力,向国家社会去实行各种为全体人民谋福利之事业,如此、乃完成公民道德。若人人有此公民道德,自能实现民治之国家社会。然而中国之旧习惯积染甚深,欲养成此公民道德,实非易易。若能从研究佛法得到了一种菩萨的人生观,则方知实现公民道德并不困难:故我们今日最需要的,在从菩萨的人生观去修养公民道德。(见海刊十二卷六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卷·佚名 第一 蕴相应·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卷之三十五·别庵性统 卷第六·李遵勖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大雲初分电转健度第十三·佚名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卷四·佚名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四·佚名 关于近人辨证法的讨论·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卷·佚名 密咒圆因往生集·智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