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十

  顺治十二年。乙未。三月。丙戌朔。喀尔喀部落丹津喇嘛车臣汗等、贡驼马方物。宴赉如例。

  ○丁亥。谕吏部等衙门。朕屡经降谕求言。祗因兵民疾苦、积弊丛生。内外大小诸臣。必有嘉言良策、可佐治平。是用广咨群议、聿备采择。浮泛雷同、切戒勿进。近览章奏。求其整顿补救之方、详明切实者、寥寥无几。大率巢□刀袭旧言、虚应职掌。甚至私心报怨、阻挠成法。风影妄谈、揣摩生事。既无关于政务。又罔益于兵民。甚负朕虚怀求言至意。自今以后、凡有敷陈。必实切国家之大政。确指兵民之利害。方许进奏。毋得浮泛雷同、妄行渎奏。尔部即传谕严饬行。

  ○大学士党崇雅、将回籍、谒上于南苑。上赐衣、帽、鞾袜。谕曰。卿今辞朕归籍。不能复见朕矣。抵里后、服朕赐衣。即如见朕。崇雅泣下。奏曰。臣因年老不能效力于皇上。引例辞归。念此衰朽余生、有何报效。复蒙皇上破格优待。加以宠锡。臣更何言。臣老矣。生既不能图报。惟衔结圣恩于地下耳上命坐赐茶饭。仍谕临行时、再来陛见。

  ○戊子。升刑部左侍郎戴明说、为户部尚书。

  ○免湖广石门县十一年分蝗菑额赋。

  ○初户部右侍郎赵开心、以饥民流离可悯。请暂宽逃人之禁。以靖扰累。以救民命。奉上□日、逃人甚多。缉获甚少。何策而令不累民。又能速获逃人。着令回奏。至是、开心疏奏、严逃人者、一定之法。救流民者、权宜之计。闻近畿流民载道。地方有司、惧逃人法严。不敢容留。势必听其转徙。若将逃人解督捕衙门。暂宽其隐匿之罪、以免株连。则有司乐于缉逃。即流民亦乐于举发。而逃人无不获矣。得上□日、逃人之多、因有窝逃之人。故立法不得不严。若隐匿者、自当治罪。何谓株连。赵开心两经革职。特与赦宥擢用。不思实心为国。辄沽誉市恩。殊失大臣之谊。着降五级调用。

  ○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李荫祖疏报、烈妇、唐县生员刘蕙妻李氏。蕙病、祷天。愿以身代。蕙殁誓死以从。绝粒数日。自缢柩前。时年二十二□山戊不□。请照例旌表章下所司。

  ○庚寅。升他赤哈哈番曹邦、为户部启心郎。

  ○陕西西安府属、陨霜杀麦。

  ○裁在外文武各官修署铺垫执事等项银两十分之八。着为例。

  ○壬辰。谕兵部。朕承皇天眷命、统一寰区。满汉人民、皆朕赤子。岂忍使之偏有苦乐近见诸臣条奏、于逃人一事、各执偏见。未悉朕心。但知汉人之累。不知满洲之苦。在昔太祖太宗时。满洲将士、征战勤劳。多所俘获。兼之土沃□山戊不□稔、日用充饶。兹数年来。叠遭饥馑。又用武遐方。征调四出。月饷甚薄。困苦多端。向来血战所得人口、以供种地牧马诸役。乃逃亡日众。十不获一。究厥所由、奸民窝隐。是以立法不得不严。若谓法严则汉人苦。然法不严、则窝者无忌。逃者愈多。驱使何人。养生何赖。满洲人独不苦乎。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方惬朕怀。往时寇陷燕京。汉官汉民、何等楚毒。自我朝统率将士入关、翦除大害。底于敉宁。即今边隅遗孽、残虐百姓。亦藉满洲将士、驱驰扫荡。满人既救汉人之难。汉人当体满人之心。乃大臣不宣上意、致小臣不知。小臣不体上心、致百姓不知。及奉谕条奏兵民疾苦。反借端渎陈。外博爱民之名。中无为国之实。若使法不严而人不逃。岂不甚便。尔等又无此策。将任其逃而莫之禁乎。朕虽凉德、难几上理。然夙夜焦思、不遑暇逸。惟求惠养满汉、一体沾恩。以副皇天降鉴、祖宗委托。尔等诸臣、当遍晓愚民。咸知朕意。方是实心报主。毋得执迷不悛。自干罪戾。尔部即传谕各官、刊示中外。

  ○以阿达哈哈番傅尔虎、为刑部理事官。

  ○以从征精奇尼哈番李本深、为右都督、充经略左标提督总兵官。左都督南一魁、仍以原衔充经略前标总兵官。升都督佥事胡茂祯、为都督同知、充经略后标总兵官。

  ○江西督粮道周日宣、以漕船被盗焚劫。降三级调用。

  ○癸巳。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奏言、九经首重修身。次尊贤。即继之曰亲亲也。敬大臣也。如睿王、以亲则皇叔也。以臣则贵戚之卿也。以功则元勋也。昔太宗任以心膂。托以大事。我皇上定鼎之后、赞辅皇猷。抚绥中外。勤劳一生。及身没之日、群议蜂起。论其罪、固有难辞。而原其功、亦不可泯。我皇上以天地为心。若宥其罪而录其功。笃亲亲之谊。隆敬大臣之典。修其陵墓。俾得沾恩命于九京。不惟上慰太宗在天之灵。且有以鼓励大小臣工之心矣。疏入、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斟酌密议具奏。

  ○裁浙江操捕都司一员。定海卫、临山卫、观海卫、盘石卫、右中前后四所。冒国卫、松门卫、海门卫、金乡卫、海宁卫、中前后三所。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噶尔哈图弟拜他喇布勒哈番丹代袭职为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等精奇尼哈番马喇希子马尔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图拜子阿南丹、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张泰子蟒、阿济赖子海都、一等阿达哈哈番张弩叔之孙哈喇尔代、布丹子蚌苏里、夸占子喇占、堂苏兰巴图鲁子奇牙纽、二等阿达哈哈番阿都堪伯之孙料灵阿、多洛弟之子巴拜、任守器子杰、刘嗣宣王继先、三等阿达哈哈番艾密习理子常舒、常习布弟舒淑、胡班叔之孙额布痕、盖都子噶尔汉、苏雅子苏赫宜尔赛孙讷敏、李虎子荣登、莽嘉子通加、苏尔都子伍尔杜、毕赫讷弟毕弩、法喀兄子阿尔赛、敦多子外他库、高先臣叔万良、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谭图兄子巴颜、俄齐里弟察浑、音达浑子罗敏、祖云龙子光璞、陈逢泰子可俊、拜他喇布勒哈番图世海子满辟、朱克世图子永功、拖沙喇哈番伍喇泰孙绰世希、阵亡二等阿达哈哈番吕可升子朝良、祖伏旺兄子光齐、王茂明子章、老病致仕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高奎子拱宸、各袭职。

  ○三等阿达哈哈番库勒讷得罪、削其本身拜他喇布勒哈番。其所袭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孙巴拜袭替。

  ○甲午。谕吏部。朕爱养诸臣、视同一体。原欲其实心为国、共图治安。是以屡次训诫。常恐尔等胸怀偏私、陷于罪戾。至训诫不改、则爱养之道亦穷。国宪具存。岂能曲贷。即如逃人一事、屡经详议。立法不得不严。昨颁谕上□日、备极明功。若仍执迷违抗、偏护汉人。欲令满人困苦。谋国不忠、莫此为甚。朕虽欲宥之弗能矣。兹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尔部即传谕通知。

  ○裁山西操捕都司一员。宣镇万全巡捕都司一员。大同管屯都司一员。

  ○乙未。调兵部左侍郎李呈祥、为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转刑部右侍郎袁懋功、为本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周亮工、为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卿王尔禄、为刑部右侍郎。

  ○以正红旗满洲拜他喇布勒哈番满辟、为甲喇章京。

  ○丙申。大学士党崇雅、濒行。赴南苑陛辞。上召见。赐茶。温语慰劳、良久。命大学士车克送之。

  ○裁陕西西安左卫右所。右卫中所。中卫、岷州卫前后二所。潼关卫、洮州卫左前后三所。平凉卫、庆阳卫、靖远卫左右中后四所。固原卫、河州卫右中前后四所。秦州卫后所。兰州卫左右后三所。临洮卫右中后三所。汉中卫右所。及河东所。以甘州中护卫、归并兰州卫。

  ○礼部议覆、吏部启心郎苗澄韩世琦疏言、八旗下子弟。应于每旗选兼通满汉文义者各一员、令其教习。三年考核一次。如果教习子弟有成。多蒙任用者。即将教习之员、升迁纪录。如不尽心教习子弟、以致不堪任用。其教习之员、听吏部议处。庶八旗子弟、皆兼通满汉。足充任用。而教习亦各知所惩劝矣。从之。

  ○丁酉。吏部遵谕议奏、在外官员应升州县者。其身言书判、无从考察。今后凡司府首领、州县佐贰、及教职等官中、有堪任上等者。该督抚巡方特荐。臣部覆核无异。方升上等之缺。其寻常俸满有荐、应升州县正官者。旧人不论科目。汉人进士举人、俱以中缺补用。其俸满无荐者。旧人及汉人进士举人并贡士、俱以下缺补用。从之。

  ○戊戌。以殿试天下贡士。命大学士车克、额色黑、学士叶成格、能图、石图、禅代、张长庚、麻勒吉、铿特、祁彻白、侍郎、苏纳海、觉罗额尔德、恩格德、觉罗科尔昆、郭科、启心郎对喀纳、通政使喀恺、大理寺卿吴库礼、充满洲读卷官。侍读学士索诺木、侍读穆成格、充蒙古读卷官。大学士金之俊、王永吉、成克巩、傅以渐、学士张悬锡、胡兆龙、梁清宽、李霨、詹事陈爌、尚书李际期、侍郎卫周祚、王弘祚、李呈祥、袁懋功、左都御史龚鼎孳、通政使朱鼎延、大理寺少卿霍达、充汉读卷官。

  ○予大学士冯铨母范氏、祭葬如例。仍加祭二次。

  ○庚子。策试会试中式满洲蒙古贡士查亲等五十人。制策曰。朕惟平治天下、莫要于综理政事。政事之本、在六部各有专司。如得贤才、则寮采奋庸。庶务修举。而万民康济矣。今欲痛改夙弊、犹未尽除铨法混淆。赋税逋欠。士习日颓。武备不实。刑狱沉滞。而虚糜未省此其法未尽善欤。抑奉行者犹未得补偏救弊之要欤。尔等其抒衷尽言。毋巢□刀袭。毋缘饰。朕将亲览焉。汉军及汉贡士秦鉽等四百四十九人。制策曰朕惟古治之隆。政教彰明于上六府孔修。黎民于变。四岳、九官、十二牧、协恭和衷。股肱良而庶事康。猗欤盛哉。朕今夙夜图治。与大小臣工、讲学议政。冀登上理。而纪纲犹有未振。法度犹有未张。赋税考成、非不屡加申饬。而官吏之耗蠹尚滋。盗贼巢□刀抚、未尽合乎机宜。而小民之安枕无日。其故何欤。揆厥所由、良以凡百有位、偏私难化。瞻顾情面者多。实心担当者少。兹欲重新整顿。大破积习。俾各兴事慎宪。共矢公忠。何道而可。从来有治人。无治法。岂非人存则政举。而用人为理财之本。知人尤安民之要欤。尔诸士怀家修而际廷献。其详切敷陈。以真学问为真经济。毋事浮袭。朕将采择而施行焉。

  ○是日、谕内三院。今科殿试。较往科更宜虚怀详慎、一秉至公。兹命尔等读卷。务体朕求贤若渴至意。各官所阅试卷、粘贴浮签。止书次第。不必书各官姓名。以除师生陋习。其各拟首卷、密封进览。九卿等官、恐取卷好尚不同。尔等仍通加详阅、期拔真才。用光大典。

  ○以镶红旗宗室巴思汉、为满洲固山额真。

  ○以甲喇章京沙世悌尔、为理藩院侍郎。

  ○调兵部右侍郎黄徽允、为本部左侍郎。升宗人府府丞原毓宗、为兵部右侍郎。通政使司左通政曹溶、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少卿霍达、为大理寺卿。

  ○调福建巡抚佟国器、为南赣巡抚。南赣巡抚宜永贵、为福建巡抚。

  ○初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各上疏称颂睿王元功。请复爵号。修陵墓。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斟酌密议具奏。至是、王等议、长庚疏言、太宗创业盛京。同事诸王、俱树勋劳。而睿王之功为冠。太宗上宾之后。睿王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坚持盟誓扶立皇上、鞫躬任事等语。查太宗创业、遴选诸王。六曹各设一王。分猷以亮庶务。从未曾以睿王功大、推为冠首。此其欺诳者一也。即太宗宾天之后。两旗大臣、叔和硕郑亲王、与睿王及诸王等、共推皇上御极。原非睿王独效忠诚。此其欺诳者一也。又言奸人煽惑。离间骨肉。如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私谋拥戴。睿王乃执持大义。立置典刑。查阿达礼硕托之伏法。原非出于睿王之忠诚。当皇上御极。远迩归心。诸王、贝勒、大臣、对天盟誓。各矢报效。不意阿达礼硕托不轨。谋于礼亲王。礼亲王差谕睿王。言词迫切。睿王惧罪及己、是以出首。此其悬揣。妄言者一也。又言睿王奉命统兵、收拾明疆。大权在握。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彼时皇上冲龄、远在盛京。彼若肆然自帝、谁能禁之而乃先驱绥定肃整銮舆。恭迎皇上、登御大宝。查睿王克取明疆、并非秉权独往。当我朝有故之秋。仍行征讨。爰命叔和硕郑亲王、率兵攻克山海关外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凯旋之后、闻流寇攻陷燕京。乃公议叔和硕郑亲王居守。以佐理皇上机务。而遣睿王出师往取燕京。彼时燕京、不过一空城耳。有何伟绩乎。克城之后、遂目无郑亲王。既坐收金帛。更专擅威权。国家此际、岌岌乎殆矣。夫燕京一城。即他王攻取、亦势在必克。此其妄援欺诳者又一也。又言睿王初薨、尚无异议。为时无几、朝论纷起。论罪削爵。毁灭过甚。查睿王亡后、恩礼甚渥。伊之近臣苏克萨哈、詹代、穆济伦、将伊王私匿御用东珠数珠黄袍等件、并不法等情出首。审实始行追夺爵号。何谓朝论纷起。毁灭过甚。此其欺诳者又一也。又言询之故老。听之传闻。前后予夺之间。似不相符。查长庚分属新进。所询故老何人。所得传闻者又是何人。又言肃王妃渎乱一事、愆尤莫掩。然功多罪少、应存议亲议故之条。查睿王将肃王无因戕害。收其一妃。又将一妃私与伊兄英王。此罪尚云轻小、何罪为大。睿王议亲、是矣。肃王又皇上何人、独非亲乎。明欲变乱国法、巧为引议耳。又言睿王私匿帝服御用等物。必由彼传谕织造早晚赍送进御。彼时暂贮王府。不可与一切私匿御用者、同例而议。窃思进上御衣、暂停王府、情或有之。但睿王专制帝服、随身备用。及至死后、伊宠妃吴尔库尼、将黄袍交与詹代、密属送至柩内。此并非暂贮之物。詹代等首告搜出。此又其欺诳者一也。又言方今皇上宵旰求宁。而水旱相继、似同风雷之警。或其中不无冤抑。伏思睿王在日、岂无水旱之虞。即今日亦无风雷之警。何得以金縢比拟。此又其妄引之罪一也。又言赐之昭雪、复其爵号。一以彰太祖之有子。太宗之有弟。皇上开创之有臣。且以见太宗知人之明。并以励诸王作忠之气。幽明交感。灾眚可弭。率皆狂惑之心。悖妄之语。起衅倡乱。大干国纪。至于援引成王周公事迹、以比睿王。尤属乖谬。夫武王继商而立。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特命周公摄守国政。而睿王摄政。曾奉有太宗之特命乎。周公诛管叔、放蔡叔于郭邻。以其同武庚叛也。肃王亦曾有叛情乎。且睿王图肃王之元妃。又将一妃给伊兄英王。周公曾有此行乎。睿王与伊奸党同谋。离间皇上侍卫、勒幸伊家。周公又有此行乎。睿王以避痘为名、奉皇上远幸边外西喇塔喇地方。侍卫不及百人。又乏扈从之兵。时经长夏。势甚孤危。周公又有此行乎。睿王盖造伊府、及伊弟豫王、与英王子劳亲第宅。糜费帑金数百万。以致兵饷空虚。给与他物抵充。周公又有此行乎。睿王于海子内、起建避痘处所。私动内帑。擅差部员。苦累官工。夫皇上一切营建、止用内府工匠。而睿王私役官工。周公又有此行乎。尤可异者。睿王欲离皇上、私与所属党臣定计。驻劄永平。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未至而身亡。又太宗时英王被论。因罚出公遏必隆等三牛录。及甫至燕京。睿王擅将此三牛录取还英王下。又将黄旗下刚林、何洛会、巴尔达齐三族。取入伊旗下。又皇上六近臣、曾各盟誓效忠皇上。而睿王逼勒败盟。又毁坏太祖太宗定例。于八旗遴选美女、取入伊家。又败乱国体遣使于新服喀尔喀处、求取有夫之妇。又滥费公帑。将织造江南苏杭缎疋、不入公家、匿为己有。充赏比幸。种种不法情状。众目共见。其余琐细败检之事、不可胜计。昔周公敬承王命。上合天心。矢忠摄政。辅佐成王。成王少长。稽首归政。终身克尽臣道作周孚先。是以成王追崇功德、永锡爵土。今睿王方入燕京。逆天专政、肆行无忌。至皇上茂龄、仍不归政。篡迹彰着。天厌其恶、不终其年。似此罪魁、且言功侔周公可乎。此辈阳应求言。阴图构乱。违天悖上。紊乱朝纲。煽惑国家。情罪甚大。虽当开言路之时、难以宥免。许尔安疏内情辞、与彭长庚无异。请敕该部、将彭长庚、许尔安、各革职拏问重拟。议入。得上□日、彭长庚、许尔安革职。着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从重拟罪具奏。

  ○福建巡抚佟国器、获同安侯郑芝龙、与其弟鸿逵、子成功、交通私书。羁其使。具疏封进。下兵部密议。

  ○厄鲁特部落杜喇尔浑津台吉、具表。贡驼马。

  ○辛丑。添设銮仪卫主事一员。笔帖式六员。

  ○壬寅。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门、坤宁门、<监-皿立>柱。遣官祭司工司门之神。

  ○三等镇国将军苏赫卒。谥怀思。

  ○免湖广郧阳襄阳府属州县卫所十一年分寇灾额赋。

  ○癸卯。降补原任兵部右侍郎刘令誉、为太仆寺卿。

  ○大学士冯铨再疏、乞以母丧守制。不允。

  ○甲辰。赐殿试满洲蒙古贡士图尔宸等五十人。汉军及汉贡士史大成等、四百四十九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以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索尔和弟敖塞、袭职。

  ○兵部尚书张秉贞、引疾乞休。不允。

  ○乙巳。谕吏部。太子太保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管吏部尚书刘正宗、仍以太子太保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回院办事。

  ○丙午。赐读卷执事各官、及新进士、恩荣宴于礼部。

  ○升通政使司右通政高景、为宗人府府丞。

  ○丁未。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议奏。续顺公沈永忠、统率重兵。保障西南。受兹重任。不能鼓舞将士、堵御逆贼、固守地方。一闻沅、靖、武岗失陷、遂退回宝庆长沙。丧师失地、贻误封疆。按律当斩。但永忠曾偕伊叔志祥投诚功大。应免死、削爵为民。其公爵准与伊弟兄承袭。从之。

  ○初、兵科副理事官孙兰、疏请委用郑芝龙于东南。否则令其子弟。赴经略军前援巢□刀。至是、工科他赤哈哈番土克善参奏。孙兰与芝龙通谋。悖逆欺诳。应拘讯治罪。章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密议。寻议、孙兰条奏、明为芝龙求脱。应论斩。籍没妻子为奴。上命监候。免其籍没为奴。

  ○戊申。赐一甲一名进士图尔宸、史大成、袍帽鞾袜。及诸进士折钞银两有差。

  ○裁湖广黎靖、镇偏、宝庆城守等营。及中左二路兵。共三千六百名。

  ○己酉。一甲一名进士图尔宸、史大成、率满汉诸进士、于天安门外、上表谢恩。是日、上召见图尔宸、查亲、索泰、史大成、戴王纶、秦鉽等于南苑。各问年齿旗分籍贯。赐坐、赐茶饭而遣之。

  ○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彭长庚、许尔安、妄称睿王元功渎奏。长庚应论斩。立决。家产籍没。妻子为奴。尔安亦论斩。立决。尔安之父定国投顺有功。所袭世职、应与他子承袭。其家产给与袭职之子。奏入。得上□日、睿王、逆天擅政图篡、种种不法。彭长庚、许尔安、乃敢称颂元功。悖逆紊乱。情罪重大。本应正法。但系奉上□日条奏之时。姑免死、着流徙宁古塔地方。彭长庚家产籍没。许尔安父定国、投顺有功。世职准定国他子承袭。家产给与承袭之人。

  ○和硕郑亲王等议奏。胡章捏款诬害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与诬告凡人不同。情罪重大。应立绞。得上□日、胡章所诬。未至死罪。遽坐以死、律无正条。朕心不忍。着免死革职。永不叙用。

  ○庚戌。谕吏部。铨政关系重大。清直练达、乃称厥职。王永吉、着加太子太保、以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管吏部尚书事。

  ○降调山东巡抚候补参议夏玉、以托疾规避。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照参议降二级。

  ○山西巡抚陈应泰疏报、所属州县卫所十一年开垦民屯荒地、共四百八十三顷有奇。下户部。

  ○辛亥。厄鲁特部落杜喇尔浑津阿里录克三拖因等、贡驼马。宴赉如例。

  ○内翰林弘文院编修张应桂条奏、请旌故明兵部侍郎左懋第。及宽懋第兄懋泰遣戍之罪。以其妄言混渎。降二级调用。

  ○和硕郑亲王等议奏、李裀擅将人定例、妄请轻减。应行治罪。虽律无正条。而其条议情由、甚属可恶。允宜处死。但系奉上□日条奏之时。姑从宽典。应责四十流徙宁古塔。得上□日、李裀免责、折赎、流徙尚阳堡。

  ○壬子。谕礼部。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自明季扰乱、日寻干戈。学问之道、阙焉未讲。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经学道德经济典故诸书。务须研求淹贯。博古通今。明体则为真儒。达用则为良吏。果有此等实学。朕当不次简拔、重加任用。又念先贤之训、仕优则学。仍传谕内外大小各官。政事之暇、亦须留心学问。俾德业日修。识见益广。佐朕右文之治。

  ○癸丑。谕内三院、朕惟自古帝王。勤学图治、必举经筵日讲、以资启沃。今经筵已定于文华殿告成之日举行。日讲深有禆益。刻不宜缓。尔等即选满汉词臣、学问淹博者八员。以原衔充日讲官。侍朕左右、以备咨询。仍传谕礼部、速择开讲吉日以闻。

  ○厄鲁特部落阿巴赖诺颜等、贡马。宴赏如例。

  ○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王永吉、疏辞宫保。不允。

  ○兵部督捕右侍郎梁清远、请假迁葬。允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魏兰根 崔?(子瞻)·李百药
  卷之六十一·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二·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纪昀
  六二五 谕着现充四库馆誊录之各省生员归入皿字号应顺天乡试·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七·阿桂
  经幄管见卷一·曹彦约
  《二十自述诗》序·李叔同
  嗣圣·周绍良
  周嘉谟传·张廷玉
  孝宗本纪·张廷玉
  卷三十八·阿桂
  晋纪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273)·司马光
  食货六六·徐松
  刘少岩·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董康

      ○易水寒·雜劇   明餘姚葉憲祖所撰。憲祖、字美度。別號六桐。塡詞別號曰檞園。萬曆己未進士。官至廣西按察使。善塡詞。街談巷語。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花晨月夕。徵歌按拍。一詞脫稿。即令伶人習之。此劇

  • 第廿二折 毁祠·李玉

    【番卜算】[净、外、旦扮各色人,奔上]列位阿,走阿,走阿!向山塘急奔,向山塘急奔。冲天公愤,今朝始泄心头闷。我们苏州百姓,只因魏太监这千刀万剐的,要谋王夺位,害了许多忠臣,拽死了周吏部,又屈杀了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人人切齿,

  •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魏徵

    膝穆王瓒,字恆生,一名慧,高祖母弟也。周世以太祖军功封竟陵郡公,尚武帝妹顺阳公主 ,自右中侍上士迁御伯中大夫。保定四年,改为纳言,授仪同。瓒贵公子,又尚公主,美姿仪,好书爱士,甚有令名于当世,时人号曰杨三郎。武帝甚亲爱之。平

  • 御制题金版贞观政要·吴兢

    御制题金版贞观政要 好名曾昔议文皇三代下名好亦臧言不以人废如是书原同帝范之蘉吴兢采辑质文备梁肃锓行劝戒详几度披芸钦古鉴宁徒玩纸墨精良 【右一首谨依御制诗二集恭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丁亥朔命教习庶吉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罗万化延绥巡抚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贾仁元各回部管事○三边总督叶梦熊题宁贼荡平皆出 圣断庙谟谁敢欺 陛下欺 上天以要功希宠者臣奉敕书曰宁夏哱承恩据

  • 卷之一千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昔班传·宋濂

    昔班,畏吾人。其父阙里别斡赤,闻太祖北征,领其部队来投顺蒙古。昔班在世祖即位前就在其王府内效力,命他掌管必..赤。中统元年(1260),任真定路达鲁花赤,后改任户部尚书、宗正府达鲁花赤。阿里不哥反叛,世祖命他到河西去督运军

  • 天方性理图传卷首·刘智

      第一章  总述大世界造化流行之次第  最初无称,真体无着。唯兹实有,执一含万;唯一含万,妙用斯浑;唯体运用,作为始出(昭徽经)。真理流行,命昭元化,本厥知能,爱分性智。一实万分,人天理备,中含妙质。是谓元气。先天之末,后天之

  • 卷三·李衡

    一日召对选徳殿.奏事毕.上因与论禅.乃奏云所谓禅之说.儒家亦有之.但今人只于释氏留意.殊可怪.昔周公亦坐禅.惟孟子能知之.上愕然.又徐奏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岂

  • 提要·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经本义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经本义十七卷国朝蔡德晋撰德晋字敬斋无锡人是书前十六卷皆本经第十七卷附吴澄所辑逸礼八篇皆引宋元明以来诸家之说与注疏互相

  • 卷二·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二     宋 吕祖谦 撰庄公齐小白入于齐【九年】会于鄄齐始霸【十五年】庄九年齐桓公自莒入齐十五年始霸乡者说左传须分三节看五霸未兴以前是一节五霸迭兴之际是一节五霸既衰之後是一节五

  • 四书正误卷六孟子下·颜元

    离娄井田、封建、庠序,先王之规矩六律也。战国之君臣处士,别有种种富强、捭阖、纵横,卒致秦、汉以后如彼,而尧、舜、三代之仁政斩焉扫地矣。孟子一生苦心,谆谆成法,读此及王道诸章,令人扼腕太息。三事、六府、六德、六艺,圣人

  • 如来赞叹品第六·佚名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於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

  • 三重法界观·太虚

    ──十一年春作──一 三重法界义  二 观圣教三学  三 观佛华三法  四 观法相三性  五 观天台谛观  六 观贤首法界华严宗立四重法界:一、理,二、事,三、理事无碍,四、事事无碍,而统以一真法界。今以其所言

  • 卷第九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已下至我唯知此一解脱门於此段中

  • 百城烟水·徐崧

    区域志。清徐崧、张大纯辑。九卷。崧有《大兴徐氏三种》已著录。大纯字文一,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徐氏好游览,出必囊书载笔,以所录见闻,辑而成篇,未终而卒,托其好友大纯续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加编辑,补缀完书。

  • 周易象旨决录·熊过

    明熊过撰。七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颇取汉代《易》家重视《易》象之说,并对《周易》经传文字、音义多有考证辨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

  • 御定全唐诗·佚名

    九百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定。此集为唐代诗歌总集。又称《全唐诗》。系清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在曹寅组织下奉敕,以季振宜《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