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
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美善前途发展,发展最圆满了就是佛。佛称两足尊,即是福、智的满足。换言之,即道德、智识都满足,达到最高人格之表现。并将佛在心境上所证明到的宣说出来,使人人共闻共知,成为一个究竟改善人类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但现今的中国,经过了许多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更加以最近之日寇、红匪,国民都在灾患困难中过日子。现在所最须讨论研究的,也就是怎样解除国民灾难,而使之改善、向上,进步的文化了。但要晓得,近代中国的灾患,乃从整个的外患而来。这种外患,把全国打得落花流水,并非偶然的事,实为近代列强的立国精神,对于善弱的国族所必至的趋势。所以、要想解除其困难很不容易,因为四方八面外来的侵略,除非中国也变成近代国家,方能外抗而内安。然要建立近代的国家,但有现代军事、政治是不成功的;要有现代军政,先要有近代国民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能力才可以。否则、如要生痨病的人举千斤之鼎,不但不成功,反之把鼎敲破,把人压死。所以、中国三四十年来,越救越乱,就是不知道从国民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能力上、去培植进步的缘故。再深进一层观察,觉得在经济上救,还是不成功的。近察中国民族性,很抱悲观;由城市以到乡村的男女,都受了西洋物质繁华的诱惑,把全副精神化成奢淫的欲望,并且还要不劳而获侥幸的、现成的,以填满他的欲望,由此,乃专以巧诈欺骗,为得到非分享受之手段。这种的风气习惯一成,就是二人的团体都结不起来了!既无二人以上可以彼此诚信,注重公共利益,遂令为公共利益的心愈加其狭小。从前还能为家族,现今只为个人,成为极端的自私发展。在如此整个民族堕落的状况之下,只有消耗社会的经济力,减少国民的生产力,万万没有增进国民生产经济力的希望。我们中国向来以农业立国,到今时不但五金、木材、布疋、器皿、都用外国货,就是米面都要靠外国输进,其余、更不必说了。既没法去培养国民生产力,军事、政治、就无从建立。所以中国民族,现已走到绝路,决非少数贤者所能挽救!因为到现在,差不多要做一个好人,都要偷偷地去做了。但如果全国人各各都负起责任来,深深觉悟,痛改前非,下全国民道德的动员令,以为对治国民痼疾的方法,笫一、就是尚俭朴,将外来物质浮华的欲望减轻,方可以保存一点生产资本;第二、要勤劳,乃可使生产的经济力量得以进步。虽然、这若仍使用欺骗的心,难竟其功,所以第三、要诚实,务使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乃能得彼此间之相信。去做公共事业,把私心减小,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所以第四、要为公。将此心理推广到一县、一省、一国,不但建立近代的社会国家,且并可为国际一种向上进步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并非纸上之文化,口头上的文化,要在实际上去做到的文化。现在、中国从外国输进来的新思潮,简直把全国思想界弄得五零八落,你说是道德,他说是罪恶,你说是改善人类的生活,他说是阻碍社会的进化,邪说风行,使国民堕落,道德只成了一种空谈,没有办法。
各位要在此办法当中找出路,佛法才为唯一的需要。我今天讲:“如何建设国民的道德标准”,就是怎样把人类的道德标准确立起来。道德基础巩固起来,要有一种最圆满学说,能立能破,方能使人类必需的道德原理成功,开扬不可磨灭的真理。在佛法中,可以提出很简单的二种观念:一、众缘主伴之互成:无论什么万事万物,有为主的主因,有为伴的助缘。如这张木桌,木为主因,再加人工等等为助缘,有众缘互相的关系,才成此一桌,宇宙间真很复杂,有各各主因之主,有各各助缘之伴,成为事事物物一种东西。以及一个人也如此,需要许多相关系的助缘:如呼吸空气、水土、阳光等,都是助人生存的要素,你若把这普遍的众缘破坏了,结果自己非灭亡不可。由此看来,人非为公去私不可,这是普遍的原理,宇宙的大法。要为公,便不可互相欺骗,各人勤俭,若如此做去,方有办法。第二、唯识因果之相续:凡人经过许多行为,都蓄为心中习惯,若是一种不好的业,一定结不好的果。这、各人反省内心一下,就知道了。有时良心发现,想将一种不好的行为改变,但习惯已成,一时难改。个人如此,而社会国民心理亦然;恶风习既成,虽有一二贤者,亦难挽回。近来的人做事,只问目的不问手段,为罪恶之大源;以为只要达到目的,虽杀人放火而不顾。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若明白佛法,不种善因,不得善果,要实现其良好之理想,必须建立人生道德的基础,当下就成为良好的行动,将世界邪说之风扫尽无余,方能建设道德文化。这种文化,才不是纸上空谈的文化!(见海刊十三卷十期)
猜你喜欢 佛祖统纪叙·志磐 第七十五則 烏臼屈棒·胡兰成 卷十·佚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不空译)·佚名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 续附·道宣 书复仇以上之后·太虚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五·昙旷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有为品第一·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一卷·圆照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朱棣 卷第十八(第三诵之五)·佚名 卷第七·普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