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掌珍论卷上

    清辩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正发无上菩提大愿。等观世间。常为种种不正寻伺。纷扰暴风乱心相续。邪见罥网之所罥网。生死樊笼之所樊笼。无量忧苦毒箭所射。诸有所行皆离明慧。故我依止如净虚空。绝诸戏论寂静安乐。胜义谛理悲愿缠心。不忍见彼众苦所集。为欲解脱自他相续烦恼固缚住无退坏。逾于金刚坚固轮围。增上意乐誓处无边。生死大海不惮其中。所受无量众苦灾横。发金刚喻不坏精进。为正开觉如是观察。要证出世无分别智。方能正知先所未了。一切有情聚根胜解界行差别。及能破裂自他相续所起一切有习无习众苦根本烦恼罗网。亦能为他起真誓愿。坚固受持大士戒行。然证出世无分别智。要须积习能坏一切邪见眼瞙无倒观空安膳那药。如是积习无倒观空安膳那药。要藉能遣一切所缘自性闻慧。由是或有依广文义正决择门。已入法性数复勤修胜进加行。于广文义决择现前。甚大劬劳心生懈倦。或有虽复未入法性而是利根。为欲令彼易证真空速入法性故。略制此掌珍论。

  真性有为空  如幻缘生故

  无为无有实  不起似空华

  于自他宗计度差别虽有众多遍计所执。然所知境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以诸愚夫不正觉了胜义谛理有为无为无颠倒性。妄执诸法自性差别。增益种种邪见罥网。如世有一无智画师画作可畏药叉鬼像。或女人像。眩目乱意谓为实有。执实有故自起惊怖。或生贪染。于彼境界众多计度。增长分别诸见罥网。若正觉知胜义谛理有为无为无颠倒性。尔时如世有智画师。不执彼有真实自性。非如前说。有为无为境界差别邪见罥网。以自缠裹如蚕处茧。彼非有故。无分别慧趣入行成。

  为显斯义先辩有为。以诸世间于此境上多起分别故说是言。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此中世间同许有者。自亦许为世俗有故。世俗现量生起因缘亦许有故。眼等有为世俗谛摄。牧牛人等皆共了知。眼等有为是实有故。勿违如是自宗所许。现量共知。故以真性简别立宗。真义自体说名真性。即胜义谛。就胜义谛立有为空。非就世俗众缘合成。有所造作故名有为。即十二处。唯除法处一分虚空。择非择灭及真如性。此中复除他宗所许虚妄显现。幻等有为若立彼为空立已成过故。若他遍计所执有为。就胜义谛实有自性。今立为空。且如眼处。一种有为就胜义谛辩其体空。空与无性虚妄显现门之差别。是名立宗。众缘所起男女羊鹿诸幻事等。自性实无显现似有。所立能立法皆通有。为同法喻故说如幻。随其所应假说所立能立法同。假说同故。不可一切同喻上法皆难令有。如说女面端严如月。不可难令一切月法皆面上有。随结颂法说此同喻。如是次第由此半颂。是略本处故无有失。所立有法皆从缘生。为立此因说缘生故。因等众缘共所生故。说名缘生。即缘所起缘所现义。为遮异品立异法喻。异品无故遮义已成。是故不说于辩释时。假说异品建立比量亦无有过。

  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谓就真性眼处性空。众缘生故。诸缘生者。皆就真性其自性空。牧牛女等尚所共了。如有威神咒术药力。加彼草木块砖等物。众缘所现男女象马宫殿园林水火等相。诳惑愚夫种种幻事。若彼自性少有实者应非颠倒。

  故世尊言。一切法性非眼所见。诸缘生法皆无自性。诸有智者。若知缘生即知法性。若知法性即知空性。若知空性即见智者。又作是言。诸缘生者皆是无生。由彼都无生自性故。若说缘生即说空性。知空性者即无放逸。此中一切不空论者。皆设难言。若立一切有为皆空。便无色等如缘兔角。现量智生理不成就。似色等缘诸现量觉亦应不生。然彼实有各别内证。是故汝宗憎背法性。便有违害现量过失。及有违害共知过失。拨无一切牧牛人等同所了知眼等体故。诸有智者。今当遣除朋党执毒。住处中慧应共思议。我所立宗。为当违害自相续中所生现量。为当违害他相续中所生现量。若言违害自相续中所生现量。诸现量觉就胜义谛自性皆空。众缘生故。如睡梦中诸现量觉非实现量。是故我宗且不违害自相续中所生现量。若言违害他相续中所生现量。非净眼者显彼众多。眼翳眩者所见不实。发蝇月等是虚妄现。违害现量应正道理。是故我宗亦不违害他相续中所生现量。若总相说如愚夫等一切世俗所生现量。今此不遮世俗有故无容违害。言有违害共知过失。此亦不然。若言违害自论共知不应道理。自论许故。设违自论是违自宗。非是违害共知过失。若言违害他论共知亦不应理。一切论兴皆为破遣他共知故。若言违害牧牛人等共所了知亦不应理。诸佛弟子立一切行皆刹那灭。诸法无我亦无有情。诸胜论者。实异色等有异实等。诸数论者。觉体非思已灭未生皆是实有。如是等类广显自宗所有道理。皆应说名违害共知然不应许。以于此中就胜义谛观察诸法非关牧牛人等共知。又立宗中以胜义谛简别所立故定无容。如说违害由此亦无违自宗过。

  有余复言。性空论者。就胜义谛眼等处空。便有有法不成宗过。亦有所依不成因过。此不应理。牧牛人等共所了知。极成眼等总为宗故。即说彼法以为因故。此似有法不成宗过。亦似所依不成因过。

  有诸不善正理论者。作是难言。若就真性眼等皆空。众缘生故。眼等既空云何缘生。若缘生者云何体空。如是宗因更相违故。便成与宗相违过失。此若矫举立宗过失。方便显因无同法喻。或不成过。如说声是常一切无常故。此方便显非一切故。不明了因有不成过。以声摄在一切中故亦无同喻。如何是常而非一切。此不应理。缘生故。因及如幻喻皆共知故因喻并成。是故汝难终不能令智者意悦。有性论者复作是言。汝应信受眼根有性有所作故。诸无性者非有所作。如石女儿。眼有所作谓生眼识。如所说因有势用故。眼定有性。此若就彼非学所成。牧牛等慧所知自性。依世俗说。成立眼等有为有性。便立已成。若就胜义无同法喻。唯遮异品。所爱义成。不应道理。如计音声常住论者。说声是常所闻性故。瓶等无常非所闻性。声既所闻是故性常。又依世间共知同喻有所作故成相违因。能立眼等皆是世俗言说所摄。自性有故。

  余复难言。有为空者。若因若喻皆摄在中。种类同故阙比量过。今此颂中总说量果。于观察时及立量时。眼等一一别立为宗。故无此过。总立一切有为为宗亦无此过。缘生故因二宗皆许。非不成故。若说眼空其性空故。此所说因可有是过。亦非无喻幻等有故。若立所说喻中幻等以为宗者。便有重立。已成过故。有少智者作是难言。若立一切有为性空。因有为故其性亦空。是则此因有不成过。此似不成非真不成。如佛弟子立一切行皆无有我。由有因故。有难此因诸行中摄。亦无我故有不成过。又数论者立诸显事以苦乐痴为其自性。与思别故。有难此因显事中摄。亦以乐等为其性故有不成过。又胜论者立声无常。所作性故。有难此因用声为体亦无常故有不成过。如是等类诸敌论者。虽广勤求立论者过。如所说理毕竟无能破坏他论。若有此理。何处谁能建立比量。坏我所乐所说道理。

  复有难言。缘生故因终不能立。所应立义以性空故。如石女儿所发音声。此因于自有不成过。若说他宗所许为因亦不应理。以就他宗说性空故。其义未了。若非有义。是因义者。此因不成非非有故。若是虚妄显现有义。是因义者。石女儿声毕竟无故。此喻则无能立之法。又由化声有不定过。彼能成办无量有情。利乐事故。又非他宗独不许因。能立所立一不成故。犹如他宗所不成因。相违比量所损害故。有太过失所随逐故。如立慧等非心相应。行蕴摄故。如名身等立虚空等皆非是常。德所依故。犹如地等立我非思。非显事故。犹如最胜。如是等类坏一切宗。过失随逐故。定应信二宗共许。方名为因。由此道理如所说过无容得有。

  有余不善正理论者。为显宗过复作是言。若自性空所立能立皆不成就。如石女儿所发音声。能立摄在有为中故同彼所立。其性亦空。以俱空故。所立能立并不成就。彼遣所立。能立法体。即是遣于有法自相显立宗过。彼因自他互不成故。不决定故。喻有过故。如次前说亦不应理。虽设异端终不能掩自宗过失。有余复设别异方便掩自宗过。作如是言。所说真性有为空者。此立宗言其义未了。若就真性一切有为皆无有实。是立宗义。此所说言亦复摄在有为中故。同诸有为亦应无实。若所说言非无实者。有为亦应皆非无实。此言破自所立义故名违自言立宗过失。如立一切言说皆妄。若就真性一切有为都无所有。是立宗义。即谤一切皆无所有。如是所立便堕邪见。此中如说。我定依于我。谁言他是依。智者我善调。故得升天乐。彼就世俗说心为我。就胜义谛立为非我。无违自言。立宗过失此亦如是。此是就世俗性说有眼等。就胜义谛立彼皆空故无过失。复如有说。一切生法皆归于死。牟尼所言定无虚妄。自身既生亦应归死。不相离故。彼所立宗虽能证自亦归于死。是所许故无违自言。立宗过失此亦如是。说就真性有为皆空。众缘生故。所立宗言既众缘生亦应性空。不相离故。此立宗言虽能证自言说性空是所许故。无有自破所立义失。如梵志言。世尊。一切我皆不忍。佛言。梵志忍此事不。此中梵志固忍此事。而言一切我皆不忍。彼言违自所许事故。可有违害。自所言过。非一切处皆有此失。世尊余处说。一切行皆无有我。又余处说。诸行无常有生灭法。若不尔者。既说诸行无我无常。佛亦应有如所说过。然无彼失。如遮诸行我性常性。此立宗言。亦许同彼无我常故。此亦如是说有为空。所立宗言。亦许性空。此则顺成自所许义。是故汝说。此言破自所立义故。此因不成。又如数论立诸显事乐等为性。虽有难言显事。若以乐等为性。所立宗言。亦应用彼乐等为性。所立宗言。若非彼性显事亦应非彼为性。然所立宗无如是过。如立有为无常无我。亦无如彼所说宗失。此亦如是无所说过。意所许故。又彼论者不救所立。而返难言。若就真性有为无实。所说有为无实之言。亦应无实。此难不能免自宗过。妄说他宗同彼有失。如世痴贼既被推征不能自雪而立道理诬誷他言。汝亦是贼此非审察。所出言词又彼所言。若就真性一切有为都无所有。是立宗义。即谤一切皆无所有。如是所立堕邪见者。此中宗义如前广说谓空无性虚妄显现门之差别。非一切种皆谤为无。故汝不应作如是难。

  复有余师怀聪睿慢作是难言。若诸有为就胜义谛犹如幻等空无自性。即是非有。执非有故便为无见。彼欲覆障自宗过难。矫设谤言。宁俱有过勿空论者。所立量成。谤胜义谛过失大故。此非有言。是遮诠义。汝执此言表彰为胜。我说此言遮止为胜。此非有言。唯遮有性。功能斯尽无有势力。更诠余义。如世间说。非白绢言。不可即执。此言诠黑。与能说者作立宗过。非白绢言。唯遮白绢。功能斯尽更无余力。诠表黑绢赤绢黄绢。今此论中就胜义谛于有为境避常见边。且遮有性。如是余处避断见边遮于无性双避二边遮有无性。为避所余妄执过失。乃至一切心之所行悉皆遮止。所行若灭心正随灭。又于余处说阿难陀。若执有性即堕常边。若执无性即堕断边。如是余处说迦叶波。有是一边无是第二。由如是等阿笈摩故。及当所说诸道理故。我所立宗无触如粪无见过失。

  有不忍见自宗道理过难所集为欲隐映复作是言。性空论者虽常欣求无分别慧。而恒分别一切有为无为空性。即是成立遍计所执虚妄分别失自乐宗。如是亦遮故无此过。有余复言。所说空因若就世俗。或就胜义。于自于他因义不成。二宗共许。不显差别。总相法门明正理者。许为因故。汝所立难。似不成过非真不成。如胜论者立声无常所作性故。声常论者说彼过言。分别因义咽喉等作。或杖等作。如是分别因义不成。如数论者立能闻等五有情根非所造色。是根性故。犹如意根眼等五根。造色论者说彼过言。根性故因。若大造性。或乐等性。于自于他如是分别因义不成。彼二种说。似不成过非真不成。故不应理。此亦如是。复有余师。以聪明慢贪自宗爱眯乱慧目。不能观察善说珍宝自论鄙秽得失差别。妄显所立譬喻过言。咒术药力加被华果块砖等物。令其种种象马兔等色相显现。我宗不许。彼自性空。同喻便阙。所立无故。若言如幻象马等相。无有他实象马等性。说名为空。眼等亦尔。无他性故。立为空者便有宗过。立已成故。彼难不然。咒术药力加被华果块砖等物。众缘所生象马等相。象等性空。说为喻故。所立义成。若汝复谓。幻术所作象马等事。虽无他实象马等性。然不可说彼性空故此性亦空。岂非如彼相状显现即有如是诸物自性。如汝所许华果等物。若尔即应幻术所作象马等事实有如是象马等性。然实无有。故知一切幻术所作象马等事自性皆空。是故实有。如所说喻。所立义成。亦无成立。已成过失。就自性空成立眼等有为空故。

  复有诸余异空慧者。别显喻过。虽诸幻士非实士故说名为空。然彼幻士。自性不空。有虚妄现士相体故。由此道理。如先所立句义不成。喻不成故。今应诘彼。此虚妄现幻士相体从缘生不。彼作是答。此从缘生。若尔何故复名虚妄。以如所显现不如是有故。岂非眼等亦从缘生。如所显现不如是有。同喻成故。性空义成。汝应信受。彼作是言。不应信受。以诸幻士非如实士。堪审观察待彼实士。此虚妄故说名为空。非汝等立离前所说眼等有为别有眼等。堪审观察待彼说此。眼等性空可令信受。虽无离此所说眼等别有眼等。然有如是性空缘生。所立能立二法成就。但由此喻足能证成所喻义故。汝今分别法喻别故。便成分别相似过类。显敌论者自慧轻微。如胜论者说声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不应难言。瓶等泥团轮等所成。可烧可见棒所击破。可是无常。声既不尔。应非无常。此亦分别法喻别故。故成分别相似过类故应信受。眼等性空。性空不离缘生因故。又如相现即有。自性先已破故。此亦应尔。故汝等言。不能解雪自宗过难。

  有数论师作如是难。我立大等诸转变聚。是所显性缘生故因。有不成过。一切皆有。一切体故。诸根遍在一切处故。彼幻士中亦有此体。立此性空无同法喻。此中且依色觉观察。谓诸色觉非缘所显。随彼别缘有转异故。如随泥团轮杖陶师心欲乐等差别众缘有瓶盆等。或大或小。如是眼等众缘差别色觉。随彼种种转异。随眼明昧觉利钝故。随青等色境界差别。觉似青等显现异故。世间现见是所显物。不随彼缘差别转变。犹如明灯药珠日等。所显种种环钏等物。色觉不尔。如观色觉眼等亦然。此义成实世间共了。故所说因无不成过。又汝所言一切皆有一切体等为据显事为据隐用。若据显事执一切有一切体者。如于瓶处有瓶显事。于盆等处亦应遍有。此瓶显事遍有体故。如是一瓶即应遍满无量百千逾膳那处。于瓶等处亦应具有。盆等显事非瓶显事。被隐映故。盆等显事。亦被隐映。形量大故。形量大者应为转大形量隐映。瓶等显事盆等显事所隐映故。一切处时应不可得。是故汝宗据其显事一切皆有一切体者不应道理。若据隐用执一切有一切体者。如是所执要广观察。方可正知。是实非实。恐文烦过不广观察。汝宗亦许。幻士显处实士显空。我所立喻无不成过。是故所立性空义成。汝数论师非处投寄。亦非诸根遍一切处。有所因故。如根依处。如是能为乐苦痴觉生因故等。多种证因亦应广说。由破诸根遍一切处故。幻士中无诸根体。非所立空。无同法喻。是故汝成虚妄分别。魍魉所魅作如是计。

  相应论师有作是说。汝就真性立有为空缘生故者。若此义言。诸有为法从众缘生非自然有。就生无性立彼为空。是则述成相应师义符会正理。又如是说。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依此故空此实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师如实所说。此教意言。遍计所执依他起上。自性本无非彼性故。以非如能诠有所诠性。亦非如所诠有能诠性故。依他起自性有上遍计所执自性本无。由彼故空即妄计事。彼自性无。依此故空。即缘生事此自性有。此若无者则为断灭。于何事上说谁为空。此缘生事即说名为依他起性。依此得有色受想等自性差别假立性转。此若无者假法亦无。便成无见。不应与言。不应共住。自堕恶趣亦令他堕。如是成立遍计所执。自性为空。及依他起自性为有。契当正理。若此义言。依他起性亦无所有故立为空。汝便堕落如上所说。过失深坑亦复成就诽谤世尊圣教过失。此中尚与发趣余乘及诸外道。欣求善说离悭嫉者。广兴诤论。何况同趣一乘诸师。论时至故少共决择此事。广如入真甘露已具分别。故不重辩。怖广文者不欣乐故。言有为法从众缘生非自然有。就生无性说彼为空。此有何义。若此义言。眼等有为依他起上不从因生常无灭坏。眼等自性毕竟无故。说名为空。便立已成。同类数论胜论等宗。皆共许故。然说眼等非所作宗。自性空故。应言无生。无性故空。不应说言就生无性说彼为空。若彼起时就胜义谛有自性生。云何说为生无自性。若实无生此体无故。不应说有唯识实性。若尔则有违自宗过。若依他起自然生性。空无有故说之为空。是则还有立已成过。既许依他众缘而生。实不空故应不名空。我则不尔。云何迷成相应师义。又如所说。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依此故空此实有等。若因缘力所生眼等一切世间共许实有。是诸愚夫觉慧所行。世俗似有自性显现。以胜义谛觉慧寻求。犹如幻士都无实性。是故说言。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为欲遮堕常边过故。如为弃舍堕常边过说彼为无。亦为弃舍堕断边过。说此为有。谓因缘力所生眼等世俗谛摄。自性是有。不同空华全无有物。但就真性立之为空。是故说言。依此故空此实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师。如实所说。若就此义说依他起自性是有则为善说。如是自性我亦许故。随顺世间言说所摄。福德智慧二资粮故。世俗假立所依有故。假法亦有。然复说言。此若无者假法亦无。便成无见。不应与语。如是等过皆不成就。又若建立依他起性世俗故有。便立已成。若立此性胜义谛有。无同法喻。如已遮遣执定有性。亦当遮遣执定无性。是故不应谤言增益损减所说依他起性。若言我宗立有幻等离言实性。同喻无故非能立者。离言实性道理不成。故无有过。若尔外道所执离言实性。我等谁能遮破。彼亦说有实性。我等非慧非言之所行故。若众缘力所生一切依他起性就胜义谛有自性者。幻士应有实士自性。若有他性亦不应理。牛上不应有驴性故。作非作性实有实无。有性无性二俱摄受。如此所立无同法喻。或立已成二过所染。故不应理。又从缘生诸有为法。就胜义谛若许有性。所作故因。证彼性空遣彼性有。故所立宗违比量过。诸从缘生皆共了知。世俗有性若有定执。胜义谛有应以此理遮破彼宗。又彼不应摄受此论。就胜义谛二种分别不应理故。又如所说非如能诠有所诠性非如所诠有能诠性。诸敌论者于此无疑。故遮止言。立已成过。又如所说。故依他起自性有上。遍计所执自性本无此亦他论。于是无疑。故遮止言。立已成过。若言由执能诠所诠遍计所执自性有力生诸烦恼故须遮止。此亦不然。诸禽兽等不了能诠所诠相应。亦于境界不如理执生烦恼故。具有种种堪能意乐。亦有种种微妙圣言。遍计所执自性空教。唯益少分不遍一切故。我不独立之为空。且止傍论应辩正论。

  如是如前所说道理已具成立眼自性空。复有余师作如是难此能遮破有自性言。若是实有失所立宗。因成不定。若非实有即无自性不成能破。此亦不然。如世尊说。梵志当知。一切所说实非实言。我皆说为非实非妄。由此圣教及诸已说。当说道理。就胜义谛实与不实皆不建立。是故无有如所说过。又如汝意。所说道理所遮无故能遮亦无。非能遮无所遮便有。但由所遮本性无故能遮亦无。能遮唯能辩了所遮。本无自性。非能破坏所遮自性。如说菩萨不能以空空一切法。然一切法本性自空。乃至广说。又如能照照所照时。不应说言。瓶衣等物所照无故能照亦无。亦不应言所照物性本无今有。又我所立能遮所遮能立能破有倒无倒皆世俗有。若汝遮破所立能立即违自宗。此能遮言应非能立。性非实故。如石女儿所发音声。汝既许有。能立比量。我亦应尔。世俗有故。如前已说。但止广诤诸有厌怖。广文义者难受持故。如是如前所说比量无诸障难故所立宗。谓就真性眼处性空道理成就。又所立因缘生故者。略举名相。为遮所说眼等自性。复有余因。谓可坏故。随缘别故。可生起故。有时能起邪正智故。由此等因如其所应。随所对治应正遮破。复有说言。眼实有性。彼相因果皆现有故。非实性空现有相等现见眼等相等现有。是故眼等非实性空。

  此就胜义无同喻故。有性不成。若就世俗共知实性。便立已成。又依同喻因成相违。同喻唯有世俗性故。

  如就真性眼处性空。如是耳鼻舌身与意色声香味触处法处性空亦尔。修观行者。亦应如是悟入性空。又应总别就其真性成立蕴界。缘起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波罗蜜多诸三摩地陀罗尼门诸无碍解十力无畏不共法等一切智智皆自性空。修观行者。亦应如是悟入性空。又诸外道遍计所执大及我执。唯量根大。实德业等有为句义。悉皆摄在十二处中。是彼相故。修观行者。亦应如是悟入性空。

  如是虽由思择力故悟入性空阙修习力。譬如众鸟翅羽初生未能作用。故复精勤习修习力。如眩翳者饵能遣除眩翳药故眼得清净。离诸粗大。发蚊蝇等明见境界。如是勤习修习力故除遣执取。有为相垢疑惑邪智。修真观行初现前时。不由他缘受妙喜乐。不取一切有为相故。不取一切施物施者及受者故。不取一切施者受者及施果故。二种三轮皆得清净。乃能正勤摄受无量福智资粮。二种重担终不贪求。现非现果亦不爱乐。现事当果亲近供养。所爱有德种种天神。亦不妄执。德为作者我为作者。大自在天极微性等。常修大舍。如是等事皆由已说当说正理证得一切有为无为所破能破。法性空故。如世尊言。菩萨不应安住诸事行于布施。都无所住应行布施。乃至广说。又世尊言。若诸菩萨有情想转。不应说名真实菩萨。又世尊言。无有少法名能发趣菩萨乘者。是诸菩萨尚不希求般涅槃故勤修梵行。况复欣乐三界生死。如是正修一切有为性空观已。复应正观若自性空即无有生。若无有生即无过去未来现在。于其三世无有挂碍。正观三世皆清净相。依前所说无颠倒理。三轮清净趣大菩提。如有问言。曼殊室利云何菩萨趣大菩提。答言。梵志。应如菩提。复问。云何名为菩提。答曰。梵志。此非过去亦非未来及以现在。是故菩萨应观三世皆清净相。三轮清净趣大菩提。

    大乘掌珍论卷上

猜你喜欢
  卷第二·霁仑超永
  灵隐寺弥勒殿碑·太虚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分灯录补遗·朱时恩
  卷第二十五·佚名
  卷七·佚名
  卷第八十六·霁仑超永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三·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五·明佺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佚名
  卷之三·佚名
  第三 富那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道宣
  卷第二十八(第四诵之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彭定求

        卷560_1 【送刘驾归京】薛能   相逢听一吟,惟我不降心。在世忧何事,前生得至音。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为宿关亭日,苍苍晓欲临。   卷560_2 【夏日寺中有怀】薛能   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当门塞

  • ◎卷中·瞿佑

      ○庐山瀑布  太白《庐山瀑布》诗後,徐凝有“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今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及其自题漱玉亭云:“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玉

  • ●第十四出 私怅·孟称舜

    〔生醉上〕醉中谩自语惺惺,一夜相思白发生。斫取秋光书不尽,且从花下学刘伶。昨夜一天好事,忽地为暴雨所阻。小生晨起,遇小姐于中堂之上,许以乘间当别图之。咳,未知别图在几时也,我心上好生怀闷。今日陪舅氏到邻家饮酒,吃个烂

  • 第四十场·田汉

    [金兵甲乙同上。金兵甲 (说湖北话)我又算回老家了。金兵乙 怎么你是本地人?金兵甲 可不是,当年跟李成将军去投四太子,打了好几年仗。金兵乙 现在算衣锦还乡了。金兵甲 得了吧!不要说不一定打胜仗,打了胜仗我们也没有出

  • 卷二·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二       元 张宪 撰咏史太子建成胡马驹行昭陵六马平羣雄胡驹西来归春宫春宫饱养叱肥腯岂识天策上将人中龙胡驹狰狞善踶囓不逐秦鹿空三蹶不学拳毛騧美良川下追金刚不学什伐赤虎牢关前

  • 卷七十二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二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九下 技术 吴 吴范 刘惇 赵逹【皇象】 陈训 葛洪 谨案吴范传阙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也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以明天官达占数显

  • 卷一百二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三 朱批张耀祖奏摺 雍正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云南鹤丽总兵官【臣】张耀祖谨 奏为报明到滇日期并陈出口策应事窃【臣】一介武夫叨蒙 皇上洪恩由将弁越次优陞广东琼州总兵官巳属非 不勉竭

  • 卷八 汤誓第一·孔颖达

    《释文》:凡三十四篇,十七篇存。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相,息亮反。汤如字。马云:“俗儒以汤为谥,或为号。号者似非其意,言谥近之。然不在《谥法》,故无闻焉。及禹,俗儒以为名,《

  • 第十二章 18·辜鸿铭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辜讲上面刚提到的贵族(季康子)被国内频繁发生的抢劫搞得心烦意 乱,他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回答:“假如您向他们表现出自己不喜欢钱财,即使是偷盗有 奖,人们也不会

  •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第二分帝释品第二十五之二尔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尊者善现,於此般若波罗蜜多。虽复种种方便显说欲令易解。然其义趣转深转妙难可测量。具寿善现知诸天子心之所念。便告彼言:诸天子。色乃至识非深非妙。色自性乃至识自性

  •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十(入藏录下)·智升

    小乘入藏录下  (小乘经律总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五帙贤圣集传附此卷末此直列经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  小乘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八卷四十八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  小乘论三

  • 说无垢称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有情品第七  时妙吉祥。问无垢称。云何菩萨观诸有情。无垢称言。譬如幻师观所幻事。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又妙吉祥。如有智人。观水中月。观镜中像。观阳焰水。观呼声响。观虚空中

  •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六世大光诲禅师法嗣潭州谷山有缘禅师僧问。伶俜之子。如何得归向。师曰。会人路不通。曰恁麽则无奉重处也。

  • 御定月令辑要·李光地

    二十四卷。图说,一卷。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圣祖以明朝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二十五卷体例粗备,但采录有关著述繁简失当、雅俗不分,特命李光地等另行编纂,门类因仍其旧,删除无稽之谈,增补未备之文,

  • 乐本解说·毛奇龄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

  • 辩意长者子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佛所。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卻坐一面。

  •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