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尊者。十力迦叶。游行到彼置宝钵所。见是事已。即诣光明长者舍。问长者言。汝置宝钵于其路左。当何所用。光明长者。即以前缘。具白尊者。是时十力迦叶。作是思惟。我闻善贤长者信重外道先造杀业。光明长者。今于此地为作福事。我今不应弃此钵去。宜现神力。令光明长者。圆满志愿。作是思惟已即以神力。舒其右手。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取其宝钵。持还所止。时诸苾刍。见十力迦叶持宝钵来。咸共白言。尊者。汝于何处。而得此钵。十力迦叶。具以前事。告诸苾刍。时诸苾刍又复白言。尊者。汝为此钵故。所现神力。如法仪不。十力迦叶言。诸苾刍。设如法仪。不如法仪。我已施作。今复云何。时诸苾刍。具以其事。即共白佛。佛告诸苾刍言。若非时处。及无义利。不应辄现神力等相。所现非宜。必生过失。尔时世尊。即以神力。化出四钵。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化此四已。又化四钵。一鍮石。二赤铜三白铜。四木。如是化已。将前四钵。次第安布。将后四钵。亦复安布。一一钵中。满盛上好可食香药。送置一处。令苾刍众所应受者随意而取。于后佛摄神力。钵亦不现。乃至后时。光明长者。天中胜福。吉祥相现。殊异等事。时时自出。是时王舍城。瞻波国。二界中间。有标记柱。彩绘庄饰。下有二钵。一铁。二瓦。是钵先加持已。安置于此二界。不远有一税场。诸商贩者。输纳王物。有一守税人。诸子眷属。财帛具足。然不修善。于税场所。而忽命终。作大恶夜叉。亦在彼方。守护税场。诸子一夜梦夜叉言。可于彼地标记柱上悬一大铃。凡诸商人。经此税场。若有税物隐而不纳。其铃自动。守税人知。即速追集。重复搜捡。获所税已。而乃放去。诸子得梦。至明旦时。即与亲属。往税场侧。寻见其柱。乃依所梦。悬铃于上。尔时瞻波国中。有一居家婆罗门。名曼[寧*也]怛谟。营贸为业。忽于一时。与自妻室。同在一处。妻谓夫言。我今共汝营谋家业。滋彼财谷。以备所须。岂可安然都无营作。汝今宜应往市肆中。买[疊*毛]华蕊极妙好者。我当为汝织成白[疊*毛]。持出贸易。岂无利耶。时婆罗门。如其妻言。买得持归。妻乃设以机织之具。次第敷置。缉织其[疊*毛]。是蕊细软。妙好无比。布以经纬。致密细均。如是勤力。织成其[疊*毛]。即谓夫言。今此白[疊*毛]。上妙细软。价直千金。汝可持出外。若有人酬千金价。当可授与。其或价直不满千金。汝应随处。可出轻言。是处无人而能辩识此妙细[疊*毛]。唱是言已。即当持往他处贸易。尔时曼[寧*也]怛谟婆罗门。具如妻言。持此细[疊*毛]。入市贸易。竟无有人酬千金者。忆妻所说。乃唱是言。瞻波大城。无有一人识此细[疊*毛]。言已持归。与妻同议。此既无人酬是价直。宜往他国。必有识者。更相告已。时婆罗门。复将一假曾所著者。同前新[疊*毛]。置伞柄中。随商人众。隐覆而行。渐出本国。适王舍城。经彼二界所有税场。是诸商人。既至彼已。置随行物。聚集一处。时守税人。次第搜捡。彼诸商人。即各以其所应税物。输纳于王。众中唯有曼[寧*也]怛谟婆罗门。隐覆先置柄中白[疊*毛]。而不输纳。独在一面。是时税场之侧。先所安立标记之柱。其所置铃。自然作声。彼守税人。即知众中有隐税者。乃谓商主言。今此柱上铃自作声。非风吹动。非人摇击。我已审知。汝此众中。岂非有人隐覆税物不输纳邪。时守税人。即速呼集。重复搜捡。于此众中。不见一人有其税物隐不纳者。时诸商人。互相知悉无税物已。咸欲前进。铃又作声。如是数四。累细捡覆。无隐税者。商主乃谓守税人言我此众中。无隐税者。必是他众私隐前去。作是言已。众共佥议。谓是此一婆罗门。隐覆税物。乃至最后。彼守税人。于曼[寧*也]怛谟婆罗门处。执而不舍。坚求其税。时婆罗门言。汝今何故而相谋执。汝已显见我实无物。若有少物隐不纳者。罄我所有。悉以输税。作是言已。铃又作声。时守税人。秖于此婆罗门处。委细搜捡。乃谓彼言。咄婆罗门。汝今何故。坚隐税物。而不肯纳。汝今闻此铃声频震。是事希有。汝今当知。此柱之下。必有天神。而作加护。汝宜输物无自贻咎。婆罗门言。天神加力。我信是实。言已于伞柄中。出其白[疊*毛]。示守税人。作如是言。此即是我所隐税物。汝宜收之。时守税人。受此[疊*毛]已。谓婆罗门言。既不输王。非我所受。回奉天神。言已持[疊*毛]挂于柱上。复谓婆罗门言。我已挂[疊*毛]。奉彼天神。汝或欲者。当自取之。时婆罗门。即取其[疊*毛]。而乃前进。于一静处。亦复如前安伞柄内。隐覆而行。渐次入于王舍城中。时婆罗门。显张其[疊*毛]。货于市肆。冀望有人酬千金价。如是周行。竟无有人酬千金者。时婆罗门。作是唱言。王舍大城。无人辩识此妙细[疊*毛]。唱是言时。光明长者。乘以宝象。方从王宫。还归自舍。适闻此语。而忽惊愕。即时暂住。谓婆罗门言。汝今何故于此城中。出轻易语。彼婆罗门。即时无答。光明长者言。汝宜具说此事元因。婆罗门言。我从本国。持此二假上妙细[疊*毛]。而来贸易。若人酬我千金价者。我即与之。我已周行。无人酬价。光明长者言。汝可持来。我暂观视。时婆罗门。即随长者。至于舍中。乃展其[疊*毛]。示于长者。长者见已。即能辩识。乃谓婆罗门言。今此二[疊*毛]。一新一故。故者酬汝五百金钱。婆罗门言。长者所酬。其价未当。光明长者言。我今现见。此是故物。浣濯乃新。长者即时将此故[疊*毛]。于重楼上。自空投下。其[疊*毛]体重。即速坠地。光明长者。复谓婆罗门言。余一新[疊*毛]。我欲观视。时婆罗门。即取新[疊*毛]。持授长者。长者观已。亦复如前。向空投下。其[疊*毛]体轻。良久徐徐方乃坠地。彼婆罗门。即生信重。乃作是言。光明长者有大威力。今此细[疊*毛]。若新若故。我悉奉汝。不取其价。汝当受之。长者答言。我家巨富。汝历艰辛。安可无名受汝此物。我今各与汝千金钱。鬻我二[疊*毛]。时婆罗门。得其价已。持还所止。光明长者。先以故[疊*毛]。授彼家僮。后将新[疊*毛]。自作净巾。而常受用。乃至后时。光明长者。用是巾已。向日[日*殺]曝。是时频婆娑罗王。臣佐围绕。方欲上殿。忽为暴风。飘其浴巾。落于王前。时频婆娑罗王。谓侍臣言。今此细[疊*毛]。从何所来。唯应王者。乃可受用。侍臣白言。大王曾闻。转轮圣王。临位七日。天雨黄金。王今统临。天雨细[疊*毛]。后必非久亦雨黄金。王言。汝等知不。我闻佛记。光明长者。现于人中受天胜福。今此细[疊*毛]。必应是彼所用之物。风飘至此。可召其人而还授之。是时光明长者。即至王前。王言。长者。佛先记汝。现于人中受天胜福。今此细[疊*毛]。必汝所有。今还授汝。时光明长者。鞠躬伸手。捧受其[疊*毛]。受已观见。是己所有。即白王言。此是我家所用净巾。适因曝于日中。风飘至此。其事如实。王言。长者。佛记于汝。受天胜福。吉祥相现。佛语谛诚。其事如是。又言长者。汝今胜相若此。何不请王于汝舍中。暂一观视。长者白言。愿王今时幸我小舍。王言。长者。汝可先还备诸饮食。长者白言。大王受天福者。不假营造自然成办。愿王临幸。尔时频婆娑罗王。即与臣佐围绕。出诣光明长者舍。长者前导。王至彼舍。于其外门。见守门婢。色相殊异。王乃暂住长者白言。大王何故住而不进。王言。长者。我见汝妻。故乃暂住。长者白言。此非我妻。是守门婢。王即前行至中门外。又见一守门婢。王复不进。长者白言。王复何故住而不进。王同前答。长者白言。此非我妻。亦是守中门婢。王即前进入于中门。见摩尼宝地上。有虫鱼流水之相。王意谓是池沼。在此亦复暂住。长者白言。大王何故住而不进。王言。此处有水。故不前进。长者白言。大王。此处无水。是摩尼宝所成之地。王言。长者。若是宝地。何故有诸虫鱼流水等相。长者白言。大王。上有旋轮雕镂虫鱼等相。下是摩尼宝光映照故尔。王虽闻是说。犹故未信。即时取自指环。前掷于地。环击地声。王乃信是摩尼宝地。时频婆娑罗王。既入其舍。处师子座。时长者妻出拜王前。而忽泪下。王言。长者。汝妻何故见王垂泪。长者白言。大王。妻拜王前。何敢垂泪。但为王所著衣有木烟气烟薰目故。而忽泪下。是故大王。受天福者。所欲饮食。有如意宝。自然能出。尔时频婆娑罗王。在长者舍。住经七日。忘还王宫。时诸臣寮。共诣阿阇世太子所。白言。太子。王在光明长者舍。经今七日。于国政事。有所妨废。太子宜往请王还宫。时阿阇世太子。即诣光明长者舍。白父王言。我王何故忘还王宫。于国政事。有所妨废。王言。我在此舍。始经一日。国有政事。汝岂不能暂代吾治。太子白言。父王当知。住于此舍。已经七日。王闻是语。顾视光明长者问言。实不。长者白言。实尔大王。已经七日。王言。长者。汝此舍中。观于何相。以分昼夜。长者白言。华开华合。以分昼夜。异鸟和鸣。及不和鸣。以分昼夜。摩尼宝珠光现不现。以分昼夜。其或有华合而非夜。有华开而非昼。有珠光隐而非夜。有珠光现而非昼。有异鸟寂然而非夜。有异鸟和鸣而非昼。时频婆娑罗王。闻是事已即谓光明长者言。我信佛语。真实无妄。佛所说汝现于人中受天胜福。其事如实。时频婆娑罗王。言已出长者舍。彼阿阇世太子。方出舍时。私窃取一摩尼宝珠名扇恒。俱授一侍人。还王宫已。召而谓言。适所授汝摩尼宝珠。汝可持来。我欲观视。侍人开手欲奉太子。其珠不见。即时白言。不知此珠失于何处。是时太子。即将侍人。而行捶打。光明长者。以天福力。即知其事。来问太子言。何故捶打此侍人耶。太子答言。我适汝舍。盗摩尼珠。授此侍人。今忽隐讳。我已作盗。此复转盗。其罪愈甚。故行捶打。长者白言。汝取我珠。此不名盗。今既不见。亦非他盗。此珠现今复在我舍。何以故。受天福者。方可用故。太子若复别有所欲。悉当奉汝。我无所吝。时阿阇世太子。心生疑念。我今于此长者。未有希取。将来我父频婆娑罗王。命终已后。我乃求彼财宝诸物。作是念已。阿阇世太子。与提婆达多。结构异谋。害父王命。乃至后时。杀其父已。自行灌顶。处于王位。乃召光明长者而谓言曰。长者可为我兄。欲就汝舍而共居止。凡有所须。汝应给我。时光明长者。作是思惟频婆娑罗王。正法治世。此人猛恶。又复勃逆杀其父王。私自灌顶处于王位。今于我前。出矫诳语。欲止我舍。我应随顺。我若违彼。必因此人。坏我家族。作是念已。白言。大王。我知汝心。必有所欲。愿就我舍。凡有所须。随意受用。我当于后却往王宫。阿阇世王言。若能如是。乃为甚善。作是议已。是时大王。先诣其舍。长者还复来诣王宫。长者所有天人吉祥胜相。宝藏诸物。长者行处。而悉随至。彼阿阇世王。在长者舍。见珍宝藏。七遍出现。七遍隐没。作是思惟。今此舍中。宝藏诸物。必随彼去。我不能得。我今宜应别设异谋。潜遣数人极凶恶者。同载一车。往光明长者所。盗窃珍宝。彼人到已。巧设计谋。伺行盗窃。时光明长者。在高楼上。侍女围绕。时诸侍女。见此车中所载之人。先已默识是凶恶人。来作盗窃。侍女见已。笑指而言。此是凶恶盗窃之人。是时长者。忽闻笑言。具知其事。于是诸人。隐之终夕。至明旦时。多人共见。咸唱是言。阿阇世王。是恶逆人。杀害父王。今复遣诸恶人。来长者所。偷窃珍宝。时阿阇世王。知是事已。即遣使人。来光明长者所谓言。长者何故多人轻谤于我。时光明长者。知王意已。即速驱逐恶人令去。长者即自思惟。阿阇世王。极大恶逆。杀害父王。岂非后时亦复于我。致杀害事。我今弃舍一切所有。忆佛先记。于佛法中。出家学道。断诸烦恼。证阿罗汉。我今宜应投佛出家。作是思惟已。即出宝藏。施作种种悲愍利乐布施等事。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六·呆翁行悦
  僧伽与政治·太虚
  卷三十五·佚名
  普明鴛湖用禪師語錄目次·妙用
  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佚名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太虚
  卷之十三·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九·佚名
  卷九十八·道世
  答 某 师 书·太虚
  三唯论图释·太虚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生·唐圭璋

      李生,廪延(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人。   渔家傲   赠萧娘   庭院黄昏人悄悄。两情暗约谁知道。咫尺蓬山难一到。明月照。潜身只得听言笑。   特地嗟吁传密耗。芳衷要使郎心表。此际归来愁不少。萦怀抱。卿卿销

  • 解人颐 寄怀集·钱德苍

    屈屈歌 屈屈复屈屈,仰面长吁诉造物。人皆读书遂荣显,我何读书成抑郁?叹息青春十八时,努力好教诗与书。初心争谓教书好,我何教书无尽期?百岁光阴能几何,在家日少离家多。春初倏忽去赴馆,岁暮欲归成蹉跎。今年已复过明年,冷凳

  • 陆锡熊诗集·陆锡熊

    《舟中晓发》片帆带月宿寒烟,半夜潮生旅梦边。斗柄压秋低插地,云根抱雨远遮天。才分曙色催兰桨,又杂鸡声听马鞭。同是悠悠潮海客,短篷孤枕尚高眠。《读史》其一百川齐注海东头,使者河堤借箸筹。岂有宣房沈白马,但闻蜀水斗苍

  • 第二折·关汉卿

    (王员外上,云)老夫王员外的便是。自从悔了这门亲事,老夫心中十分欢喜。今日开开这解典库,看有甚么人来。(裴炎上,云)两只脚穿房入户,一双手偷东摸西。自家姓裴,名个炎字。一生杀人放火,打家劫道,偷东摸西。但是别人的钱钞,我劈手的

  • 序·蒋敦复

    余既为剑人刻啸古堂诗、芬陀利室词,搜其遗集,复得二卷,悉付剞劂。一日,其哲嗣伯威携词话三卷、兵鉴四卷来,皆剑人生前手自写定者。兵鉴仅有唐一代,未得为完书。词话固剑人生平得意之作,第止寥寥数十叶,亦未断手。剑人著述,余最

  • 岁时杂咏巻二十四·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立秋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 轼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上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堦泉﨑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自立秋后便凉诗示秬等张 耒暑别齐纨知有

  • 默庵诗集卷之二·曹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题鄞江送别卷 元夕赐观灯诗 槐阴琴书图为王仕让赋 为苏子英赋 元夕 寿臧文刚医者父伯英翁八十 题陈中书谟淑慎堂 送谢郎中彦奎回春晓曲 送人致仕代夏御史能作 题美人图说者二乔观书意彷佛之 送显

  • 刘驾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驾(822— ?)唐诗人。字司南,江东人。与 曹邺为诗友 ,俱以工于五古著称 ,时称“曹、刘”。 初举进士不第,屏居长安。大中三年(849),唐王朝收复河、湟失地,刘驾献《乐府》十首表示祝贺。大中六年(852)登进士第,官终国子博

  •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宋孝宗二乙酉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圆坛行礼,端诚殿受贺毕,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等同班奏事于后幄。上宣谕曰:『宿斋日大雪,及飨京灵、太庙、圜丘,幸得晴霁礼成。』端礼等奏曰:『斯实陛下诚意格天。』端礼等退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通志卷四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礼略第一吉礼上郊天 大雩 明堂 朝日夕月 大防【腊】灵星风师雨师及诸星等祠 方丘【神州后土附】社稷山川 籍田 先蚕郊天有虞氏禘黄帝【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也虞氏冬至大祭

  • 李子通传·欧阳修

    李子通是沂州丞乡里县人。少时贫贱,靠渔猎为生。居其乡里时,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家有余财,则周济别人,但性喜报仇。隋朝大业末年,长白山贼寇左才相自称为博山公,子通依附他,凭其武力称雄其间。乡人有陷入贼

  • 祭义·姚际恒

    此秦人之笔,以篇中「黔首」二字知之,乃儒家之诸子也。虽少有疵处,然大段自醇正。此篇不专言祭,其首言祭,故名祭义尔。(卷八○,页一)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春禘」与郊特牲同,而与王制祭统「春礿」异,礼言不同也

  • 物不迁论第一·僧肇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余则谓之不然。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然则动静未始异

  • 比丘尼之责任·太虚

    ──十九年冬在地藏庵尼僧学校讲──佛法有在自心悟证而得之法,及在世间建立之法。在自心证得之法,于一切事皆无差别。金刚经云:“此法平等,无有高下”。至能证到究竟时即佛,未证到以前即为众生;虽未证得,而此法性仍然平等。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一·隐元

    嗣法門人海寧編住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崇禎十年五月十四日,侍御林公、同鄉紳林宗賑林朝、龍文學林景、台林守穩林伯、春林正立、夏春暉、龔士龍、吳承啟林茂、輝林士龍林鼎、新林茂枝、林廷棟等,暨及僧俗

  • 征乌梁海述略·何秋涛

    乌梁海即明时兀良哈部族,在蒙古诸部之北,而役属于蒙古诸部。大抵蒙古事游牧非平原旷野弗便也,乌梁海事采捕非深山密森弗便也。瀚海以外,迤南近内札萨克,多平原旷野,喀尔喀蒙古居之。迤北近俄罗斯,多深山密林,乌梁海居之。

  • 万灵灯仪·佚名

    万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燃灯供奉万灵。所谓「万灵」,并非特指某位天神,而是指一切神灵。凡能显灵降世,护国救民,利人济物,有求必应之神,皆可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