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僧 制 今 论

──十六年作──

民国四年,予按照当时国势,曾作整理僧伽制度论,一再出版,流通海内,颇为时彦推许。而一般论者,以为时机成熟,今有施行可能。然夷考现在社会情状,则又有当改更者,试论列之:一、前者作僧依品,定僧数为八十万人,此准乾隆时僧产所养之僧众以言耳。一损失于长发之劫,再毁夺于新政之变,及入民国以来受政治军事与其他种种摧残;加以嘉、道而后,僧伽不振,日益式微;兹所存者,至多不过二十万人(蒙藏喇嘛在外)。除去尼僧二万,二十二行省每省平均仅八千余人,且其产不足以养之,泰半藉应赴经忏以糊口。然新疆、甘肃、广西殆无汉族僧;奉天、吉林、黑龙江、贵州、山东,每省不盈千;云南、广东亦只千余;河南、陕西、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直隶、山西,不及八千;唯浙江、江苏、湖南、四川,每省有二三万人耳。今以之分为五大区:(一)直隶、山西、河南、陕西、山东、东三省、甘肃、新疆区,(二)川、滇、黔、桂区,(三)湘、鄂、赣区,(四)浙、闽、粤区,(五)苏、皖区,每区可三万六千人而已。

二、前论分僧众、信众而专僧众,且僧众专在学行众。但今佛化重心渐移信众,而时代趋势又侧重生计,僧众亦不能不为生利分子以谋自立于社会,则不能不将佛化众析为七众如左:

         ┌长老众………学行服务三十年以上者         │学行众………求学比丘及宏法菩萨      ┌僧众┤服务众………出家从事农工商者      │  └尼 众………剃度修行之女众    佛化┤  ┌皈戒众………皈戒修行之男子      └信众┤研究众………研究佛学之人士         └女 众………在家修学之妇女

  佛之律仪本分七众,然是依男女性别及所受持律仪以区分者。今此七众则依男女性及所行而别。研究众及女众一分,可摄未入七众律仪而研究学理上之士女。其入七众律仪者虽仍持七众律仪;然依此七众,一者、可广摄学理之研究者,二者、可别开僧众中之从事资生事业者。此依今此佛化众情状及适应现社会,不得不然也。大僧十八万中,约计长老三万人,学行众五万人,服务众十万人;而以学行众为佛化众之中坚,所当以全力培植及供给者也。学行众中,约计一万为预学众,六千为正学众,七千余人为参学众,二万六千余众为行化众。正学、参学众为求学比丘;行化众为宏法菩萨。

  三、依上原则,于国都设佛法僧园,一省或合数省设持教院,一县或合数县设行教院及设支提、梵刹,可如原论所云。但宣教院只一行化僧而佐以服务僧信众,行教院、持教院、支提、梵刹之僧,亦减四分之三;其组织亦变更为委员制而已。小学、中学等普通教育,及仁婴苑、慈儿苑、施医苑等慈善事业,当联合僧众、信众以办之,僧众视力以举行耳。僧众之所要者:一曰、预科大学──授戒律寺──传授律仪及授以普通之佛学,以容纳有中学毕业程度──(十九至二十岁)──而初出家之一万学行众。五区每区一所或二三所,每所八九百人至二千五百人,二年毕业。高材者授以比丘戒选入专宗大学;平庸者授以沙弥菩萨戒,入服务众。二曰专宗大学──(即各宗寺)──除中央区为佛法僧园外,其余四区,每区二所或四所至八所,每所三四百人、六七百人以至千三百人。及佛法僧园二千六百人,共容纳正学四年、参学六年之万三千余求学比丘。正学毕业当学士位,参学毕业当博士位;连预科十二年之二万三千余众,为立身于学生地位者。三、参学毕业受比丘菩萨戒,进为行化众之宏法菩萨,或办佛法僧园以至宣教院、支提之法务,或办预科、专宗及佛法僧园之教育,或办中小教育及慈善等。此有二万六千余众,为立身于教育、行政者。四、沙弥菩萨之服务众,半作半修服学农工商业,经二十年──(若农寺、工寺、商寺等)──,受比丘菩萨戒,得服务支提及为农、工、商之寺主──(四十以上)──以裕资生事业。此十万人,为立身于农、工、商者。五、专修出世之长老众,此为学行或服务三十年之后,端受供养以养老退隐、息机自修者。既曾对于社会劳心劳力经三十年,则受社会供养,应无所愧。

  四、现有各寺院庵堂及其产业,除充佛法僧园、持教院、行教院、宣教院、支提、梵刹、仁婴苑、慈儿苑、施医苑、预科大学、专宗大学、阿兰若──(即养老堂)──之外;其余悉就地宜,作农修场、工修场、商修场,半作半修,为服务众之服务场。支提附设工场、商场,梵刹亦设工场。工、商皆以佛化用品及不违佛化者为限。此僧制之改设,要之令僧众于士、农、工、商各有一立身之地位,勿为世人诟病,且又能以佛法修己化人而己。当世贤者,愿进教之!(见海刊八卷第四、五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二十·佚名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六·佚名
  卷之二十四·纪荫
  法华经传记卷第六·佚名
  谤佛经·佚名
  卷第一百十二·李通玄
  卷第一·永觉元贤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卷·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六·隐元
  宗镜录卷第三十·延寿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佚名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四·成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关胜同正旦上)(关胜云)某关胜是也。我兄弟每直在法场上面,救得千娇姐姐,脱了今日这场灾难。卧番羊,窨下酒,做一个庆喜的筵席。姐姐,有请。(正旦云)谁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俺只见飐西风这一面杏黄旗,小偻儸

  • 剧目索引·钱德苍

    初集副末一卷牧羊记:庆寿、颁诏、小逼、望乡金锁记:送女、探监、法场三国志:刀会二卷邯郸梦:扫花占花魁:劝妆牡丹亭:冥判、拾画、叫画白罗衫:贺喜永团圆:逼离、击鼓、闹宾馆、计代、堂婚三卷琵琶记:辞朝、盘夫西川图:芦花荡一文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一·杨仲良

      太宗皇帝   钱议   蜀钱   太平兴国七年八月。伪蜀广政中,始铸铁钱,每钱一千,以易铜钱四百;凡银一两,直钱一千七百;绢一匹,直钱千二百,而铸工精好,殆与铜相乱。既平蜀,沈伦等悉取铜钱上供,及增铸铁钱,易民铜钱,益买金银

  • ●卷十五·司马光

    元丰三年,开封府界提点陈向建议,令民赀及三千缗者养战马一匹,民甚苦之。薛师正时为枢密副使,初无异议,及事已施行,向诣枢密院白事,师正欲压众议,折难甚苦。向怒,以告谏官舒,劾奏师正为大臣,事有不可,不面陈而背诽以盗名。由是罢

  • 卷之三十六·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秋七月。己未朔。享。太庙。遣惠郡王奕详恭代行礼。  ○上诣钟粹宫问慈安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戊子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额勒和布等奏。审明带兵各员被控受贿等情。

  • 第二卷 明清荐辟·缪荃孙

    明 荐 辟[洪 武] 江宁府郭 □ 六合人。洪武初举人材,官训导。邵 真 六合人。洪武十三年举人材,未详何官。唐国贤 六合人。洪武中浙江龙游知县,升广西郁林州知州。按:应天志作唐相,洪武中任知州。谢 真 六合人

  • 第四节宗教·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三 转典契字第四 转典契字第五 献空地为祀业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瓦店契字第七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八 尽根绝契字第九 转典契字第一○ 典契字第一一 卖尽杜绝根契字第一二 卖杜绝尽根契

  • 评鉴阐要目録·乾隆

    第一卷自太昊伏羲氏起至汉恵帝止【共七十八则】第二卷自汉文帝起至后汉安帝止【共九十四则】第三卷自汉顺帝起至晋安帝止【共一百一则】第四卷自南北朝起至隋末止【共九十七则】第五卷自唐髙祖起至唐肃宗止【共七十二

  • 七 屠家小店·周作人

    屠家小店没有字号,但他们自称是屠正泰,大概从前曾经开过这么一个店,所以名号还保存着,现在的却是牌号什么都没有,只是临街一间店面,也没有柜台,当街一个木栅栏,直角放着钱柜,也算是曲尺形。檐下横放铺板,陈列十几堆炒豆炒花生之

  • 南居益传·张廷玉

    南居益,字思受,渭南人,是尚书南企仲的本家儿子、师仲的侄子。居益的曾祖南从吉与曾伯祖南大吉都是进士,他们两个人的儿孙也一个接一个地登上黄榜。企仲是大吉的孙子,万历八年(1580)进士。因为祖母年龄大了,他请假在家给祖母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四礼略军礼【一】【臣】等谨按郑樵通志列军礼於宾礼之後恭查军礼中有天子亲征大閲大狩诸大典不应後於宾礼兹谨遵大清通礼次第序於宾礼之前郑志所载有天子诸侯将出征类宜造禡并祭所过山川軷

  • 卷九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六宗庙时享明史太祖本纪洪武元年二月壬寅定宗庙礼嵗必亲祀以为常礼志洪武元年定宗庙之祭每嵗四孟及嵗除凡五享学士陶安等言古者四时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庙惟春祭

  • 左传事纬例略·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左传事纬例略旧文传丽于经年时月日以相系维也易编年爲叙事篇目一百有八将令读者一览即解且无遗忘之病杜氏谓左传有先经后经诸法故徃徃有无经之传及经详而传略经略而详者既立叙事之法虽中片

  • 卷三·曾国藩

    卷三暇心篇暇心者,李渔称为“闲情偶寄”,林语堂称为“生活的艺术”。仕途万事缠身,戎旅胜负难定,陶朱锱铢日较。曾国藩说古今能胜大任者,都是身心疲劳之人,因此必有暇心用来调适。苏东坡寄情诗文,西门庆征逐女色,高雅低俗足见

  • 增慧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尔时诸天子等来诣菩萨。恭敬围绕而为听法。时有菩萨名童子相。合掌恭敬白大慧菩萨。唯愿慈悲为我等故。说增慧陀罗尼。所有一

  • 妖怪林别墅疑案·迪克森·卡尔

    年前的七月一个炎热的下午。一辆敞篷大轿车行驶到保守党高级官员俱乐部六楼对过的路边上停下。轿车里坐着两个年轻人。此时正是午饭过后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刻,只有太阳依然照耀着大地。陆海军俱乐部大楼昏昏欲睡,而文学俱

  • 段正元文集·段正元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

  • 慧印三昧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与大乘智印经及如来智印经同本。为佛如来入智印三昧而说之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