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四十四

礼略

军礼【一】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列军礼於宾礼之後恭查军礼中有天子亲征大閲大狩诸大典不应後於宾礼兹谨遵

大清通礼次第序於宾礼之前郑志所载有天子诸侯将出征类宜造禡并祭所过山川軷祭田猎讲武命将出征宣露布大射乡射合朔伐鼔祭马祖时傩诸目兹遵会典序军礼之大者曰

皇帝亲征曰

亲征凯旋曰

命将出征曰凯旋郊劳曰献俘受俘曰

大閲曰

大狩递着於篇以昭

圣代神武觐扬之盛烈郑志所载诸目统已该备於篇中矣至合朔伐鼔祭马祖为祠祭司及太仆寺之职掌不必列於军礼而时傩一节亦非礼之重者皆不复述焉

皇帝亲征

崇德元年十月

太宗文皇帝亲统大军往征朝鲜先期告

天告

颁行军律令乃分兵为左右翼

圣驾出抚近门设卤簿吹螺奏乐恭谒

堂子行三跪九叩礼复於

堂子外建立八纛吹螺奏乐行三跪九叩礼毕遂启行二

年朝鲜国王服罪请降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以厄鲁特噶尔丹悖天虐衆宜及时剪灭遣

发大兵分道并进

躬统六师由中道声罪致讨钦天监择日启行前期三日

分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

太岁

颁行军律令至日遣官致祭

道路

火礟之神

圣驾出宫进

堂子街门行三跪九叩礼毕致礼於

旗纛之神

圣驾启行至西巴台遣使齎

勅往谕噶尔丹

躬率前锋军进发噶尔丹知

圣驾亲征惊遁

圣驾至克鲁伦河尽获铠甲器械庐帐老弱於涂复率前

军追至托诺分兵遣平北将军追蹑

圣驾回銮是年九月噶尔丹收集散亡复图侵掠大将军

报至

圣祖仁皇帝亲廵行北边经理机务奉

谕朕出塞试鹰当减从而往诸色人等不得告请从行钦天监择定行军日期左翼於十七日起程右翼於十八日起程至十九日

圣祖仁皇帝驾发京师十月至白塔向归化城十一月至和坦和硕渡河是时河氷未冻独於渡处数里结为坚氷车马坦行厄鲁特来降者络绎不絶噶尔丹知部曲溃散遣使纳欵复颁

勅谕遣使齎往招抚乃自栋斯垓统军

回銮三十六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三举北征仍分两路出师

圣驾巡晋及秦就近调遣口外王贝勒台吉等先传谕旨止其请安进贡各地方大员止许单身至黄河两岸迎接时哈密已擒逆子俘送军前青海八台吉恳请来朝厄鲁特之部长宰桑等皆纳欵求降噶尔丹仰药自杀丹济拉诺颜格隆等携其尸来归朔漠荡平

圣驾自黄河舟行

回銮

亲征凯旋

崇德二年三月

太宗文皇帝率从征王贝勒大臣等班师朝鲜国王率羣

臣出王城十里外跪送

太宗文皇帝下马升座该王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礼遣大臣二人送还国乃於军中以班师行祭

旗纛礼将至

盛京二十里

太宗文皇帝入黄幄陞座王贝子文武羣臣各蒙古部长等率衆排班奉庆贺表跪进行三跪九叩礼乃大燕至

盛京日恭谒

堂子行礼还宫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

圣祖仁皇帝自克勒和硕统军

回銮诸王大臣请行庆贺礼不许越五日抚远大将军大

破贼於昭默多之地捷音至

圣祖仁皇帝出行营南门外设香案谢

天行三跪九叩礼入

行宫诸王大学士等进贺捷表文行庆贺礼六月

驾还京诣

堂子行三跪九叩礼还宫是年冬

圣祖仁皇帝北巡

驻跸栋斯垓噶尔丹遣使纳欵乃降

勅招抚班师三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复临边方

驻跸狼居胥山指授诸将方略截穷寇遁走之路噶尔丹自料立就诛戮仰药自杀余党率衆归降朔漠荡平

圣祖仁皇帝以六师大捷於

行营外率

皇子诸王大臣谢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羣臣行庆贺礼

圣驾回京诣

堂子行礼毕还宫礼部奏请举行庆典遣官只告天

太庙

社稷

永陵

福陵

昭陵

暂安奉殿

孝陵

皇后陵寝及

太岁

旗纛

礟神

岳镇海渎

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钦天监诹日

御殿受贺是日

颁诏天下复

允羣臣所请宣付史馆编辑平定朔漠方略

御笔勒铭磨崖刻石於察罕齐老托诺昭默多及狼居胥

山并建碑太学垂文纪勲昭示万世

命将出征

崇德元年

太宗文皇帝命多罗武英郡王贝勒贝子等率诸大臣官

兵出征

亲临送至抚近门设卤簿诣

堂子行礼义於

堂子外列护军八纛行三跪九叩礼毕亲送至演武场陞御座召郡王贝勒贝子等近前诫谕遣行是年

命和硕睿亲王和硕豫亲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率大军出

征仪同

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命摄政和硕睿亲王同多罗豫郡王贝勒贝子公八旗都统副都统暨恭顺怀顺智顺三王等率兵略定中原诣

堂子奏乐行礼又陈列八纛行礼毕大军声礟启行是年命和硕英亲王为靖远大将军往征流寇赐之以勅

世祖章皇帝御门陞座内院大臣奉三体

勅书宣读毕奉

勅印授大将军王及出征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启行五

命都统为征南大将军统兵征讨江西赐之以

勅仪与元年同是年

命固山贝子为平西大将军讨陕西叛回赐

勅仪同

康熙十三年

命多罗顺承郡王为寜南靖寇大将军帅师之湖广都统

为安西将军帅师之四川

圣祖仁皇帝御殿陞座大学士奉

勅印授王王跪受行三跪九叩礼

圣驾诣

堂子行三跪九叩礼出征王及诸王贝勒都统尚书等官咸随行礼毕次於兵部所设纛前行三跪九叩礼

圣驾出长安右门外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咸佩

弓矢上马随行至

驻马处出征王疾马趋过

圣驾还宫出征王行至列兵处礼部预设祖帐光禄寺备

茶礼兵二部堂官奉茶饮毕望

阙谢

恩礼成启行是年八月

命王贝勒为大将军出征遣亲王内大臣出长安右门往

送十月

命和硕简亲王为扬威大将军帅师之江寜和硕安亲王为定远平寇大将军帅师之广东仪与是年正月同二十九年

命和硕裕亲王为抚远大将军出征以

皇子为副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门大学士二人一奉

勅一奉印授王王跪受行礼毕

上出东直门视大将军王等启行三十五年

命领侍卫内大臣安北将军伯为抚远大将军统西路大兵出征厄鲁特噶尔丹令先自归化城乘驿速赴

京师至日大

颁燕赉

上御太和门陞殿作乐

命大将军进至

御座前

亲赐以巵酒大将军跪受退至阶叩首饮都统大臣等均

以次进前

亲赐巵酒副都统等亦近前侍卫赐酒自参领以下每十人为一班进至阶上跪饮又令部院大臣侍卫等徧视衆军士饮燕毕

赐赉有差大将军率衆官兵等谢

恩同叩首出遣大学士授大将军

勅印令自京复赴归化城启行五十七年

命将征剿策旺阿喇卜坦

上亲诣

堂子行礼拜

纛礼成

命内阁大臣颁给大将军

勅印於

太和殿大将军跪受谢

恩行礼毕启行

雍正七年议准

命将出征之前日应遣官行告

庙礼起行之日应遣官只告

奉先殿其祝文均由翰林院撰拟是年议准

命将出师授大将军

勅印拜纛仪又议准

命使齎送

勅印大将军於军中恭受仪其仪节并见

大清会典通礼九年

命抚远大将军出征遣官只告

奉先殿又遣官祭纛於德胜门

乾隆十三年

命大学士忠勇公经略统兵讨金川先期授

勅印出师之日随

皇帝先诣

堂子行礼次祭

纛毕

驾至长安左门外

御黄幄陞座亲赐经略巵酒遂启行

钦命大学士率侍卫为经略祖道毕望

阙谢

恩启行三十三年

命大学士忠勇公为经略帅师讨缅甸授

勅印

亲祭

堂子祭

御赐经略巵酒祖道并如十三年之仪

【臣】等谨按

皇朝勇略丕昭军政整肃自

列圣以来

命将出师武功赫濯我

皇上神武震叠

光烈觐扬西师之役诸将士秉承

庙算不数年间平定伊犁回部拓地二万余里西陲永

靖及两金川负

恩反噬上干

天讨将军副将军等皆就军中

命帅未行

命将出征之典而

圣天子运筹密勿指示机宜用能迅奏肤功武成耆定

益以见

天威之无远弗届也

命将出征凯旋

崇德元年和硕睿亲王裕亲王贝勒贝子等大兵凯旋

太宗文皇帝率王贝勒贝子公等及文武各官出城十里

外郊劳设八纛吹螺作乐

上率衆拜

天行三跪九叩礼毕

御黄幄陞座出征王贝勒等跪进献捷表文行三跪九叩

谕出征王贝勒等近前行礼王等以次趋至

御前行一跪三叩礼

赐坐设燕

亲赐巵酒及至京

躬率凯旋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谒

堂子行礼还宫

顺治二年以南京平定

世祖章皇帝御殿摄政王率王公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

礼是日遣官只告

太庙

社稷是年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班师还京

世祖章皇帝出正阳门於南苑北迎劳陈设大纛十作乐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拜

天行三跪九叩礼毕

御黄幄诸王列侍左右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及出师王贝子各官朝见行三跪九叩礼和硕豫亲王起近前跪行谒见礼投诚诸王亦行礼分坐

赐茶毕还宫

康熙元年抚远大将军多罗信郡王等征灭察哈尔班师凯旋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迎劳於南苑之大红门至京诣堂子行礼毕还宫十九年定远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

自湖广班师凯旋

上率王公大臣出郊迎劳

驻跸卢沟桥次日自

驻跸处迎凯旋大军於二十里外大军既至率诸王大臣

等拜

天礼毕

御黄幄凯旋王大臣率将帅行礼

诏王近前

亲起抱见行礼命近

御座左侧坐诸大臣依次列坐其行间効力军士亦依次

列坐

赐茶毕还宫是年大将军和硕康亲王自福建凯旋上出郊迎劳仪同二十年以云南报捷

上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奏闻行礼王以下文武百官集

乾清门行庆贺礼

上诣

孝陵躬行昭告遣官只告

太庙

社稷二十一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征南大将军都

统等自云南凯旋

上出郊迎劳如仪三十五年抚远大将军伯大破噶尔丹於昭默多之地凯旋後留驻斥堠是岁冬

上巡狩至鄂尔多斯有

旨着大将军伯自军中乘驿前来将至

命皇子往迎

圣驾出黄幔城大将军伯趋进跪请

圣安乃召入黄幔城

赐坐

赐茶遂扈从於和坦和硕之南

赐大将军伯

御佩櫜鞬弓矢复遣还军

雍正二年平定青海

世宗宪皇帝御殿受贺

御制平定青海碑文勒石太学昭示万世

乾隆十四年春经略大学士忠勇公自金川凯旋

命王公大臣迎劳於阜成门外至日

上御殿经略大学士忠勇公率凯旋诸臣至丹陛上谢恩行礼次日

赐燕於瀛台行赏有差

御制平定金川碑文勒石太学并

命儒臣辑平定金川方略二十一年以伊犁平定捷音

上御殿行庆贺礼遣官只告

太庙

社稷

御制平定准噶尔碑文勒石太学二十五年西域平定

定边将军武毅谋勇公等凯旋还京

上驻跸黄新庄亲行郊劳是日法驾卤簿全设在京王公大臣等预至郊劳处分翼排班候随行礼设黄幄

御座於郊劳处正中南向两翼设青幕各八东西向筑台於黄幄正南台上设将军等凯旋纛於左右设

皇帝拜褥於台上正中设下马红柱东西各一乐部设

铙歌乐於台左右设凯歌乐於

御道左右设鸣螺军士按翼於台左右届时

皇帝出行宫至郊劳处军士鸣螺铙歌乐作将军及从

征官兵咸甲胄於红柱外跪恭请

圣安

皇帝降舆至台上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将军及王公大臣均随行礼毕御黄幄陞座将军等行三跪九叩礼候

旨将军大臣行抱见礼

赐坐

赐茶礼部堂官奏礼成

皇帝出御幄乘骑马上凯歌乐作

驾还行宫是年

上御殿行庆贺礼只告

太庙

社稷

赐宴将军等於

紫光阁并命图绘功臣百人像於

紫光阁中前五十功臣

御制赞词後五十功臣

命儒臣拟赞并藏得胜灵纛及俘获军器於

阁中

御制平定回部碑文勒石太学并

命儒臣纂辑方略四十一年金川平定定西将军大学

士诚谋英勇公凯旋回京

上亲行郊劳并如二十五年之仪庆贺只告

赐宴绘像并与二十五年同

御制平定金川碑文勒石太学并

命儒臣纂辑方略

献俘受俘

康熙三十六年

亲征朔漠王师大捷哈密擒厄鲁特噶尔丹之子色布腾

巴勒珠尔俘献於

驻跸之神木县

圣祖仁皇帝御行营受俘遣送

京师拘禁於理藩院旋奉

旨赦而不诛至四十年宥释授以一等侍卫给之妻室

雍正二年

命将讨平青海解送俘囚至

京师钦天监择日献俘於

太庙

社稷至期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所解之俘白组繋

颈至

太庙街门外向北立候承祭官至俘向北跪承祭官入太庙陪祀文武各官分东西班豫集承祭官就行礼位行礼如时飨仪礼成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俘至

社稷街门外候承祭官入

社稷坛行礼如春秋祈报仪礼成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俘出次日行受俘礼前期工部设

御座於午门楼檐下正中至日武备院銮仪卫陈设诸王以

下文武各官咸齐集

皇帝銮舆出宫

陞宝座兵部堂官奏平定青海所获叛逆俘囚谨献

阙下请

旨宣

制曰所献俘交刑部刑部堂官跪领

旨押俘出王以下文武各官行三跪九叩礼

圣驾还宫是日

赐解俘官员兵丁银币有差

恩赐该将军鞍马采币其擒获俘囚之将校及管领擒获

之人分别各加赏赉

乾隆十四年议准凡出师克捷应照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以俘献於

社如仪献俘次日行受俘礼均如雍正二年之仪有赦

而不杀者奉

旨释缚交理藩院二十年征凖噶尔擒获巴朗孟克特墨尔罗卜藏丹津献俘受俘仪同二十一年平定伊犁擒获逹瓦齐献俘行礼宥罪仪同二十五年平定回部圅霍集占之首以献四十一年平定金川逆酋全就俘获并献俘受俘如仪

皇朝通志卷四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李百药
  列传第四 齐炀 王宪·令狐德棻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张廷玉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二十八·宇文懋昭
  平定准噶尔方畧序·傅恒
  叙·马光
  王亻必传·欧阳修
  赵锦传·张廷玉
  谭渊传·张廷玉
  宋濂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七)·马一浮

      余弱岁治经,获少窥六义之指;壮更世变,颇涉玄言,其于篇什未数数然也。老而播越,亲见乱离,无遗身之智,有同民之患,于是触缘遇境,稍稍有作,哀民之困以写我忧,匪欲喻诸行路。感之在己者,犹虑其未至,焉能以感人哉!既伤友朋日寡,余年向

  • 提要·郑潜

    臣等谨案樗庵类稿二卷明郑潜撰潜字彦昭歙县人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従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歴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亷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寳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乃致仕程敏政新安

  • 卷一百三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三鸟兽野鵞赋【有序        宋】鲍 昭有献野鵞于临川王世子愍其樊絷命为之赋辞曰集陈之隼以自逺而称神栖汉之雀乃出幽而见珍此琐禽其何取亦厠景而承仁舍水泽之驩逸对钟鼓

  •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沈约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恆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鱼孽,刘歆传以

  • 卷六·陈燕翼

    温州饥,小民白日抢夺米榖。上曰:『此岂渐可长乎!着该抚速营销弭,毋使滋蔓难图』。发恤民库银三千两与汤来贺,顺赍往犒滇兵。以前赍未到,兹补赏之也。着御马监官察收安抚云贵御史陈赓所进马匹,俟御览了,付该监善养备用。礼部主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纪昀

    唐纪 【四】 中宗一 ○中宗一 【附则天武后】 (臣)等谨按唐史臣吴兢作则天本纪而新旧唐书因之新书于后妃中又别为武氏立传葢吴兢刘昫本用司马迁纪吕后之例而新 书则又用班固法也独沈既济援春秋书公在干侯之义请并天后于

  • 施案纪略·吴德功

    光绪十有四年戊子秋九月己酉朔,施九縀围彰化县城,索焚丈单。九缎,彰之二林上堡浸水庄人,耕作营生,家颇饶,性呆戆,信鬼神,常仗剑破额作乩童状。先是,丙戌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台湾一律清丈,以一条鞭办理。彰化县蔡麟祥率巡检黄

  • 夏侯端传·刘昫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南朝梁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任大理司直,唐高祖还未做皇帝时,曾与他相互往来。隋大业年间,高祖率军队到山西黄河以东地区讨伐搜捕盗贼,请夏侯端为副将。当时隋炀帝巡幸江都郡(治所在今扬州),盗贼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经籍考史【杂史】【臣】等谨案杂史之名肇於隋志马端临通考因之惟陈振孙书録解题则立别史一门以处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杂史者义例诚为最善然马氏杂史类既列宋三朝志杂史部卷总

  • 卷六十陆军四·冯煦

    薪饷凡通省常备新军混成一协官兵薪饷,每月共支银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九两五钱八分,计全年共应支银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三十四两六分。经巡抚冯煦奏明,遵照陆军定章,薪水军官八成、军佐七成开支。兵饷则照章全给,仍按巡抚恩铭批准

  • 卷十八 周官第二十二·孔颖达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黜殷在周公东征时,灭淮夷在成王即政后,事相因,故连言之。还归在丰,作《周官》。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周官言周家设官分职用人之法。[疏]“成王”至“周官”○正义曰:成王于周公摄政之时既黜殷命,及其即

  • ●草木子卷之四上·叶子奇

      談藪篇  ○談藪篇  十室之邑。必有數家居貨財。而無數人能文學。何天工輕彼之付。而嗇此之施。誠以文章學問。乃乾坤之清氣也。世人類曰德行本也。文藝末也。德則不務而文藝是輕。是何世人之矯枉而過直也。蓋

  • 提要·毛居正

    【臣】等谨按六经正误六卷宋毛居正撰居正字谊父或曰义甫义谊父甫古字通也衢州人免解进士晃之子晃尝着増注礼部韵畧及禹贡指南居正承其家学研究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刋正经籍当事者聘居正司校讐己厘定四经防居正目疾

  • 书序·刘三吾

    汉孔安国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氏曰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即大皥也书契刻木而书其侧以约事也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文字也籍书籍也】音释序【孔安国字子国

  • 应酬译文·洪应明

    个人操守志向要有主见,没有主见,遇事就成了墙头草,似此怎能成得了顶天立地的社会脊柱!具体办事要会圆通机变,没有圆通机变,做事就会障碍重重,似此怎能做扭转乾坤的大事!品德高尚的文人学士接触社会,对于他人不可轻易表露喜怒

  • 野处集·邵亨贞

    元文别集。4卷。邵亨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无序。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行状、墓志铭、祭文,卷4为启、疏。集后有冯迁、汪稷二人写的跋,谓本书出于上海陆深家,系其孙陆郯刊行。《四库

  • 控鹤监秘记·张垍

    唐人张垍所纂,按张垍,唐初名臣张说之子。其载武后宫廷淫亵事颇为独特,“绝不类世所传武后外传”。控鹤监,武则天放置男宠的一个机构,圣历元年(698)置,以张易之、张昌宗为供奉。次年,以张易之为监,并置丞、主簿等官。久视元年(700

  • 辩意长者子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佛所。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卻坐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