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增慧陀罗尼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尔时诸天子等来诣菩萨。恭敬围绕而为听法。时有菩萨名童子相。合掌恭敬白大慧菩萨。唯愿慈悲为我等故。说增慧陀罗尼。所有一切少智钝根愚昧众生。令使得闻增彼智慧。时大慧菩萨即为宣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他唵(引)闭祖闭祖钵啰(二合)倪也(二合)嚩哩驮(二合)你惹啰惹啰弥驮(引)嚩哩驮(二合)你地哩地哩没弟嚩哩驮(二合)弥娑嚩(二合引)贺(引)

尔时大慧菩萨。说此陀罗尼已。告童子相言。若诸众生智慧钝劣。根性暗昧多所忘失。发志诚心于此增慧陀罗尼。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此人速得广大智慧明记不忘。若人以此真言。诵七遍或二七遍。加持水三合于卯时饮。日日如是饮至七个月或八个月。自然日记千颂。如不恒饮水亦能日记五百颂。智慧渐增根性明利。

尔时童子相菩萨。及诸天人信受奉行。

增慧陀罗尼经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峰法藏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太虚
  卷第一·通云
  第四卷·僧祐
  卷六·佚名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四·窥基
  佛说四天王经·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吉藏
  卷六·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印光
  卷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彭定求

        卷190_1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韦应物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卷190_2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韦应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臧懋循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元)杨文奎撰●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白鹭村夫妻双拆散 正名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楔子〔搽旦扮李氏同二

  • 提要·王绂

    臣等谨案王舍人诗集五巻明王绂撰绂字孟端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乆之除中书舍人卒于官事迹具明史文苑传集为其子黙所编又名友石山房稿前有曾棨王进序后附

  • ●卷二百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   起绍兴十二年八月十日庚午,尽其日。   论敌人强弱臣闻楚王举兵以讨於陈曰:将定而国陈人听命复遂县之继。又诱蔡侯执之以归叔向曰:失信而再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灭东夷而陨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十一日河南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谢 天恩仰祈 圣鉴事窃【臣】於雍正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据

  • 原序·陈骙

    李焘原序馆阁録十卷淳熙四年秋天台陈騤叔进与其僚所共编集也上世官修其方故物不坻伏後世弗安厥官其方莫修职业因以放失夫方云者书也究其本原事迹及朝夕所当思营者悉书之法术具焉使居是官者奉以周旋虽百世可考尔周官三

  • 卷七十九、铁路国有政策·黄鸿寿

    末帝宣统三年,夏四月,宣示铁路政策。干路均归国有,枝路准商民量力酌行。从前批准铁咱各案一律取销,如有抵抗,即照违制论。铁路国有,发之者,御史石长信。主之者,邮传大臣盛宣怀,此为新内阁成立第一政策。先是,宣怀及载泽等,拟借英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留侯【索隐】:韦昭云“留,今属彭城”。按:良求封留,以始见高祖於留故也。【正义】: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张良者,【索隐】:汉书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谧并以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微子开者,【集解】: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索隐】:按:尚书微子之命篇云命微子启代殷後,今此名开者,避汉景帝讳也。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索隐】:按:尚书亦以为殷王元子而是纣之兄。按:吕氏春

  • 燕义·戴圣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之政事,国子

  • 历史与神·钱穆

    就自然界演进的现象来说,好像应该是先有了人生,然后有历史。但就人生演进的立场来讲,应该是先有了历史,然后始有个人的人生。极明白的,孔子不能产生在印度,释迦不能产生在中国,双方历史不同,因而双方的个人人生也不同。同样理

  • 卷第十五·佚名

    祖堂集 祖堂集卷第十五 祖堂卷十五 西堂 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 有一秀才问曰:&ldquo;有天堂地狱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又问曰:&ldquo;有佛法僧宝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秀才云:&ldquo;

  • 卷第七十七·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

  • 大唐开元礼·萧嵩

    典制文献。原名《开元礼》。唐开元中敕撰。150卷。署名为唐玄宗时宰相萧嵩奉敕修撰,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主要是徐坚、李锐、施敬本、王仲邱等人。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显庆年间的礼书为基础,加以折衷同异编次而成。

  • 无盦词·詹安泰

    詹安泰《无盦词》词序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记事、写景、抒情、怀人、忧国、论学六类,其中以记事类为最多。词序的文笔清新雅洁,风格感慨凄郁,常常流露出诚挚的感情色彩。

  • 古经解钩沉·余萧客

    经学注疏汇集。三十卷。清余萧客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余萧客,字仲林,号古农。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78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五岁时即通九经,酷爱古籍,曾被直隶总督方观承聘请

  • 六经正误·毛居正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着《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司校雠,只校订完四

  • 摄论章·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048号,首残尾存。尾题:“《摄论章》卷第一。仁寿元年(601)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比字校竟。”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