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卷三

暇心篇

暇心者,李渔称为“闲情偶寄”,林语堂称为“生活的艺术”。仕途万事缠身,戎旅胜负难定,陶朱锱铢日较。曾国藩说古今能胜大任者,都是身心疲劳之人,因此必有暇心用来调适。苏东坡寄情诗文,西门庆征逐女色,高雅低俗足见他日成败。曾国藩说,暇心游离于本业之外,又关系到事业兴衰,故暇心之寄要厚植根本,积功累行,方有枝繁叶茂,花团锦簇之来,日。胡林翼少时喜“冶游”(嫖娼之异名),担大任,顿改前非,时人称他“晚年进德之猛,卒以立功名”。

暇心篇(上)

【原文】

稍暇则温《周易》而心不与理洽;掩卷时,又忧书自书,我自我。然犹稍胜于悠忽过去也。试观古今来能胜大任者,虽身极劳,心极忙,此心必常有休暇之致。故万汇杂投,应之绰有余裕。盖暇则静,静则明自生;休则通,通则灵机常活。明与灵,吾心所恃以酬万事者也。大抵治兵与治心,事虽异而理则同。少纵即逝,常操乃存。危微之机,所关甚巨。将之以敬,贞之以诚,一有未至,则罅瑕立见,而流弊遂不可胜言,自非常惺惺不可也。天下事,坏于玩怠者固多,坏于张皇者实亦不少。镇静二字,实任重致远、酬酢万变之本。几须沈,乃能观变;神必凝,方可应事。若纷纷扰扰,不惟自损,且负国负民矣。

【译解】

稍有余暇时间,温习《周易》,但心里所想的与易理不相协和;掩卷读完时,又忧虑书是书,我还是我。虽然如此,也比刚刚过去的时光稍好一些。试观古往今来能胜大任的人,虽然身体极为劳累,心又极为忙碌,但心一定有让它休暇的办法。因此万事一齐缠绕,应付绰绰有余。因为闲暇才会安静,安静就会自然产生聪明,休息则身体各部位相通,相通就会常有灵机。聪明与灵机,是我的心用来应酬万事的东西。大概治兵与治心,事虽不同而道理是一样的。灵机稍似即逝,只有经常操纵它才会存在。危险细微的征兆,关系十分重大。用敬来统帅,用诚来固定,如果达不到,就会错谬立见,而弊病就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必须经常调适不可。天下事因为玩忽怠惰而坏的固然不少,坏于张皇的实际上也不占少数。镇静这二个字,实际是任重致远、应付万变的根本。机兆必须隐藏起来,才能观察变化的端倪;精神必须凝聚集中,才能应付各种事情。如果让心纷纷扰扰,不但有损于自己的身心,而且也辜负国家和百姓的重托。

暇心篇(中)

【原文】

少年征逐,见朋辈中天分绝高而终无所成,是谓有来历而无积累。积累者,积功累行,冥冥中所以厚植其基,根本盛大而后发生始繁。然其建功立名,如曾涤生、左季高之成就,又自有因缘。若或使之,若或助之,随所至而机缘巧合,争相拥护,而觌面者景从,闻声者响附,三者合而后功成名立。

【译解】

年轻人在一起嬉戏成长,见友辈中有天分很高而最终无所建树的人,因此说这是有来历而没有积累的缘故。所谓积累,就是积累功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行,好象冥冥中厚植根基一样,根基盛大而后枝叶繁茂。然建功立名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成就,又自有其成功的道理。仿佛有的引诱他们那样做,有的帮助他们做,随便做什么都适逢其机,帮助他们做,随便做什么都适逢其机,争相拥护,刚一见面就跟从,听到声音就随声响应,这三个方面相交在一起,而后才能功成名立。

暇心篇(下)

【原文】

余向来虽处顺境,寸心每多沉闷郁抑,在军中尤甚。此次专求怡悦,不复稍存郁损之怀。“晋”初爻所谓“裕无咎”者也。望吾弟亦从裕字上打叠此心,安安稳稳。研几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周子曰:几善恶。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刘念台曰:卜动念以知几。皆谓此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

【译解】

我向来虽处于顺境,心中仍经常郁闷,在军营中尤甚。这次专门寻求快乐,不再存有忧郁之心。即是“晋”初爻所说“裕无咎”,望我弟也从裕字上下功夫,安安稳稳。研究事物变化最初的苗头,是最重要的。颜子对自己的不足未尝不知道,是研究得到的。周子说,善恶之分,在于研究;《礼记·中庸》中说,从细微处观察,就能洞知一切;刘念台说,猜测出他动什么念头,就知道他会干什么。都是说研几的重要性。如果不知道研究事物已经发动或尚未发动的苗头,则就心放难收了。

猜你喜欢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思辨録辑要卷八·陆世仪
  卷二七·邱濬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卷下·戴震
  平书订卷七 制田第五上·李塨
  颜习斋先生年谱序·颜元
  卷一百二·卫湜
  尚书句解卷十·朱祖义
  卷六·黄度
  趣入阿赖耶品第六·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佛学与宗教哲学及科学哲学·太虚
  佛法之真精神·太虚
  佛说邪见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四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四【讽谕新乐府下三十首】 骊宫高 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煖兮温泉溢嫋嫋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兮岁月

  • 古赋辨体巻八·祝尧

    元 祝尧 撰宋体王荆公评文章尝先体制观苏子瞻醉白堂记曰韩白优劣论尔后山云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少游谓醉翁亭记亦用赋体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用对句説景尹师鲁曰传竒体尔宋时名公于文章必辩体此诚古今的论然宋

  • 卷五百六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甲戌朔,權提舉開封府界常平孫軫為陝西路轉運判官,尋兼權同管勾成都府、利州、陝西等路茶馬事。(兼管茶馬在三月十日,今并此。)   西南韋蕃進奉人安化郎將韋公夏等一十二人並特授奉

  • 古今列女传卷一·解缙

    明 解缙等 撰虞有虞【舜氏】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音古】叟弟曰象敖游于嫚【慢同】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列传元 【四十五】○元四十五张思明吴元珪张升 陈灏贺胜 杨多尔济【布哈】萧 拜珠耶律希亮赵世延张思明吴元珪张升陈灏贺胜杨多尔济萧拜珠耶律希亮赵世延△张思明张思明字士瞻辉州人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闲由侍

  • 忽辛传·宋濂

    忽辛,赛典赤赡思丁之第三子,至元初即以功臣贵族之子而入宿卫军。至元十四年(1277),授兵部郎中。十五年,出任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地方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过往旅客,官军无力剿捕。忽辛实行招安政策,遣土豪持官府文书

  • 卷之三十三  野記三(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三 景泰末,在廷多擇君之志,二張都督輗、軏、石武清亨、楊鴻臚善、曹太監吉祥則主復辟。諏於許學

  • 卷第十三·董仲舒

    四时之副第五十五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暑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

  • 穷达行藏各有志·孔子

    【原文】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③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

  • 卷三·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三夏书夏是大禹有天下之号书共四篇纪夏家一代事迹禹贡作于虞时而亦系之夏书者禹所以王在此也禹贡禹贡一篇史臣纪大禹平水土定贡赋及经理天下次第独以贡名篇者水土

  • 卷六·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       婺源江永撰公食大夫禮   嘉禮十經【鄭目録云主國君以禮食小聘大夫之禮公食于五禮屬嘉禮】公食大夫之禮使大夫戒各以其爵【戒猶告也告之必使同班敵者易以相親敬】上介出請入

  • 卷四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一诸儒三朱子【名熹字仲晦号晦庵】屏山刘氏作元晦字词曰木晦于根春容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昔者曽子称其友曰有若无实若虚不斥厥名而传于书虽百世之逺揣其气象知

  • 原序·聂崇义

    三礼图集注原序昔者秦始皇之重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帝之恶方严而人间尚通变上之化下下必从焉是以双劔崇节飞白成俗挟琴饰容赴曲増抃自然之道也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尧舜之典则总夏商之礼文思隆大猷崇正旧物仪形作范旁诏四

  •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

  • 卷第一百二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二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未详法嗣永福灵江浩首座依古林於饶州永福。居第一座。结夏秉拂。僧问。进一步时如何。座曰。撞墙撞壁。曰退一

  • 美芹十论·辛弃疾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

  • 续儿女英雄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

  • 皇明异典述·王世贞

    《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撰。共八卷,记录了明朝政治的奇闻异事。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自古有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