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世尊说是摄受大乘等诸法时。会中四万四千众生及千天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万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大光明广照十方。有千天人处于空中。言音互发喜跃回旋。复雨殊妙天诸宝花。鼓吹歌音奏天妙乐。而为供养。以妙偈词而赞叹曰。

 如是最上大法藏 如来今日亲开示

 久已安住大悲心 为诸众生明显了

 

 说此偈已。又作是言。世尊。若人于此如来所说大法宝藏。而能受持极少分者。是人速能解脱一切地狱恐怖。次第当转无上法轮。世尊。譬如有人去彼州城聚落不远。见地伏藏中有无尽珍宝充满。是人以具利益心故。见已即时诣州城中语诸人言。汝等善来。汝若欲求诸珍宝者。我知方处。当示于汝无尽伏藏。世尊。彼州城中有一类人。虽闻其言而不信受。有一类人信其所说。即同其人诣伏藏所。随自力能恣取其宝。如其智量得宝而还。然彼伏藏取而无尽。亦无分别此人我与彼人不与。此人应取彼不应取。何以故。而是伏藏无分别故。世尊。诸佛所说大法宝藏。亦复如是。佛于阿僧祇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中。积集如是无上广大妙法宝藏。既积集已。诣菩提场成正觉果。后于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转大法轮。今日世尊。又复转此集会正法。开示无上大法宝藏。而佛世尊以无取心。于诸众生起大悲行作利益事。诸不知者。以妙梵音普遍告谕诸天及人阿修罗等。而表示言。汝等来此受持无上广大法宝。此法能尽生老病死诸苦边际。能施一切无尽妙乐。世尊。或有一类不具于信愚痴之人。于此正法不生胜解。复不正顺不能分别故不生信。或有一类具信之者。于此正法。能善分别而生胜解。复起正顺以能分别故深生净信。是人乃能于佛如来大法宝藏。随力堪任取其法宝。自取宝已。复令他人于彼诸乘解脱法中而生信解。或有乐住声闻乘性。或有乐住缘觉乘性。或有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佛如来无上最胜大法宝藏而无穷尽。亦无分别。又复世尊。今此无上大法宝藏。如是广大开发显示。而诸众生于此法宝总略乃至极少分中。有不能取者。是人不得宝故。于长夜中行三恶趣无有穷尽。世尊。若复有人于此无上大法宝藏少略。乃至或能受持一四句偈者。是人具足七种圣财而不贫匮。何况有能于此广大集会正法少略一品信奉受持。或复二三四五。若十二十。逮七十品。乃至终毕能受持者。是人所获功德不可称计。何以故。今此法门不离菩提心故。为诸众生起大悲心所逼切故。是故若人能起净心。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应知彼人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坐道场降伏诸魔。于大乘中得大神通。尔时世尊赞诸天子言。善哉善哉。诸天子众。汝等善说。当知善能于此正法受持读诵而生胜解如理修行者。是人建立一切语言胜妙功德。是人得至一切智顶。复知是人广为一切世间作智慧光普遍照曜。诣菩提场。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以故。由能乘御此大乘故。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建立此最胜 广大诸佛乘

 如虚空光明 越诸世间故

 出离三有已 往诣菩提场

 无彼有著心 已离诸系著

 俱胝劫积集 广大清净说

 布施调止门 令内心深固

 由戒止诸罪 身心得清净

 离诸怖畏心 往诣菩提场

 平等心及意 容受诸众生

 超胜于余乘 谓诸下乘等

 趣此大乘法 令众生欢喜

 高建大法幢 神足御如马

 闻精进相续 禅定为床坐

 忍辱力随得 大智慧灌顶

 摧伏诸外众 破诸魔军已

 诣净菩提场 趣向大乘法

 慈心为甲胄 怨恶不能坏

 行坚固大悲 趣向深法理

 四禅四神足 乘四无量行

 调御菩提心 不舍诸正道

 十方无边际 一切众生界

 悉于此大乘 乘御而修进

 无苦亦无乐 非减亦非增

 最上佛乘中 具如是神力

 修行四念处 及彼四正断

 四神足亦然 五根五力等

 如佛所赞说 具七觉支宝

 游行八正道 往诣菩提场

 寂止诸烦恼 圆具法光明

 破一切暗尘 显出于三有

 神力普能召 帝释梵王等

 汝等各善御 此无比大乘

 诸波罗蜜多 谓施戒及忍

 精进禅定门 胜慧智神力

 及彼方便行 所摄真实愿

 纵百千魔军 此悉能摧伏

 毁戒诸众生 勤造诸罪业

 高胜诸菩萨 集多种功德

 若所起诸心 菩提心广大

 能御大乘人 彼悉能观察

 所有世间典 种种义及行

 乃至出世间 真实诸善法

 有学及无学 缘觉诸圣人

 住于佛乘者 悉入彼彼门

 若种种烦恼 及种种心行

 诸苦恼众生 轮转有为界

 住于佛乘者 菩萨悉能观

 令彼等息苦 趣向毕竟乘

 又诸懈怠人 劣弱无势力

 而不能运心 尽众生苦际

 由闻大乘已 彼心生恐怖

 唯求自乐因 不作利他行

 若明解大力 有大智菩萨

 精进力具圆 众生常利益

 行大悲方便 内心性清净

 由乘最上乘 故彼心欢喜

 普尽诸世间 无边种种行

 上中下等差 根性及意乐

 乘此最上乘 具大智菩萨

 刹那能遍知 诸众生心行

 身得妙相好 庄严诸身分

 语出悦美音 一切闻皆喜

 心意得清净 具禅定神通

 由乘最上乘 获广大功德

 此最上佛乘 三界遍闻故

 乃至一切佛 圣佛眼不断

 增长最上眼 谓法眼炽然

 超越三界众 即诸阿罗汉

 此乘净微妙 不堕秽土中

 菩萨御此乘 刹那见诸佛

 十方界往已 无疲亦无减

 观此无比乘 有如是神变

 御佛乘大士 遍行诸世间

 超胜及比伦 求之俱不得

 世间一勇猛 菩萨大威神

 由乘最上乘 能怖魔军众

 获色力威势 及得广大富

 或帝释梵王 轮王护世等

 乃至天及人 得是三界乐

 由乘最上乘 妙乐悉圆具

 菩萨心无高 而亦复无下

 能施诸所爱 施已不求报

 以欢喜慈心 亦施于头目

 由乘最上乘 回向菩提故

 菩萨持净戒 或具于梵行

 禁戒净光明 焕耀逾日月

 色相及富盛 悉无所希求

 由乘最上乘 为救度众生

 菩萨闻恶言 不忿亦不恚

 正使碎其身 亦护诸群品

 此身即易得 法王值极难

 由乘最上乘 得此忍清净

 菩萨于无边 百千劫已来

 循环恶趣中 流转生死界

 发大精进力 为救度众生

 由乘最上乘 精进力成就

 菩萨得寂静 柔软胜妙乐

 知定功德法 慈眼视众生

 是中无少分 味著禅定乐

 唯思念希求 得见于诸佛

 菩萨知诸法 因缘所生空

 我法及众生 彼皆无所得

 诸见善清净 胜慧调伏心

 由乘最上乘 此妙慧清净

 所有四圣谛 四无量四定

 及五种智通 四无碍解等

 于四摄法中 法施为最上

 如是功德门 皆从佛乘出

 所有十力等 无边诸佛法

 佛人中师子 说法若其吼

 眉间及口中 无见顶放光

 由乘最上乘 菩萨不难得

 诸佛有三种 最胜大神通

 调伏于世间 照明诸心意

 诸佛所说法 其果利不虚

 由乘最上乘 疾速皆获得

 佛语义相应 无染无过失

 紧那罗梵音 软美复悦意

 普摄诸世间 众生言音等

 闻佛妙音声 一切皆欢喜

 菩萨非久获 如是佛言音

 等空佛刹中 一切皆表示

 普遍悉能闻 法义相应语

 众生闻皆乐 烦恼悉蠲除

 假使以神力 能至虚空边

 十方海水中 亦能知其量

 无边众生行 刹那心尚知

 唯佛最上乘 功德说无尽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是故当知。若有菩萨欲于如是广大正法。密作护持令法久住。自心洁白已。于他众生及补特伽罗。所有一切上中下根能遍知者。应当受持如是句义。所谓门句。印句。及金刚句。得受持已。如义解了。以慧相应。最胜方便如理伺察。海意。何者名为门句。所谓诸施设门。表示一切法分别义。阿字门。表示一切法无生义。波字门。表示一切法胜义谛。那字门。表示一切法了知名色义捺字门。表示一切法调伏寂静义。娑字门。表示一切法出过诸著义。多字门。表示一切法随住真如义。迦字门。表示一切法了达业报义。又娑字门。表示一切法平等无差别义。摩字门。表示一切法大悲义。誐字门。表示一切法最极甚深难彻源底义。惹字门。表示一切法超越老死义。驮字门。表示一切法法界无分别义。设字门。表示一切法圆满奢摩他义。佉字门。表示一切法虚空焕明义。叉字门。表示一切法普尽无生义。倪野字门。表示一切法智无著义。他字门。表示一切法善解处非处义。塞迦字门。表示一切法了知诸蕴义。姹字门。表示一切法毕竟无边际义。身寂静门。表示一切法无贪染义。心寂静门。表示一切法调伏嗔痴义。止息门。表示一切法归趣无著义。深固门。表示一切法出离三际义。住实性门。表示一切法住法界义。无取门。表示一切法解脱相义。无执著门。表示一切法离诤论义。无杂染门。表示一切法清净相义。法自性门。表示一切法本来明净义。妙光明门。表示一切法焕明义。观想门。表示一切法离散义。无摄藏门。表示一切法不和合义。菩提门。表示一切法平等一味义。涅槃门。表示一切法离诸烦恼义。海意。如是等门句。能受持者。得自心洁白已。于他众生及补特伽罗上中下根。悉能了知。

 复次海意。何名印句。所谓一切法解脱印所印。法本无二。二清净故。一切法二边无边印所印。断常清净故。一切法尽离贪印所印。尽门尽际中无尽无边际故。一切法无高无下印所印。平等性实际清净故。一切法如虚空印所印。出过五眼道故。一切法住虚空印所印。法界即虚空界故。一切法无分别印所印。法界涉入故。一切法法界印所印。法无分别相故。一切法真如印所印。前后际如实故。一切法实际印所印。本来清净故。一切法空印所印。有为同等故。一切法无相印所印。远离差别诸所缘故。一切法无愿印所印。离诸所求故。一切法无常印所印。自性无性无相故。一切法苦印所印。五蕴善积集相故。一切法无我印所印。自性无我故。一切法寂静印所印。毕竟无动故。一切法诚谛印所印。普遍摄入胜义谛故。一切法无动印所印。种子无住故。一切法不坏印所印。毕竟决定故。一切法如如印所印。前后际不断故。一切法三世平等印所印。于一切处同一味故。一切法无生印所印。自性无所有故。一切法无灭印所印。自性无生故。一切法不相待印所印。离增上慢故。一切法无戏论印所印。一切寻伺无积集故。一切法明了无相印所印。无诸色相所表示故。一切法无染印所印。依止断故。一切法无成办印所印。对治不可得故。一切法非业报印所印。一切无造作故。一切法无为印所印。悉离生灭诸分位故。一切法平等性印所印。诸法等虚空悉无差别故。海意。此等名为印句。是诸印句。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菩提之印。如是印句。所有八万四千法蕴于中出生。如是印句。普摄诸佛及诸菩萨最上智印。速疾证得无生法忍。海意。如是等印句。所有不种善根诸众生等而不得闻。又此法门善能降伏一切魔业。海意。所有无尽总持宝箧。而能藏摄彼一切法。是法皆从印句中出。又复八万四千三摩地门。及遍入八万四千众生心行。及千波罗蜜门。悉从如是印句中出。而此印句亦复随入彼彼法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佚名
  卷之二十二·纪荫
  佛说决定毗尼经·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卷三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十二·彭绍升
  佛说天公经·佚名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佚名
  序·佚名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序·佚名
  卷第五·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岱宗心泰
  卷一百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曲品卷下·吕天成

    东海郁蓝生撰琅琊方诸生阅传奇品定,颇费筹量,逐帙置评,不无褒贬。盖总出一人之手,时有工拙;统观一帙之中,间有短长。故律以一法,则吐弃者多;收以歧途,则阑入者杂。其难其慎,此道亦然。我舅祖孙司马公谓予曰:“凡南戏,第一要

  • 第二折·刘唐卿

    (卜儿抱病同蔡员外领净兴儿、旦儿上)(卜儿云)四肢老弱身无力,呵吁,两鬓斑皤病已深。老身延氏,为因上庙烧香去,我赶头香,起的早了些儿,感了些寒气,一卧儿不起,饮食少进,睡卧不宁。争奈老身年纪高大,肌体尫羸,我那里耽的这般病证?这

  • 卷一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四城郭类五言古晩登三山还望京邑    【齐】谢 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滛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

  • 青城山人集巻八·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絶句题赵松雪画自从玉马去朝周云散花飞几度秋宝玦玉还零落后呉兴留得晋风流题赵仲穆画十二璚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甯戚饭牛图宁辞掩骭褐衣单叩角长歌坐夜阑有志欲逢尧

  • 列传第十八 薛琡 敬显儁 平鉴·李百药

    薛琡,字昙珍,河南人。其先代人,本姓叱干氏。父彪子,魏徐州刺史。琡形貌魁伟,少以干用称。为典客令,每引客见,仪望甚美。魏帝召而谓之曰:“卿风度峻整,姿貌秀异,后当升进,何以处官?”琡曰:“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自此以

  • 元明事类钞卷二·姚之骃

    地理门地幅员之广 元史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直臣髙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一故其地北逾隂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隋唐宋以来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测景之所 元史当时测景之所二十有七东极髙丽西至滇池南逾朱崖

  • 卷四十二·佚名

    十一月初一日(乙未),李侍尧奏言:台湾府城,九月中惟十四日有贼在茑松等处滋扰,官兵一到即行逃遁,其余并未有贼。自奉谕旨「准胁从者投诚,并遣十万天兵渡台剿匪」,各官刊刻誊黄、布入四乡,南路民人,惟恐玉石俱焚,自呈实系良民,恳赏给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七 祭书神·周作人

    除夕夜里有些人家实行守岁,这是一种古风,也觉得有意思,但实行有困难,明日新年很有些事情,昏昏沉沉的怎么弄得来。小孩们在吃过年夜饭之后,大抵只在守岁的大红烛底下玩耍一会儿,等分到了压岁钱,便预备睡觉,到明朝一觉醒来,在枕上

  • 卷七·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七)第七则赶缯船,三只。内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七号船一只:身长六丈五尺,头起■〈乔亢〉四尺八寸、尾起■〈乔亢〉三尺五寸。船头长二丈五尺,面匀宽一丈二尺五寸、底匀宽一丈一尺;船中长二丈二尺,面匀

  • 职官二九·徐松

    〔少府监〕文思院题下原批:「寄案:徐辑《永乐大典》本《会要》阙少府监,其官属见此。」文思院,太平兴国三年置,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及凡器服之用,隶少府监。监官四人,以京朝官、诸〔

  • 卷五 五之三·孔颖达

    ◎魏葛屦诂训传第九陆曰:案《魏世家》及《左氏传》云:“姬姓国也。”《诗谱》云:“周以封同姓,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地在古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魏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正义曰:《地理志》云:“

  • 第十七部分·毛公

    周頌 清庙之什《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六·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四无量心品第五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佛心力故。十种白光从佛心出。其光遍照十方世界。一一光中无量化佛乘宝莲华。时会大众见佛光明。如颇梨水或见如乳。见诸化佛从佛胸出入于佛脐。

  • 卷第十·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一(南岳下第二世之一) 洪州百丈山怀海大智禅师。(嗣马祖)再参马祖。祖於禅床角。取拂子示之。师曰

  • 白衣女人·柯林斯

    英国作家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59年至1860年。小说描写了一件神秘的谋财杀妻故事。主人公劳拉在父母死后继承了一大笔财产,而且她早已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格利德准男爵。然而男爵与劳拉结婚的目的是想占有财产。婚

  • 安平县杂记·佚名

    正月元旦,各家均梳洗更换新衣服。自子刻起,至卯刻止,开门焚香点灯烛烧纸(俗名烧金。用半粗幼纸裁长六寸、阔四寸、盖苏木膏寿字印于其上,中间安锡箔约二寸许,拭以槐花,使成黄色,名曰寿金。有大花、二花之分,每百叶大钱十六文至

  • 正易心法·麻衣道者

    旧题五代末宋初麻衣道者撰,陈抟受并消息。一卷。《津逮秘书》本。凡四十二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各章后附训释文字。卷首《正易卦画》图,以对卦、反卦形式排列,得上经十八卦、下经十八卦,共三十六卦。书前小序云:“正易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