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五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内摄颂曰。

王城那兰陀  波吒竹仗林

弶伽胜峰山  响声薜舍离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园中。是时未生怨太子由被提婆达多种种击发。而受其语。便加杀害顺法父王。自登王位。尔时此王于如来所。欲作种种毁害之事。放一大象名为护财。及恶马恶狗。令害如来。尔时王母韦提希既闻斯事。即告子言。汝于世尊所。勿行轻毁。如来恒畏众生起轻毁行。恐佛世尊离王舍城。此国土中失大利益。由世尊威力故。安伽国及摩揭陀国所有众生。增长利乐。恒生欢喜。王闻此语。心怀忿怒。报其母言。余国土中无有如来。其国岂当灭没无有众生。其母种种方便遮止。亦不回心。

尔时世尊即作是念。此未生怨太子作无量罪。我当令此住无根信。今未是时。我今旦往室罗伐城。作是念已。尔时世尊与声闻众。渐次游行诣室罗伐城。到彼城已。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彼邻国王等。闻未生怨于世尊所欲行轻毁。如来惧于斯事。离王舍城。诣室罗伐城。今现到彼。邻国王等即作念言。彼小国王。父顺正法。而被杀害。由怀不足。诸天世人共所供养者。唯有如来。今此恶人更生轻毁。我等诸国共作种种方便。夺其王位。是诸王等展转遣使。更相报已备四种兵。具全甲仗。所谓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至王舍城。四方苗稼。悉被毁坏。周营而住。是时无稻干龙王复降大雹。更加伤损。有五百泉池。自然涸竭。天复无雨。国中饥馑。人亦不安。城外流水。咸散毒药。未生怨王大怀剧苦。非人得便。起大疾疫。病死弥甚。送出城门。丧车相及。是时未生怨。情怀无量。百种诸苦恼害身心。由怀忧故。以手拓颊愁叹而住。时未生怨母韦提希见子忧怀。问曰。汝何思念。即报母曰。百种剧苦悉今来现。母曰。我先语汝。实莫轻毁如来世尊。佛无所畏。唯虑轻陵。勿致世尊舍王舍城。若佛舍此。国内即现诸恶征祥。今此是也。王曰。阿母。今复如何。母曰。于世尊处应往忏谢。王曰。阿母。我实不敢对于世尊亲自见面。唯深责恨。母曰。汝曾不闻或用栴檀或以刀斧。于此二人不生异念。设复有人。以净信心栴檀涂拭。如来于彼不起喜心。设复有人。以诸怒心将刀伤割。如来于彼不起嗔心。时未生怨王闻母此说。敕唤一臣。卿即速诣佛世尊处。为我顶礼。起居如来。尊体轻利调适安不。复启此言。子有过患。父亦不见。唯愿世尊慈悲哀愍。诣王舍城。若佛不至。国当灭尽。臣白王曰。如是如是。臣依王敕。即往室罗伐城。到世尊处。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未生怨王起居如来。具说如上。佛言。王及汝身咸得安乐。使者白佛。未生怨王复启世尊。子有过患。父亦不见其恶。唯愿世尊慈悲哀愍。诣王舍城。若佛不至。国当灭尽。佛即默然纳受。是时大臣见佛默然。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舍室罗伐城。与诸苾刍渐渐游行。往至摩揭陀国界首。以佛威力。诸风神王起妙和风。吹去毒水。悉令涸干。诸水神王皆涌八功德水。泉池溢满。空注甘雨。信佛善神咸驱疫鬼疾死休息。四方兵众闻佛入界。各自退还。国内诸人货易交会。外国闻已更将种种货物。互相卖买。国内丰足。街坊巷曲人众庆叹如来威德。诸余外道皆悉默然。低屈而住。是诸人众甚大欢喜。时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未生怨王。闻佛世尊至摩揭陀国界。心大欢喜。命诸臣佐。告言。汝等可于衢路宽二里半来。清净洒扫除诸瓦石。以栴檀香水。洒其道路。复以种种上妙缯彩。奇丽庄严。王舍城中烧美名香。散诸杂花。祗待世尊。是诸臣佐受王教已。广大庄饰王舍城中。及诸衢路。时摩揭陀国主韦提希子未生怨王。以自威力。将四部兵。往迎世尊。是故世尊调伏围绕。时未生怨王与无量百千诸天。随世尊后。诣王舍城。欲入城时。世尊已举右脚。才入门阃。尔时大地六种振动。乃至边涌中没。于此世界。光明照耀。乃至幽冥之间。现大光明。诸天空中。于佛顶上。雨种种花。所谓嗢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复散栴檀郁金香末。及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并诸天衣。如来入城之时。现此种种奇特异相。诸小街巷自然宽广。诸小树林便即增长。其高大者复自低枝。象马牛鸟。随其类音扬声大喜。及诸器物自然振吼。盲者得见。聋者能听。哑者能语。不完具者咸皆具足。有昏醉者悉得醒寤。诸食毒者亦复消除。怨害之人俱生慈心。若有怀妊皆即诞生曾无苦痛。狱囚系禁枷锁杻械。自然解脱。贫穷困乏获诸财宝。有一邬波索迦。既见如是种种利益。便说颂言。

世尊所游国  彼国无诸畏

饥馑及他军  风雨常调顺

人众咸修福  安乐悉无忧

百千希有事  斯处皆成就

尔时世尊入王舍城。安慰大众。无不蒙益。世尊即还竹林精舍。尔时摩揭陀国韦提希子未生怨王。即诣佛所。顶礼双足。广说乃至世尊示教利喜已。默然而住。是时摩揭陀国韦提希子未生怨王。闻佛所说种种正法欢喜踊跃。悉皆信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至心顶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慈悲受请。及苾刍众。于三月中受我支伐罗。并诸饮食。兼坐卧具。若有疾病。奉上汤药。一切资具无有阙乏。于时世尊默然受请未生怨王既知世尊默然受请。便起顶礼佛足。欢喜而退。还其本宫。营办供具。于三月中。支伐罗。及以种种饮食汤药。坐卧资具。供养世尊并苾刍众。无有阙少。是时王舍城中信心天神。见王如是广为供养。所有行疫灾鬼。并皆趁逐。经于那地迦村过。直至广严城中。乃便停住。其城人众。悉皆遭疫。死者极多。于衢路中。送尸灵舆相继不绝。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名曰都末罗。于其梦中。乃见广严城内善神告言。

世尊调御师  人天最尊上

若来至此城  灾害必消散

其婆罗门闻是语已。至明清旦。即告城中诸居士栗姑毗等。我于梦中。见如是事彼诸人众闻此语已。各作是言。应作何法。复遣何人迎请世尊。至此城中安居三月。严饰供养得除灾害。诸居士等告都末罗曰。汝可自往迎请世尊。余无堪者。是都末罗作如是念。我往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起居轻利。少病少恼。安乐而住。广严城内诸居士等。遣我迎来。此请世尊救诸人众。世尊不赴。彼城人众咸悉灭亡。不久当尽。作是念已。时婆罗门都末罗报居士言。摩揭陀国韦提希子未生怨王。长夜好杀。为性暴恶怨害极多。我若迎佛必是害我彼居士众便说颂曰。

两国为怨敌  有使不拘留

何况如来使  而能有伤损

是时都末罗。作吉祥善法。渐次而行。至王舍城。疲乏息已。即往佛所。欢喜问讯。退坐一面具白佛言。薜舍离城诸居士众。顶礼世尊双足。慰问如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世尊告曰汝及薜舍离人。得安稳耶。都末罗白言。唯愿世尊往薜舍离城。如其世尊舍而不往。其城不久人众凋亡。空有残名。谁之止住。世尊告曰。我及于此诸声闻众。为王请留安居三月。种种资具而为供养。汝可见王具陈其事。王若许之。我即当往。时都末罗闻佛语已。遣使还国。具陈佛语。彼诸人众。共然佛语。复遣使来。令都末罗指摩揭陀国未生怨王所。传我等言。而慰问曰。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作是请言。唯愿大王许如来往薜舍离城。王若不许世尊往者。薜舍离城不久磨灭。空有残名而无人众。是时都末罗布卢呬多作如是念。我今为当先见大王。为当先见大臣。复作是念。此先有教。不应先见王者。须求大臣。王设处分。臣亦能破。是故我今先见大臣。参事未久。大臣便问。何缘得来。都末罗报曰。我今为请如来。要须白王。愿仁助我白王。臣曰。如是。王若问时。我必当助。时都末罗即诣摩羯陀国韦提希子未生怨王所。到已便用吉祥赞颂。而赞其王。退住一面。白大王曰。薜舍离人众问讯大王。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王报都末罗曰。彼诸人等。并安乐耶。时都末罗复白王曰。薜舍离人众。共作是言。愿许如来向薜舍离城。大王若不许如来向薜舍离城者。此城不久磨灭。空有残名。大王报曰。我每作是念。薜舍离城愿早磨灭。是我先意。王作语已。时都末罗即便退还。是时大臣前白王曰。世尊岂有舍一有情令得苦难。王曰。仁者不也。若不。如此言谓大王于世尊处而不恭敬。纵令大王许与不许。世尊为利众生故。必往薜舍离城。王曰。佛意非我所知。若尔应唤都末罗来。大臣奉命。便速唤来。王告都末罗曰。汝立誓言。若能如我供养恭敬世尊。如是作者我当随许。时都末罗闻此语已。速令往薜舍离城。报彼人众。具陈王语。彼既闻已。报使者曰。王独一身。由能供养。我等人众。岂不能为。唯愿世尊来诣薜舍离城。我等众人最胜供养。愿王随喜。使者承此语已。还报都末罗。是时都末罗具陈白王。尔时未生怨王亲诣佛所。顶礼世尊双足。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尽命存。供养世尊及声闻众。然而世尊常为利益诸有情故。不受我请。唯愿世尊受我一日微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未生怨王知世尊默然受已。从坐而起。退还本宫。时未生怨王于其夜中。广办清净饮食。至晨朝时。令使往诣佛所。告言时至。佛既知已。洗手收钵。赴王请食。王自持金鉼。于世尊所。作如是语。唯愿世尊调伏所有恶龙药叉。大德。此无藁龙王。于我多时而为损害。非怨而怨。非仇而仇。非逆而逆。已生未生苗稼。皆被损坏。唯愿世尊起慈悲心。为调伏无藁龙王。世尊默然受请。又与未生怨王。施诵咒愿。却还住处。

尔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曰。我今欲往波吒离邑。汝可随我。唯然世尊。我愿随从。尔时世尊于摩揭陀。人间游行。渐次行至波吒离邑。到制多所。即于彼住。时彼村邑婆罗门居士等。闻佛世尊游行至此波吒离制多所。于时人民互相告报。一时云集。往诣佛所。顶礼双足。退坐一面。佛即告曰。汝等当知。若放逸者。有五过失。何等为五。一者此婆罗门居士。以放逸故互相斗诤。以是因缘向官论列。由是财物悉皆散失。此是第一过失。二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放逸斗诤故。恶名流布遍满诸方。是第二过失。三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放逸故心生贡高。往诣刹利婆罗门居士沙门众中。在彼众会每怀畏难。为非上首常作曲躬。是第三过失。四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放逸斗诤故。欲命终时。心生悔过。是第四过失。五者复有婆罗门居士。心怀放逸。由放逸贡高故。死堕恶趣。生地狱中。是第五过失。复告婆罗门居士曰。不放逸者。复有五种利益。云何为五。一者婆罗门居士。由不放逸故。财不散失。此是第一利益。二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不放逸无斗诤故。善名流布遍满诸方。是第二利益。三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不放逸。心不贡高。往诣刹利婆罗门居士沙门众中。常无畏惧。欢悦游行此是第三利益。四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不放逸。欲命终时。无有恶作。此是第四利益。五者复有婆罗门居士。由不放逸。命终之后往趣天中。此是第五不放逸利益。是故汝等不应放逸。尔时婆罗门居士等。既闻法已。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顶礼世尊。而白佛言。唯愿如来慈愍我等。请于今夜止我馆舍。尔时世尊。默然受请。彼婆罗门及居士等。既见如来默然受请。咸共顶礼世尊双足。辞佛而退。时行雨婆罗门。是摩揭陀国为王大臣。彼闻世尊游行人间。至波吒离村。在波吒罗塔边而住。复闻波吒离人民悉皆供养。彼既闻已。即乘纯白草马车辂。侍从执持宝瓶金杖。及与五百摩纳婆等。前后围绕。为欲瞻睹供养世尊。往诣波吒离村既到彼已。即下车辂。就世尊所。向佛而立。问讯世尊。修敬毕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说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时行雨婆罗门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向佛合掌。白言世尊唯愿如来及苾刍众。受我明日家中供养。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行雨婆罗门。既知世尊受彼请已。速即还家。尔时世尊洗足入室。结跏趺坐。端身正念。观见波吒离村大威力天神。以绳量界欲造大城既见是已。世尊晡时从定而起出于室外并诸苾刍露地而坐。尔时世尊告具寿阿难陀曰。汝不闻此波吒离村欲造大城。阿难报曰。我知世尊行雨婆罗门。与三十三天筹量欲造大城。世尊告曰。我在室中入定即以清净天眼。观见于彼波吒离村大威力天神并诸小神。及有威德诸人民等。各随彼神爱乐而住。皆顺天神所行教法。由诸天神于此住故。当知是城应为最胜。亦无邻国之难及水火所损。时彼行雨婆罗门。即于其夜广设供具并诸饮食。王晨朝时。令白佛众唯愿知时乃至食已。收钵已讫。时行雨婆罗门手持金瓶。盛满清水。长跪向佛。发大誓愿。今我供养佛及圣众。所有功德。回施波吒离所住天神。长夜安乐。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若有清信人  供养诸天众

此依大师教  是佛所称扬

若于地方所  智者为住处

食供持戒人  并为说咒愿

应敬者敬之  应供者供养

诸天护如子  常受于欢乐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说微妙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坐起便归本处。时彼婆罗门所应作已随分而去。谛心正念。如是思惟。世尊所出波吒离村。我今欲为世尊用村筑城。建立高门。号为乔答摩门。若渡弶伽河。我亦为造道路。名为乔答摩道。尔时世尊。知彼婆罗门心之所念即于波吒离村北面。中道而出。渐赴弶伽河。是时未生怨王韦提希子作如是念。我今亲自供养世尊。执持一百支伞盖。数凡五百。高荫佛上。其广严城诸栗姑毗等并作是念。今未生怨王。亲持伞盖。供养世尊。我等亦可修行斯事。作是念已。便即庄严五百伞盖。而为供养。时有诸龙王等。便作是念。今者王及栗姑毗盛修供养。我今身堕恶趣。岂不供养世尊。作是念已。持五百伞盖供养世尊。时有四天王众。亦作是念。今诸人等。不见因果应报。犹自供养。况我等辈照果知因。岂不能供养。作是念已。亦具五百伞盖。而供养佛。复有三十三天。亦作是念。诸天人等并皆供养。我今岂可不修供养。作是念已。便具五百伞盖。来供养佛。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为诸天人。作胜因缘。令发信心。于时世尊作是念已。便现神力。令诸众会各各生念。唯我持盖于世尊顶上。世尊证正等觉时。有二千五百天人。伞盖持于世尊顶上。诸苾刍等。咸皆生疑。而白佛言。世尊作何善业。证菩提时。得二千五百天人伞盖持于世尊顶上。佛言。汝等当知。我于过去。积集资粮。作诸善业。广如上说。乃至终须自身受果。苾刍当知。往昔有转轮王。名大善现。具四军力。能摧怨敌。皆悉得胜。正法治世而为法王。七宝具足。惟少一子不得一千围绕。王所生子。悉将随从。王诸夫人。悉作是念。我设生子。还共分离。王性法尔。生子必将随从。我等今者共立制约。有怀胎者不得告王。后时有一夫人。身既怀子。诸夫人等将藏隐处。不令王见。日月既满。遂生一子。形貌端严。众人爱见。身皮金色头如伞盖。垂臂过膝。额广平正。眉间连合。鼻高修直。一切支分悉皆圆满。乃至长大。诸夫人等悉皆怜爱。如自腹生。后于异时。大王善现。从胜身洲七宝导前。八万国王皆悉围绕。时诸子等。左右营卫如半月形。威光照耀掩日月光。时诸夫人先藏之子。处于高楼。遥见父王。遂问诸母。来者是谁。母等答曰。是汝之父善现大王。子问母曰。父王灭后我得继嗣绍王位不。母又报曰。王今除汝唯少一子。不满一千。彼诸子中。王灭已后。大者绍位。汝既最小。不合登嗣。子复问曰。王若灭后。我既居小。不得绍嗣。愿诸母等。许令出家。我以正信。从家趣于非家精修梵行。诸母报曰。我于儿所极生怜爱。莫发此心。时子答言。我今立志。决定出家。彼诸母等既见专心。不生退转。皆作是言。子若如此。共我立契。当随汝心。后获胜果。必须来报。子即答曰。受命唯然。母皆随许。子得遂心。诣寂静处。无邬波驮耶及阿遮利耶教示训诲。自然悟得三十七道品法。现证独觉。既获果已。便作是念。我先许母。如证圣果。当必相报。我今可往报母等知。独觉圣者。以身现法。为利益事。便到母前。广现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放大光明。种种异相。异生人等睹神变已。速发信心。时诸母等见子神变。如截树倒。便即归礼。咸作是言。圣者。今能证得如是神通圣果。尊者须食。我等求福。唯愿留心。在此园苑。受我供养。时辟支佛。默然受请。彼诸母等。次第送食。每日供养。时独觉作念。而我于此坏幻之身。所作已办。我今可入无余涅槃。犹如鹅王翅翮具足飞腾虚空。广现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放大光明。现神变已便入涅槃。于时母等积叠香薪。遂即焚烧。以乳洒火。收取余骨。置在金瓶。于园苑内起窣堵波。用以镮钏种种庄具。严饰其塔。幢幡伞盖置于塔上。后于春时。林花吐馥于其苑中。多诸胜鸟出美妙声。王与夫人及诸婇女。前后围绕诣林苑中。游行观看见独觉塔。命守苑人。此是何物。彼答王曰。此宫内事。我今不知。便问宫人塔之所由。诸宫怖惧一时作礼。即前白言。唯愿大王施与无畏。王曰。我今与汝。时诸宫人具以因缘。广为王说。王即语言。汝等不是。彼子既求爱乐王位。何不相报令使我知。册立为王受灌顶位。彼是大威德者。虽入涅槃。我以头冠缯彩伞盖。置于塔上。是时大王爱念子故。遂于塔上安置斯物。佛告。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彼善现王者。即我身是。我于昔时。将以伞盖。供养缘觉窣堵波塔。由此福业。我昔已获二千五百转轮王位。复由彼业。今证无上正觉。于其顶上。咸持二千五百天人百辐伞盖。我若不证殊胜之果。更合感得二千五百转轮王位。于我所有福业异熟。悉皆回向施诸声闻。若种一升真珠。还博一升粳米。于我弟子亦不少乏。苾刍当知。作纯黑业。感黑异熟。作纯白业。还感白异熟果。广如上说。汝等苾刍应当用心精勤修学。佛为说已。诸苾刍等。欢喜奉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五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四(论本第九第十)·窥基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下·窥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四·澄观
  卷第四·祖琇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智顗
  跋新锓丛林盛事·道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代智旭
  卷第五十九·佚名
  卷第二十五·李遵勖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伯寿·唐圭璋

      伯寿,绍兴五年为建昌军判官。见清道光南城县志卷十九。   水调歌头   天地有英气,盘结在名山。储精孕秀,诞生豪杰向人间。早拾巍科甲第,归作日边仙客,眷注不容间。讲道桥门暇,戏作彩衣欢。   振斯文,回巨浸,遏狂澜

  • 第七出 媒欺·李渔

    〖临江仙〗(旦扮白发孀妇上)昔日红颜今白发,止因愁病交加。(小旦扮贫女上)贫来空惜貌如花。莺虽啼别院,春止到邻家。(旦)门户萧条孰与支,茕茕孀妇倚孤儿。(小旦)寒门不见高亲叩,篱犬终年少吠时。(旦)老身何夫人是也。先夫在日,曾为执

  • 第三十一章 难中相会·屠隆

    〔旦小生贴急走上旦〕兵马破城闉。红颜逐路尘。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永王兵马攻破扬州城。大兵入城。男女四散逃走。妾身与孩儿步摇扮作道姑。将泥垢妆面。随着逃难男女。混走章城。且喜已脱虎口。只

  • 试一出 先声·孔尚任

    ◎康熙甲子八月〖蝶恋花〗(副末毡巾、道袍、白须上)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日丽唐虞世,花开甲子年;山中无

  • 卷四十四·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四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汉歌】平城歌【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後用

  •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赵尔巽

      ◎邦交一   中国古重邦交。有清盛时,诸国朝聘,皆与以礼。自海道大通而后,局势乃一变。其始葡萄牙、和兰诸国,假一席之地,迁居贸易,来往粤东;英、法、美、德诸大国连袂偕来,鳞萃羽集,其意亦仅求通市而已。洎乎道光己亥,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佚名

    万历三年十二月乙丑朔以刻定大学中庸尚书典谟通鉴盘古至今汉平帝各直角□羊十五册赐辅臣张居正三部吕调阳张四维各二部讲官申时行等六员各一部○予延绥巡抚右副都御史张守中全给祭葬以死勤事也○祈雨雪○考选京卫所官

  • ●卷一·夏仁虎

    ◎俗尚都人习见官仪,多讲礼貌,周旋应对,往往中程,然其弊也伪。风气刚劲,不屈不挠,勇于赴义,重名知耻,然其弊也狠。顾本性多近质实,常见故家老辈,其接子弟后进,礼倨而词直,貌严而情亲,尚不失先民矩范,迨末季渐浇漓耳。妇女见客,非特旗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僖公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一】书楚人如齐人例书征伐先主兵二十七年注传言至兵故正义曰此年传云楚子及诸侯围宋则是楚子亲自来也十二月公会诸侯盟于宋公为楚子在宋而往会

  • 卷四十二·佚名

    △迦叶三兄弟品下尔时世尊食讫。还至彼林经行。是时优娄频螺迦叶。过彼夜後。往至佛所。到已白佛。大德沙门。若知时者,饭食已办。佛告迦叶。汝於先去。我随後来。尔时世尊,於先发遣迦叶去後。即往到彼三十三天。到彼天

  • 记关于佛学之演说·太虚

    余于佛学宣传之译成各国文字者,英文有:巴黎佛学会初版及伦敦佛教会再版之讲演集,有英国诗人摆乃能之序;在美国有山达须教授等为编译的太虚佛学。在法文有:巴黎之埃而刚大书店编译之佛教,内分历史及学理之两部。在德文有:敏兴

  • 覆佛教普济日灾会·太虚

    谨复者:来函敬悉。救灾恤邻,以畅慈悲普运之本怀,极表同情!惟所拟办法,似宜改度亡部为宏法部,词与利生相对,较为随顺。但于宏法部内可略分三条:一、度亡,如所拟云云。二、文字,征集关于救恤日灾文字印成小册,赠送劝化。三、言说,组

  •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说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又复宣说妙乐金刚秘密大曼拏罗颂曰。内外曼拏罗相分悉依大曼拏罗法中心依法安本尊所谓金刚萨埵像或用雕镂或铸造或塑或画当随应结加

  • 卷第九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上洋龙华大壑济禅师盐官朱氏子。弱龄頴异。业儒嗜佛。十九脱白。往参金粟容。才入门。

  • 卷之十八·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八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诗偈丁酉二月初六日东渡舟中偶成一望海天空何处觅西东司南针子在榑桑路可通上下唯一碧宛坐琉璃中飞鸟去无影只叶饱春风海日生寒浪五岛望朦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魏岘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

  • 鸾鎞记·叶宪祖

    传奇剧本。明叶宪祖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中品”,说:“杜羔妻寄外二绝,甚有致。曲中颇具愤激。……插合鱼玄机事,亦具风情一班。温飞卿最陋,何多幸也!”清姚燮《今乐考证》记明郑仲夔《冷赏》说:此剧“传事巧,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