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居士传十二

江刘张司马李元万朱二吴彭高传

江含洁

名[糸*丕]。济阳考城人。父蒨。为梁光禄大夫。含洁年十三。父病眼。含洁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慧眼水必差。其叔父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慧眼见真。能度彼岸。蒨乃同智者启闻。舍同夏县界牛屯里宅为寺。乞赐嘉名。敕曰。慧眼是五眼之一。可以慧眼为名。寺成。泄故井水。清洌异常。乃悟所梦。取水洗眼。并以煑药而病遂差。南康王为南州。召含洁为主簿。含洁颇好老庄。尤善佛义。不乐仕进。及父卒。庐於墓。顷之亦卒(梁书)。

刘士烜

名霁。平原人。梁天监中起家奉朝请。寻为建康正。引疾归。母明氏寝疾。士烜年已五十。昼夜侍阅七旬。诵观音经数至万徧。夜梦一僧谓曰。夫人筭尽。君精诚笃至。当延数旬耳。後六十余日乃亡。居丧庐墓。有双白鹤翔於庐。服未终亦卒(梁书)。

张孝始

名元。河北芮城人。祖成。仕周。假平阳郡守。父延儁。历州郡功曹主簿。孝始性仁孝。敬信佛法。儿时见村陌间有弃狗子者。收养之。其叔父怒之曰。何用为。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天生之而人弃之。非其道也。见而不収是不仁也。其祖丧明三年。孝始年十六。昼夜诵佛经礼拜祈福。後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唱言。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复明。元罪深重。愿瞎元眼。至第七日。梦一老翁以金鎞刮其祖目。後三日。祖目果明。县博士杨軏等上其孝行。诏表其门(北史)。

司马乔卿

河内人。唐永徽中官扬州户曹。遭母丧。毁瘠刺胸前血写金刚经一卷。所居庐上生芝草二茎。经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之味如蜜。尽而复生。如是数四。一时士大夫多传异之(法苑珠林)。

李观

陇西人。显庆中寓荥阳。遭父丧。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异香发於院。郁然连日。香及其邻 (法苑珠林○按此李观与唐书所载字元宾者。先後相悬。法喜志.金汤录合为一人。非也)。

元紫芝

名德秀。河南人。开元中登进士第。母丧。庐墓侧。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绘像写佛经。已而官鲁山令。岁满携一缣驾柴车还。爱陆浑山水。居焉。家无仆妾。岁饥。或日一爨。酌酒鼓琴自娱。生六十年未甞识女色。天宝十三年卒(唐书)。

万敬儒

合肥人。亲亡。庐墓侧十八年。刺血写佛经。断手二指辄复生。宣宗表其家。改所居曰成孝乡(佛法金汤)。

朱康叔

名寿昌。扬州天长人。以父荫为将作监。宋治平中。历官知阆州广德军。康叔七岁。父官长安出其母刘氏嫁民间。康叔既仕。念母行四方。求之饮食罕御酒肉。每於佛前灼臂烧顶刺血写经。冀遂其志。熙宁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次同州得焉。康叔念报母恩。欲度众苦。观诸教门。切近周至。莫如梁武所着忏法。然其文繁旨秘。观者不能尽了。乃更为韵语。使一切人歌咏赞叹俱获福利。苏子赡为说偈曰。长者失母。常自念言。母本生我。我生母去。有我无母。不如无我。誓以此生。出生入死。母若不见。我亦随尽。在众人中。犹如狂人。终日皇皇。四十余年。乃见其母。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针。不谋而合。我未见母。不求何获。既见母已。即无所求。诸佛子等。歌咏忏文。既忏罪已。当求佛道。如我所说。作求母观。寻起通判河中。居数年。母卒。涕泣失明。有白乌集其墓上。後知鄂州代。还卒於家(东坡文集.东都事略)。

吴璋

江南吴江人。母陆氏。当明永乐中以孀妇选给内廷。母与焉。宣德中随淮王就封韶州。璋往求之。舟中供观音大士像。日夕哀祷。愿必见母。中途下痢。遇一僧疗之获瘳。既至。韶淮王已徙饶州。复徒步往饶。足指肤裂卧野寺中。复遇一道人涂以药。立起过岭。蛇啮其足仆於地。复见前道人再涂以药。乃如故。一夕宿孤村。有妇奔之。不纳。方雪。急走出门。入一古庙前。道人迎。笑谓曰。子其贤哉。出饼啗之。天明至饶访母。果在。乃启王乞奉母归。不许。复以死自誓。而後许之(大慈录)。

吴君平

淅江桐乡人。生明万历间。少孤。长而业儒。馆於灵隐寺。每念父母。涕泣如初丧。有僧谓言。欲报亲恩。莫如写佛经。君平然之。食淡四十九日。刺胸前血写金刚经一卷。既毕。僧俗聚观。验创痕。凡十有一。皆合掌叹曰。希有事也。但补阙真言未写。奈何。君平复刺胸出血补之。其夜梦父母立云中谓曰。赖尔写经功德。我二人已得生净土矣。佛悯尔诚。且畀尔一善童子。是年果生子。数月後。与以肉食辄闭口不食。君平亦遂长斋诵经终其身(金刚持验记)。

彭信宇

名有源。湖广益阳人。少奉观音大士。日诵诸经以祈亲寿。父疾亟。刲臂肉和药以进。寻愈。父殁母亦病疽发於掌。夜梦见大士谓曰。汝母寿尽。若得人肝服之。犹可救也。晨起视母。母方思食羊肝。信宇曰。天启之矣。至夜祷於大士。持刀刺胸。血涌膜开。至五六刺。砉然心出。缘心得肺。缘肺得肝。而信宇痛且绝矣。顷之苏。呼其妻煑肝进母。母食之而甘。病寻已。然其肺既出。不复収。众为祷於大士。大士见梦曰。是孝子肺。収之无难。但世无孝子。欲出之百日令众徧见之耳。却後百日。肺既収。创合如故(明文偶钞)。

高汇旃

名世泰。江南无锡人。崇祯中举进士。官礼部郎中。出为湖广提学。秩满归。母李氏精修净土。无疾而逝。汇旃日跪柩前诵妙法莲华经。越三虞。庭中枯兰忽荣。一茎三华。内外纯白。有聚沙居士者异其事。推论之曰。高子之感斯瑞也。有二因焉。一者世间孝子。但知荣名利养生事死哀。世缘牵率。多生父母眷属积骨如须弥山。积泪成大海水。沉没生死洄渊。不克自出。高子当沉痛昏迷肝肠崩溃。乃能归命法王。捧持妙典。下佛种於身田残坏之中。抽法芽於火宅焚烧之内。以念母因缘转而念佛念法。其自利最胜。二者末法士大夫少知归心佛门。辄眩惑於邪师魔民。掠影宗门。抹摋经教。种植邪因违背正果。高子持诵契经。获斯灵感。使末法中人信知金口所宣。龙宫所藏。是菩提资粮。是金刚宝藏。一字染神。万劫不坏。以念母因缘。再转而破魔网。树法幢。其利他最胜。是二因缘皆从念母而生。积劫之净因与宿生之善根。在爱别离苦中种子逼现。岂非五浊恶世甚难希有者乎。遂说偈曰。稽首妙莲华。诸佛所宣说。若能为人说。乃至窃一句。即是如来遣。告报於异生。共宿摩其顶。法利无量数。而况有孝子。跪诵以报母。昼夜六时中。持诵准漏刻。双趺印入泥。血泪积成穴。经声哀痛声。上达夜摩天。诸天相传报。赞叹未曾有。乃遣主林神。示现庭中花。一丛而三茎。晶莹如玉雪。发生凋枯丛。尤为奇特事。我闻诸供养。花为最胜妙。弄花生诸天。胎花生净土。今於庭砌内。粲此洁白花。表是母与子。皆舍垢染故。我闻妙莲华。一华具一切。十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重重作主伴。以为其眷属。又以一莲华。摄入一切华。多华及余华。一一成伴义。故知此兰华。即是妙莲华。皆是莲眷属。随机而出现。如是净妙华。开演戒定叶。方便为枝干。六度为繁密。无漏法树林。何忧不增长。佛说孝顺果。等补处菩萨。以是十方佛。咸重四恩故。哀哀孝子心。供养生身佛。即名供养佛。佛心随顺故。孝子即身花。果花无有二。心花开敷时。莲花与俱故。我愿十方界。一切诸众生。咸思报佛恩。誓愿为孝子。孝心同佛心。诸佛所加被。十方诸孝子。即是微尘佛。汇旃自国变後不复出。主东林书院三十余年。阐程朱之学。学者宗之。卒於家(明文偶钞)。

知归子曰。经云。孝名为戒。又言。祀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或疑佛氏既已舍其家。毁其身矣。复何孝之云。殊不知。舍其家者尽虗空而为家者也。毁其身者徧法界而为身者也。故曰佛者觉也。觉也者。反始而合本之谓也。反始而合本。孝莫大於是。世之君子诚欲孝其二亲。则舍佛将奚之焉。如江刘以下诸贤。其有以知之矣。

汪大绅云。知归子之於佛。可谓知之明。信之笃矣。现居士身而说法。不毁身。不舍家。可也。

猜你喜欢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得道梯橙锡杖经全文·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七·澄观
  号众种类品第十三·佚名
  目次·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六·三峰法藏
  卷二十一·佚名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印光
  戒慎品第五·佚名
   第四十六則 鏡清雨滴聲·胡兰成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昙旷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厉寺正·唐圭璋

      厉寺正,不知其名。   万年欢   寿乔丞相   恭审特进枢使大丞相国公先生,神钟维岳,   帝赉肖岩。方蓂开第一叶之初,正椿衍八千岁之始,眷隆神极,福被海隅。某夙荷陶镕,倍增喜抃。效勤一乐阕,寄调万年欢。伏乞钧慈,俯

  • 季子安·隋树森

    季子安,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中吕】粉蝶儿 题情 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想当初倚翠偎红,我风流,他俊雅,恩深情重。他生的剔透玲珑,语融和言谈出众。 【醉春风】他生的粉脸似秋莲,春纤如玉

  • 卷四百八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二萤类四言古萤火赞         【晋】郭 璞熠燿宵行虫之微么出自腐草烟若散漂物之相喣孰知其陶五言古咏萤          【梁】简文帝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

  • 刘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皂,生平事迹不详。据《旅次朔方》一诗 看,可能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唐令狐楚的《元和御览诗集》和韦庄的《又玄集》都选了他的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说他是唐德宗贞元间人。《全唐诗》录存他的诗

  • 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国史馆长介寿之小启·李定夷

    湖南靖武将军汤芗铭以国史馆长王湘绮氏为一代儒宗,特援优礼三老之义,仿登堂介寿之仪,特具通启遍告同人,假定楠木厅为介寿地点。其启文曰: “敬启者阴历十一月念九日为国史馆长王湘绮先生八秩晋四寿辰。北海清尊东溟景福辍

  • 第三三一保结状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八·佚名

    郊铺户全长和等,保结郭尚茂为北门总理具保结状,本城郊铺户金长和等,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郭尚茂为人诚实,有室有家,街众素所信悦,堪以顶充北门总理额缺,小心办公,不致玩误。合具保结状是实。〔批〕附卷。

  • 卷十三·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三       宋 苏辙 撰陈世家第六陈胡公满者虞舜之后也舜为庶人娶尧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姓妫氏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神明之后也封其子妫满于陈太昊之虚妻之以元女大姬

  • 明宗本纪·宋濂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名叫和世王束,是武宗的长子。母亲是仁献章圣皇后,出自亦乞烈氏。成宗大德三年(1299),命武宗抚治军马于北方边地,帝于大德四年(1300)十一月十一日出生。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逝世,武宗入继帝位,立仁宗为皇太

  • 卷二百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封建考【臣】等谨按古封建之制自汉而还渐乖其旧去古日远规模尽易然历代帝王子弟多膺封爵非惟重天潢之支派亦尚有屏翰王室之义焉若异姓公卿间

  • 卷第十二·董仲舒

    阴阳终始第四十八天之道,终而复始,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冬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

  • 辩言·员兴宗

    (宋)员兴宗 撰 余观歴世经解传注之言有出入于道者退且惧其不纯也约众万之指示精一之义随意而订正之余非以侈吾辩也求以辩道云耳训诸理作辩言 昭二十五年公逊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请飨从者公羊子曰两君以遇礼相见也孔子

  • 关于支那内学院文件之摘疑·太虚

    ──八年十二月作──予于己未九月十四日,访欧阳竟无居士于金陵支那内学院筹备处,与谈甚欢;嗣获读其支那内学院缘起叙书后一览表简章,顶戴信奉,如佛明诲,窃望一一能征效其实,故微有未符意言,申论之以冀竟无居士与发起诸长者居

  • 卷五十七·佚名

    释大明品第三十二(经作宝塔大明品)【经】尔时,佛告释提桓因:&ldquo;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两阵战时,是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故,入军阵中终不失命,刀箭不伤。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章第二释名者。夫立名不同。如大经云。或有因缘如目连等。或无因缘如桃李等。涅槃亦尔。无有因缘强为立名。止观亦尔强名止观。即此无因名为有因。为众生故随机立称

  •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忧波鞠多因缘之余  说此偈已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花音乐末香涂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今已去

  • 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871—1872年首次在《俄罗斯通报》连载。《群魔》的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涅恰耶夫(1847—1882)是彼得堡大学的旁听生,曾积极参加1869年

  • 释迦氏谱·道宣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系据大小乘三藏,叙述释迦出世之时间、释迦族谱之传说、释迦创教之地域、传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