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部分

周頌 清庙之什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成洛邑,居摄五年时。

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传】於,叹辞也。穆,美;肃,敬;雝,和;相,助也。【笺】显,光也,见也。於乎美哉周公之祭清庙也,其礼仪敬且和,又诸侯有光明著见之德者来助祭。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传】执文德之人也。【笺】对,配;越,於也。济济之众士,皆执行文王之德。文王精神已在天矣,犹配顺其素如在生存。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传】骏,长也。显於天矣,见承於人矣,不见厌於人矣。【笺】骏,大也。诸侯与众士,於周公祭文王,俱奔走而来在庙中助祭,是不光明文王之德与?言其光明之也。是不承顺文王志意与?言其承顺之也。此文王之德,人无厌之。

《清庙》一章八句。

《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笺】告太平者,居摄五年之末也。文王受命,不卒而崩,今天下太平,故承其意而告之,明六年制礼作乐。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传】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礼也。【笺】命,犹道也。天之道於乎美哉,动而不止,行而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传】纯,大;假,嘉;溢,慎;收,聚也。【笺】纯亦不已也。溢,盈溢之言也。於乎不光明与?文王之施德教之无倦已,美其与天同功也。以嘉美之道饶衍与我,我其聚敛之以制法度,以大顺我文王之意,谓为《周礼》六官之职也。《书》曰:“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曾孙笃之。【传】成王能厚行之也。【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是言曾孙,欲使後王皆厚行之,非维今也。

《维天之命》一章八句。

《维清》,奏象舞也。【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传】典,法也。【笺】缉熙,光明也。天下之所以无败乱之政而清明者,乃文王有征伐之法故也。文王受命,七年五伐也。肇禋,【传】肇,始;禋,祀也。【笺】文王受命,始祭天而枝伐也。《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迄用有成,维周之祯。【传】迄,至;祯,祥也。【笺】文王造此征伐之法,至今用之而有成功,谓伐纣克胜也。征伐之法,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

《维清》一章五句。

《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笺】新王即政,必以朝享之礼祭于祖考,告嗣位也。

烈文

烈文辟公,锡茲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传】烈,光也。文王锡之。【笺】惠,爱也。光文百辟卿士及天下诸侯者,天锡之以此祉福也,又长爱之无有期竟,子孙得传世安而居之。谓文王、武王以纯德受命定天位。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继序其皇之。【传】封,大也。靡,累也。崇,立也。戎,大;皇,美也。【笺】崇,厚也。皇,君也。无大累于女国,谓侯治国无罪恶也。王其厚之,增其爵土也。念此大功,勤事不废,谓卿大夫能守其职,得继世在位。以其次序其君之者,谓有大功,王则出而封之。无競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传】競,强;训,道也。前王,武王也。【笺】无强乎维得贤人也,得贤人则国家强矣,故天下诸侯顺其所为也。不勤明其德乎?勤明之也,故卿大夫法其所为也。於乎先王文王、武王其于此道,人称颂之不忘。

《烈文》一章十三句。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笺】先王,谓大王已下。先公,诸盩至不窋。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传】作,生;荒,大也。天生万物于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笺】高山,谓岐山也。《书》曰:“道岍及岐,至于荆山。”天生此高山,使兴云雨以利万物。大王自豳迁焉,则能尊大之,广其德泽,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传】夷,易也。【笺】彼,彼万民也。徂,往;行,道也。彼万民居岐邦者,皆筑作宫室以为常居,文王则能安之。後之往者,又以岐邦之君有佼易之道故也。《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之,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以此订大王、文王之道,卓尔与天地合其德。子孙保之。

《天作》一章七句。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传】二后,文、武也。基,始;命,信;宥,宽;密,宁也。【笺】昊天,天大号也。有成命者,言周自后稷之生而已有王命也。文王、武王受其业,施行道德,成此王功,不敢自安逸,早夜始顺天命,不敢解倦,行宽仁安静之政,以定天下。宽仁所以止苛刻也,安静所以息暴乱也。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传】缉,明;熙,广;单,厚;肆,固;靖,和也。【笺】广当为光,固当为故,字之误也。於美乎此成王之德也,既光明矣,又能厚其心矣,为之不解倦,故於其功终能安和之。谓夙夜自勤,至于天下太平。

《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

我将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传】将,大;享,献也。【笺】将,犹奉也。我奉养我享祭之羊牛皆充盛肥腯,有天气之力助。言神飨其德而右助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传】仪,善;刑,法;典,常;靖,谋也。【笺】靖,治也。受福曰嘏。我仪则式象法行文王之常道,以日施政于天下,维受福于文王,文王既右而飨之,言受而福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笺】于,於;时,是也。早夜敬天,于是得安文王之道。

《我将》一章十句。

《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笺】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也。《书》曰:“岁二月,冬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传】迈,行;震,动;叠,惧;怀,来;柔,安;乔,高也。高岳,岱宗也。【笺】薄,犹甫也。甫,始也。允,信也。武王既定天下,时出行其邦国,谓巡守也。天其子爱之,右助次序其事,谓多生贤知,使为之臣也。其兵所征伐,甫动之以威,则莫不动惧而服者,言其威仪又见畏也。王行巡守,其至方岳之下,来安群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信哉武王之宜为君,美之也。明昭有周,式序在位。【传】明矣知未然也,昭然不疑也。【笺】昭,见也。王巡守而明见天之子有周家也,以其有俊乂用次第处位。言此者,著天其子爱之、右序之效也。载戢干戈,载櫜弓矢。【传】戢,聚;櫜,韬也。【笺】载之言则也。王巡守而天下咸服,兵不复用。此又著震叠之效也。我求懿德,肆于时夏。【传】夏,大也。【笺】懿,美;肆,陈也。我武王求有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陈其功于是夏而歌之。乐歌大者称夏。允王保之。【笺】允,信也。信哉武王之德,能长保此时夏之美。

《时迈》一章十五句。

《执競》,祀武王也。

执競

执競武王,无競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传】无競,競也。烈,业也。不显乎其成大功而安之也。显,光也。皇,美也。【笺】競,强也。能持强道者,维有武王耳。不强乎其克商之功业?言其强也。不显乎其成安祖考之道?言其又显也。天以是故美之,予之福禄。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奄,同也。斤斤,明察也。【笺】四方,谓天下也。武王用成安祖考之道,故受命伐纣,定天下为周,明察之君,斤斤如也。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飽,福禄来反。【传】喤喤,和也。将将,集也。穰穰,众也。简简,大也。反反,难也。反,复也。【笺】反反,顺习之貌。武王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庙,奏乐而八音克谐,神与之福又众大,谓如嘏辞也。君臣醉饱,礼无违者,以重得福禄也。

《执競》一章十四句。

《思文》,后稷配天也。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传】极,中也。【笺】克,能也。立,当作粒。烝,众也。周公思先祖有文德者后稷之功能配天。昔尧遭洪水,黎民阻饥,后稷播殖百穀,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天下之人无不安于女时得其中者,言反其性。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传】牟,麦;率,用也。【笺】贻,遗;率,循;育,养也。“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于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穀俱来。”此谓遗我来牟。天命以是循存后稷养天下之功,而广大其子孙之国,无此封竟于女今之经界,乃大有天下也,用是故陈其久常之功,于是夏而歌之。夏之属有九。《书说》:“乌以穀俱来,云穀纪后稷之德。”

《思文》一章八句。

清庙之什十篇,十章,九十五句。

猜你喜欢
  去彊第四·商鞅
  郊祀第六十九·苏舆
  卷五·高士奇
  第八章 9·辜鸿铭
  卷四十一·卫湜
  卷一百七十八·山井鼎
  卷一百十三·秦蕙田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卷五·朱熹
  本经训·刘安
  田子附录·田骈
  恸 福 善·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472_1 【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段弘古   城上芳园花满枝,城头太守夜看时。   为报林中高举烛,感人情思欲题诗。   卷472_2 【所居寺院凉夜书情,呈上吕和叔温郎中】何元上   庾公念病宜清暑,遣向僧家

  • 卷五·贯休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禅月集>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五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二十二首 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 尧铭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

  • 卷二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二十四    宋 陈起 撰陈起 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宝庆初以江湖诗祸爲史弥远所黥有芸居乙藁见遗书本今葺自永乐大典中补诗五十一首 题建溪刘希和吟趣园 佳气满吴洲琅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七·乾隆

      隋【起文帝开皇元年辛丑至恭帝侗皇泰二年己夘凡四帝三世共三十九年】  髙祖文皇帝  姓杨氏名坚【小名那罗延】农华隂人汉太尉震之后【震九世孙元夀为后魏武□镇司马因家焉】父忠【元夀之元孙】仕魏及周以功

  •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江宁府秦李斯篆刻秦始皇帝二十七年游会稽还,於此山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云:始皇圣德,平章江山,巡狩苍川,勒碑素璧。文见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引《茅山志》。秦峄山碑李斯篆书,至元三十年李处巽摹。见《江宁金石记》。

  • 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九晋刘 陶侃【兄子臻臻弟舆】温峤 郗鉴【子愔 愔子超愔弟昙 昙子恢 鉴叔父隆】顾荣 纪瞻 贺循【杨方】薛兼 刘隗【孙波隗伯父讷讷子畴】刁恊【子彛 彛子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六·佚名

    七国通论七国兴亡【温公 老泉 何去非 颍滨】苏秦【陆龟蒙 颍濵】四公子【潘存实 刘敞】战国策【曾子固】申不害商鞅韩非【颍濵 东坡】赵括王翦【六一】曹沫専诸豫让聂政荆轲【颕濵 荆公】优孟西门豹淳于髠优旃

  • 战国策卷一·鲍彪

    宋 鲍彪 注西周【汉志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皆周地也】安王【威烈王子此类并以事见纪表世家新出】严氏为贼【严仲杀韩相傀列侯三年书杀侠累是也杀人不以道曰贼于此为五年】而阳竖与焉【鸿烈人间训注竖小使也韩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五·高晋

    奏议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奏言窃惟时迈省方自古载为典礼我皇上俯从舆望三次南巡江浙殊恩叠沛恺泽覃敷蔀屋茅檐莫不感戴皇仁沦肌浃髓是以翠华所至衢歌巷舞夹道懽迎此虽周诗之颂懐柔夏谚之称游豫未

  • 卷四十八·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

  • 春秋大全卷十一·胡广

    明 胡广等 撰闵公公名启方史记名开葢为汉景帝讳庄公子年九岁即位在位二年諡法在国逢难曰闵周 详见隐公元年郑 详见隐公元年齐 管仲为政宋 详见隐公元年晋 献公十六年是年晋作二军衞 鲁闵公二年狄灭卫宋桓公立

  • 戒子益恩书译文·郑玄

    《诫子书》介绍了作者一生为治学奋斗的经历和精神,以启发、勉励儿子深入钻研,勤于治学。文章既简明又含蓄,为后世学者赞誉。清朝刘熙载撰写的《艺概》一书称《戒子益恩书》&ldquo;雍雍穆穆,隐然涵《诗》、《礼》气。&rdqu

  • 第三十二卦:《恒卦》·佚名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白话】《恒卦》象征常久:亨通顺利,没有灾祸,利于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白话】《象辞》说:《恒卦》的卦象是巽(风)下震(雷)上,为风雷交加之表象

  • 卷五十三·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五十三昭公十有九年春【附録左传】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阴杜注隂县属南乡郡今湖广光化县西汉水西岸有古隂县城】令尹子瑕城郏【郏亦楚邑】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

  • 卷第三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张氏子。幼依空王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

  • 雪峰语录大尾·雪峰义存

    大羹玄酒为众味王。淡然有余味。云门咸池为众音君。朴然有遗音。与彼肥甘之爽众口。淫哇之荡众耳者。不可同年而语也。雪峰言语简古纯真。淡然味朴。然音不可於众口。如针於众耳。但此中人则染指而领焉。承响而知焉。

  • 大品第一 智论·佚名

    第一章第一诵品一&ldquo;听闻之慧是闻所成智&rdquo;者如何?云:&ldquo;应证知此等之诸法&rdquo;是听闻,以其了知之慧是闻所成智。云:&ldquo;应遍知此等之诸法&rdquo;是听闻,以其了知之慧是闻所成智。云:&ldquo;应断此等之诸

  • 四种爱·C. S.路易斯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晚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