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二月。甲辰朔。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礼莫大乎敬天。义莫隆于郊祀。前以礼部具题、壬寅年祭祀坛庙各日期。将祈谷行礼。改用次辛。所拟不当。已明降谕旨。仍用上辛矣。孟春祈谷。所以迓阳气而兆农祥。考诸经传。盖指立春以后之上辛。而非元旦以后之上辛。雍正年间。恭奉皇考圣谕。饬礼臣定议。允宜永远遵守。敬思其义。若上辛在立春前举行。与乘阳之义。未为精当。又上辛设在正月初三以前。则当于旧腊隔年斋戒。而太庙祫祭。实为合飨大礼。即宫中拜神。亦属国朝定例。若于斋戒期内。照旧举行。于专一致敬之道。似犹未协。其应如何斟酌古今。益臻明备。并百世遵守可行之处。着大学士九卿详悉妥议具奏。寻议、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先纪迎春东郊。次乃祈谷于上帝。家语载孔子云。启蛰之月。祈谷于上帝。左传、启蛰而郊。郊而后耕。公羊传、用正月上辛。注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正月、者岁首上辛犹言始新也。宋史礼志云。春气初至。农事方兴。故郊祀昊以祈嘉谷。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请嗣后定以立春后所得之辛为上辛。举行祈谷礼。如立春后、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内。则仍用正月上辛。以符岁首始新之义。至正月初四日上辛。行祈谷礼。应于初一日斋戒起。是日皇上于未入斋宫之前。宫中拜神、奉先殿。均可各昭诚敬。惟出宫诣堂子行礼。皇上亲诣不亲诣。例由礼部将可否展期于初五日行礼之处。先期奏请。至御殿受贺。请用初五日。亦由该部具奏。则凡正月初四日系上辛。行祈谷礼。原毋庸改期。惟上辛在初三日以前。则斋戒在隔年旧腊之内。若岁暮祫祭太庙。宫中拜神诸大典。于已入斋戒后举行。两事同时。未为专一致敬。按郊特牲有卜郊之文。宋方悫云、卜郊。盖指用辛之郊而言。嗣后如上辛在正月初三以前。请酌用卜郊不专用上辛之义。改于次辛行礼。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阿桂等、参奏杭嘉湖道王燧、骄纵不法。种种劣迹。以致民怨沸腾。已降旨革职拏问严审矣。该员既如此妄行。恐此外尚有别项款迹。阿桂自应严密访查。至王亶望与王燧、有无交通情事。并着阿桂、留心查察。至王燧如此行为。李质颖亦应据实参劾。且伊与王亶望不和。正应将王燧劾奏。即可连及王亶望。何以转无一言奏及。岂李质颖、亦与王燧有通同交涉之事。并着阿桂、一体严切访查。如有实据。亦即参奏。至昨日简用韩鑅等谕旨。阿桂谅可接阅。前据阿桂等奏、国泰不宜久任山东。朕因传旨。令于易简来京陛见面加询问。据、称国泰、因察吏过严。诸事认真。以致属员畏惧。多有怨言。并无别项款迹。所奏自为确实。经朕降旨训饬。着钞寄阿桂阅看朕于用人行政。一秉大公至正。从不肯少为迁就。如富勒浑、李质颖、二人。何难调用总河。以为调停之局而朕黜陟严明。断不肯出此阿桂等、亦当共知之也。将此由六百里传谕知之。  

○乙巳。谕、朕恭阅皇祖实录。内载云贵总督卞三元、与张国柱、李本深等、合词奏留吴三桂、总管云贵事务一节。因检阅卞三元列传。载与张国柱等、俱倾附吴逆即当日共疏乞留。三元疏词。尤为迫切。可见三元实为吴逆用人。当日皇祖洞烛机先。未允所请。而吴逆事权遂以解退。三元后见吴逆反迹渐露。遂托言母病乞休。迨削平吴逆、张国柱、李平深俱以从逆伏诛。而三元竟脱然事外且自乞养归旗阅三十年及伊殁后又复邀恩得赐祭葬。并谥以恪敏夫三元、本一进退无据首鼠两端之人在皇祖当日或念三元际开国之初。由牧郡洊历封疆。曾有带兵转饷微劳。且当三桂倡乱之时。伊先已告休在家因为曲予包容。保全终始今事阅百年。详加论定。不得不明白宣示。以昭彰瘅。朕于臣工功罪。论断一秉至公。即如前代诸臣之怀二心以事君者。犹且另为立传。不稍宽假。况卞三元、逮事两朝。宠承恩遇。乃始则攀援党逆。力疏保留。继则抽身远引。以图避害。其居心行事。殊不可问。幸而老死牖下。未被显戮。已邀国家宽大之恩。若复以饰终令典。永荷殊荣。将何以肃纲纪而示惩劝乎。所有卞三元生前官秩、及死后谥法、并所得诰敕。俱着追夺。其祭葬碑文。并着该旗查明。一并仆毁。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郝硕覆奏、查办宁都州邪教一案。江西省现获人犯、共二十九名。而闽省要犯。止有沈本源一人。已遵旨飞咨福建抚臣、委员速将沈本源、押解来江质审。归案办理等语。此案江西省获犯既多。自应遵照前降谕旨。就近办理。着传谕富纲速将沈本源派委妥员。解交郝硕令即严行审讯。定拟具奏。将此由五百里发往、并令郝硕知之。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午。谕、朕自临御以来每遇郊祀大典。无不蠲洁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今仰荷昊苍眷佑。寿逾古稀。仍当躬亲行礼。而一切登降礼仪。步履究觉稍逊于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于躬亲昭事之初心。而勉强将事。复于精一凝承之意。转有未尽。因谕该部前往敬视祈谷宿斋宫诣坛瞻拜日降辇处。兹据福隆安等奏请、拟由皇乾殿西墙门外降舆。较为近便等语。应如所奏。交各该衙门遵照办理此朕仰体上天眷爱朕躬。长申寅恪之意。将来朕子孙缵绪凝庥。有寿登古稀者。亦可钦承朕志。于郊坛大祀。岁岁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皇天眷顾之隆。庶几无疆惟休。永膺昊贶。垂裕万年。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繙译乡会试。从前停止已久。嗣于乾隆四十三年。举行考试原系特旨加恩。今该部因届三年。复又奏请。为期太近。恐开幸进之门。此次所请考试之处。不必举行。嗣后每届三年。该部仍照例具奏。其准考与否。候朕降旨定夺。  

○又谕、刑部因经朕看出核覆山西省梁崇禄、图奸窦生宜之妻。被窦生宜殴伤身死。将窦生宜、漫照罪人不拒捕而擅杀律、拟绞监候一本。请另立罪人虽拒捕而并未伤人之例。此案梁崇禄实亦拒捕。但未伤事主。向来办理此等案件。俱有成例可援。如罪人不拒捕而擅杀者。自应照例缓决。数年后遇赦再行减等。若罪人既有拒捕确实证据。致被捕者杀死。则捕者无论已未受伤。均当于本年列入可矜。刑部祇须于秋审时、就案核办。不必另立科条。窦生宜一案。即照此办理。  

○以故奉国将军兴诚子穆精阿、照例降封奉恩将军。  

○丁未。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嵇璜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知撰着名氏之乾坤宝典二种。此等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之书。最淆惑人心。未便存留在外。恐各省查办书内。未能搜缴净尽。着传谕各督抚、令其一体查缴。陆续解京。并查明有无板片。一并解送销毁。  

○戊申。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己酉。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德保、谢墉进讲大学此之谓絜矩之道一句。讲毕。上宣御论曰。曾子闻夫子一贯之心传。其告门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故其释治国平天下。以为有絜矩之道。又申之以上下前后左右。有所以接之之境。处之之理而曰此之谓絜矩之道盖矩者境也絜者理也理也境也。不外乎一心。境者、心之接理者、心之处中心之谓忠。处理之谓也如心之谓恕接境之谓也。一以贯之岂更外于此乎。然非克己复礼。理境相融。其能与于此者鲜矣。仲弓问仁。而夫子示之以敬恕。此物此志也。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阿肃、董诰进讲易经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二句。讲毕。  

○上宣御论曰。项氏谓乾始而四德在其中。俞氏谓乾始即乾元。是二说也。一则分始与元为二。一则合始与元为一。以为俞说近之。而犹未识夫始也元也。总一乾也。盖乾具四德。大哉乾乎。乾之大不可见。于四德见之。所为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无所不利。非可指名。即贞也。四德以是乎流行。万汇以是乎蒙美。美岂不大乎。夫人君者。体天者也。有孚惠心。勿问元吉。余尝申其义而论之。亦曰不言所利而已矣。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英廉等奏曰、皇上德涵胞与。道贯天人。本忠行恕而保惠无疆。执简御繁而博施已遍。洵所谓垂裳自化。击壤难名者矣。臣等幸侍讲筵。亲承圣训。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御文渊阁、赐茶。  

○还宫。复赐讲官暨侍班官等宴于文华殿东庑之本仁殿。  

○遣官祭关帝庙。  

○庚戌。吏部议准副都御史吴玉纶奏、京畿道、系都察院代堂办事之员。凡本衙门一切事件、及吏部议处议叙。均由该道御史核议具稿遇有舛错例止将堂官议处。承办之员。转得置身事外。立法未为周密。请照各部司员例。嗣后凡有应得处分。即将列名具题之京畿道、一并参处。从之  

○辛亥。遣官祭昭忠祠。  

○以故翁牛特三等子巴克巴扎布弟赛音察衮袭爵。  

○壬子谕军机大臣等、据阿桂等筹议海塘工程。除老盐仓一带、一千七百丈。沙性涩汕。难以下桩砌石外。所有应建石塘、共二千二百丈。若一律改建鱼鳞石塘。所用夫役木石、及运送船只甚多。若做条块石塘比鱼鳞不过三分之一。施工易而成事速。约计四十七年内、可以蒇工。从前嵇曾筠、所办东塘抢险石工。尚属巩固。则酌增工料。加添丈尺。亦仍可垂诸远久等语。所奏是。已于摺内详悉批示矣。老盐仓一带沙性涩汕。难以下桩从前朕本亲经试验。所有该处塘工一千七百余丈。只可仍存其旧。王亶望欲一律建筑。自属固执己见然其意出于要好尚其过之小者至此外应建之二千二百丈。既可仿照条块石塘做法。较鱼鳞塘、工易而成速。则现在办法。亦大约不出于此。着传谕阿桂等、一俟履勘确实。众议佥同。即速上紧兴工办理。将此由六百里传谕阿桂等、知之。  

○又谕曰阿桂等奏、查抄王燧家产。现查出银九万余两。银器二千余两。又据王燧开出银四万余两。内交苏州生息银二万两。如皋生息银二万二千两。又查出契纸内田房产业。约值银八万余两。又据同王燧伙开银号之何永利、供出生息银三万两。并金玉铜瓷器皿等项、及省城海塘房屋公所。现在分别查办等语。王燧由知府甫经擢用道员。计算每年所得养廉。不过数千。除一切用度外。何以积有赀财如许之多。若非平日婪索所得。即系上年办差时侵蚀冒销。必须彻底根究。着传谕阿桂等、即行严切查问从何得来之处。据实具奏  

○予故杜尔伯特扎萨克郡王博斯和勒祭如例。  

○癸丑谕军机大臣等、据萨载奏、勘办河湖各工程一摺。内称徐州城外旧石工。建自明季。上年七月内。撞塌一段。业经奏明归于加高石工案内。一律补砌。此项旧工。并未签桩。因将接连之上下工段。逐细查验将上年原塌、及两傍歪斜之工。全行起拆。签桩修砌。其现在坚实者。不便因无底桩。概行拆修。致滋糜费等语。自应如此办理。至所云并未签桩之处。是否实系建自明季。如果前代工作。或难稽考。若系本朝所作工程。必有案卷可稽。查系何年月、何人任内所办。因何不行签桩之处。着传谕萨载、即行详悉确查据实覆奏。寻奏查勘徐州旧石工三段。共长九百七十三丈五尺。均未签桩。实系明季工程。现编列郭字六号。惟东门外、及税关门首二处。间段坍卸。经前河臣陆续补筑。余均未经修砌。其冲塌应行签桩处所。仍照原奏办理报闻  

○甲寅。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上幸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伊龄阿奏到二摺。止为拨解盐课、及查办曲本等事。其调补粤海关监督。仍未具摺谢恩。前朕明降谕旨。已经四十余日。两淮盐政。向有坐京家人。得信甚速。原不待接奉部文。始行奏谢。况前月二十七日。又经降旨令其据实回奏。计此时亦应接奉。乃伊龄阿仍佯为不知任意迟延。是其因调任监督。意存不满。即此可见。伊龄阿、着传旨申饬。问其何故。即着据实回奏。且不必往粤海。令其自酌。  

○乙卯。谕、据伊勒图、汇奏乾隆四十五年分、脱逃遣犯、已未拏获名数一摺。内单开。未获之常福儿、系陕西宜川县人。因屡次行窃发广东禄丰县充军。在配脱逃。自行投首。改发伊犁给兵为奴。复于上年四月初一日脱逃等语。该犯籍隶陕西。自必仍回本省潜匿。着传谕毕沅、即严饬所属实力查拏。毋任窜匿漏网。其达色一犯。系满洲跟役脱逃。发遣为奴后。具保为民。又于上年十一月十六日脱逃。并着该抚留心躧缉。并知会沿途各省分一体查拏务获  

○旌表守正捐躯四川江北厅民曹文奇妻王氏。  

○丙辰。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龙王之神。  

○谕、据四库全书总裁、奏进所办总目提要内。请于经史子集各部。冠以、圣义圣谟等六门。恭载列圣钦定诸书。及朕御制御批各种。所拟殊属棼繁。从前开馆之初。曾经降旨以四库全书内。惟集部、应以本朝御制诗文集冠首。至经史子三部。仍照例编次。不必全以本朝官书为首。今若于每部内、又特标圣义诸名目。虽为尊崇起见。未免又多增义例。朕意如列圣御纂诸经。列于各本经诸家之前。御批通鉴纲目等书。列于各家编年诸书之前。五朝圣训朱批谕旨方略等书。列于诏令诸门之前。御注道德经列于各家所注道德经之前其他以类仿照编次。俾尊崇之义。与编纂之体。并行不悖至阅其总目。特载朕前后修书谕旨、及御题四库诸书诗文为卷首所办未为尽协四库全书体大物博。将来书成之日篇帙浩繁举何为序所有历次所降谕旨。列之总目首卷以当序。事属可行。且官撰诸书亦有以谕旨代弁言者。自不得不如此办理。至题四库诸书诗文。若亦另编卷首。将来排列。转在列朝钦定诸书之前心尤未安虽纂校诸臣尊君之意。然竟似四库全书之辑端为朕诗文而设者然朕不为也。着将所进诗文六卷彻出。仍分列入朕御制诗文集内。俾各为卷首。则编排在列朝钦定诸书之后。而四库书内、朕所题各书诗文。列在本集首卷。庶眉目清而开帙了然。将此谕令馆臣遵照办理。  

○又谕曰、御史董之铭、条奏、请饬下儒臣。仿照钦定本朝四书文初编体例详慎选择刊定续编。并简派大臣。于每科中式乡会试卷内。覆加甄校进呈。钦定后。由部刊颁。发坊通行等语。制义以清真雅正为宗。乾隆初年。钦定四书文刊刻颁行。士子如果殚思讲习。阐明理法。则典型具在。一切可奉为法程。无如近日士风。专为弋取科名起见。剽窃浮词不复研穷经史为切实根柢之学。以致文体日就卑靡虽屡经降旨训饬。而积习难回。仍不免江河日下之势。惟在司文柄者。随时甄别。力挽狂澜以期文风渐归醇正。若多为选刻颁行而习举业者、仍束庋高阁。不能潜心研究。虽多亦奚以为。但该御史既有此奏。或其言尚有可采。着交大学士九卿等、公同详议具奏寻议、文章本于习尚。惟在持衡精审。使士无幸进。原不必多为选刻。其请刊定四书文续编。应毋庸议。至称肆买射利。随意钞撮。迄无善本。应将坊间造作文字妄称新科墨卷例。申明禁止。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阿桂等奏、海塘沙水形势。旬日以来。北岸范公塘一带老沙已不复坍卸。水势稍为南趋。对面近北阴沙日见刷低逼塘大溜。亦少平缓。此实转机佳兆。因往来察看。除从前所筑上下盘头二座外。现于黄字号赶筑盘头一座。章家庵盘头迤西七十丈。再添筑盘头一座。俾上下帮助。以挑来回大溜。使潮势日向南趋。阴沙大加刷汕等语。所办甚好应速为之。已于摺内批示矣涨沙原无一定。今水势既渐已南趋。北岸老沙不复坍卸。此诚潮神显佑。大有旋转之机。朕心深为欣慰。此时所筑盘头、既甚得力。自应督率在工各员。上紧趱办。使大溜日渐开远。其赶筑护沙柴埽二百丈。亦应照办。以为保护之计。至所称刨验桩木。缘沙啮桩牢。用尽人力。终不能拔动。若刨验又恐伤动过多。是以不复刨验等语。所奏是。亦于摺内详悉批示。从前所钉桩木。现既不能刨起。则其结实可知。转不必复行刨掘。致多损折也。将此由六百里发往。并将现在筹办塘工情形。迅速由驿驰奏  

○又谕曰、阿桂等覆奏、富勒浑、李质颖、俱不必留工一摺。据称李质颖、血气已衰。不能有所担任。富勒浑、于塘工一事。就其才力。尚属奋勉。并未心存膜视。但恐离任之后呼应不灵。于工程究属无益等语。所奏自属公论。李质颖、于海塘工程。全不能有所担任。自不必留工协办。即富勒浑、于工务虽较为认真但既接任有人。且伊虚衔留工。转致掣肘。仍是有名无实。自应俱令其来京候旨。将此传谕阿桂、陈辉祖知之。  

○又谕曰、阿桂等奏原任嘉兴府知府陈虞盛、声名不好。上年与王燧、同在羞局总理通同浮冒查该员在任时。于省城购买民居。盖造房屋八十余间。又于嘉兴地方。置有田房产业伊身故后。其眷属现住嘉兴。并未回籍。现在将伊产业赀财。查封入官。并行文该员湖北原籍。一体查办等语。陈虞盛、在差局办理沿途水营。昨南巡时。于入浙首站。见其过于糜费。曾传旨申饬三宝等。彼时三宝等。尚奏称伊为要好起见。皆自捐养廉等语。兹据阿桂等所奏。可见陈虞盛与王燧、竟以办差为名。通同浮冒侵蚀为自私自利之计。三宝、王亶望、何以从前并未奏及。除三宝、已就近令军机大臣、传旨询问外阿桂等传谕王亶望、问其何以不行参奏。其如何登答之处即行据实覆奏。  

○又谕、前以王燧甫由知府擢用道员。而查抄积存赀财。已有二十余万。现有物件。尚不在其内。其从何得来。已传谕阿桂等、严切根究矣此次阿桂等、拜发奏摺时。自尚未接奉前旨。但阿桂等于查办时早应讯问及此。即陈虞盛已经身故。或无举首之人。亦当详悉追究。况王燧现在浙江。不难立即研讯。何以阿桂等竟未见及耶。着再传谕阿桂等、务即确实讯明。迅速覆奏。  

○蠲缓浙江诸暨县、乾隆四十五年、水灾漕项钱粮。其勘不成灾之萧山、新昌、嵊县、东阳、义乌、浦江、六州县漕粮。均予缓徵。  

○丁巳。谕军机大臣等、户部奏、清查各省盐务一摺。据称四川盐课羡余一项。积欠至二十八万七千余两。曾经行令该督。设法筹办。迄今半载有余。尚未咨覆。又该省引目、仅十四万八千二百余道。乃未缴残引积至五万三千四百余引前经湖广总督舒常等、以由川入楚船只。购买食盐每船不得过十斤。因私贩入楚。有妨该省纲盐。又四川与云南接壤。私盐亦不无偷漏。是川省之残引。不可任其因循不缴。请一并饬令实力稽查等语。已依议行矣。川省积年欠项。虽系羡余。然总应归入盐课正项。乃积欠至二十八万七千余两之多。经部行查何以该督至今并未咨覆。至该省所产盐觔本旺。尚有私贩至云南湖广等省。可见并非缺乏。何至四川本省不能销售。致有拖欠。总由该省地方官平日不能实力整顿以致走私偷漏正课积欠累累。若年复一年将来何所底止文绶不应有此着传谕文绶、严饬各属设法实力稽查。使影射私贩诸弊。日就肃清。历年积欠。克期完缴。毋致再有稽迟延宕。并将因何积欠如此之多、及经部行查、又因何迟至半年。不行咨覆缘由。即行据实速奏。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原摺并发交文绶阅看。  

○礼部议准、陕甘总督勒尔谨疏称、秦州旧有太昊伏羲氏庙。请照前代帝王陵庙、守吏春秋二仲致祭例每岁额设祭银、并庙户二名、从之。  

○戊午。谕、昨据四库全书总裁、奏进总目请于经史子集各部。冠以圣义圣谟等六门。业经降旨。令将列朝御纂御批御制各书。分列各家着撰之前。不必特标名目。并令将卷首所录御题四库诸书诗文彻出。分列御制诗文各集之前。所以示大公也朕一再思维。四库全书之辑。广搜博采。汇萃群书。用以昭垂久远公之天下万世。如经部易类、以子夏易传冠首实为说易家最古之书允宜弁。冕羲经。若以钦定诸书列于各代之前虽为纂修诸臣尊崇本朝起见。而于编排体例。究属未协。况经史子集各部内。尚有前代帝王论着。以本朝钦定各书冠之。亦有未合。在编辑诸臣。自不敢轻议及此。朕则笔削权衡。务求精当。使纲举目张。体裁醇备足为万世法程。即后之好为论辩者。亦无从置议。方为尽善。所有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各部。俱着各按撰述人代先后。依次编纂。至我朝钦定各书。仍各按门目。分冠本朝着录诸家之上。则体例精严。而名义亦秩然不紊称朕折衷详慎之至意。将此谕令馆臣遵照办理。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四

猜你喜欢
  ◎食货四·徐天麟
  ◎祥异(上)·徐天麟
  卷之七百二十二·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四·黄瑜
  皇王大纪卷三十六·胡宏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马骕
  徐学诗传·张廷玉
  李原名传·张廷玉
  礼四八·徐松
  卷二十七杂律·窦仪
  卷十五·长孙无忌
  官箴·扬雄
  13.骊山上的烽火·林汉达
  孙多钰·周诒春
  地理志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471_1 【五杂组】雍裕之   五杂组,刺绣窠。往复还,织锦梭。不得已,戍交河。   卷471_2 【剪彩花】雍裕之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卷471_3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

  • 卷一百八十七·徐世昌

    汪端汪端,字允庄,钱塘人。同知陈裴之室。有《自然好学斋诗集》。孙节妇诗节母程,嫔于孙,阅六载,琴瑟敦。夫夭亡,妾无子,死从夫,生何恃。堕楼不死神扶持,投缳复被旁人知。舅姑来,向妇泣,两叔未娶亲发白,汝夫不幸归

  • 卷第七·陈与义

    ○闻葛工部写华严经成随喜赋诗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

  •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彊。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

  • 庄宗纪四·薛居正

    同光元年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是日,皇后刘氏、皇子继岌归邺宫,帝送于离亭,歔欷而别。诏宣徽使李绍宏、宰相豆卢革、租庸使张宪、兴唐尹王正言同守邺城。壬申,帝御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是夜三鼓,渡汶。时王彦章守

  • 末帝纪中·薛居正

    贞明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前淄州刺史高允奇为右羽林统军。癸亥,以前天平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朱勍为怀州刺史。癸酉,以右天武军使石钊为密州刺史。戊寅,以前怀州刺史李建为安州刺史,仍赐名知节。己卯,以宣义军节度副大使

  • 班马异同卷十五·倪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史记九十九汉书同郦生诸传汉书四十三刘娄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雒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下篇卷三·陈洪谟

    钱塘倪公岳庚申夏以南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一时极有风裁,人畏奉之恐后,惟为都御史张公敷华一沮。盖公从南来,假锦衣官之宅以居,后欲偿以值,坚不受,云:“有盐在淮,乞一书与张,获支则已矣。”公从之,张得书,云:“我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李革传·脱脱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名余庆,三次到朝廷廷试,没有通过,因此放弃。革聪明,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调任真定主簿。考查他廉洁,迁升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富商贿赂,用每年征收的赋税军需分配给隶属各

  • 纯只海传·宋濂

    纯只海,姓散术台氏,二十岁在太祖帐下近卫军中任职,在征西域诸国的战争中有功。太宗五年(1233),太宗命他佩戴金虎符,任命为益都行省军民达鲁花赤,随大帅太出攻破徐州,擒金帅国用安。九年,因把益都划为皇太子的分地,故调纯只海为

  • 卷八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高宗绍兴间虞允文上言曰臣闻国势有强弱人心有向背而天下之理有顺逆理之顺人心之所向也势虽弱而可以强故有以百里之地而兴王一旅之衆拨乱世而反之正者能用吾之

  • 别通篇第三十八·王充

    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内中所有,柙匮所〔赢〕,缣布丝〔帛〕也。贫人之宅,亦以一丈为内。内中空虚,徒四壁立,故名曰贫。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贫人之内,徒四

  • 鬻子卷下·鬻熊

    华州郑县尉逄行珪注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裨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於政也,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知善不行者谓之狂,善者,体道怀德也。人主行善於

  • 卷六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五僖公二十二年考异足利本传丁丑楚子入飨于郑飨作享注及下文飨毕夜出同 庭实旅百百作伯注同今本注须句虽别国而削弱不能自通谨按别国诸本皆

  • 读史记十表·汪越

    十卷。清汪越撰,徐克范校。汪越,字师退,又字季超。南陵(今安徽繁昌县)人。康熙举人,史学家,著《读史记十表》、《二楼小习》、《绿影草堂集》。徐克范,字尧民。南阳人。十表是同友人商榷完成的。《四库提要》记载,此书有后记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