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申日儿本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止鹞山中。是时国王边大臣长吏人民。莫不敬重受教戒者。佛教国王长者吏民。皆令不得杀生盗窃犯他人妇女。不得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得嫉妒悭贪狐疑。当信作善得善作恶得恶。己所不欲莫施于人。其有学余异道不受佛教戒者。国王长者吏民皆不复敬。所以不敬者非正道也。教人不以道德。身自杀生教人杀生身自盗人财物。教人夺人财物。身自犯他人妇女。教人犯他人妇女。身自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教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身自嫉妒悭贪狐疑。教人嫉妒悭贪狐疑。其国中有一四姓长者。字为申日。财产甚富金银珍宝无央数。申日事余道不事佛道不信佛经。异道人皆共嫉妒佛。悉会申日共议言。佛今为王及傍臣长吏人民所敬重。而我等独不为王及边臣长吏人民所敬重。佛常自说言。知去来现在之事。豫知他人所言心中所念。今宁可试知为审如佛言不。申日言。当何以试之。余异道人教申日。作饭请佛持毒药置饭中。掘门里地令深五丈。以火置中土薄覆其上。令佛从上来入如佛知去来现在之事者当不受请。受请为不知去来现在之事也。便可穿地作坑设饭食置毒药其中。申日言诺。大嘉。即行请佛。佛言大善。申日便语异道人。道人言。人已无所知。但当穿地作坑耳。申日有一子字旃罗法年十六。过世宿命学佛道。能知去来现在之事。语其父言佛已知余道所议。不须试也。莫用恶人言自投汤火。申日不信子言。便使掘坑以火置其中。作饭具置毒药。佛告阿难。敕诸比丘。明日皆不得先佛行到饭上也悉随佛后。佛坐思惟正道。诸天王皆骚动。申日遣人白佛。时已到愿可就饭。佛告阿难。令诸比丘著衣持应器随佛后。诸比丘受教著衣持应器皆随佛行。诸天王及诸鬼神无央数共从佛行。佛即以地作黄金乃至申日门。佛适向道便放光影。令申日舍中悉作金色。旃罗法即语父言。今佛已起向道。十方皆明如日。佛与诸比丘及无央数天共发来。佛与诸比丘及无央数天共行如星中有月。今父舍中明如是乎。不须试佛也。申日不用子言。佛到城门足踏门限。举城中即为大动。病者即愈。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喑者能语。被毒者毒不行。狂者得正。伛者得申。嗔恚者为欢喜。箜篌乐器不鼓自鸣。妇女珠环皆自作声。百鸟畜兽相和悲鸣。佛到申日门。五丈火坑以作浴池中生莲华。一华生千叶。诸弟子所蹈华生百叶。皆悉蹈华上而行。申日见火坑以作水池中生莲华便大惧怖。持头面著地以诚自说。今为佛作饭。皆以毒药置其中。愿乞收更作好饭。佛言。不须更炊。持毒饭来食之。佛就坐诸比丘皆坐。佛告阿难。敕诸比丘。且勿得食。须佛教乃食。佛即咒曰。天下凡有三毒。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佛无是三毒者毒为不行。至诚有经法者毒亦不行。如诸比丘道正者毒亦不行。佛语适竟。饭食中毒皆消去。佛语阿难。令诸比丘皆饭。毒皆已去。佛及诸比丘皆饭已。申日便前长跪。以头面著佛足。白佛言。我无状。用恶人之言。令我作恶。愿从佛求哀悔过。佛即为申日说经。便得第一须陀洹道。申日即受五戒为优婆塞。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两舌。五者不饮酒。申日受五戒已。持头面著佛足。为佛作礼。

  申日儿本经

猜你喜欢
  序·朱时恩
  卷第四十八·霁仑超永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四·佚名
  与 茗 山 书·太虚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二·德然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唐慧琳
  第八卷·佚名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二·欧阳竟无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降魔品第二十一·佚名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卷上·守端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三·佚名
  继总禅师语录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200 ·佚名

    刘宰 挽诸葛宣义二首 世积乡闾望,公兼德齿尊。 谨身忘岁晚,接物等春温。 乐事人难比,馀功盗自奔。 平生可无憾,一劄疏明恩。 刘宰 挽诸葛宣义二首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 幻化应难料,悲欢

  • 唐诗镜卷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五 宋之问【文苑传云字延清弘农人弱冠知名善五言诗时无出其右者累迁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选为弘文馆学士寻转越州长史睿

  • 皇明诗选卷之六·陈子龙

    李雯舒章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古诗二薛蕙杨慎左国玑屠应峻王省曾唐顺之许应元皇甫涍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卢柟于慎行冯琦袁宏道◆薛蕙 【再见】龙虎山歌送范同年汝和○龙虎

  • 卷一百九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第进士歴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以忧去伪学禁兴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筑云庄山房为终老

  • 卷五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五 黄省曾 闲居 言征南山阿顾念北山麓南山可采兰北山有緑竹鶬鶊既和鸣佳气复郁郁斗酒勿愆期美人温如玉朝游夕告归风

  • 卷二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一觱篥类七言古次韵赵君季文赠杜寛吹觱篥吟【元】陈 基寒竹初裁芦叶秋夜吹百花洲上楼千金纵有狐白裘难买杜寛一艺优妙知音律能雕防薛家小童安敢侔江空月白烂不收防搜防象悲阳侯

  • 读礼通考卷九十五·徐乾学

    葬具一干学案防具者自初终至下窆凡附于身者附于棺者及筮宅祖奠穿隧掩坎之所需皆是也檀弓言防具君子耻具注以辟不懐也疏引宣八年左传云礼卜葬先逺日辟不懐也懐思也葬用近日则是不思念其亲今未即办具是辟不思亲之事也又

  • 第十四卷 清雍正·缪荃孙

    督 抚 督抚范时释 沈阳人,雍正四年署任。史贻直 溧阳人,进士。雍正四年署任。高其倬 厢黄旗人,进士。雍正八年任。尹继善 厢黄旗人,进士。雍正九年署任。魏延珍 景州人,进士。雍正十年署任。高其倬 雍正十一年再

  • 卷十二·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唐王隆武元年)秋七月庚戌朔唐王以郑为虹为御史,巡视仙霞关;驻浦城。为虹,字天玉,江都人,崇祯十六年进士;除浦城知县。唐王道浦城,知其廉。及是,召为御史;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

  • 韩政传·张廷玉

    韩政,睢州人。曾经为义兵元帅,他统率军队归附太祖,被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占据濠州,名义上为张士诚守卫,实际上则是在观望。太祖命右相国李善长写信招降,但没有回音。太祖叹息说:“濠州是我的故乡,李济如此这般,我拥有整

  • 对作篇第八十四·王充

    或问曰:“贤圣之空生,必有以用其心。上自孔、墨之党,下至苟、孟之徒,教训必作垂文。何也?”对曰:圣人作经,艺者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也。案六略之书,万三千篇,增善消恶,割截横拓,驱役游慢,期便道善,归政道焉。孔子作《春秋》

  • 卷十九·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九周颂清庙之什四之一颂四诗序曰颂者羙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眀者也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赋也于叹词穆静

  •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住有想者若无顺忍亦无修道得果现观。住无想者岂有顺忍若净观地广说乃至若如来地若修圣道依修圣道断诸烦恼。由此烦恼所覆障故尚不能得声闻独觉相应法地。况入菩萨正性离生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六·圆晖

      从此大文第三。明因缘。于中有二。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正明六因中。复分为三。一正明因体。二明因得果。三明法从因生。就初正明因体中。文分三段。一总标名。二别显体。三三世分别。且初总标名者。论云。如是

  • 卷第一·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一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始祖释迦如来表天地更始。而阎浮洲方有王者兴曰大人。大人者没。后王因之继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胜数。然其圣神而有异德者。谓之转轮王。德不至者。谓之粟散王。既德有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四·大訢

    序月江和尚语录序予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已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余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旨金山升座。获聆提唱。而惊其若河汉之无极也。比者。其徒如月以师语录示予。始取读之。脱然如病之遇耆域

  • 高唐赋·宋玉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客杭日记·郭畀

    一卷。元郭畀撰。郭畀字天锡,号云山,京口(今江苏镇江)人。着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雪山日记》、《快雪斋集》等。《客杭日记》为雍正三年(1725)厉鹗从郭日记中辑出的一册,所记自元至大元年(1308)九月初一至次年二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