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四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
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
結制上堂。出一叢林,入一保社,鐵鞋踏破無蹤跡。那邊經冬者邊過夏,妄想如苗逐日增。若是皮下有血底漢子自己猶是冤家,豈肯向人求禪求道?儻或機思遲鈍,且向九十日內挨拶明白,謾謾與汝商量。
上堂。十方同聚學無為,抵死和他戰一回。選佛場中須及第,莫教孤負兩莖眉。喝一喝,下座。
上堂。打破從來窠臼覿露,當人者著山巔。黃鳥聲聲陌上桃花灼灼。此事本來成現切忌,生心卜度休卜度,祥麟只有一隻角。喝一喝,下座。
上堂。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若也識,卻將影子當真實,如不識鬼窟之中坐。白日,拈拄杖云:拄杖子朝到西天,暮歸東土,其間幾多青山突兀,綠水波騰,只是不敢動著一絲毫。何故?目前無異法,不用強安排。卓拄杖,下座。
上堂。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此是古德直指諸人,穩坐家邦,絕無意外之憂,且有天然之樂。雖然如是,仔細檢點將來,亦未出陰界窠窟。在龍池亦有一偈,非敢與古人較短論長,也要大家委悉。心王本來妙,在處自圓通。拈出吹毛劍,邪魔絕影蹤。
上堂。聖人無二道。百姓無二心。眼睛原在眉毛下。鼻孔依然撘上唇。若向者裏領略得去。禹門與你草鞋。正好行腳。如其未能。三世諸佛亦救你不得。諸禪德還有全身證入者麼。拈拄杖云。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冬至上堂。群陰消盡一陽生。鐵樹枝頭花正新。賣被賣牛俱不涉。寒爐迸出一星星。驀拈拂子云。大眾。寒爐迸出底只者是。擲下云。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上堂。知有底道不得道得底不知有,信手斫卻月中桂,自有清光輝宇宙。六不立,一不守。纔涉思惟,劍去已久。車行陸地水行舟,七七元來四十九。喝一喝,下座。
上堂。根源直截,豈落階梯?大用現前,不存軌則。一切處風行草偃,二六時耀古騰今。三世諸佛於一毫頭上現出無邊妙相,十方國土,何處去覓封疆?只此公案現成,豈借他人之力?且應時及節一句如何通信?西風吹落木,千山露本顏。
上堂。缽盂口向天。拄杖長靠壁。晨朝有粥噇。齋時有飯喫。不妨信手擎來。要且不借他力到者裏。為甚麼十箇有五雙問著口如木橛。良久云。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上堂。僧問:雪峰在德山作飯頭,一日飯遲,德山擎缽下法堂,值雪峰晒飯巾次,乃曰: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麼處去?德山便低頭歸方丈。意旨如何?師云:千聖不能明。進云:峰舉似巖頭,頭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甚麼處?是他未會末後句?師云:杓卜聽虛聲。進云:山令侍者喚巖頭,問:汝不肯老僧那?頭密啟其意。如何是密啟其意?師云:道破即不堪。進云:山明日陞堂,果與尋常不同,那裏是他不同處?師云:換卻汝眼睛。進云:頭在僧堂前。拊掌大笑云:且喜者老漢會末後句,甚麼處是他會末後句?師云:向汝道杓卜聽虛聲。進云:雖然如是,也只得三年活。因甚果符其言。師云:疑殺天下人。進云:公案已蒙師指示,別展旗鎗請師接。師云:放汝一頓。乃云:參禪直要離心識,學道應須不住功,腳下果然紅線斷,從教南北與西東。故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收不得,絕蹤跡。東擲西拋。會未失,智者自能暗點頭。擬議思量墮鬼窟,勿思量。莫尋覓,魯祖見僧便面壁。和盤呈露絕商量,雨過千山如黛潑。
彬然首座入塔上堂。頂門上眼開。萬象不能逃影質。腳跟下著實千差踏斷絕淆訛。從此展舒大用。殺活自繇。無不縱橫無不玄妙。正堪於迷途之中。為人解黏去縛。拔楔抽釘。不意時節。忽至撒手那邊。於勝熱門頭直趨而過。無縫塔裏。正好安身。當下坐斷古今湛然凝寂。且道向後如何受用。蒼松翠竹常圍繞。日倚青山看白雲。
臘八上堂。最初淨裸裸,末後赤條條,從來絕遮障,不了徒忉忉。所以黃面瞿曇雪山坐了六年,到臘月八夜,抬眸觸著明星,便知者一著子落處。忙忙出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本欲顯揚者一著子,未免說真方賣假藥,誰知並無一實。末後拈花當時百萬人天罕聞就體知歸。多見韓盧逐塊。惟有飲光尊者,破顏微笑,即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摩訶迦葉。從上西天四七,東土二三,遞相印證,以為心法。及乎南嶽青原之後,便有五宗之別,臨濟以立三要,三玄曹洞以五位君臣,雲門以一鏃破三關分明箭後路溈仰以父慈子孝,唱拍相隨。法眼以三界惟心,萬法惟識,直得異端紛起,邪法難扶。人人陷於參天荊棘之中,拈拄杖畫一畫,云:今日山僧一齊畫斷,使諸人不墮窠窟,箇箇活卓卓地去。卓拄杖,下座。
上堂。透過向上牢關,羅籠不住;踏著本有田地,在處縱橫。自然頭頭玄妙,物物天真,敏捷不類,舉止超群。雖然,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養成頭角,以待風雲。喝一喝云:天外一聲雷震起,萬山煙雨盡為霖。
上堂。舉三聖問雪峰: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峰云:待汝出網來向汝道。聖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師云:硬者硬如并州鐵,軟者軟似兜羅綿。雖然氣岸不相同,不妨用來各盡妙。眾中忽有箇師僧出來道:龍池恁麼批判,大有人未肯在。山僧與伊二十拄杖。何故?賞渠大膽?
上堂。諸佛心地藏包含萬有祖師正法眼,不立纖塵。什麼物?恁麼來,覿面使伊親薦取。說似一物即不中。當機直下便相呈,還假修證也無?真金不礙重重煆。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光前絕後沒商量。可謂風行草偃,水到渠成,鍼芥相投,師資契合。雖然如是,龍池眾中若有箇漢亦恁麼答話,即時趁出。何故?丈夫氣宇如王,豈踏他人故步?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臨濟云:第一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下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下薦得,自救不了。師拈拄杖云:大眾!且道是第一句耶?第二句耶?第三句耶?若也檢點得出,龍池與伊三十拄杖;若檢點不出,亦與三十拄杖檢點不出,三十拄杖且置。只如檢點得出者為甚,亦與三十拄杖。卓一下,云:不入祖師室,茫然趨兩頭。
上堂。林間猛虎肉為命,何故不食自己子?杲日當空無不明,片雲遮卻從何起?大地都來一火坑,得何三昧不燒死?禪人一一透將來,擬議思量千萬里。喝一喝,下座。
上堂。忘功絕照,十方剎海。黑沉沉大用縱橫,四聖六凡齊聽令。棒頭點著,使伊頓見舊生涯;喝下分明,賓主歷然曾不昧。所以箇中人相見,如鏡照鏡,似空合空。只如正恁麼時,一句如何通信?豎拂子云:藉得東君力。千山盡改容。
解制上堂。有一句到你諸人瞎卻汝眼,無一句到你諸人啞卻我口。若是二途截斷,非惟汝諸人無處摸索。直饒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到來,亦無著眼處,只貴沒量大人方能領略於機,先不肯滯情於句下。且放開一線,如何指示?南北東西不是你。喝一喝,下座。
上堂。問: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和尚陞座,如何指南?師云:待汝離卻心,意即向汝道。進云:者便是垂慈處麼?師云:錯。僧擬進語,師便打。乃云:南泉一刀斬卻貓,趙州頭戴草鞋走。玄沙錯過驗當人,普化風顛打筋斗。鎮州蘿蔔重三觔,青州衫子誰知有?千聖不傳一著子,驀然觸著便哮吼。驚起巖前老大虫,踏殺嗥嗥子湖狗。以拂畫一畫,云:還會麼?便下座。
上堂。拈拄杖云:為萬物之根源,作天地之太祖;或時孤峰頂上嘯月眠雲不記春;或時十字街頭,敲落空花千萬朵。善財於此未能了,茫茫煙水百城參。彌勒於此見未圓,猶待龍華方結果。所以只貴猛烈丈夫,一肩擔荷,自然羅籠不住,呼喚不回,便能握土成金,風行草偃。卓拄杖,下座。
大士誕辰上堂。澗水潺潺不斷聲,黃鶯嚦嚦樹頭鳴,普天之下皆如是,盡是觀音入理門。入理門且置,只如觀音菩薩即今在甚麼所在安身立命?還委悉麼?寶陀石上端然坐,剎剎塵塵現妙身。
上堂。日面月面佛,動轉施為活鱍鱍。萬機休罷絕商量。諸聖到來口似結。臘月蓮,九夏雪,不是知音空漏洩。無手之人揮一拳。無舌之人叫不輟。善法堂中鐘亂鳴,東海龍王遭一跌。水族眾生共歎奇,此事誰人能諳悉?豎拂云:暑往寒來春復秋,廣劫至今無變滅。南澗和尚入山掃塔請。上堂。僧問。昔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便恁麼相承教外別傳之旨。只如阿難倒卻剎竿。意旨如何。師云:眉橫鼻直。進云:恁麼則弟承兄力子酬父恩去也。師云:你那裏見得?進云:不妨好手重呈玅,更借師機較一籌。師云:放汝一頓。僧喝,師便打,僧禮拜。師云:晴天不走,直待雨淋。乃云:靈機獨運,揭正眼於言前;大用縱橫,截千差於杖底。有時把住,直饒佛祖未免茫然。有時放行,咸使人天各各知有。是謂真風普扇,皎月臨空。在在沾恩,波波頓現。所以向上人行處,如火消冰。不執一隅,隨方導物。或有廉纖搭滯底,即與斬斷。管教獨脫無依。故云善知識者似優曇華出現千載難逢。今南澗和尚過禹門掃塔,欲為一切人作牓樣,復命山僧陞座,是以不敢固辭。山中大眾久仰玄音下座統序申請,伏希垂示。
上堂。太虛寥廓,含萬象以無遺;正眼洞明,鑒千差而不漏。大用現前,佛祖莫近;一念未生,人天罔測。擊開大解脫門,獨露本來面目。且本來面目是何形相?拈拄杖,卓一下,云:三腳蝦蟆吞卻月。
結夏上堂。僧問: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正值者時節,請師格外施。師云:三千里外絕淆訛。進云:作家宗師,天然猶在。師云:更要棒喫那?進云: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師云:招狀現在。進云:恁麼則學人退身有分。師云:怕死底豈是好漢?僧喝。師打云:果然難逃。乃云:龍池結夏,匝地風生,衲僧安禪,通身毛豎。說甚麼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直得人人獨脫無依,箇箇通身慶快。迥絕淆訛,坐斷今古,秪如水牯牛為甚東觸西觸?良久,云:不是箇中人不知。
當晚小參。踞菩薩乘。不落聲聞緣覺。修寂滅行。豈容妄想嗔癡。以大圓覺為我伽藍。一有多種二無兩般。身心安居平等性智。釋迦自釋迦。彌勒自彌勒。正當恁麼時。且道。把柄在甚麼人手裏。若也知得落處。四月十五結。元無可結。七月十五解亦無可解。直得年年如是月月如是日日如是。時時如是。是謂忘功絕照打成一片。苟或未能。必須發起新鮮志氣。頓開特達之懷。把本參話頭。如十字街頭。遇著殺父冤讎相似。便欲一刀兩段。如墮千尺井底求出。念念不移。如貓捕鼠。四腳踭踭首尾一直。果能如是用心定有到家消息。珍重珍重。
上堂。靈山會上談經三百餘座,末後拈花當陽,顯示不得,迦葉微笑,卻成一場戲,設少室峰前,面壁九載。雖然口縫未開,已是狼藉不少。若非神光斷臂,看伊坐到驢年。驀拈拄杖卓一下,云:大眾!且道者一卓落在釋迦老子分上,落在達磨大師分上。若也檢辯得出,非但識破二老心肝五臟,管教歷代祖師鼻孔一捏粉碎;如其未能白日,只陪人事過青春,那得再來時?
晚參。結夏以來第六日,腳下依然浮逼逼,欲將安享太平時,須是一番白汗出。白汗出,能獨立?方纔不作倚門客。金毛獅子奮全威,千妖百怪潛蹤跡。喝一喝,歸方丈。
上堂。舉金剛經云。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師云。釋迦老子慣會拖泥帶水。好與三十拄杖。新州盧行者。向葛藤窠裏打失鼻孔。也好與三十拄杖。堪笑後來座主們註底註箋底箋。大似掉棒打月。亦好與三十拄杖。何故?不見道。八百餘家呈妙手。都來依樣畫葫蘆。
上堂。三世諸佛不知有,突出當陽便哮吼。狸奴白牯卻知有,須彌頂上浪飛走。放行把住不繇他,堂前鐵樹花開久。薰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八卷·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一·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七(之上)(论本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二)·遁伦 卷五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卷之三·佚名 卷一·正觉 第十二則 洞山麻三斤·胡兰成 第八十三章 敌王克服次第·佚名 成唯识论 第五卷·护法 释门章服仪·道宣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疏·楚圆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