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
无地地主人郭凝之编集
师讳本寂。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洞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僧宝传。师名耽章。此灯录所载。遂仍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复问云。子向甚么处去。师云。不变异处去。洞山云。不变异处。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遂往曹溪。礼祖塔。回吉水。众向师名。乃请开法。师志慕六祖。遂名山为曹。寻值贼乱。乃之宜黄。有信士王若一。舍何王观。请师住持。师更何王。为荷玉。由是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师为盛。
师示众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时稠布衲问曰。披毛戴角。是甚么堕。师曰。是类堕。云不断声色。是甚么堕。师曰。是随堕。云不受食。是甚么堕。师曰。是尊贵堕。
师因僧问五位君臣旨诀。师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辩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师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云如何是臣。师曰。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云如何是臣向君。师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云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云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师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复作五相。偈曰。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鼻时。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偈曰。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离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
师行脚时。问乌石观禅师。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乌石曰。我若向尔道。即别有也。师举似洞山。洞山曰。好个话头。秖欠进语。何不问为甚么不道。师却去。进前语。乌石曰。若言我不道。即哑却我口。若言我道。即謇却我舌。师归举似洞山。洞山深肯之。
云门问。如何是沙门行。师曰。吃常住苗稼者是。云门云。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尔还畜得么。云门云。畜得。师曰。尔作么生畜。云门云。著衣吃饭。有甚么难。师曰。何不道披毛戴角。云门便礼拜。
师示众曰。诸方尽把格则。何不与他道一转语。令他不疑去。云门在众。出问。密密处。为甚么不知有。师曰。只为密密。所以不知有(云窦别云达磨来也)云门云。此人如何亲近。师曰。莫向密密处亲近。云门云。不向密密处时如何。师曰。始解亲近。云门云。诺诺(妙喜云。浊油更著黑灯心)。
云门问。不改易底人来。师还接否。师曰。曹山无恁么闲工夫。
师因米和尚至。未相见。米遂坐却禅床。师更不出。米便去。主事遂问。和尚禅床。为什么被别人坐却。师曰。去后却还来。米果回。与师相见。
智炬到参。问师云。古人提持那边人。学人如何体悉。师曰。退步就已。万不失一。炬于言下。顿忘玄解。
师问金峰志曰。作甚么来。金峰云。盖屋来。师曰。了也未。金峰云。这边则了。师曰。那边事作么生。金峰云。候下工日白和尚。师曰。如是如是。
僧清税问。某甲孤贫。请师赈济。师曰。税阇黎近前来。锐近前师曰。泉州白家三盏酒吃后犹道未沾唇(玄觉云。甚么处。是与他酒吃)。
镜清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师曰。理即如此。事作么生。镜清云。如理如事。师曰。谩曹山一人即得。争奈诸圣眼何。镜清云。若无诸圣眼。争鉴得个不恁么。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大沩哲云。曹山虽然善能切磋琢磨。其奈镜清玉本无瑕。要会么。不经敏手。终成废器)。
师问德上座。菩萨在定。闻香象渡河。出甚么经。僧云。出涅槃经。师曰。定前闻。定后闻。僧云。和尚流也。师曰。道也太杀道。始道得一半。僧云。和尚如何。师曰。滩下接取。
纸衣道者来参。师问。莫是纸衣道者否。云不敢。师曰。如何是纸衣下事。道者云。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曰。如何是纸衣下用。道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曰。汝秖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道者忽开眼问云。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道者云。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道者珍重便化。师示颂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僧举陆亘大夫问南泉。姓甚么。南泉曰。姓王。亘云。王还有眷属也无。南泉曰。四臣不昧。亘云。王居何位。南泉曰。玉殿苔生。问师。玉殿苔生意旨如何。师曰。不居正位。僧云。八方来朝时如何。师曰。他不受礼。僧云。何用来朝。师曰。违则斩。僧云。违是臣分上。未审君意如何。师曰。枢密不得旨。僧云。恁么则燮理之功。全归臣相也。师曰。尔还知君意么。僧云。外方不敢论量。师曰。如是如是。
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曰不医。僧云。为甚么不医。师曰。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僧问师。古人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未审是甚么病。师曰。攒簇不得底病。僧云。一切众生。还有此病也无。师曰。人人尽有。僧云。和尚还有此病也无。师曰。正觅起处不得。僧云。一切众生。为甚么不病。师曰。一切众生若病。即非众生。僧云。未审诸佛还有此病也无。师曰。有。僧云。既有。为甚么不病。师曰。为伊惺惺。
僧问。沙门岂不是具大慈悲底人。师曰。是。僧云。忽遇六贼来时如何。师曰。亦须具大慈悲。僧云。如何具大慈悲。师曰。一剑挥尽。僧云。尽后如何。师曰。始得和同。
僧问师。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师曰。不相识。僧云。为甚么不相识。师曰。为同在一处。僧云。恁么则不分去也。师曰。眉且不是目。目且不是眉僧云。如何是目。师曰。端的去。僧云。如何是眉。师曰。曹山却疑。僧云。和尚为甚么却疑。师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僧问。五位对宾时如何。师曰。汝即今问那个位。僧云。某甲从偏位中来。请师向正位中接。师曰不接。僧云。为甚么不接。师曰。恐落偏位中去。师却问僧。秖如不接。是对宾。是不对宾。僧云。早是对宾了也。师曰。如是如是。
僧问。万法从何而生。师曰。从颠倒生。僧云。不颠倒时。万法何在。师曰在。僧云。在甚么处。师曰。颠倒作么。
僧问。不萌之草。为甚么能藏香象。师云。阇黎幸是作家。又问曹山作么。
僧问。三界扰扰。六趣昏昏。如何辨色。师曰。不辨色。僧云。为甚么不辨色。师曰。若辨色即昏也。
师闻钟声。乃曰。阿[口*耶]阿[口*耶]。僧问。和尚作甚么。师曰。打著我心。僧无对(五祖戒戒云。作贼人心虚)。
师问维那。甚处来。云牵醋槽去来。师曰。或到险处。又作么生牵。维那无对(云居代云。正好著力。疏山代云。切须放却始得)。
师。一日入僧堂向火。有僧云。今日好寒。师曰。须知有不寒者。僧云。谁是不寒者。师筴火示之。僧云。莫道无人好。师抛下火。僧云。某甲到这里却不会。师曰。日照寒潭明更明。
僧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曰。汝道。洪州城里如许多人。甚么处去。
僧问。如何是无刃剑。师曰。非淬炼所成。僧云。用者如何。师曰。逢者皆丧。僧云。不逢者如何。师曰。亦须头落。僧云。逢者皆丧则固是。不逢者为甚么头落。师曰。不见道能尽一切。僧云。尽后如何。师曰。方知有此剑。
僧问。于相何真。师曰。即相即真。僧云。当何显示。师提起托子。
僧问。幻本何真。师曰。幻本元真(法眼别云。幻本不真)僧云。当幻何显。师曰。即幻即显(法眼别云。幻即无当)僧云。恁么则始终不离于幻也。师曰。觅幻相不可得。
僧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师曰。兔角不用无。牛角不用有。
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恰遇曹山暂出。云如何是常不在底人。师曰。难得。
僧问。拟岂不是类。师曰。直是不拟亦是类。僧云。如何是异。师曰。莫不识痛痒。
人问。古人曰。人人尽有。弟子在尘蒙。还有也无。师曰。过手来。乃点指曰。一二三四五六足。
僧问。鲁祖面壁。用表何事。师以手掩耳。
僧问。承古有言。未有一人倒地。不因地而起。如何是倒。师曰。肯即是。僧云。如何是起。师曰。起也。
僧问。子归就父。为甚么父全不顾。师云。理合如是。僧云。父子之恩何在。师曰。始成父子之恩。僧云。如何是父子之恩。师曰。刀斧斫不开。
问。灵衣不挂时如何。师曰。曹山孝满。云孝满后如何。师曰。曹山好颠酒。
问。承教有言。大海不宿死尸。如何是大海。师曰。包含万有僧云。为甚么不宿死尸。师曰。绝气者不著。师曰。万有非其功。绝气有其德。僧云。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道有道无即得。争奈龙王按剑何。
问。具何知解。善能对众问难。师曰。不呈句。僧云。问难个甚么。师曰。刀斧斫不入。僧云。恁么问难。还有不肯者也无。师曰有。僧云。是什么人。师曰。曹山。
僧问。世间甚么物最贵。师曰。死猫儿头最贵。僧云。为甚么死猫儿头最贵。师曰。无人著价。
僧问。无言如何显。师曰。莫向这里显。僧云。向甚么处显。师曰。昨夜床头。失却三文钱。
僧问。日未出时如何。师曰。曹山也曾恁么来。僧云。出后如何。师曰。犹较曹山半月程。
师问僧。作甚么。僧云扫地。师曰。佛前扫。佛后扫。僧云。前后一时扫。师曰。与曹山过靸鞋来(五祖戒。代僧语云。和尚是何心行)。
僧问。抱璞投师。请师雕琢。师曰。不雕琢。僧云。为甚么不雕琢。师曰。须知曹山好手。
僧问。如何是曹山眷属。师曰。白发连头戴。顶上一枝花。
僧问。古德道。尽大地惟有此人。未审是甚么人。师曰。不可有第二月也。僧云。如何是第二月。师曰。也要老兄定当。僧云。作么生是第一月。师曰。险。
僧问。学人十二时中。如何保任。师曰。如经蛊毒之乡。水不得沾著一滴。
僧问。如何是法身主。师曰。谓秦无人。僧云。这个莫便是否。师曰。斩。
僧问。亲何道伴。即得常闻于未闻。师曰。同共一被盖。僧云。此犹是和尚得闻。如何是常闻于未闻。师曰。不同于木石。僧云。何者在先。何者在后。师曰。不见道。常闻于未闻。
僧问。国内按剑者是谁。师曰。曹山(法灯别云。汝不是恁么人)僧云。拟杀何人。师曰。但有。一切总杀。僧云。忽逢本父母。又作么生。师曰。拣甚么。僧云。争奈自己何。师曰。谁奈我何。僧云。何不自杀。师曰。无下手处。
僧问。家贫遭劫时如何。师曰。不能尽底去。僧云。为甚么不能尽底去。师曰。贼是家亲。
问。一牛饮水。五马不嘶时如何。师曰。曹山解忌口。又别曰。曹山孝满。
僧问。常在生死海中沉没者。是甚么人。师曰。第二月。僧云。还求出也无。师曰。也求出离。只是无路。僧云出离什么人接得伊。师曰。担铁枷者。
僧问。雪覆千山。为甚么孤峰不白。师曰。须知有异中异。僧云。如何是异中异。师曰。不堕诸山色。
僧举。药山问僧。年多少。云七十二山云。是七十二么。云是。山便打。此意如何。师曰。前箭犹似可。后箭射人深。僧云。如何免得此棒。师曰。王敕既行。诸侯避道。
僧问香严。如何是道。香严曰。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香严曰。髑髅里眼睛。僧不领。乃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曰。犹带喜在。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石霜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举似师。师曰。石霜老声闻作这个见解。因示颂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僧遂又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曰。血脉不断。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师曰。干不尽。云。未审还有得闻者么。师曰。尽大地人未有一人不闻。云。未审枯木里龙吟。是何章句。师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填沟塞壑。
僧问。如何是师子。师曰。众兽近不得。僧云。如何是师子儿。师曰。能吞父母者。僧云。既是众兽近不得。为甚么却被儿吞。师曰。岂不见道。子若哮吼。祖父俱尽。僧云。尽后如何。师曰。全身归父。僧云。未审祖尽时。父归何所。师曰。所亦尽。僧云。前来为甚道全身归父。师曰。譬如王子能成一国之事。又曰。阇黎此事不得孤滞。直须枯木上更撒些子花。
问。才有是非。纷然失心时如何。师曰斩斩。
师。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乃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尔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传此句无注)。
僧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犹是阶下汉。僧云。请师接上阶。师曰。月落后来相见(赵州语录同此今并存之)。
师垂语曰。有一人。向万丈崖头。腾身直下。此是甚么人。众无对。道延出云。不存。师曰。不存个甚么。延云。始得扑不碎。师深肯之。
僧举。西园一日自烧浴次。僧问。何不使沙弥。西园抚掌三下。问师。师曰。一等是拍手抚掌。就中西园奇怪。俱胝一指头禅。盖为承当处不谛当。僧却问师。西园抚掌。岂不是奴儿婢子边事。师曰是。云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云如何是向上事。师叱曰。这奴儿婢子。
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师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钟氏请不起。但写大梅山居颂。答之)。
师作四禁偈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示学人偈曰。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甚么大话。若转得自己。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僧云。既有。达磨又来作么。药山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己乎。如经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云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仔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甚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嗔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来。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仔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侵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令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云。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甚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
师。于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曰。今日是几何日月。对云。六月十五。师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秖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二。腊三十七。葬全身于山之西阿。谥元证禅师。塔曰福圆(终)。
猜你喜欢 卷六·心圆 学佛与佛学·太虚 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目次·心圆 转移风气运动的原则·太虚 略述西藏之佛教序·太虚 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太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卷四·赜藏主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一百八十三·佚名 在仰光接见礼拜人士谈话·太虚 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