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世尊。光明韑韑。喻若日出照明世间。时舍夷国王。名曰净饭。治以正法。礼德仁义。常行慈心。时被重病。身中四大。同时俱作。残害其体。支节欲解。喘息不定。如驶水流。辅相宣令国中明医。皆悉集会。瞻王所疾。随病授药。种种疗治。无能愈者。瑞应已至。将死不久。时王烦躁。转侧不停。如少水鱼夫人婇女。见其如是。益更愁恼。时白饭王。斛饭王。大称王等。及诸群臣。同发声言。今王设崩。永失覆护。国将虚弱。王身战动。唇口干燥。语声数绝。眩目泪下。时诸王等。皆以敬意。长跪叉手。同共白言。大王素性。不好作恶。经弹指顷。积德无厌。护养人民。莫不得安。名闻十方。大王今日。何故愁恼。时净饭王。语声辄出。告诸王曰。我命虽逝。不以为苦。但恨不见我子悉达。又恨不见次子难陀。以除贪淫世间诸欲。复恨不见斛饭王子阿难陀者。持佛法藏。一言不失。又恨不见孙子罗云。年虽幼稚。神足纯备。戒行无缺。吾设得见是诸子等。我病虽笃。未离生死。不以为苦。诸在王边。闻如是语。莫不啼泣。泪下如雨。时白饭王。答净饭王言。我闻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去此悬远。五十由旬。王今转羸。设遣使者。道路悬邈。惧恐迟晚。无所加益唯愿大王。莫大愁悒悬念诸子。时净饭王。闻是语已。垂泪而言。答白饭王。我子等辈。虽复辽远。意望不断。所以者何。我子成佛。以大慈悲。恒以神通。天眼彻视。天耳洞听。救接众生应可度者。如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水所溺。以慈愍心。为作船筏。而度脱之。终不劳疲。譬如有人为贼所围。或值怨敌惶怖失计。不望自济。唯求救护。依有势者。欲从恐难而得解脱。譬如有人时得重病。欲得良医以疗其疾。如我今日。望见世尊。亦复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昼夜。常以三时。恒以天眼。观于众生应受化者。以慈愍心。如母念子。尔时世尊在灵鹫山。天耳遥闻。迦维罗卫大城之中。父王悒迟。及诸王言。即以天眼。遥见父王。病卧著床羸困憔悴命欲向终。知父渴仰欲见诸子。

  尔时世尊告难陀曰。父王净饭。胜世间王。是我曹父。今得重病。宜当往见。余命少在。时严速发。我曹应往。及命存在。得与相见。令王愿满。难陀受教。长跪作礼。唯然世尊。净饭王者。是我曹父。所作奇特。能生圣子。利益世间。今宜往诣。报育养恩。阿难合掌。前白佛言。我随世尊。贪共相见。净饭王者。是我伯父。听我出家为佛弟子。得佛为师。是故欲往。罗云复前而白佛言。世尊。虽是我父。弃国求道。我蒙祖王育养成就。而得出家。是故欲往奉觐祖王。佛言。善哉善哉。宜知是时。令王愿满。

  于是世尊。即以神足。犹如雁王。踊身虚空。忽然而现在迦维罗卫。放大光明。国中人民。遥见佛来。皆共举声。涕泪而言。设大王崩。舍夷国名必绝灭矣。城中人民。向佛啼哭。白世尊言。尔时太子。逾出宫城。诣蓝毗树下。而坐思惟。父王见之。稽首敬礼。大王如是。命断不久。唯愿如来。宜可时往及共相见。国中人民。宛转自扑。哽咽啼哭。中有自绝璎珞者。中有自裂坏衣服者。中有自[打-丁+(稯-禾)]拔其发者。中有取灰土而自坌者。痛彻骨髓。犹颠狂人。佛见是已。谏国中人。无常别离古今有是。汝等诸人。当思念之。生死为苦。唯道是真。佛以法雨。灌众生心。以种种法。而开解之。

  于是世尊。即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放大光明。更复重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以从无量阿僧祇劫。所作功德。放大光明。其光照曜。内外通达。周遍国界。光照王身。患苦得安。王遂怪言。是何光耶。为日月光诸天光乎。光触我身。如天栴檀。令我身中患苦得息。我遂疑怪傥是我子。悉达来也。先现光明。是其瑞耳。时大称王。从外入宫。白大王言。世尊已来。将诸弟子。阿难难陀罗云之等。乘空来至。王宜欢喜。舍愁毒心。王闻佛来。敬意踊跃。不觉起坐。须臾之顷。佛便入宫。王见佛到。遥举两手。接足而言。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为病所困。如压麻油。痛不可忍。我命将逝。宁可还反。我今最后。得见世尊。痛恨即除。佛知父王病重羸瘦。色变难识。睹见形体。憔悴叵看。佛告难陀。观王本时。形体巍巍。颜色端正。名声远闻。今得重病。乃不可识。端正形容。勇健之名。今何所在。尔时净饭王。一心合掌。叹世尊言。

  汝愿已成就  亦满众生愿

  我今得重病  愿佛度我厄

  严饰瞿昙种  汝为甚奇特

  末世说正法  无护而作护

  法王以法味  灌泽诸众生

  如是后世人  我子极慈孝

  人中之上宝  名达大千界

  上至净居天  独步无等双

  佛言。唯愿父王。莫复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纯备。无有缺减。佛从袈裟里出金色臂。掌如莲华。即以手著父王额上。王是清净。戒行之人。心垢已离。今应欢悦。不宜烦恼。当谛思念。诸经法义。于不牢固。得坚固志。已种善根。是故大王。宜当欢喜。命虽欲终。自可宽意。时大称王。以恭敬心。白净饭王言。佛是王子。神力具足。无与等者。次子难陀。亦是王子。已度生死诸欲之海。四道无碍。斛饭王子。阿难陀者。已服法味。佛所说法。犹若渊海。一句不忘。悉总持之。王孙罗云。道德纯备。逮诸禅定。成四道果。是四子等。已坏魔网。时净饭王。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以自手。捉于佛手。著其心上。王于卧处。仰向合掌。白世尊言。我瞻如来。目睫不眴。视之无厌。我愿已满。心意踊跃。从是取别。如来至真。多所饶益。其有得见。闻所说者。此辈之等皆是有相。大功德人。今日世尊。是我之子。接遇过多。不见捐弃。王于卧处。合掌心礼世尊足下。时佛手掌。故在王心。无常对至。命尽气绝。忽就后世。于是诸释。[目*睪]啕啼哭。举身自扑。两手拍地。解髻乱发。同发声言。永失覆盖。中有自绝璎珞者。中有自裂坏衣服者。中有取灰土而自坌者。中有自总拔其发者。中有说王顺政治国不枉人民者。中有复言。诸小国等。失其覆护。王中尊王。今已崩背。国失威神。时诸释子。以众香汁。洗浴王身。缠以劫波育[疊*毛]及诸缯帛。而以棺敛。作师子座。七宝庄挍。真珠罗网。垂绕其傍。便举棺置于师子座上。散华烧香。佛共难陀。在丧头前肃恭而立。阿难罗云。住在丧足。难陀长跪。白佛言。父王养我。愿听难陀担父王棺。阿难合掌。前白佛言。唯愿听我担伯父棺。罗云复前而白佛言。唯愿听我担祖王棺。

  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为是不孝之者。为是当来众生之等。设礼法故。如来躬身。自欲担于父王之棺。即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众山。駊騀涌没。如水上船。尔时欲界。一切诸天。与无央数百千眷属。俱来赴丧。北方天王毗沙门。将诸夜叉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东方天王提头赖吒。从诸伎乐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南方天王毗楼勒叉。从鸠槃荼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西方天王毗留婆叉。从诸龙神。亿百千众。俱来赴丧。皆共发哀。举声啼哭。时四天王。窃共思议。瞻望世尊。为当来世诸不孝顺父母者故。以大慈悲。现自躬身担父王棺。时四天王。俱共长跪。同时发声。俱白佛言。唯然世尊。愿听我等担父王棺。所以然者。我等亦是佛之弟子。亦复从佛。闻法意解。得法眼净。成须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担父王之棺。

  尔时世尊。听四天王担父王棺。时四天王。各自变身。如人形像。以手擎棺。担在肩上。举国人民。一切大众。莫不啼哭。

  尔时世尊。威光益显。如万日并。如来躬身。手执香炉。在丧前行。出诣葬所。灵鹫山上。有千阿罗汉。以神足力。乘虚来至。稽首佛足。复白佛言。唯愿世尊。敕使何事。时佛便告诸阿罗汉。汝等疾往大海渚上。取牛头栴檀种种香木。即受教敕。如弹指顷。各到大海。共取香薪。屈伸臂顷。便已来到。佛与大众。共积香薪。举棺置上。放火焚之。一切大众。见火盛然。皆向佛前。宛转自扑。益更悲哭。有得道者。皆自庆幸。未获道者。心战惶怖。衣毛为竖。

  尔时世尊。告众会曰。世皆无常。苦空非身。无有坚固。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诸人。勿见此火。便以为热。诸欲之火。极复过此。是故汝等。当自劝勉。永离生死。乃得大安。时火焚烧大王身已。尔时诸王。各各皆持五百瓶乳。以用灭火。火灭之后。竞共收骨。盛置金函。即于其上。便共起塔。悬缯幡盖及种种铃供养塔庙。时诸大众。同时发声。俱白佛言。大净饭王。今已命终。神生何所。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于时世尊。告众会曰。父王净饭。是清净人。生净居天。众会闻是语已。便舍愁毒。佛说经竟。诸天龙神。及四天王。所将眷属。世间人民。一切大众为佛作礼各自还去。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猜你喜欢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下·佚名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善导
  卷第十·佚名
  卷一·佚名
  天心月圆·李叔同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太虚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七·明雪
  大乘义章 第十五卷·慧远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三百九·佚名
  佛 法 要 略·太虚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延寿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佚名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二)·百丈怀海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王晔

    (老旦扮卜儿上,诗云)衣止三丈布,食唯半升粟。但得一子孝,便为万事足。老身本姓李,夫主姓石,人口顺都唤我做石婆婆,祖居洛阳人氏。我们住的村坊,也有百十多家,出名的止有三姓,一姓彭,一姓任,一姓石。却好依年纪儿排房去,那姓彭的名

  • 双溪集巻二·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絶句畵鹰劲翮戈矛利秋空搏击姿开轩圗畵里燕雀莫深疑扇景野云低度水江壁迥含风万里沧洲兴数声渔笛中春云虚涧壑春月亚花枝爱杀山中相金笼不受覊陪祀毕西湖途中杂兴同献吉赋五首微茫沙际阁兀嵂水穷山望

  • 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杜锡)·房玄龄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祖续,仕汉南阳太守。父[A155],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尝游汶水之滨,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

  • 卷二十六 雍熙二年(乙酉,985)·李焘

      起太宗雍熙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亥,翰林學士賈黃中等九人權知貢舉。上謂宰相曰:「夫設科取士之門,最為捷要。然而近年籍滿萬餘人,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數,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

  • 卷四·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四宋 张九成 撰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逰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巳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九月丙寅朔上驻跸乌里雅苏台达巴汉地方  ○戊辰上驻跸穆禄喀喇沁地方  ○己巳上驻跸坡赖噶山  ○大学士等奏请彻三等侍卫特古思等、新设驿站。上曰、极当彻此驿站。归化城有费扬古右卫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十二月。甲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亥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岑毓英奏。请将浮收钱粮之知府议处讯办一摺。贵州署都

  • ●宦遊偶記卷下·陈惟彦

    石埭陳惟彥劭吾查金陵釐捐整頓金陵釐捐記皖岸鹽務記與端督論辨數則記美商造油棧案記日本購米辭查皖南道涖湘始末整頓淮鹺撤西鄂湘掣驗辭皖財政司長附記密查雲貴總督案○查金陵釐捐壬寅六月入都引見將赴蘇魯撫周公馥奏

  • 补史记序·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补史记序 司马贞 太史公古之良史也家承二正之业人当五百之运兼以代为史官亲掌图籍慨春秋之絶笔伤旧典之阙文遂乃错综古今囊括记録本皇王之遗事采人臣之故实爰自黄帝迄於汉武历载悠邈旧章罕补渔猎则穷於

  • ·戍兵议·丁曰健

    查兵丁滋事,有先期换班逗留在郡者、有尚未满班者;一经生事,即混入班兵内渡。应请通行各属,在内地实力查办,不得以过海即脱然无事。再,向设精兵,职道及所属皆捐廉养赡,原以保卫地方;惟往往恃众生事,是卫民适为民害

  • ·筹办番地议史密·丁曰健

    去年七月奉札垂询七虑,当即详细据实开陈。因候镇道履勘,至十一月内,始并续行归化详册专丁一并賫呈。奉钧谕:事经入告,所有应办事宜,慎重妥速办理,切勿游移。卑职遵将应办章程禀商道、府,先择抚绥、驭制归番各事

  • 苏味道传·刘昫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少年时代就与同乡李峤同以文辞知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二十岁,在赵州举进士。调任咸阳县尉。吏部侍郎裴行俭看出他日后大有发展,甚加礼遇。到征伐突厥阿史那都支时,引荐任管记。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九职官考诸行宫官属宋高宗绍兴四年十月以孟庾为行宫留守【互见留守司门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载行宫官属而留守门内有云武林建业并建行宫参知政事孟庾为留守从权措置百司事务即是年事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高晋

    目录河防【十四】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河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公阿桂两江总督萨载河道总督李奉翰奏言窃照桃源防属临河集之九里岗一带河势向走北岸旧有埽工嗣因河向南趋工即淤闭河势由南岸之临河集下注

  • 原序·陈士元

    论语者孔子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孔子之语也论语谶谓子夏六十四人撰郑谓仲弓防夏辈撰而程正叔以为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洪景卢又谓兼成于闵子之门人云其书初有古齐鲁之异古论二十一篇齐论二十二篇鲁论二十篇

  • 任子遗书·任不齐

    七十五代孙孔昭集三才篇子任子问于孔子曰:&ldquo;何为天?&rdquo;子曰:&ldquo;天,积气之谓也。日月星辰会而成朔,天之道尽矣。&rdquo;&ldquo;何为地?&rdquo;子曰:&ldquo;地,积形之谓也。水木土石结而成象,地之道尽矣。&rdquo;&l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四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四卷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复次无诤者。谓依止静虑于防护他所应起烦恼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所以者何。住无诤者若欲往诣一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住北京南城清化禅寺语录师于壬子年九月二十二日进院。山门门户近都深固幽远八字打开谁是主者一喝便进。弥勒殿久视云坦腹者阿师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