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欲乐味甚少。忧苦患甚多。是以智者。应修方便。速离众欲。勤行净行。我昔曾闻。千福王子。名优陀延。绍父王位。住拘舍弥城。其城殊妙。宽博严净。晃烂宫观。映饰绮丽。窗牖通疏。交络珠网。楼观千万。庄挍此城。街巷相当。阡陌齐整。市肆充盈。多诸珍宝。其城周匝。有好林苑。树木翠蔚。花果茂盛。泉流清洁。生众莲华。青黄赤白。文色相映。鸿雁鸳鸯。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命命之鸟。其声相和。犹如乐音。壮丽之盛。如奇罗娑山王。崇岩峻岳。而自庄严。又像帝释所居喜见之城。优陀延王。形貌端正。威相具足。聪明黠慧。武勇绝伦。才伎兼备。靡所不知。善能咒象。令诸山象。咸来赴集。又能控御。皆令调顺。又善弹琴。和雅中节。宫商相应。鸟兽率舞。合众香丸。用降怨敌。香气所及。尽来归顺。善能刻画。曲得相貌。其所图像。真形无异。六十二艺。悉皆备具。衣服饮食。不尚丰奢。矜穷敬老。存恤民庶。正法治国。日夕忘倦。礼仪法律。一依古典。如昔哲王。什奢之等。国富民殷。库藏盈溢。福德之人。集生其国。受王风化。咸皆修善。博通经学。明解诸论。世间典籍。无不综练。勇健雄武。如罗摩延阿纯之等。由王先身辟支佛所种诸善根。获报如是。王之威德。邻国畏伏。道化光被。声闻天下。时辅相子。名宾头卢突罗阇。姿容丰美。世所希有。聪明智慧。博闻广识。仁慈泛爱。志存济苦。劝化国民。尽修十善。信乐三宝。出家学道。得具足果。游行教化。还拘舍弥城。欲度亲党。遍行乞食。乞食已讫。于林树下。结跏趺坐。思惟入定。时有一人。识宾头卢。来白王言。昔辅相子。宾头卢者。今近在此林中树下。王闻欢喜。心怀敬仰。便敕严驾。将诸宫人眷属仆从。诣尊者所。问讯既竟。命王就坐。王即思惟。所有疑事。今当问之。而作是言。宾头卢。今我与尔。少小知旧。汝之祖先。世为辅相。聪明智达。常为国师。今既相造欲问疑事。非相恼触。为我说不。尊者答言。恣尔所问。我当为王分别解说。王以偈问曰。

  一切世人  贪著五欲  纵情放逸

  以自娱乐  如汝今者  独处空闲

  舍离恩爱  有何荣乐

  尊者答言。我观因缘。皆悉无常。是故出家。以割情爱。乐于林薮。犹如野鹿。专心勤修。永断烦恼。以智慧斧。破爱树枝。心无恋著。毒果消灭。诸结驶流生死瀑河。我已得渡。更无忧患。譬如飞鸟得免罗网。陵虚远逝。名曰解脱。王闻斯语。语宾头卢。今我势力。能伏诸国。威德晖赫。有如盛日。首戴天冠。璎珞盛服。婇女侍卫。如天帝释。汝今独处。颇羡我不。尊者答言。我无羡心。王复问言。何故于我而不愿羡。尊者答言。我于今日欲泥已干。诸有结缚。今已解脱。乃至帝释诸妙天女。尚不生羡。况汝人间鄙秽者乎。谁有智者得离魔缚。渡生死岸。得净慧眼。坏无明闇。而羡王耶。何有明眼。羡于盲者。何有强健而羡病患。何有无罪而羡狱囚。何有巨富羡于贫穷。何有高贵而羡奴仆。何有智者羡于愚痴。何有勇健羡于儜弱。王闻是已。心怀懊恼。而作是言。汝作方喻。一何苦剧我宁困劣乃如是乎。尊者答言。王无慧眼。烦恼所病。四取驶流之所漂没。失于勇健。不能精勤。如斯婴愚。不识真谛。沉沦苦海。是王之分。于五欲中。生希有想。如此之想。实违净行。王复问言。有何等过。而言违失。尊者答言。此五欲者。众苦之本。害于众生。所有善根。如雹害苗。螫恼众生。甚于毒蛇。亦如炽火。能烧功德亦如野马。诳惑凡夫。亦如幻化。迷乱惑者。欲诈亲善。过于怨家。欲如老牛没溺污泥。欲如大网缠裹三界。欲如剑道难可履践。欲能系闭杀害众生。一切过患。皆从欲起。如往古时。有婆须天。由欲因缘。为婆利阿修罗之所系缚。掷沸汤中。婆勒天坏阿修罗城墎。殄灭其民。恼触苦婆罗王种八纯提王及彼百子。悉皆诛灭。鼻多罗阿修罗。害于千眼罗摩。害十头罗刹。及数千亿罗刹之众。罗漫害因陀罗且翼叉王。摩罗支王。灭多摩罗质种族。迦帝毗王为阎摩尼婆罗门所杀。毗那悉那害提头赖吒眷属班细五子。杀十八亿人。弼匿安毒多罗蹭伽王种。俱罗王种。弥絺罗檀特伽王种。是等人王。皆为欲故。更相残灭。即说偈言。

  王位虽尊严  代谢不暂停

  轻疾如电光  须臾归磨灭

  王位极富逸  愚者情爱乐

  衰灭死时至  苦剧过下贱

  王者居高位  名闻满四方

  端正甚可爱  种种自严身

  譬如临死者  著花鬘璎珞

  余命未几时  王位亦如是

  王者譬如乌  常怀诸恐怖

  行住及坐卧  乃至一切时

  于其亲疏中  恒有疑惧心

  臣民宫妃后  象马及珍宝

  国土诸所有  一切是王物

  诸王舍命时  皆弃无随者

  人王及天王  阿修罗王等

  威力逼人民  斧钺相残害

  不识无常苦  横增贪嫉恼

  譬如妙华林  金蛇睡在中

  愚人谓珍宝  盛里赍归家

  蛇觉纵毒火  焚烧其屋宅

  王位如华林  灾患如金蛇

  愚人以为贵  智者所不乐

  譬如以揣肉  置四衢道头

  狐狼乌鹫等  竞来诤食之

  王位亦如是  众共诤取之

  鸟兽以嘴爪  抓[國*瓜]共斗诤

  王者以刀矛  相害诤荣位

  亦如彼鸟兽  愚痴等无异

  我宁食灰土  草菜以自存

  此身如痈疮  会归当溃烂

  云何为此故  造作众恶业

  如食钦婆果  香味悉具足

  及其果消时  身体尽烂坏

  王位如彼果  失灭生苦恼

  譬如有方土  灾疫行疾病

  有智诸胜人  宜应速远离

  若不远离者  如逆风执炬

  不舍必自烧  如渴饮醎水

  无有饱足时  如十头罗刹

  城郭及眷属  为欲因缘故

  灭坏无有余  又如寄越王

  兄弟有百人  为欲因缘故

  亦皆尽败灭  日种槃赵王

  及提头赖吒  如是诸王等

  尽为欲所灭

  当知国土犹如罗网。亦如罥弶。如深淤泥。亦如洄波。又如海浪。如林被烧。亦如危岸。犹如地狱。何有智者。当乐贪著。如是大苦。何有智者。当生乐想。如是大王。呜呼怪哉。被欺乃尔。被诳乃尔犹如空拳诳于小儿。速疾不停。犹如幻化。五欲欺诳。亦复如是。犹如猿猴在高山顶见云弥布以为坚实。谓为是地便以身投堕百丈岩。丧其身命。一切碎灭。亦如野干见甄叔迦树。其果似肉。见落地时。便往欲食。知其非肉。更复生念。今此非肉。彼树上者。必当是肉。遂便守之。为其所困五欲诳王。亦复如是。亦如商估以伪珠诳人。五欲诳王。亦复如是。又如婴愚嗜味贪欢喜丸。人以泥团。而来诳之。谓为真实。走逐疲苦。乃得泥团。如热时焰诳渴愚夫。犹如众人前竖于幻橛。能使时众见种种事。若拔幻橛。色像即灭。犹如画匠及机关师。如狗吠井自见形影。怒眼竖毛。谓井底影欲共己斗。横生嗔忿。投井而死。大王。宜善观察。何有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尊豪威势。无得住者。何有国界而不迁坏。何有珍宝而不散失。何有欲乐常恒不变。苦之封授必受衰灭。何有合会而不别离。一切五欲。体性实苦。皆从妄想而生于乐。何有诸行不似芭蕉揵闼婆城。大王云何。处生老病死衰祸恐怖逼迫之中。云何能为国土少乐生爱乐想。如林中鹿。四边火起。如鸟在笼。如鱼处网。如龟吞钩。如师子毒箭入心。如龙处咒场。如人在屋中四边火起。如处危朽华堂速疾崩坠。如好华池有水罗刹噏食于人。重说偈言。

  生老病死患  于中未解脱

  无明爱毒箭  犹未得拔出

  人帝汝云何  而生乐著想

  如象处林中  四边大火起

  处此急难处  云何有欢喜

  大王应当知  荣位须臾间

  智者深观察  不应于此事

  而生希有想  汝何故错解

  实是爱奴仆  而生高贵想

  舍上妙财宝  而生大富想

  不善解方便  横生智慧想

  为众烦恼患  横生无病想

  未脱生死胎  横生无畏想

  处十二刺林  横生无刺想

  欲贼劫诸根  横生无贼想

  大王而此身者必归败坏。尊豪荣贵。必有衰灭。财宝库藏。必有散失。大王。如佛言曰。荣位如梦。恩爱暂有。汝于五欲。生于希有难遭之想。贤德于此。岂得名为能善观察。何以故。荣位恩爱。必有别离。如众飞鸟夜栖一树。晨则四散。又如客舍夕则聚宾。明各异路。亦如乘船。异人同载。既至岸已。各自殊道。亦如驶流漂集众木。须臾之间。随流分散。犹如浮云。须臾散灭。作音乐处。男女聚集作乐已后。各自散去。宫人婇女端正美妙。无常理会。会归舍弃。譬如华树蜂集其上。花凋落尽。诸蜂远离。如花池枯涸牸象不入。如大池水鹄乐游居。及其干竭更不复近。福尽之家。荣利不近。如密云聚集。电光暂现。如风吹云。电光不现。彼不舍汝。汝必舍之。如似夏尽孔雀毛羽悉皆自落。如寒既至鸿鹄远池。如阿输伽树花叶盛时。人所爱乐及其枯悴。无有花叶。人不顾视。犹如花幢。贵者爱敬。华萎缕绝而便弃之。即说偈言。

  无常不坚固  如芭蕉水沫

  亦如浮云散  天王尊胜位

  危脆亦如是  人帝应当知

  贪利极速驶  如水澍深谷

  嗜欲极轻疾  动转如掉索

  愚痴染为欲  不觉致堕落

  尊者言。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著味过患。王至心听。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有白黑鼠。牙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大毒龙。傍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三渧。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打-丁+棠]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彼人苦恼。不可称计。王愁忧厌恶而言。彼人得味甚少。苦患甚多。其所味者。如牛迹水。其所苦患犹如大海。味如芥子。苦如须弥。味如萤火。苦如日月。如藕根孔比于太虚。亦如蚊子比金翅鸟。其味苦恼多少如是。尊者言。大王。旷野者。喻于生死。彼男子者。喻于凡夫。象喻无常。丘井喻于人身。树根喻人命。白黑鼠者。喻昼夜。啮树根者。喻念念灭。四毒蛇喻四大。蜜者喻五欲。众蜂喻恶觉观。野火烧者喻老。下毒龙者喻死。是故当知。欲味甚少。苦患甚多。生老病死。于一切人。皆得自在。世间之人。身心劳苦。无归依处。众苦所逼。轻疾如电。是可忧愁。不应爱著。大王。今我语王。言虽粗恶。实是利益。王闻是语。衣毛皆竖。悲喜交集。涕泣流泪。即起合掌。五体投地。白尊者言。我之婴愚。无有智慧。我之下贱。作斯狂言。如是狂言。听我忏悔。尊者言。我于今者。以忍出家。无不忍受。我心清净。犹如秋月净无云翳。王今忏悔。愿使大王犹如天帝得见道迹。王大欢喜。与诸眷属。作礼还宫。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一上·智顗
  卷第二十一·佚名
  第十二 婆蹉种相应·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智升
  第二卷·僧祐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二·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四·佚名
  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太虚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马鸣
  跋·昙噩
  序·道世
  南普陀寺重建大悲殿记·太虚
  重订西方公据叙·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姜夔

    宋 姜夔 撰五言律诗题华亭钱参园池花里藏仙宅帘边驻客舟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草木山山秀防干处处幽机云韬世业暇日此夷犹同朴翁登卧龙山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望山怜緑逺坐树觉春归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午凉松影乱白

  • 卷十九·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九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天宝十一载作】补注【鹤曰唐百官志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掌刋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韦述集贤记注开

  • 卷三百八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十月乙酉朔,以朝請大夫、廣南西路轉運副使楚潛知處州,(蘇轍論楚潛【一】在八月二日。)朝散郎、權廣南西路轉運副使高鎛為廣南東路轉運副使。(王巖叟嘗論鎛傾險,當檢附。)   三省言:「

  • ●卷八·杨循吉

      方信孺归,侂冑大喜过望,乃召张岩于建康,罢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之岭南。是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遣,朱致和、吴管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遽至,乃遣王楠使金。匡使人责以称臣等数事,楠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

  • 第二十五卷明正统·缪荃孙

    英宗正统元年正月癸酉,巡抚直隶、行在刑部右侍郎曹弘奏:“直隶淮安府所属饥民,蒙赈济粮米,方得苏息。但去岁薄收,若复追征,民实艰难,乞候丰岁征纳。”事下行在户部。复奏,从之。二月丁未,应天府江宁县民奏:“本县抛荒官田,令民佃

  • 列传卷第十九 高丽史一百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白文节[*(白) 正]。○白文节字彬然蓝浦郡人新罗谏官仲鹤之后高宗时登第入翰院累官至中书舍人历吏部侍郞国子祭酒。 忠烈朝拜司议大夫时无功

  • 陆杲传·姚思廉

    陆杲,字明霞,吴郡吴人。祖父陆徽,是宋代的辅国将军、益州刺史。父亲陆睿,为扬州治中。陆杲小时候用功好学,学习书画,他的舅舅张融有很高的名望,陆杲的风格举止很像张融,当时有人称赞说:“无对日下,惟舅与甥。”初始作齐中军法曹

  • 任圜传·欧阳修

    任圜,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见到他的人都喜欢他的相貌和举止,尤其听到他的谈论宏阔,更加惊叹感动。李嗣昭为昭义节度使时,任用他当观察支使。梁兵筑夹城包围潞州,次年晋王死,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走了。嗣昭感

  • 耶律余睹传·脱脱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在皇族中血缘较近。为人慷慨,崇尚气节和道义。保大初,历任副都统。其妻为天祚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为贤明,国人都归心于他。当时萧奉先之妹为天祚元妃,生秦王。奉先担心秦王不得即位,十分忌恨余睹,准备暗

  • 第二十九章·王夫之

    章句云:“鬼神者,造化之迹也。”造化者天地之用,故黄洵饶“与天地同用”之言,甚为分晓。乃细玩章句,于“造化”下加一“迹”字,则又自造化之已然者而言之,而非但用与体之别。云&ldq

  • 三鱼堂剩言卷三·陆陇其

    阅左传文元年闰三月哀二十七年十一月辰在申昭二十年二月日南至哀十二年十二月螽知春秋时闰法差错最多所以杜预作长厯止就春秋日月考其节候最为有见孔疏论之亦最详后世乃欲以春秋验厯法或欲以厯法证春秋皆见笑于杜氏者

  • 卷六十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八     婺源江永撰教太子   通禮十九補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詳見學制】 古者王子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髪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小學謂虎闈師保之學也大學王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復有[一]四種法嗢柁南.諸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故說。何等爲四。一切諸行皆是無常是   名第一法嗢柁南.一切諸行

  • 卷十八·普济

      南岳下十三世下云居佑禅师法嗣罗汉系南禅师庐山罗汉院系南禅师,汀州张氏子。上堂:“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  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一句绝思量,诸法不相到。”师临示寂,升座

  • 贤愚经卷第九·佚名

      (四一)净居天请佛洗品第三十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首陀会天。下阎浮提。至世尊所。请佛及僧。洗浴供养。世尊默然。已为许可。即设饮食。并办洗具。温室暖水。调和适体。苏油浣草。皆悉

  • 释摩诃衍论 第一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一卷释摩诃衍论序天册凤威姚兴皇帝制盖闻月镜日珠。居爰山王禅宫。履于双道。游于百国乘于等观。达于恒刹举极喜之珠[珏/(冗-几+(乐-白+〡))]。窥寂灭之灵宫。噵闻在昔。而犹弗觉其百恒之区。惘惘

  • 卷第二·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二 南岳 【标】南岳怀让禅师 【颂】谒嵩山安和尚。安启发之。乃直指诣曹溪参六祖。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

  • 桐江续集·方回

    诗文别集。元方回著。三十六卷。乃方回元时罢官后所作。卷一至卷二八是诗,卷二九至卷三六为赋、说、引、序、记等文。据集中《虚谷桐江续集序》称为二十卷,而《千顷堂书目》则著为五十卷,今考集中诗文,知此集非一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