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为人敬仰悉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王大子群臣下至人民。悉来供养具衣被饮食床卧疾瘦医药。尔时世尊名德远闻。如是世尊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为众生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甚深远具诸梵行。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告诸群臣。汝等严驾羽葆车。所以然者。我欲往迦尸拘萨罗国问讯世尊礼拜承事。世尊出世甚难值亦甚难遇。如来时时出世。譬如优昙钵华时乃出世。世尊亦复如是亦甚难遇。对曰。如是天王。尔时群臣闻摩竭国王频毗(颜色)娑罗(端正)教。便严驾羽葆车。往诣王频毗娑罗所。便白王言。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从罗阅城出。以王威力渐渐往诣迦尸拘萨罗。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乘车至城门从车下步。往诣只桓至如来所。犹如刹利王舍五威仪。头面礼世尊足。以手摩抆世尊足。自称姓名。我是摩竭国频毗娑罗王中之王。是频毗娑罗王。尔时世尊告频毗娑罗王。汝是大王刹利豪族。我是释子出家学道。于此色身众德具足。乃屈大王至我所。问讯起居康强叉手承事。王白世尊曰。蒙世尊恩。我亦见刹利有智慧多闻者。婆罗门有智慧者。长者有智慧者。沙门有智慧者。各共论义。我以此论尽往问沙门瞿昙。若彼沙门瞿昙答以此论者。我等以此论答。若瞿昙沙门不答此论者。亦当共论义。便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与说法。从世尊闻法。不复问论义。况当有所难。便归命世尊法比丘僧。是谓世尊身有功德说微妙法知时之行。是时得等三欢喜。于世尊所复有恭敬。大声闻众行皆清白。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四双八辈。是谓世尊声闻众可敬可贵为第一尊。是世间人民无上福田。是谓第三欢喜于三耶三佛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闻微妙法已白世尊言。愿如来。受我三月请游罗阅城。当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默然受频毗娑罗王请。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王。见世尊默然受请。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只桓门乘羽葆车。还诣罗阅只城自宫殿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敕诸大臣人民。卿等善听。我欲请世尊于此三月及比丘僧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各相劝率。答曰。如是天王。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在独处坐便作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当率劝大臣人民。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即日劝率诸大臣。我向者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我应敕群臣人民。卿等。随其种类请佛及比丘僧。汝等长夜受报无穷。答曰。如是天王。群臣人民从王闻教已。尔时世尊游在舍卫城。便出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渐往诣罗阅只。尔时世尊住竹林迦兰檀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闻佛至罗阅只城。住竹园迦兰陀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王频毗娑罗敕诸群臣。速严驾羽葆车。往诣迦兰陀所问讯世尊。尔时群臣闻摩竭国王频毗娑罗敕。便往严驾羽葆车。白频毗娑罗曰。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便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以王威势出罗阅城。往诣竹园迦兰陀所。便下车步入迦兰陀诣世尊所。犹如刹利王有五威仪。谓剑金屣盖天冠珠柄拂。皆舍一面。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白世尊言。自还国已来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典此国界所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亦当劝率臣人民使得蒙度。使长夜得离三涂永处安隐。尔时世尊告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善哉善哉。大王。为众生故发弘誓意欲安隐众生。义理深远天人得安。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劝乐令闻皆令欢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发欢喜心。即从坐起礼世尊足。绕佛三匝即退而去。出迦兰陀门还自乘车。诣罗阅城入自宫里坐其殿上。即其日办具甘馔饮食若干种味。即其日为佛比丘僧敷众坐具。手执香炉升高楼上东向叉手。至心念世尊。亦自思惟今时已到。愿世尊知时见顾。尔时世尊知时已到。便著衣持钵比丘僧前后围绕。入罗阅城往诣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宫。到已诸比丘僧各次第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见佛比丘僧坐已定。自手执若干种甘馔饮食。饭佛及比丘僧。见世尊饭已摄钵。更敷小床在如来前坐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渐渐共议。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论。欲秽浊漏为大苦。出家为要。尔时世尊知王心欢喜不能自胜皆悉柔和。犹如诸如来所应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具为王说微妙法。尔时二百五十婇女。即于坐上逮法眼净。彼已见法得法。选择诸法奉持诸法。无疑犹豫希望已断。得无所畏及所应学法。归依佛法众受持五戒。尔时世尊见王频毗娑罗闻微妙法欢喜奉持。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火最为首诗颂亦为首

王为人中首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首光明日为首

上下及四方诸所生品物

天上及世间佛最无有上

欲求种德者当求于三佛

尔时世尊以此偈为王说。即从坐起便退还去。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右一经。经名译主诸藏皆同。而其文相。国本宋本全同。丹本大别。似未知去取。今按开元录云。此经与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六卷等见品。同本异译。捡之国宋二本。与彼全同。即是彼经中抄出耳。何为异译耶。意者宋藏失法炬译本。遂抄彼本部为此别行。然彼增一即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既抄彼经。而云法炬译者何耶。况凡是抄经非异译者。开元录中曾被删去。此何独存耶。故今以丹藏为真本云。

猜你喜欢
  梵网合注卷第二·智旭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佚名
  六度集经卷第六·佚名
  慈悲水忏法卷中·知玄
  卷第二十一·普瑞
  卷第四十四·志磐
  佛说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卷第六·佚名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太虚
  卷第一百十三·李通玄
  宗镜录卷第三十·延寿
  卷五·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六·三峰法藏
  卷第八·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圆晖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阮阅

      ●卷七·评论门三  南岳李岩老好睡,众人食罢下棋,岩老辄就枕。阅数局乃一展转,云:“我始一局,公几局矣?”东坡曰:“岩老常用四脚棋盘,只着一色黑子。昔与边韶敌手,今被陈抟饶先。着时自有输赢,着了

  • 提要·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一卷,宋赵与虤撰。虤字集韵音牛闲切,说文训为虎怒,故其字为威伯。以《宋史宗室表》连名次第考之,盖太祖十世孙也。书中多称陆游、杨万里、楼钥晚年之作,又称宗人紫芝,是宁宗以后人矣。其论诗源出江西,而兼

  • 第九章 从师学道·屠隆

    〔外末同上〕天上英雄岂无故。富贵功名草头露。金针一拨转瞳人。回头便指西天路。木淸泰被我两人唤醒。辞家入道云游来了。仙子。我和你不免接引他一番。远远望见来也。〔生上〕云山烟水路茫然。竹杖芒鞋

  • ●漱玉词全集·王仲闻

    分正集、存疑、误题、补遗和佚词,共收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 (一)正集(词43首,残句2则)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②?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九李白秋日链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木落识岁秋瓶氷知天寒桂枝日已緑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顔入晓镜壮髪凋危冠穷与鲍生贾饥从

  • 李持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平未详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

  • ◎女画家李青萍的秽史·佚名

    这几年来,伪方的报纸,虽尽量为敌人作夸大的宣传,可是敌人还觉得他们不够卖力,每星期要“请”他们派记者出席“报导会”听“报导部”长官分析时事,解释战局,记录下来,登在报上使同胞们读到与事

  • 卷之七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六 朱批齐元辅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广西左江总兵官【臣】齐元辅谨 奏为恭报微【臣】钦遵 圣训料理营伍以收实效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陞授左江总兵自雍正四年四月初二日到南宁府任事

  • 卷之二 俶真训·高诱

    俶真训上俶,始也。真,实说道之实。始於无有,化育于有,故曰怀真。因以题篇。有始者,天地开辟之始也。有未始有有始者,言万物萌兆未始。有始者,始成形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言天地合气,寂寞萧条,未始有也。夫未始有始,彷佛

  • 昭公·昭公十九年·左丘明

    【经】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己卯,地震。秋,齐高发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传】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楚子之在蔡

  • 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第五·佚名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说一切如来灌顶出生智藏般若波罗蜜多教。若施灌顶者,获证三界法王位。若施珍财者,获满一切愿。若施妙法者,得诸法平等。若施饮膳者,得一切身口意快乐。尔时虚空藏菩萨。闻佛说此真理法门已,现大笑容

  • 神僧传卷第九·朱棣

    金刚仙僧金刚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远峡山寺。能梵音弹舌摇锡而咒物。物无不应。善囚拘鬼魅束缚蚊螭。动锡杖一声。召雷立震。是日峡山寺有李朴者。持斧翦巨木。刳而为舟。忽登山见一盘石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广丈余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时彼城中所有人民。皆悉聚集而作誓言。今者不听沙门释种弟子入城。尔时彼中。复有于佛教中信行之者。有净心者。作如是言。佛出世难。但令沙门释种弟子入城。还共

  • 卷下(本)·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卷下(本)  青丘太贤集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品第十      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尔时卢舍那佛至自性清净 已下十一颂半第二劝信。信为入法之本。戒为住法之原。所以说偈更令信戒。然

  • 第一品 菩提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住优楼比螺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尔时,世尊结跏趺坐,继续坐享七日间解脱乐。七日已,世尊由禅定起,于夜之初分,顺观缘起诸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

  • 吉檀迦利·泰戈尔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集,是诗人从他的孟加拉文版《吉檀迦利》、《奉献集》和《渡船》诗集中选译成英文的。诗集共收103首,于1912年出版,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诗人

  • 庄子解故·章太炎

    清章炳麟撰。书不分卷。今传世。此书原为讲解《庄子》而作,按原书篇目次序分条排列,征引《经典释文》等书及清俞樾、孙诒让、王念孙诸人说解,附以论断,发明假借,诠释词义,注明音读,全书近250条。书收入《章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