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六十四

洪武四年夏四月癸未朔复召岳州府知府蒋思德为户部尚书以侍仪使韩宽为户部侍郎杨冀安为礼部侍郎

○置梧州府守御千户所

○甲申享太庙

○诏大都督府同知荥阳侯郑遇春佥都督庄龄往临濠开行大都督府

○以礼部侍郎秦文绎为户部尚书

○定七品以下官员资级起居注给事中正七品侍仪使从七品引进使正八品奉班都知正九品通赞通事舍人从九品各府仓大使从八品副使从九品龙江子务大使从九品都督断事官司狱应天府狱丞从九品织染局大使正九品副使从九品

○丙戌赐儒士始授官者冠带衣服

○颍川侯传友德攻蜀阶州克之先是友德陛辞  上密语之曰蜀人闻吾兵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拒我师彼必谓地险而吾兵难至若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则腹心自溃兵贵神速但患尔等不勇耳友德受命驰至狭西集诸道兵扬言出金牛而潜使人觇知青州果阳空虚阶文虽有兵垒而守备单弱于是引兵趋陈仓选精兵五千为前锋攀缘山谷昼夜兼行大军继之直抵阶州蜀守将平章丁世真率众来拒友德击败之生擒其将双刀王等十八人世真遁去遂克阶州

○戊子制奉先殿  帝后神主成行奉安礼祭用羊豕

○以礼部员外郎程德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李逢春烽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容羙洞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庸至中途而还独良臣会德兴攻诸山寨平之和仍驻师归州

○己丑申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首领官参军司参军从五品录事正七品承奉正正六品副正七品仪卫正正六品副从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并正七品典祠副典宝副典仪副典服副工副医副并从七品牧正正八品牧副从八品引礼舍人中书省注

○颍川侯傅友德兵至文州距城三十里蜀人断白龙江桥以阻我师友德督兵修桥以渡至五里关蜀平章丁世真等复集兵据险都督同知汪兴祖跃马直前中飞石死友德怒奋兵急攻破之世真仅以数骑遁去遂拔文州兴祖庐州巢县人少为张德胜餋子龙湾之战德胜死之  上悯其忠命兴祖嗣其职下安庆击江州征蕲黄平江西大战彭蠡兴祖皆有功擢为参知政事从征武昌庐州援寿州升佥都督府事克海陵高邮淮安取湖州围姑苏亦预有劳绩进同知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徐达下山东收河南定中原西取大同因守其地未几命兼晋王府武傅人有告其罪者  上宥而弗问俾征蜀以自效至是战死  上闻而悼之命省部议封赠仍给禄以赡其家俟其子年长袭职

○庚寅  上以汤和傅友德等出师伐蜀已逾三月未得捷报复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兵往助之  上躬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告以用师之意其文曰予起布衣率众渡江平姑孰立建业削群雄定四方于今十有七年凡水陆征行必昭告于神予受命上穹赖神阴佑天下一统惟西蜀戴寿者假幼主明昇擅行威福据一隅之地自外声教以其地则有彼疆我界之殊以其民则有朝奔暮窜之患况西蜀本中国之所统若容其据土僣窃兵岂能偃讨而归一庶民可安前遣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征虏前将军傅友德等水陆进兵于今数月未见削平今再命永嘉侯朱亮祖等率兵大会征进故告神知

○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辛卯  上谓中书省臣曰或言刑名钱谷之任宜得长于吏材者掌之然吏多狡狯好舞文弄法故悉用儒者且自古以来兴礼乐定制度光辅国家成至治之羙皆本于儒儒者知古今识道理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然今所用之儒多不能副朕委任之意何也岂选任之际不得实材与朕每遇事无不究心近调兵北征沙漠西取川蜀兵未出门连夜不寝身虽不往而心则往矣惟恐委任非当或规画未善不能了事卿等为朕股肱于铨材授任亦当夙夜究心苟非其材勿轻选任

○壬辰置京城金川太平二门千户所

○上谕群臣曰凡事勤则成怠则废思则通昏则窒故善持其志者不为昏怠所乘是以业日广德日进圣人初无异于常人而常人不能如圣人者以弗勤弗思耳思日孜孜禹所以成大功不遑暇食文王所以开王业后之人未勤庶政先为优逸若元之季世上下宴安骄奢淫纵政事不理民穷不恤卒以失天下可不戒哉

○癸巳颍川侯傅友德兵度青川果阳白水江会都督佥事王成亦领兵至蜀人望风惊遁友德遣人谕降之俾各还本业留巩昌卫指挥潘某守之遂引兵趍隆州

○乙未广德侯华高卒于广东高和州人初与俞通海廖永忠等聚舟师保巢湖及  上驻兵和阳高乃与永忠等以水寨舟师自黄墩来附遂从渡江克采石取芜湖攻溧水定金陵皆预有功寻克镇江使守其地从征江阴取淮东克湖州破姑苏以功累官至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天下已定论功行赏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封广德侯食禄六百石然高为人性怯尝命从征或称病不行或以不闲熟水战辞或以无子为请又颇以不廉闻以故  上以高为不诚尝遣诸旧臣往治四方唯高不遣及循抚广东高自请行遂命之以往至是巡海南城池还至琼州卒讣闻  上念其来从之志且悯其无子以铁券纳之墓中亲为文以祭之追封巢国公谥武庄

○置长淮卫于临濠统领水军

○丁酉弘文馆学士致仕罗复仁卒复仁江西吉水人初从陈友谅于九江为翰林编修官甚见礼遇然丑友谅所为不乐为之用岁壬寅  上兵至九江复仁因拔身来归  上得之甚喜命侍左右亲任之癸卯从破友谅于鄱阳赍蜡书招谕临江袁州诸郡甲辰  上即吴王位除中书咨议复仁性率直每论事指陈得失无有隐避由是待遇甚厚是时大兵围武昌久不下  上以复仁友谅旧臣令往招谕其子理使降复仁至城下号恸不已理怪之使召之入问故复仁曰今不降大兵且屠城城中民何罪愿蚤为之计则家族可保也理由是遂降复招谕江西还为国子助教以老赐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丙午春奉使山西招谕元将扩廓帖木儿前使者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迁翰林编修二年冬赍诏谕安南毋侵占城疆域既至晓以大义安南王悦服暨还遗以黄金吉贝等物复仁辞不可归奏之  上多其廉让适安南使者至固令持以归其国改翰林检阅未几拜弘文馆学士屡召与论事复仁常操土音以对不为文饰  上以其质直多见听纳寻乞致仕许之陛辞赐玉带袭衣名马铁拄杖坐墩饮食之具至是卒于家

○戊戌太白昼见

○庚子召狭西儒士赵晋浙江儒士张羽至京晋字孟阳博学善谈论古今入见所言深合  上意诏赐袭衣授秦府说书寻以年老致仕加赐缗遣还敕曰卿学乎孔孟之道抱济世之术而元不能用隐居乡里及朕平一海内旁求俊彦卿乃诣阙俾辅亲王朝夕启沃克尽厥职而年老疾作难以久劳特命卿致仕俾得安餋自遂优游余年羽字来仪应对不称旨遣还

○赐乐舞生钱有差

○辛丑五色云见

○以秀才丁仕梅为苏州府知府童权为扬州府知府俱赐冠带

○傅友德兵克隆州

○以皇太子将行婚礼先期告四庙各用犊一祝文曰深荷祖宗积德福延后嗣今长子标年已长成谨择今月二十六日与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婚敢用祭告  上御午门有二人由御道西偏南行左右执之  上以律未有禁条命释之仍命省部臣定议省部臣言西汉天子所行中道曰驰道人臣不敢横度东汉南宫御道三天子从中道百官从左右道元崇天门外亦分三道中为御道左右则百官以下行之请如汉元之制为三道其有輙度御桥从中道东西偏行者杖流之卫士见而不举者罪减三等  上曰直驰中道者罪之横度者勿论

○癸卯傅友德兵狥下江油彰明二县遂趋绵州将至友德乃遣精锐鼓行而前别遣都督佥事蓝玉夜袭其垒蜀守将向大亨军惊扰达旦友德麾兵乘之俄大风起诸将顺风纵击蜀兵大败遂克绵州龙骧卫指挥史鉴战死大亨走保汉州

○乙巳置文州汉蕃千户所以王均谅为副千户赐文绮十匹及袭衣靴袜先是均谅为汉蕃千户受夏主命摄礼店元帅府同知至是来朝贡马因授以职使还戍其地

○丙午命中书省徵天下儒士贡举下第者及山林隐逸悉起赴京其有业农而有志于仕才堪任用者俱官给廪传遣之

○戊申五色云见

○册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女常氏为皇太子妃初礼部参酌唐宋皇太子纳妃六礼奏定礼仪  皇帝临轩命使纳采问名既卜吉复命使纳吉纳徵请期遣官奏告太庙遣使备册宝礼物至妃第行册礼皇太子将亲迎  皇帝临轩醮戒皇太子至妃第亲迎行合卺礼于东宫内殿明日妃朝见  皇帝皇后又明日诣  皇帝皇后合行盥馈礼  皇帝皇后飨妃如宫中之仪既盥馈乃谒太庙百官行贺礼于奉天殿内外命妇行贺礼于中宫锡宴遂以所定仪进  上览之曰贽礼不用笲但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鴈以玉为之其礼宜定为一代之制其亲近执绥御轮乃古礼今但用轿则揭帘是矣其合卺依古制用匏妃朝见入宫中乘小车以帷幙蔽之谒庙则皇太子俱往大礼成后三日乃宴群臣命妇余如定仪至是皆遵行之其冠服皇太子冕服九章妃九翚四凤冠翟衣九等车辂皇太子乘金辂妃乘厌翟车今用凤轿册宝皆用金制度与皇太子同宝篆文曰皇太子妃之宝册文真书镌刻之曰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为烝民主皆选勋德之家贞良女子以媲之朕子标年已长以尔常氏实朕功臣开平忠武王长女相结为亲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册宝命尔为皇太子妃尚其思尔父勋敬慎内仪相以正道用永于家邦

○太白昼见

○置岳州卫以指挥佥事音亮领兵镇守

○己酉五色云见  辛亥定太庙合祭功臣配享先是特享太庙命以青布帏列功臣之位于庙庭中俾预配享既而以亲王与功臣分祀于两庑遂罢帏设之次及是合祭  上谓中书省臣曰太庙之祭以功臣配列于庑间然合祭之时朕意祖宗之神具在使功臣故旧之殁者得少依神灵以同享祀则不独朝廷宗庙之盛典亦以寓朕眷念功臣不忘之意也其定合祭配享之位以闻于是礼官奏凡合祭之时于太庙内为黄布幄殿设两庑中设祖考神位亲王及功臣列于两庑每行礼既奠献祖考则遣大臣各分献两庑制可

○靖州绥宁县人郑成名苏子荣等结诸洞蛮为乱州兵讨捕不克  上命江阴侯吴良率兵讨之

○以王廉为渑池县丞渑池之境旧有虎害耕夫行旅甚苦之廉至为文告城隍之神词甚激切已而虎遂绝迹廉处州人明经有治才后累官至狭西布政使

○故元降将知院白文显聚众于华亭县作乱平凉卫指挥秦虎以兵讨平之

○是月诏立祠祀元御史大夫福寿  上谓中书省臣曰朕渡江以来元之守臣如御史大夫福寿仗义守职保障其民以身徇国虽无甲兵外援而能临难不避可谓忠臣矣宜立祠令有司岁时致祭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六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卷二百八十六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杨仲良
  平夏录·邓士龙
  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卷三十一·萧常
  第二十六册 崇德元年九月·佚名
  卷十四·佚名
  汝南王元悦传·李延寿
  南渡录·辛弃疾
  唐纪二十六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710)·司马光
  卷九十七·佚名
  食货六五·徐松
  三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懿行集·钱德苍

    圣谕广训第一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 圣祖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法祖尊亲,孝思不匮,钦定《孝经衍义》一书,衍释经文,义理详贯,无非孝治天下之意。故圣

  • 白云樵唱集卷二·王恭

    (明)王恭 撰○歌行赋髙漫士适安堂题于方壶所寄画小隠翻成大隠媒终南捷径近蓬莱君家草堂独萧洒半占峯南松际开草堂松际秋声里四壁清晖映乌几卷幔朝眠日出髙野鹤孤云祗如此孤云野鹤澹忘形嬴得丘园养性灵飞腾未应郎官宿嘉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楞严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传灯録僧亡名息心铭曰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

  • 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张廷玉

        ◎职官五   ○公侯伯 驸马都尉附仪宾 五军都督府 京营 京卫 锦衣卫附旗手等卫南京守备 南京五军都督府 南京卫 王府护卫附仪卫司 总兵官 留守司都司附行都司 各卫 各所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招讨司

  • 景云·周绍良

    №景云001【盖】大唐故骞府君墓志铭【志文】唐故抚州南城县令上柱国骞府君志铭并序公讳思哲,字知人,其先□孔丘门人闵子骞之後,其孙文,以孝光前烈,因王父□□未孙硕,硕生靖,秦庄□□拜秦州刺史,食邑金城。硕四子

  • 段韶传·李延寿

    段韶,字孝先,少年时工于骑马射箭,有将领的才能胆略。因为他是武明皇后的姨外甥,高欢更加器重和喜欢他。常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当做心腹,任他为亲信都督。  高欢率兵在广阿与..朱兆所部对峙,却惧怕敌兵数量众多。段韶劝慰他说

  • 关播传·刘昫

    关播的字叫务元,是卫州汲县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邓景山任淮南节度使时,任命他为从事,多次升官后任卫佐评事,又升任右补阙。他善于分析事物的原理,尤其精通佛教学说。大历年间,神策军使王驾鹤的妻子关氏因关播和她同姓,对

  • 张升传·宋濂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

  • 赵国材·周诒春

    赵国材 字月潭。年三十八岁。生于上海。湖南籍。永久通信处。上海张园张叔和君转交。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安徽凤阳道署英文文案。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光緖三十四年。得

  • 卷十六 十六之四·孔颖达

    《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监,视也。天视四方可以代殷王天下者,维有周耳。世世修行道德,维有文王盛耳。○“皇矣”,一本无“矣”字。“天监代殷,莫若周”,绝句。“周世世修德”。一读“莫若周世

  • 卷四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郑玄

    尸谡,祝前,乡尸。(前,道也。祝道尸,必先乡之,为之节。)[疏]“尸谡祝前乡尸”。○注“前道”至“之节”。○释曰:此记尸谡之时,祝前尸之仪也。云“必先乡之,为之节”者,言必先面乡尸者,为之节度也。还,出户,又乡尸。还,过主人,又乡尸。

  • ●自序·叶子奇

      洪武戊午春。有司以令甲於二月望致祭於城隍神。未祭。羣吏於後竊飲豬腦酒。縣學生發其事。吏懼。浼衆為之言。別生復言於分臬。予適至學。亦以株連而就逮。幽憂於獄。恐一旦身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實切悲之。因思

  • 宗吾家世·李宗吾

    张默生  大概在南宋年间,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崛起一个姓李的人家,家长李子敏和他的儿子李上达,创家立业,慢慢家道兴旺,子孙繁衍,就成了一个有名的氏族。后来代代相传,传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季润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携眷到四

  • 卷二十七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七下  元 王天与 撰梓材第十三        周书梓材【汉孔氏曰告康叔以为政之道亦如梓人治材蔡氏曰篇中有梓材二字比稽田作室为雅故以为简编之别唐孔氏曰梓材亦诰也○蔡氏曰今文古

  •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冯友兰

    汉朝不仅在年代上继承秦朝,而且在许多方面也是继承秦朝。它巩固了秦朝首次实现的统一。统一思想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的政策。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上书始皇帝,说;"古者天下散

  • 贤愚经卷第六·佚名

      (三一)月光王头施品第三十(丹本此品却在五卷为二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

  • 丛林盛事卷下·道融

    宋 沙门 道融 撰○宝峰祥叉手为童子时。闻二老宿夜话。举古德颂云。征轮轧轧过江南。暂把遗骸寄泐潭。秦岭烟沙犹未息。月明空锁定僧庵。祥不觉感悟泣下。老宿问其故。祥云。某近梦中得此句。当是前身之所为者。宿

  •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