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须摩提经

  唐 菩提流志译

  须摩提经(按开元录云妙慧童女经流志后译)

    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时王舍城有长者女。名为妙慧。年始八岁。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诸相具足见者欢喜。曾于过去无量诸佛。亲近供养种诸善根。时彼女人诣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无上等正觉  为世大明灯

  菩萨之所行  唯愿听我问

  佛告妙慧。今恣汝问。当为解说令断疑网。尔时妙慧。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云何得端正  大富尊贵身

  复以何因缘  眷属难沮坏

  云何见己身  而受于化生

  千叶莲花上  面奉诸世尊

  云何能证得  自在胜神通

  遍往无量刹  礼敬于诸佛

  云何得无怨  所言人信受

  净除于法障  永离诸魔业

  云何命终时  得见于诸佛

  闻说清净法  不受于苦恼

  大悲无上尊  唯愿为我说

  尔时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问此深妙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妙慧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为四。一者于恶友所不起嗔心。二者住于大慈。三者深乐正法。四者造佛形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嗔坏善根勿增长  慈心乐法造佛形

  当获具相庄严身  一切众生常乐见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富贵身。何等为四。一者应时行施。二者无轻慢心。三者欢喜而与。四者不希果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应时行施无轻慢  欢喜授与不希求

  能于此业常勤修  所生当获大财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眷属不坏。何等为四。一者善能弃舍离间之语。二者邪见众生令住正见。三者正法将灭护令久住。四者教诸有情趣佛菩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舍离间言及邪见  正法将灭能护持

  安住众生大菩提  当成不坏诸眷属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当于佛前得受化生处莲花座。何等为四。一者捧诸花果及细末香。散于如来及诸塔庙。二者终不于他妄加损害。三者造如来像安处莲华。四者于佛菩提深生净信。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花香散佛及支提  不害于他并造像

  于大菩提深信解  得处莲花生佛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者他说法时未常留碍。三者然灯供养如来之塔。四者于诸禅定常勤修习。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见人修善说正法  不生谤毁加留难

  如来塔庙施灯明  修习诸禅游佛刹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处世无怨。云何为四。一者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者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者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者于菩萨行无轻毁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以谀谄亲善友  于人胜法无妒心

  他获名誉常欢喜  不谤菩萨得无怨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为四。一者发言修行常使相应。二者于善友所不覆诸恶。三者于所闻法不求过失。四者于说法者不生恶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发言修行常相应  己罪不藏于善友

  闻经不求人法过  所言一切皆信受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情大慈平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以深意乐摄律仪  闻甚深经能信解

  敬初发心如佛想  慈心普洽障消除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诸魔。云何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发起精进。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能知诸法平等性  常起精进念如来

  回向一切诸善根  众魔不能得其便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他有所求令满足  信解深法舍严具

  三宝福田勤供养  临命终时佛现前

  尔时妙慧童女。闻佛说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诸行。我当奉行。世尊。若我于是四十行中。阙于一行而不修者。则违佛教欺诳如来。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妙慧言。菩萨之行甚难可行。汝今发斯殊胜大愿。岂于是愿得自在耶。

  尔时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愿真实不虚。能令诸行得圆满者。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是时妙慧。重白目连。以我如是真实言故。于未来世当得成佛。亦如今日释迦如来。于我国中无有魔事。及以恶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斯大众身皆金色。说是语已众皆金色。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礼初发心菩萨。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发斯诚愿。妙慧答言。文殊师利非所问也。何以故。于法界中无所住故。又问。云何名为菩提。答曰。无分别法是名菩提。又问。云何名为菩萨。答曰。一切诸法等虚空相。是名菩萨。又问。云何名为菩提之行。答曰。犹如阳焰谷响之行。是菩提行。

  又问。依何密意作如是说。答曰。我于此中不见少法密非密者。又问。若如是者。一切凡夫应即菩提。答曰。汝谓菩提异凡夫耶。莫作是见。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舍。无成坏故。又问。于此义中能解了者。其数几何。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众生能了斯义。文殊师利言。幻化本无。何有如是心心所法。答曰。法界亦尔非有非无。乃至如来亦复如是。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佛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言。然此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三十劫。我乃发趣无上菩提。彼亦令汝住无生忍。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坐起为其作礼。白妙慧言。我于往昔无量劫前已曾供养。不谓今者还得亲近。妙慧告言。文殊师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别。何以故。以无分别得无生忍故。又问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文殊师利。我当为汝除断疑惑。由我如是真实语故。于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于我法中。诸比丘辈闻命善来出家入道。我国土中所有众生身皆金色。服用资具如第六天。饮食丰饶随念而至。无有魔事及诸恶趣。亦复无有女人之名。有七宝林上罗宝网。七宝莲花覆以宝帐。如文殊师利所成净刹。装挍严饰等无有异。

  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此大众身皆金色。我之女身变成男子。如三十岁知法比丘。说此语时。此诸大众皆作金色。妙慧菩萨转女成男。如三十岁知法比丘。是时地居天众。展转赞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萨摩诃萨。能于来世得菩提时。严持佛刹功德如是。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此妙慧菩萨。于当来世成等正觉。号殊胜功德宝藏如来出现于世。佛说此经时。三十俱胝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八十俱胝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众生皆获智证。五千比丘行菩萨乘心欲退转。因见妙慧菩萨意乐善根威德殊胜故。各各脱身所著上服以施如来。

  如是施已。发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决定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记之曰。汝等于当来世过千劫后。于无垢光明劫中阳焰世界难忍佛刹。于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号辩才庄严如来。出现于世。文殊师利。如是法门有大威德。能令菩萨摩诃萨。及声闻乘者获大利益。文殊师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求菩提无方便善巧。行六波罗蜜足满千劫。若复有人经于半月时。一书写读诵此经。所获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是故文殊师利。如是微妙法门。即诸菩萨契经之本。我今付嘱于汝。汝当来世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譬如转轮圣王出现于世。所有七宝皆悉在前。王灭之后宝皆隐没。如是微妙法门流行于世。即诸如来七菩提分等法明不灭。若不流行正法常灭。

  是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求菩提。应当发起精进书写此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是我教。勿于后世生悔恨心。佛说此经已。妙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及诸大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须摩提经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卷第三十二·居顶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四(末)·窥基
  天然是禅师梅花诗·函昰
  法华义疏卷第五·吉藏
  深沙大将仪轨·佚名
  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佚名
  高峰大师语录序·高峰原妙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卷·蕴闻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佚名
  卷四 梁·宝唱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中·佚名
  定慧品第四·释法海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灵隐善庆序·释德诚

    药山和尚嗣法者有六人,船子诚师其一也。师见药山有证悟,与道吾、云岩为伯仲。负不羁之志,放浪于山水之间,以接来学。后因夹山求参,决以药山宗旨授之。载之方册可考,不复重述。朱泾法忍坦宝二上人,以师机缘洎前辈名尊宿偈赞出

  • 三集卷四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四古今体七十八首【乙酉二】恭奉皇太后南廵啓跸三叠前韵【有序】留熟支开恰肇金穰之岁棣通气奏甫颁青陆之春诹上元翼日良辰犹是宜镫宜月举江国四廵令典望均自东自南溯夫展义陈诗赐酺给复

  •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欧阳修

    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父叔向,以诗自名,代宗时,位左拾遗。群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毘陵。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着书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朝,并表其书,报闻,不召。后夏卿入为京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宋濂

        ◎顺帝一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

  • 卷十七·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十七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杂说中【第七○十六条】诸晋史【六条○旧作七条非】东晋之史作者多门何氏中兴实居其最而为晋学者曾未之知倘湮灭不行良可惜也王檀着书【一作者】是晋史之尤劣者

  •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二曰:李鸿章

  • 让县自明本志令 原文注释·曹操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

  • 卷之二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七五○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七五○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署理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照陕省节次钦奉谕旨,并准各省咨查应禁各项违碍书籍、板片,俱皆刊刻书目,遍谕士民,尽行呈献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直讲祖禹传实録元符元年十月甲午责授昭州别驾化州安置范祖禹卒祖禹字淳甫成都华阳人父百之太常博士中嘉佑八年进士第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司马光辟同编修资治通鉴授承奉郎试大理评事坐考别试所文卷犯

  • 老挝土司传·张廷玉

    老挝,俗称为挝家,古代没有与中国往来。明成祖即皇帝位后,老挝的土官刀线歹向朝廷进献土产,朝廷才在此开始设置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1404),任命刀线歹为宣慰使,颁给他印信。五年,刀线歹派人来京城献贡。不久,皇帝因刀线歹暗

  • 卷二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南齐高帝建元元年崔祖思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上初即位祖思啓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枢柄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世不习学民忘志义悖竞因斯而起祸乱是焉

  •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孔子

    【原文】 子曰:“夫①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②;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注释】 ①夫:品质低下的人,相当于说“小人”。。②:患不得之:通行本作“患得之”据《苟子,子道篇》和东汉王符《潜夫

  • 性行类·史洁珵

    赵清献抃,贞介绝伦,巨细不茍。昼之所为,夜必焚香以告于天。其不敢告者,不敢行也。始终一节,如青天白日,百世可师。纵不以告于天,天无不知之也。而人恒若以为不知也。故必以告,为持身制行之至诀。按公帅蜀时,有妓戴杏花。公偶戏

  • 概述·王守仁

    一《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明阳学派的启蒙典籍,流传甚广。“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余姚(今浙江)人,曾

  • 墨子学辨序·太虚

    墨子为印度人之说,虽出胡君创见,发前人所未发,颇骇听闻!然细按墨子之思想,若天志、明鬼之神教,伦理、物理之科学,皆中国学术思想系统上所无,则说为外来之学术,亦深有由致。盖名家始若邓析之流,亦辨析伦礼政教刑之名义,类儒家孔孟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六·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二立义分。二寄问中疏文二。初释法。大乘法体者。大乘之体。即是于心。名心为法也。此中且说法为大乘体。次下一文方说心为法体。此乃展转释出其体也。今言出大乘法体者。恐多法字。有智详焉。谓自下以

  • 胥台集·袁袠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