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

达磨西来

马祖大师示众。其略云。达磨西来。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

非无知解

归宗和尚曰。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涌泉云。见解言语总要知通若识不尽。敢保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却今时。始得成立。

有事商量

赵州和尚曰。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黄龙南禅师。告慈明曰。此心未稳。乞为指示。慈明曰。既如是则坐而商量。

深究洪规

荐福古禅师。尝参大光玄福严雅。无有可其意者。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

得个入头

大慧禅师曰。山僧十三岁出家。早知有此事。虽在村院里。常要买诸家语录看。虽理会未得。然便喜云门睦州说话。汝等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既得个入头。不得孤负老僧。(云云)明明向汝道。尚自不会。岂况盖覆将来。

渐有开廓

空谷和尚僧问。师之省处与我说。为末世之标格。空曰。某谒南极古拙及众知识。皆令参赵州无字。久而无省。偶见五灯会元中祖师活机用。心渐有开廓。古人机用。我已识之矣。又问。人天眼目碧岩集可看否。空曰。可。

法在汝边

净名云。此法即见闻觉知学不得。若离见闻觉知亦不得。到这里。须知有一条活路。若识得这活路。法在汝边。

迟速不同

老宿云。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我立地待汝构去。古塔主云。利根者画时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参。

常习坐禅

马祖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南岳尝以磨砖作镜而谕之。乃曰。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祖师云。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在。体无去住。妙喜曰。我只要你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诸方说静了方悟。我是悟了方静。不敢相瞒。未悟时心识纷飞。悟了方贴贴地。

不明大理

德山和尚云。若不明大理。饶你去佛肚里过来。只是能行底。屎橛不曾遇着。好人便即认得六根门头光影。向口里说取露布。是隐言妙句光彩尖新。争奈你自家无分。仁者是别人涕唾。圆通云。道眼若未明。有甚么用处。无事切须寻究。玄沙云。道眼不明。生死根源不破。

工夫之说

幻住和尚云。前代诸尊宿。初不曾有做工夫之说。惟是单提此事。俾之言下领悟。又云。古人於参学此道用心处。谓做工夫。斯说最切当。而学者例於此说。

问处求证

佛眼云。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语。将为事究明令彻去。不似今人胡乱问趂口答。取笑达者。

简集之意

[氶/巳]以五灯会元浩繁难读。多有机缘峻险壁立万仞。上根吐舌。中下罔措。用是唯取显明简直者。使人易晓。去取无定。简集成编。且如会元本集中。牛头山法融禅师若干人。则总题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于其前。今正脉中。各以四祖。旁出标干上。他可类推。上堂示众。甚有切於人者。辄以愚意。略加标首。如史鉴然。以便寻讨。

去繁就简

是集一依五灯会元。并不敢有所更改也。间有生缘神异参谒问话。繁者不敢备录。然亦有束而简之之处。

体会机缘

看机缘须看他师家问处。学者答处。如何即是。如何则不是。自有入处。既得入处。乌有峻险简直显明者哉。

随宜参用

凡机缘上安【评】字。则指圆悟禅师评唱。若安【颂】字。则颂古联珠有此。或机缘颂古有。及会元无出者。意句圆妙则【增收】。如[氶/巳]鹤望俊流当立大志。亦草率不得。须将诸祖颂古通集。碧岩集。人天眼目。彼此寻究。相助显发。

古今例同

或曰。五灯会元是佛祖心髓。孰敢妄分优劣。而去取无定耶。曰子岂不见五灯是五家之作。今为会元哉。碧岩集。祖师机缘唯取一百。则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四百余人。前人颂之集之。岂不知有一千七百人善知识耶。譬彼病革矣。当求速效之方可也。余之简集。无他。每见同学。惧繁弗览。正恐大法湮微。故强为是编。俾易览易精。而得入悟门者。则不以我为非欤。正鲁庵所谓。知我罪我。其唯此集矣。

叙古启明读法(终)

猜你喜欢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四·慧皎
  坚誓师子缘品第四十九·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上·智旭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五卷·一行
  在仰光康明全居士家应供谈话·太虚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博山警语序·元来
  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第四十·呆翁行悦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百年一梦·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净源
  第二 色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八·杜文澜

    卷十八喜朝天晁补之词、纤绉匀殷句、绉误作搊、又便离披&M022333;损句、原空&M022333;字、又素李来禽总俗句、原空李字、均应从戈氏校本补、竹马儿叶梦得词、田阴纵在句、阴字疑园字之误、征部乐

  • 卷十五·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十五明 黎民表 撰五言絶句别吴而待相逢各已壮努力爱前期不用投孤劔衔恩自有时恋阙心仍在还家路不迷凄凉吊古意疲马入青齐江行风隐正扬舲帆流带夜星殷勤不肯别似惜蒋山青袁郎清咏处月夜遇征

  • ◎封台戏之特色·李定夷

    北京于年底,凡各戏园皆有封台之举,封台前一日之戏,谓之封台戏,封台戏无有不佳者,此稍有北京常识者,类能详之。甲寅年底封台戏,最足以耸动一时者,为三庆园之《新茶花》饰新茶花者,为刘喜奎,有倾国倾城之貌者也。是日卖座,每位大洋

  • 卷四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

  • 完颜素兰传·脱脱

    完颜素兰一名叫翼,字伯扬,至宁元年(1213)以策论而考中进士。贞..初年,累迁任应奉翰林文字,代理监察御史。二年(1214),金宣宗迁往汴京,先留皇太子镇守燕都,后来又要召回太子,完颜素兰认为不应当。平章高琪说“:皇帝住在这里,太子

  •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哲宗时刘安世论曰右臣今月十二日与左司谏韩川於延和殿赐对进呈劄子毕遂论胡宗愈事伏蒙宣谕以谓进退大臣须存体

  • 卷第三·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三 文德紀三文德天皇起仁壽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常康親王與藤原貞子落飾入道文德天皇仁壽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帝不受歲賀。以諒闇未終也。甲申,正六位上-長統

  • 政论·崔寔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类聚》卷五十二作「以」)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类聚》有「之」)所以不理(《后汉纪》

  • 孟子集编卷十一·真德秀

    宋真德秀 撰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犹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柳为桮棬【桮音杯棬丘园反○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柳柜柳桮棬屈木所为若巵匜之属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

  • 卷三·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三吴江朱鹤龄撰十五年秦穆姬属贾君焉注贾君晋献公次妃贾女也疏庄二十八年传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言娶于贾则是正妃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史记正义晋以河西五城赂秦秦东境

  • 卷第十二·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二   [宋勒]魏府大觉禅师参见临济和尚 济才见。竖起拂子 师乃展座具 济掷下拂子 师收座具。参众去。其时。僧众云。此僧莫是和尚亲故。又不吃棒。又不礼拜 济闻说。乃令侍

  • 第五十六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夜摩天。复有地处。名曰常乐。众生何业而生彼地。彼见若人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常离邪淫。乃至见画女像。不念欲想。于

  •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舒州法华山端和尚颂古一百十则参学小师 处凝 集世尊升座。巍巍顶相终难见。舒卷何当如掣电。彼时若有此时人。文殊槌下分针线。世尊拈花。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仝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咄)。外

  • 第四十六章 三王章·佚名

    哈多达多之殁后,王弟阿伽普提为西利僧伽提普提加[王]。(一)此法王为正见具有[之人],是故行无数之善业。(二)彼见三宗派住之[比丘等]食堂,增筑摩诃巴利[食堂],实行不杀生。(三)又应分不惜与官职,又迎技能、家系殊胜者兴合理待遇。(四)彼大贤

  • 第一章 佛陀调伏夜叉·佚名

    余佛之来岛,遗骨与菩提树之到来,为[法与律]之结集是诸师之所说,于岛教之流布,述王[毗阇耶]来岛之历史。卿等可听余。(一)卿等喜悦余之[故事],令心柔和意乐,多数含珍敬内容之历史当听。(二)踊跃、满足、欢喜、意悦,以殷勤信受无过失之吉

  • 应许之地·雷马克

    1940年代的纽约,有一群因德国纳粹迫害而逃离欧洲的人。他们侥幸躲过追捕,途径流亡者的“苦路”,历经种种磨难,九死一生,来到“应许之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恐惧的阴影挥之不去,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又仿佛是徒劳的希冀。主人

  • 中州名贤文表·刘昌

    地方诗文合集。文三十卷,诗七卷。明刘昌编纂。刘昌字钦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此编即其提学河南时所编。刘氏在此为官九年,多有馀暇,为表彰中州先贤,乃选许衡(河南沁阳人)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佚名

    善寂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初明诸法皆从缘生,不离于识,广引经证,次释菩提无所得义,谓剎那王所诸法,即菩提相等,乃至菩提法中无所安立,若执无因,不集诸福,起染着心,感恶趣果,智者如实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