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
达磨西来
马祖大师示众。其略云。达磨西来。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
非无知解
归宗和尚曰。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涌泉云。见解言语总要知通若识不尽。敢保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却今时。始得成立。
有事商量
赵州和尚曰。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黄龙南禅师。告慈明曰。此心未稳。乞为指示。慈明曰。既如是则坐而商量。
深究洪规
荐福古禅师。尝参大光玄福严雅。无有可其意者。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
得个入头
大慧禅师曰。山僧十三岁出家。早知有此事。虽在村院里。常要买诸家语录看。虽理会未得。然便喜云门睦州说话。汝等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既得个入头。不得孤负老僧。(云云)明明向汝道。尚自不会。岂况盖覆将来。
渐有开廓
空谷和尚僧问。师之省处与我说。为末世之标格。空曰。某谒南极古拙及众知识。皆令参赵州无字。久而无省。偶见五灯会元中祖师活机用。心渐有开廓。古人机用。我已识之矣。又问。人天眼目碧岩集可看否。空曰。可。
法在汝边
净名云。此法即见闻觉知学不得。若离见闻觉知亦不得。到这里。须知有一条活路。若识得这活路。法在汝边。
迟速不同
老宿云。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我立地待汝构去。古塔主云。利根者画时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参。
常习坐禅
马祖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南岳尝以磨砖作镜而谕之。乃曰。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祖师云。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在。体无去住。妙喜曰。我只要你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诸方说静了方悟。我是悟了方静。不敢相瞒。未悟时心识纷飞。悟了方贴贴地。
不明大理
德山和尚云。若不明大理。饶你去佛肚里过来。只是能行底。屎橛不曾遇着。好人便即认得六根门头光影。向口里说取露布。是隐言妙句光彩尖新。争奈你自家无分。仁者是别人涕唾。圆通云。道眼若未明。有甚么用处。无事切须寻究。玄沙云。道眼不明。生死根源不破。
工夫之说
幻住和尚云。前代诸尊宿。初不曾有做工夫之说。惟是单提此事。俾之言下领悟。又云。古人於参学此道用心处。谓做工夫。斯说最切当。而学者例於此说。
问处求证
佛眼云。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语。将为事究明令彻去。不似今人胡乱问趂口答。取笑达者。
简集之意
[氶/巳]以五灯会元浩繁难读。多有机缘峻险壁立万仞。上根吐舌。中下罔措。用是唯取显明简直者。使人易晓。去取无定。简集成编。且如会元本集中。牛头山法融禅师若干人。则总题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于其前。今正脉中。各以四祖。旁出标干上。他可类推。上堂示众。甚有切於人者。辄以愚意。略加标首。如史鉴然。以便寻讨。
去繁就简
是集一依五灯会元。并不敢有所更改也。间有生缘神异参谒问话。繁者不敢备录。然亦有束而简之之处。
体会机缘
看机缘须看他师家问处。学者答处。如何即是。如何则不是。自有入处。既得入处。乌有峻险简直显明者哉。
随宜参用
凡机缘上安【评】字。则指圆悟禅师评唱。若安【颂】字。则颂古联珠有此。或机缘颂古有。及会元无出者。意句圆妙则【增收】。如[氶/巳]鹤望俊流当立大志。亦草率不得。须将诸祖颂古通集。碧岩集。人天眼目。彼此寻究。相助显发。
古今例同
或曰。五灯会元是佛祖心髓。孰敢妄分优劣。而去取无定耶。曰子岂不见五灯是五家之作。今为会元哉。碧岩集。祖师机缘唯取一百。则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四百余人。前人颂之集之。岂不知有一千七百人善知识耶。譬彼病革矣。当求速效之方可也。余之简集。无他。每见同学。惧繁弗览。正恐大法湮微。故强为是编。俾易览易精。而得入悟门者。则不以我为非欤。正鲁庵所谓。知我罪我。其唯此集矣。
叙古启明读法(终)
猜你喜欢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四·慧皎 坚誓师子缘品第四十九·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上·智旭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五卷·一行 在仰光康明全居士家应供谈话·太虚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博山警语序·元来 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第四十·呆翁行悦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百年一梦·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净源 第二 色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