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坚誓师子缘品第四十九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提婆达多。恒怀恶心。向于世尊。欲害如来。自称为佛。教阿阇世。害父为王。新佛新王。治理天下。不亦快乎。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那时提婆达多一直对世尊心怀恶意,想谋害如来,自称为佛。他教唆阿阇世杀害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新佛新王一起治理天下,不是很好吗?

【古文】

王子信用。便杀其父。自立为王。是时世人。咸怀恶心。于诸比丘。恶不欲见。佛诸比丘。入城乞食。人民忿恚。咸不与语。空钵而出。还到山中。白世尊言。提婆达多。作不善事。使诸四辈。各兴恶心。向于沙门。

【白话】

阿阇世王子相信采纳了提婆达多的建议,就杀害父王,自立为王。这时世人都心生怨恨,对比丘们感到厌恶而不愿见到。比丘们到城里去乞食时,人们心怀忿恨,都不跟他们说话,比丘们都空着钵出城。返回山中禀告世尊说:“提婆达多做了坏事,使四众弟子们对出家人都生起了恶心。”

【古文】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有众生。起于恶心。向诸沙门。著染衣人。当知是人。则便恶心。向于过去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向于未来诸佛辟支佛阿罗汉。现在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以发恶心向于三世诸贤圣故。便获无量罪业果报。

【白话】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如果有人对穿着僧服的出家人生起恶心,应当知道这些人就是对过去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对未来诸佛辟支佛阿罗汉,现在诸佛辟支佛阿罗汉起了恶心。因为对三世的贤圣们发起恶心的缘故,便要遭受无量罪业果报。

【古文】

所以者何。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贤圣标式。其有众生。剃除须发。著染衣者。当知是人。不久当得解脱一切诸苦。获无漏智。为诸众生。作大救护。若有众生。能发信心。于出家着染衣人。获福难量。

【白话】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染色衣都是三世贤圣的标志。如果有众生剃除了须发,穿上染色衣,应当知道这人不用多久就会脱离一切痛苦,获得无漏智慧,对所有的众生进行广大的救护。如果有众生能够对穿着染色衣的出家人发起信心,将获得无量的福报。”

【古文】

佛告阿难。我由往昔。于诸出家著染衣人。深生信心。敬戴之故。致得成佛。阿难白佛言。世尊。往昔深心敬染衣人。其事云何。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善听当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白话】

佛告诉阿难:“我由于以前对穿着染色衣的出家人生起强烈信心,尊敬顶戴他们,才得以成就佛道。”阿难问佛道:“世尊,您往日深心敬戴穿染衣出家人,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很想听。”佛告诉阿难:“善听,我当为你宣说。”阿难说道:“是的,世尊,我很想听闻。”

【古文】

佛告阿难。古昔无量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提毗。总领八万四千诸小国王。世无佛法。有辟支佛。在于山间林中。坐禅行道飞腾变化。福度众生。时诸野兽。咸来亲附。

【白话】

佛告诉阿难:“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在这阎浮提里,有一个大国王,名叫提毗,总共率领着八万四千个小国王。当时世上没有佛法,有辟支佛在山里的树林中,坐禅修行,能飞腾变化,以福德力度化众生。那时各种各样的野兽,都跑来亲近、依附。

【古文】

有一师子。名号茶[茶:原文为[跳-兆+茶],读chá。]迦罗毗(此言坚誓)。躯体金色。光相明显焕然明烈。食果啖草。不害群生。是时猎师。剃头著袈裟。内佩弓箭。行于泽中。见有师子。甚怀欢喜。而心念言。我今大利。得见此兽。可杀取皮。以用上王。足得脱贫。

【白话】

其中有一只狮子,名叫茶迦罗毗(汉语:坚誓),金色的身体,光彩明亮耀眼。它吃野果和青草,不伤害生灵。那时一个猎人剃去头发穿着袈裟,里面佩带着弓箭,走在林野中。他看见那头狮子,心中非常欢喜,暗暗想道:‘我今天真有福气,能够看到这头野兽。我可以杀了它剥下它的皮,用来进贡给国王,足可以让自己摆脱贫困。’

【古文】

是时师子。适值睡眠。猎师便以毒箭射之。师子惊觉。即欲驰害。见著袈裟。便自念言。如此之人。在世不久。必得解脱。离诸苦厄。所以者何。此染衣者。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圣人标相。我若害之。则为恶心趣向三世诸贤圣人。

【白话】

当时狮子正在睡眠,猎人就用毒箭射杀它。狮子猛然惊觉,当即想奔过去咬死猎人。但它看到猎人穿着袈裟,便暗自思忖:‘这样的人,处在俗世不用多长时间,必然得到解脱,远离种种苦厄,什么原因呢?因为穿着染色衣的人,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圣人的标志。我如果害了他,那么就是对三世中的贤圣们发起恶心。’

【古文】

如是思惟。害意还息。箭毒[毒箭:亦作“箭毒”。]病两行。命在不久。便说偈言:耶罗罗 婆奢沙 娑呵。说此语时。天地大动。无云而雨。诸天骇惕。即以天眼。下观世间。见于猎师杀菩萨师子。于虚空中。雨诸天花。供养其尸。

【白话】

这样思惟后,害心就平息了。箭毒遍身,狮子性命在世无多,于是口说偈言:‘耶罗罗,婆奢沙,娑呵。’说此偈语时,天地剧烈震动,没有云却下起雨来。众天神叹惜惊惧,立刻用天眼向下察看世间。看见猎人捕杀了菩萨狮子,便在天空中撒下各种天花,用来供养狮子的尸体。

【古文】

是时猎师。剥师子皮。持至于家。以奉国王提毗。求索赏募。时王念言。经书有云。若有畜兽身金色相。必是菩萨大士之人。我今云何资赏此人。若与赏者。便为共此杀害无异。

【白话】

当时猎人剥下狮子皮拿回家,用来奉献给国王提毗,想求取一些奖赏。国王心中想道:‘经书上有记载,如果有畜生野兽的身体是金色,则其一定是菩萨大士。我现在为什么要赏赐这个人呢?如果给他奖赏,便与一起杀死这只狮子没有什么区别了。’

【古文】

是时猎师。素穷求哀。国王矜愍。与少财物。问猎师言。师子死时。有何瑞应。答言。口说八字。天地普动。无云而雨。天降诸花。尔时国王。闻是语已。悲喜交集。信心益猛。

【白话】

这时猎人哀求国王可怜他一向贫穷,国王心生怜悯,给了猎人一点点财物。又问那猎人:‘狮子死的时候,有些什么瑞兆?’猎人回答道:‘狮子说了八个字,即时天地普动,天上无云却下起雨,并且天降种种鲜花。’国王听完这些话,心中悲喜交加,信心更加猛烈。

【古文】

即召诸臣耆旧智人。令解是义。时诸人众。都不能解。空林泽中。有一仙人。字奢摩。字义(俱闲)。仙人聪明。哲达贯练。使还白王。王即请来。

【白话】

他当即召请众位大臣和年长有智贤者,让他们解释其中的含义,那些人均无法解释偈言的含义。当时在山野深处住着一位叫奢摩的仙人,娴熟各种文字含义,仙人聪明智慧,贯通熟练世法。使者回来禀告国王,提毗立即派人将仙人请来。

【古文】

仙人于时。具为大王解说其义。耶罗罗。其义唯剃头著染衣。当于生死疾得解脱。婆奢沙。云剃头著染衣者。皆是贤圣之相。近于涅槃。娑呵。云剃头著染衣者。当为一切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白话】

仙人当即为国王详细地解说偈言的含义:‘耶罗罗’的意思是说:只是剃头身穿染色衣的人,将在生死中很快得到解脱;‘婆奢沙’的意思是说:剃头身穿染色衣的人,都是贤圣的形象,接近涅槃;‘娑呵’的意思是说:剃头身穿染色衣的人,应当受到一切天人世人的敬仰。

【古文】

于时仙人。解是语已。提毗欢喜。即召八万四千小王。悉集一处。作十宝[大正藏为七宝。]高车。张师子皮。表示一切。悉共敬戴。烧香散花。而以供养。极尽忠心。后复打金作棺。盛师子皮。以用起塔。尔时人民。缘是善心。寿终之后。皆得生天。

【白话】

当仙人解说完这八个字的语言后,国王提毗心生欢喜,他马上下召,令八万四千小王全部聚集一处,命人制作由七宝装饰的高车,张开狮子皮,显示给一切人民;人民都生起敬戴心,他们烧香散花而作供养,表达自己的诚心。国王又打造金棺,装殓狮子皮,造墓安葬,其上起塔。当时的人民因为这样的善心,死后都得以转生天界。”

【古文】

佛告阿难及四部众。尔时师子。由发善心向染衣人。十亿万劫。作转轮圣王。给足众生。广植福业。致得成佛。尔时号茶迦毗罗者。岂异人乎。今我身是也。时国王提毗。缘供养师子皮故。十万亿劫。天上人中。尊贵第一。修诸善本。今弥勒菩萨是。时仙人者。今舍利弗是。时猎师者。今提婆达多是。

【白话】

佛告诉阿难及四众弟子:“那时的狮子,由于对穿染色僧衣的人发了善心,在十亿万劫中作转轮圣王,让众生丰裕充足,广种福业,最后得以成佛。当时的坚誓狮子,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国王提毗,因为供养狮子皮的缘故,十万亿劫在天上人中,得享无比的尊贵,修学菩提善根,他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的舍利弗。当时的猎人,便是如今的提婆达多。”

【古文】

尔时四众。从佛闻说过去因缘。心怀欢喜。深自惋悼悲叹而言。我等愚痴。不识明哲。生起恶心。唯愿如来。怜愍愚痴。听悔前罪。世尊弘慈。因为说法四谛微妙。随其宿缘。皆获诸果。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是时阿难四部之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这时四众弟子从佛听闻过去的因缘后,心中满怀欢喜,大家深深痛惜反省,悲叹地表白道:“我们愚痴,不明事理,心生恶意,希望如来悲悯我们的愚昧无知,接受我们忏悔以前的罪业。”世尊心怀大慈,因此演说四谛微妙之法。众人随各自的宿世因缘,都获得各种圣果,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的,有发起至高无上的正真道心的。当时阿难和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卷第八·智旭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下·开福道宁
  法华经传记卷第四·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蕴闻
  大乘方广总持经全文·佚名
  十八不共法品第八·佚名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佚名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四·欧阳竟无
  六趣轮回经·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真知识品第四十六·佚名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吴景旭

      甲集中之上  三百篇  鹿鸣  郑渔仲曰当汉之初去三代未逺虽经生学者不识诗而太乐氏以声歌肄业往往仲尼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也东汉之末礼乐萧条虽东观石渠议论纷纭无补于事曹孟徳平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夔老矣

  • 卷六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朱之蕃【一首】之蕃字元介南京锦衣衞籍茌平人万厯乙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右春坊右谕德掌院印以右春坊右庶子掌坊印升少詹事进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有

  •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五十 张易 送许鲁斋归山 语相累累入省闱先生何事独西归心随道隐贫非病老得身闲古亦稀行色一杯燕市酒春风二月楚山薇到家已及蚕

  • 岳州守岁二·张说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 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 卷十·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三十七首 【时守高密作】 赠上天竺辨才师【苏子由辨才法师塔铭略云师姓徐氏名元浄字无象於潜人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灭十岁出家二十

  • 石田诗选巻一·沈周

    (明)沈周 撰○天文弘治改元元旦遇雨元旦未及春东风意先苏风来继零雨和润物皆濡助我新天子沛泽弥九区河流亦传清天与圣徳符贤俊日拔庸治道务精图尧舜不异人政化无两途我衰在畎亩感激舞蹈俱告戒各努力勤耕备公租黍穰多充

  • 卷四百九十二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辛巳朔,三省言賢妃劉氏乞罷冊命,從之。   壬午,三省言:「吏部狀,元祐中,創撥軍大將員闕三百處【一】,赴本部差人,盡係久來敗壞綱運,致所差使臣拋失差替,以此無願就者。乞復元豐舊額,歸

  • 卷之一百二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成化八年夏四月丁卯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己巳府军前卫指挥同知黄瑛于延绥阵亡命其侄钦袭升指挥使○增筑大同沿边诸堡巡抚右都御史林聪言大同右卫及威远卫地临边境胡寇出没不常而

  •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吕思勉

    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就这么苟安下去的。后世的政治家奉为金科玉律的思想,所谓&ldquo;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rdquo;,是这时候的人所没有的。他们看

  • 第二七○函同治十年五月初三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明善堂绅董复函淡水分府:已将大枋变价,但被人搁阻搬运,请发给印单香根公祖大人赐览:明善堂前奉札饬,将香山所封木变价。今买主郑隆记缴价捌拾元,起造南门炮台,今日往运,被该地张、曾、林三姓人拦阻。应请

  •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启者:现奉旨将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详加校勘,所有应行挖补讹字及改换篇页之处甚多,卷页浩繁,此间匠役不敷,祈大人遴派武英殿妥熟匠

  • 卷十八·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八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军礼表晋书礼志曰五礼之别其四曰军所以和外宁内保大定功者也但兵者凶事故因搜狩而习之曰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所以明贵贱辨等列

  • 大学翼真卷四·胡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与性自有分别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便是那理心便是盛【平声】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属火縁它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这

  • 卷十一·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一吴江陈启源撰南有嘉鱼之什下【变小雅】六月六月北伐郑笺以为遣吉甫信矣至毛传以为亲征并无明文也王肃孔晁述毛指始有亲征之説徒据首二章传文为词耳首章传云日月为常次章传云出征以佐其天

  • 评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太虚

    张东荪君此论的结论如下:一、承认幽灵学会所查究的事件不是伪造的。  二、承认身体死后有“心灵尚能余存若干时日”的现象。  三、但不须说为未有身体先已存在的灵魂。  四、这短期余存的精神,一、不久仍灭,二、一

  •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上·智旭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古吴蕅益沙门智旭述经文为三。从如是我闻。至是故我今令彼说之。是序段。从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至下卷及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是正说段。从尔时佛告诸大众。至信受奉行。是流通段。(甲)序段为二

  •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四十二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开炉提纲高峰妙禅师开炉上堂。竖起拂子云。者些火种自灵山传至西峰。已得二千二百三十余载。今日幸遇开炉。特为诸人拈出。以拂子吹一吹乃掷下云。照顾烧却眉毛

  • 射经·王琚

    古代射箭术专著。唐王琚著。王琚(约685—746年),有才情,博通经史,曾助唐玄宗李隆基平太平公主之乱,因此升为户部尚书,很得玄宗赏识,但因性格豪侈,又不肯阿附权贵,屡屡遭贬,后受李林甫诬陷,于天宝五年贬死于江华郡。此